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利 趙偉麗
抗結核藥所致的肝損害在結核病治療中較多見,是抗結核化療中最為常見而嚴重的毒副作用之一[1]。一旦發(fā)生藥物性肝炎,可導致肺結核患者化療方案中斷或更改。如何快速解除或減輕結核藥物性肝炎,使患者治療順利進行是臨床亟待解決的問題。采用當飛利肝寧膠囊聯合還原型谷胱甘肽治療肝損害與單用還原型谷胱甘肽治療進行比較,發(fā)現聯合用藥療效顯著,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對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應用抗結核藥物所致肝功能損害69例患者進行分析?;颊呔邮墚悷熾?、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四聯化療,治療前肝功能檢查正常,B超檢查排除肝結核。按隨機方法將患者分為兩組:觀察組37例,男20例,女17例,年齡20~66歲,平均41.8歲。對照組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齡18~68歲,平均42.3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癥狀及治療前肝功能情況等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2 方法 兩組均停用抗結核藥物,觀察組37例給予當飛利肝寧膠囊,規(guī)格每粒0.25 g,1.0 g/次,3次/d口服,同時給予還原型谷胱甘肽,規(guī)格:每支0.6 g;1.2 g加入100 ml生理鹽水中靜脈滴注,1次/d,治療4周;對照組32例給予還原型谷胱甘肽1.2 g加入100 ml生理鹽水中靜脈滴注,1次/d,治療4周。
1.3 療效觀察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分別檢測血常規(guī)、肝功能、腎功能,同時觀察患者臨床癥狀和體征的變化,記錄藥物不良反應。療效判定標準:①顯效:療程結束時臨床癥狀消失,肝功能恢復正常;②有效:療程結束時臨床癥狀明顯改善,肝功能指標較治療前下降大于60%,低于正常值上限2倍以下;③無效:療程結束時臨床癥狀及體征無變化,肝功能指標改善不明顯或惡化。總有效率以顯效與有效之和進行計算。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肝功能指標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肝功能檢查結果提示ALT、AST、GGT、ALP和TB水平比治療前均顯著下降(P<0.01),但以觀察組更為明顯;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ALT、AST、GGT、ALP和 TBIL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治療4周后觀察組有效率高達91.9%,對照組則為71.9%。
2.2 不良反應 整個治療過程中兩組患者均無不良反應發(fā)生。
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對肝臟均有不同程度毒性,在抗結核治療過程中有患者會發(fā)生藥物性肝炎[2]。并因此中斷化療。采用當飛利肝寧膠囊聯合還原型谷胱甘肽與單用還原型谷胱甘肽治療進行比較,結果發(fā)現觀察組有效率高達91.9%,顯著大于對照組的71.9%,表明聯合用藥療效顯著。當飛利肝寧膠囊是以當藥加水飛薊兩個天然保肝植物藥制成的強力降脂保肝的肝細胞膜保護劑。當飛利肝寧膠囊具有保護肝細胞膜、減輕肝細胞變性壞死、抑制肝細胞間質炎性反應、促進肝細胞的修復和再生、抗肝纖維化、抗氧化、抗脂質過氧化、降低血脂、降低轉氨酶的活性。還原型谷胱甘肽對維持細胞生物功能具有重要作用,保護某些蛋白質和酶蛋白分子的巰基不被氧化是其主要生理功能之一。肝功能損害使胞內還原型谷胱甘肽耗竭,合成減少。因此補充外源性還原型谷胱甘肽可以保護肝細胞,促進肝功能恢復。在整個治療過程中兩組患者均無不良反應發(fā)生。觀察表明,兩組患者治療后ALT、AST、GGT、ALP和TB水平比治療前均顯著下降,以觀察組更為明顯,表明在對肝組織炎癥的控制及肝細胞的保護作用上,聯合用藥優(yōu)于單獨用藥。治療肝損害療效顯著,肝功能恢復快,降酶明顯,未見不良反應,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蔡雄茂,姚思敏,付向東,等.抗結核藥物致急性肝功能衰竭死亡11例臨床分析.中國防癆雜志,2003(3):140-142.
[2]程書權,侯淑君,孔淑敏.抗結核藥物致肝損害172例臨床分析.中華全科醫(yī)師雜志,2005,4(1):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