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譚海珍(山東省沂水縣職教中心)
春季,正值仔豬補欄的大好時節(jié),為增加養(yǎng)豬效益,生產(chǎn)實踐中,養(yǎng)豬場戶需要特別關注飼養(yǎng)管理中的幾個關鍵環(huán)節(jié)。
一是體形外貌。凡是身腰較長,腹部上收而是呈扁圓狀、臀部豐滿而背部較平、皮薄毛稀的仔豬,一般都是瘦肉豬的雜交豬。這種雜交豬育肥時生長快,飼料報酬率高。其他品種仔豬最好腿要長,這種豬青年期骨架自然放得開且便于短期育肥;肩背寬,呼吸和血液循環(huán)相應旺盛、食量大,生長迅速;嘴要圓,圓嘴豬一般不拱食、不拱槽、不拱圈,吃食喜歡自上而下,不糟蹋飼料。
二是看精神狀態(tài)。眼睛要明亮有神、不粘眼屎、眼毛短。凡眼神好、清亮、鼻頭濕潤、被毛有光澤、精神旺盛活潑、叫聲清脆、不拉稀、糞成團,說明是健康仔豬。仔豬尾巴根粗稍細,尾皮薄,呈“丁”字形,則性情較為溫順,吃飽就睡,易飼養(yǎng)。
三是最好挑選同窩的仔豬。如果想一次選購幾頭或十來頭,應挑同窩豬,因它們有共同的生活習慣,同圈飼養(yǎng)不會咬斗打架,易飼養(yǎng),減少飼料浪費。
四是就近購買。最好不要到較遠的市場上去購買。如果本村或鄰村有豬的繁育專業(yè)戶,可就近購買,因距離較近,容易了解繁育情況和疫病發(fā)生情況,豬只來源安全。
五是選購繁殖用的小公豬、小母豬應注意的問題。購買公豬時,一定不要隨便在集市上購買,因在農(nóng)村集市不易買到純種公豬,最好到豬繁殖場購買。要選購的小母豬,可在集市上或在繁育專業(yè)戶處購買,應選購雜交一代母豬,也可選購地方母豬。在購買種豬時,除注意上述一些選購要點外,還要查看公豬的睪丸和母豬乳頭等情況。
以下三種豬要謹慎購買:空腹豬不買,仔豬肚腹不大,說明食欲不佳;發(fā)熱豬不買,手摸仔豬的耳根,燙手的多為高溫豬,說明仔豬正在發(fā)??;腹瀉豬不買,豬肛門周圍和兩后肢上部粘有稀糞,脫水,精神不振,小便黃,眼皮下垂,半臥而不立,這種豬生長較慢,容易生病。
一是購前準備。仔豬上市前,不少養(yǎng)殖戶采用各種手段,想方設法讓豬盡量多吃,豬吃飽后立即捕捉,運往交易市場,經(jīng)過稱前的等待、稱重過程中的擁擠、過稱和免疫注射,而后又經(jīng)各種方式運往新的養(yǎng)殖戶家中,環(huán)境、飼料、飼喂方式均有明顯改變,有些仔豬甚至是剛斷奶,致使仔豬易誘發(fā)和繼發(fā)以高熱、便秘、下痢為特征的多種疾病。同時,來自四面八方的仔豬聚集于豬市,難免有病豬混雜其中,造成疾病傳播。因此,對新購進的仔豬要強化防范措施,以減少仔豬的發(fā)病和死亡。
二是進圈后飼養(yǎng)。仔豬購回后,暫時不喂料,待仔豬群平靜后,給予清潔飲水,水中加入電解多維等營養(yǎng)補充劑,過2小時后,再投喂少量飼料,喂至七成飽即可。
進欄后喂養(yǎng)要循序漸進。仔豬購買時,向售豬戶詳細了解仔豬飼喂次數(shù)、飼喂量,最好從售方帶回少量所喂飼料,回來后逐漸過渡,以最大程度地減少換料應激。
三是仔豬管理和保育保健。仔豬出生后,被母豬踩死、壓死的意外事故時有發(fā)生,一般占死亡總數(shù)的10%~20%,管理不善者高達40%,多發(fā)生在仔豬出生后1周之內(nèi)。主要原因是母豬體弱或肥胖、反應遲鈍以及仔豬體弱無力、產(chǎn)圈窄小等,特別是1~5日齡的仔豬,最容易被踩壓致死。加強仔豬保育的最佳方法就是勤觀察、精護理。具體做法:護理好新生仔豬。在出生后1周內(nèi)應采用護子箱將母、仔豬隔開,每隔2~3小時讓母豬哺乳1次。設護子欄。在母豬舍靠墻的地方,用圓木等隔離物在離墻和地面各25厘米處設護子欄,以免母豬沿墻躺臥時將仔豬擠壓死。分開飼養(yǎng)設置護子間。在母豬舍內(nèi)用木板或磚建一個四周封閉、一邊留有小門的護子間,定時放出仔豬吃奶。這樣可降低仔豬被踩壓的幾率。
由于仔豬的溫度調(diào)節(jié)機能尚未發(fā)育完善,所以對溫度尤其是低溫非常敏感。仔豬產(chǎn)出后體表有很多液體,如果自然干燥可能需要45分鐘,還會帶走仔豬的大量體熱。因此,仔豬出生后要用干凈的毛巾或柔軟的墊草擦干,以減少體熱的散發(fā)。仔豬出生舍溫要求為28~34℃,如果環(huán)境溫度適合,仔豬向兩個方向躺臥;若仔豬擠在一起,說明環(huán)境溫度低。保溫是提高仔豬成活率的關鍵措施。農(nóng)戶養(yǎng)豬建議使用新鮮的稻草、麥秸、木屑等墊料,在有墊料情況下仔豬可耐受比最適溫度低8℃的氣溫。產(chǎn)房內(nèi)應避免寒風和潮濕,潮濕地面和氣流可降低豬的體表溫度,使仔豬感到寒冷。
一是購前調(diào)查售地疫病情況,購后隔離飼養(yǎng)。仔豬外購前,應調(diào)查清楚出售地所售仔豬的品種、健康狀況、仔豬免疫情況,應選擇品種優(yōu)良、管理嚴格、防疫到位的豬場購豬。同時,索取出售地獸醫(yī)部門產(chǎn)地檢疫合格證明,不購非法豬販販賣的仔豬。
新購入的仔豬應先放在隔離欄內(nèi)飼養(yǎng),隔離欄應先提前7天做好消毒工作。對欄舍進行清洗、消毒,有條件的豬舍消毒后可再熏蒸一次,這樣做可以充分殺滅病原微生物,避免病原在豬群傳播。
二是免疫接種與驅(qū)蟲。仔豬購回7~10天適應環(huán)境后,可進行豬瘟、豬丹毒等疫苗的接種;間隔一段時間(一般1周),仔豬正常采食后,應在飼料中加入驅(qū)蟲藥物進行驅(qū)蟲,2個月后再驅(qū)蟲一次,可使豬只到出欄時也不會再受寄生蟲的干擾。在生長豬階段,若加入酶制劑對豬的生長有益。一般在購進豬的第8天進行預防注射,每頭仔豬注射豬瘟疫苗量6~8頭份(600個免疫量);深部肌肉注射,一豬更換一個針頭;用過的針頭未經(jīng)煮沸消毒,不允許再用其吸取疫苗。新購進的仔豬在實施免疫接種后的第3天,選用高效安全藥物(左旋咪唑或苯硫咪唑)進行驅(qū)蟲,仔豬口服左旋咪唑10毫克/千克體重或苯硫咪唑3~5毫克/千克體重。
一是吃好初乳。初乳對仔豬抗病能力的提高和成活發(fā)育非常關鍵,因而要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nèi)讓仔豬吃到足夠的初乳。要滿足仔豬初乳攝入量,首先應人工輔助固定奶頭。固定奶頭應堅持“自選為主,適當調(diào)整,控強扶弱”的原則。方法是先讓仔豬自行選擇奶頭,再按體重大小、體質(zhì)強弱進行調(diào)整,一般是把弱小仔豬圈定在母豬中前部乳頭吃乳,強壯的固定在后面。這樣可使同窩仔豬生長整齊良好,不出現(xiàn)僵豬,也可避免仔豬為爭食而咬破乳頭。
二是及時斷奶。仔豬及時斷奶基于兩方面考慮:一方面是為了補充仔豬快速生長所需營養(yǎng),促進仔豬消化道發(fā)育和消化機能的完善,減少仔豬斷奶后的應激;另一方面是提高仔豬自主消化能力,減少仔豬白痢等疾病的發(fā)生。訓練仔豬從吃母乳到吃飼料,是仔豬補料中的首要工作。仔豬開食越早越好。仔豬生后的第一周主要靠吃母乳,隨著仔豬的逐漸長大,母乳的供應逐漸減少。為了滿足仔豬生長發(fā)展的需要,從第2周開始即可誘飼和補料。把哺乳豬全價飼料用少量水拌濕,涂抹在仔豬嘴里,每天抹3~4次。此外,要保證供給充足的清潔飲水。傳統(tǒng)的仔豬斷奶時間一般在40~45日齡,實行早期斷奶的可提早到30日齡或更早一些時間。要保證仔豬斷奶后有一定的生長速度,就要進行科學補料。補料可用全價乳豬配合料,補料方法是20~40日齡仔豬讓其自由采食,40日齡后每隔2~3小時飼喂1次,直到正常喂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