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玉榮
清朝第一品茶師
□ 梅玉榮
清朝文學(xué)家袁枚,除著名的《隨園詩話》外,還有一部系統(tǒng)論述烹飪技術(shù)和南北菜點的著作,叫《隨園食單》,其中就包含“茶酒單”??梢哉f,袁枚不愧為清朝第一品茶師。
袁枚善于辨茶。65歲以后,袁枚開始游遍名山大川,浙江的天臺、雁蕩、四明、雪竇等山,安徽黃山、江西廬山等地,嘗遍各地名茶,并且記載下來。他描寫常州陽羨茶:“茶深碧色,形如雀舌,又如巨米,味較龍井略濃?!碧岬蕉赐ゾ讲?,他說:“色味與龍井相同,葉微寬而綠過之,采掇最少?!边€有六安銀針、梅片、毛尖、安化茶等,也都有所評述。
他喜歡品茶,且有獨到見解。他先前對武夷茶的印象是“茶味濃苦,有如喝藥”,但是乾隆51年(公元1876年)他游武夷山,來到曼亭峰天游寺等地后,對武夷茶的印象完全改觀。他在《隨園食單·茶酒單》記載道:“僧道爭以茶獻,杯小如胡桃,壺小如香櫞,每斟無一兩,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試其味,徐徐咀嚼而體貼之,果然清芬撲鼻,舌有余甘。一杯以后,再試一二杯,釋躁平矜,怡情悅性。始覺龍井雖清,而味薄矣;陽羨雖佳,而韻遜矣。頗有玉與水晶,品格不同之故。故武夷享天下盛名,真乃不忝,且可以瀹至三次,而其味猶未盡?!彼麖乃玫牟鑹?、茶具到飲茶的步驟、感覺與武夷茶的特色,均做了詳細而生動的描寫,從此,他在與詩友論茶時,始終把武夷巖茶排在諸多名茶的首位。
袁枚認為,要泡出一壺好茶,需先有好水,其次要注意火候,這是一門極重要的學(xué)問。他有精彩的描述:“欲治好茶,先藏好水,水求中泠惠泉,人家中何能置驛而辦。然天泉水、雪水力能藏之,水新則味辣,陳則味甘。嘗盡天下之茶,以武夷山頂所生,沖開白色者為第一?!敝劣谂胫?,他的妙法是:“烹時用武火,用穿心罐一滾便泡,滾久則水味變矣!停滾再泡則葉浮矣。一泡便飲,用蓋掩之則味又變矣。此中消息,間不容發(fā)也?!鄙轿髋嶂胸┰筚潱骸坝嘧蛉者^隨園,才吃一杯好茶,嗚呼!”這是對袁枚的最高褒獎。
他也講到收藏茶葉的方法:“收法須用小紙包,每包四兩放石灰壇中,過十日則換古灰,上用紙蓋扎住,否則氣出而色味全變矣?!笨烧f是研究得相當(dāng)深入。
袁枚在他的《隨園食單》中,還寫到不少茶制食品,頗有特色。有一種“面茶”,熬粗茶汁,炒面兌入,加芝麻醬亦可,加牛乳亦可,微加一撮鹽,無乳則加奶酥皮亦可。還有一種叫“茶腿”,是用茶葉熏過的火腿,肉質(zhì)火紅,味鮮而帶茶的清香??梢娝麑Σ琛︼嬍秤邢喈?dāng)研究,生活質(zhì)量自然高了。
在好茶的滋潤下,他寫下許多茶詩,如《試茶》詩:“閩人種茶如種田,郄車而載盈萬千;我來竟入茶世界,意頗狎視心逌然……”描
寫福建人普遍種茶的情形,置身其中,仿佛進入茶世界?!逗想s事詩》
有:“煙霞石屋兩平章,渡水穿花趁夕陽;萬片綠云春
一點,布裙紅出采茶娘?!泵鑼懮碇t布裙的采茶姑娘在“萬片綠云”的茶海中采茶,生動醒目。又《漁梁道上作》:“遠山聳翠近山低,流水前溪接后溪;每到此間閑立久,采茶人散夕陽西?!笨芍糜螘r,除了欣賞群山萬壑、山澗溪流的美景之際,亦不忘留意當(dāng)?shù)氐摹安枞~文化”,可看出他對茶的鐘愛程度。
一杯好茶能滌凈塵慮,撫平煩躁之心。袁枚深諳茶道,悟得茶理,因此不愿在官場爭逐名利,依循自己的方式生活,無羈無絆,悠游自在,故而能活到八十二歲高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