蔣永愛 吳 楠
江蘇省南京長征醫(yī)院消化科,江蘇 南京 210012
食管癌是主要起源于食管鱗狀上皮和柱狀上皮異型增生而出現(xiàn)梗阻癥狀的消化道惡性腫瘤,臨床典型癥狀為進行性吞咽困難?,F(xiàn)報道1例誤診為食管癌的鼻咽癌患者并復習有關文獻,以期提高廣大臨床工作者對本病的認識程度,避免診治病人局限于??祁I域,提高診治準確率,避免誤診。
患者,男性,53歲。主因“進行性吞咽困難伴聲音嘶啞半年余”于2010-12-13入住我消化科,擬診“食管癌(伴壓迫喉返神經)”,患者于2001年6月20出現(xiàn)吞咽困難,尤以進食干硬食物為甚,發(fā)聲變化,聲音嘶啞,進食困難進行性加重,于2010年10月僅能進食流質,時有嗆咳,于當地醫(yī)院就診,當時診斷食管癌晚期,考慮已有轉移 (未行電子胃鏡檢查),建議到上級醫(yī)院行化療,放療。遂于2010年12月13日入住我消化科,整個病程中患者消瘦15kg。入院時查體:神志清,消瘦貌,淺表淋巴結未觸及腫大,鞏膜無黃染,腹部平坦,未見腸型及蠕動波,無腹壁靜脈曲張及臍疝,全腹無壓痛,莫菲氏征 (-),腸鳴音6次/分,入院擬診食管癌 (壓迫喉返神經)。在進一步治療前,予以明確診斷,腹部B超,肝膽脾胰、雙腎未見明顯異常,腹腔未見腫大淋巴結,頭顱CT平掃未見明顯異常,胸片示左下肺感染,未見縱膈淋巴結轉移,CEA 3.29μg/ml, AFP 4.25μg/mlCA724 6.11 KU/L CA50 1.33KU/L,CA242 9.14 KU(腫瘤標記物均正常),予以電子胃鏡檢查食管胃未見異常。患者目前不能診斷食管癌,需重新尋找進食困難原因,溫習病史,患者聲音嘶啞,非食管癌壓迫喉返神經,會不會神經系統(tǒng)疾病影響吞咽功能呢?遂請神經科會診,查體發(fā)現(xiàn)右側舌肌萎縮,四肢肌力5級,肌張力正常,肌腱反射對稱,痛覺無減退,病理反射未引出,考慮顱內神經系統(tǒng)是否存在病變,現(xiàn)頭顱CT未見占位性病變,予以頭顱MRI檢查示左側鼻咽部不規(guī)則軟組織腫塊影,并侵及周圍組織及左側小腦,壓迫延髓,建議增強掃描以明確其性質,予以頭顱MRI增強掃描示:左側鼻咽部不規(guī)則軟組織腫塊影增強后明顯強化,符合鼻咽癌所致,病灶侵及周圍組織及左側小腦并壓迫延髓,次日行纖維鼻咽喉鏡檢查,示鼻咽部左側咽鼓管標志物不清,隆凸及其周邊表面附有膿痂,腫物突進后壁,淋巴增生充血腫脹,雙側聲帶稍充血,左側聲帶處于旁正中位,不活動,右側聲帶活動良好,聲門閉合欠佳,左側鼻咽部活檢病理示:低分化鱗形細胞癌,至此診斷明確:鼻咽癌伴顱內轉移,轉至耳鼻喉科進一步治療。
鼻咽癌這一病名由Kurand-Fardel于1873年最早提出,我國于1935年報道了本病,為惡性程度較高的腫瘤,鼻咽癌在世界各大洲均有發(fā)現(xiàn),我國是鼻咽癌最高發(fā)地區(qū)之一,鼻咽癌的發(fā)病因素是多方面的,與遺傳因素,病毒感染,環(huán)境因素有關,還跟缺乏某種微量元素有關,如缺乏鉬可導致鼻咽癌高發(fā)。鼻咽癌多發(fā)于鼻咽頂后壁,其次為側壁,極少發(fā)生于前壁及底壁,其臨床表現(xiàn)多為鼻塞、頭痛、分泌性中耳炎癥狀及體征,耳鳴、聽力下降,鼻出血,晚期侵犯眼眶或與眼球相關的神經,出現(xiàn)視力障礙(可失明),視野缺損,復視,眼球突出及活動受限,神經麻痹性角膜炎,可損害多個腦神經,腫瘤在顱外后外方發(fā)展,或因轉移的頸淋巴結的壓迫或侵蝕,可使第IX、X、XI、XII對腦神經或頸交感神經受累,引起各種咽喉麻痹癥狀,如吞咽困難,聲音嘶啞,舌半側癱瘓和萎縮,頸交感神經麻痹,可出現(xiàn)Horner綜合征,眼球內陷,眼瞼下垂,瞳孔縮小 (較少見)。大多數鼻咽癌對放射治療具有敏感性,放射治療是鼻咽癌首選治療方法,放療有效與否與早期診斷,有無并發(fā)癥有一定關系,因而早期發(fā)現(xiàn)、早期診斷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鼻咽癌的治療效果。
我科診治該例鼻咽癌病人體會深刻:
①進行性吞咽困難伴聲音嘶啞半年,由外院轉入我院治療,首當其沖地考慮聲音嘶啞由食管癌壓迫喉返神經出現(xiàn)聲嘶,本例病人為鼻咽癌侵犯腦神經出現(xiàn)吞咽困難,聲嘶、嗆咳,進食時出現(xiàn)誤吸出現(xiàn)左側肺感染,加重進食困難,治療過程中對于外院“診斷明確”病人,沒有能進一步深刻細致的詢問病史及體格檢查,遺漏了一些重要的神經系統(tǒng)檢查,在以后的工作中應該避免“先入為主”的主觀臆斷,做醫(yī)生應該是全科醫(yī)生—??漆t(yī)生—全科醫(yī)生—專科醫(yī)生反復循環(huán)的過程,而非一成不變的??茖V蔚哪J?,在考慮??萍膊〉耐瑫r還要考慮非專科疾病。
②電子胃鏡檢查沒能檢查出鼻咽癌病變,分析原因考慮電子胃鏡從口插入,口咽部空間狹小固定使得內窺鏡旋鈕旋轉角度有限,無法進一步觀察,且病人咽部敏感度高,不允許停留時間長,無法細致精確觀察,容易造成漏診。在以后的內鏡工作中,力爭減少甚至杜絕漏診。
③CT檢查對鼻咽癌診斷不敏感,MRI有助于鑒別診斷,對可疑患者應盡早檢查,避免漏診誤診。
總之,鼻咽癌首現(xiàn)表現(xiàn)為吞咽困難者較為少見,容易誤診,延誤治療時機,匯報給同行,以期提高治療準確率,減少誤診。
[1]黃迭兆,汪吉寶,孔維傳,等.實用耳鼻咽喉頭顱外科學[M].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0:342-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