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帝制中國女主政治的合法性研究

    2011-01-17 08:45:08
    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11年6期
    關鍵詞:官僚帝國合法性

    米 莉

    (中南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南 長沙 410083)

    帝制中國女主政治的合法性研究

    米 莉

    (中南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南 長沙 410083)

    盡管帝制時代的主流文化傳統(tǒng)向來否定女性參與政治的正當性,但女主政治卻一直貫穿中國歷史的始終?!凹沂隆薄皣隆痹谡胃拍钌系哪:浴⑴髯鳛椤疤煜滦【钡牡匚辉O定、皇位繼承制度的內在缺陷、意識形態(tài)對于“孝道”的推崇、“官僚君主制”的特殊政治體制,均是從不同層面上賦予了女主政治合法性的資源。但從本質上而言,女主政治并無終極意義上的合法性,而是具備了“過渡性”、“不穩(wěn)定性”和“個人性”的多重特征。

    帝制中國;女主政治;合法性

    盡管在漫長的帝制時代,父權父系體制的長期穩(wěn)定存在,使得以儒家傳統(tǒng)為主導的主流文化和官方意識形態(tài)強烈堅持應該將女性排除在政治領域之外,然而,與此相反的政治現(xiàn)實卻是帝制歷史中女主統(tǒng)治的不絕如縷①。正如有學者所統(tǒng)計的那樣:“二、三○○年封建社會中女主統(tǒng)治或女主參與統(tǒng)治約六○○年。”[1](P37)女主作為最高階層家庭中重要的女性成員,一直與整個帝國的政治體系、政治格局和政治運行有著無法割舍的關聯(lián)。不僅最高政治權力的分配和交接通常與她們有著直接的關系,她們甚至還獲得了在特殊情況之下代替男性君主統(tǒng)治帝國的政治權力,從而在男性占據(jù)絕對主導地位的政治領域中留下了女性的印記。而這一客觀現(xiàn)實,顯然“決不可以偶然之事實目之”[2](P112)。

    那么,女主之所以能夠享有代替男性君主進行統(tǒng)治之政治權力的合法性基礎在哪里呢?帝制中國政治體制安排的基本特征,是否內在地蘊含了她們政治合法性的資源和基礎呢?

    一、“家事”—“國事”:政治概念上的模糊界限

    在經(jīng)歷了戰(zhàn)國時期多年的治亂離合之后,“大一統(tǒng)”成為了精英階層和普通民眾普遍的政治訴求和基本的“理性選擇(rational choice)”[3](P323),秦帝國的建立,則使得這一政治理想變成了現(xiàn)實。自此之后,皇帝“萬世一系”的“家天下”概念逐漸深入人心[4](P99)。不僅歷代君主無不視天下為自己一家的產(chǎn)業(yè),在臣下看來,將自己的“家業(yè)”—“天下”傳于后代,也是自然的道理。對于皇帝而言,獨占權力和維護家天下之延續(xù)的政治訴求,在客觀上就要求必須排除其他群體對于這一權力的覬覦和染指。正是建立在君主一人獨占權力和家天下體制基礎之上的政治安排的若干特征,在客觀上為女主的政治合法性創(chuàng)造了基本條件與制度保障。

    在大一統(tǒng)的政治格局和家天下的政治體制之下,家事—國事之間的模糊界限,帝—后關系的不可分割,在客觀上為女主參與政治事務提供了潛在的合法性資源。

    就后宮制度而言,作為皇帝制度之補充而產(chǎn)生的它,其設計本身就體現(xiàn)了陰陽觀念對政治領域的影響[5](P172)。在帝國的最高階層家庭內部,陰陽觀念的第一重含義在于:作為對“陽”的元素——皇帝的補充,“陰”的代表——皇后的主要職責是管理后宮事務,以便輔佐皇帝建立一個良好的家庭政治秩序典范。所謂“天子聽男教,后聽女順;天子理陽道,后治陰德;天子聽外治,后聽內職。教順成俗,外內和順,國家理治,此之謂盛德。”(《禮記·昏義》)換而言之,女主應當處理“內部”事務,而非參與“外部”政治。同時,陰陽觀念的另一重含義則在于:家庭和政治秩序保持平衡的秘訣取決于實現(xiàn)陰陽兩者間的平衡,重要的做法就是保證二者能夠相互補充、互融互生,而非相互隔離、內外懸絕。而正是這種互融互生、不可分割的關系,在限制女性的同時,也從理論上賦予了女主參與政治事務的潛在可能性。

    與此同時,家天下體制的存在,也使帝國的政治事務這一“國事”在某種意義上成為了君主一家的“家事”?!凹艺奔础皣?,二者間的界限不僅難以清楚地進行劃分,反而時常相互交織,“有所重疊(overlapped)”[6](P73)。因此,“雖有宮閫制度將婦女局限于內廷,但是一旦需要,作為皇帝家族成員……就有可能、有權力出來主持‘家務’,亦即國務,由‘主內’走向‘主外’,‘女主’正由此而生”[7](P231)。

    但是,這種建立在陰陽關系之不可分割以及家事—國事模糊界限基礎上所形成的女主參與政治的合法性,由于其在理論上的模糊性和不確定性,以及缺乏制度上的保障,使得它只是一種潛在的資源。因此,這一理論基礎既有可能為其提供合法性的支持,但也易于受到主流文化傳統(tǒng)的反對,女主能否最終獲得統(tǒng)治的合法性,則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當時的政治形勢。

    二、“海內小君”:女主的政治地位設定

    帝制中國的政治體制關于女主在整個帝國中所處的地位設定,也在客觀上為其參與政治的合法性提供了文化資源與制度保障。

    對于皇后而言,她首先是作為皇帝的補充而存在的,其地位自然也應當居于皇帝之下。然而,家天下的政治體制與文化認同,以及她“同體天王”[8](P162)的特殊地位,則使得她同時還兼具了另一種身份——天下人的“母親”與“海內小君”[8](P162),所謂:“天子修男教,父道也;后修女順,母道也。故曰天子之與后,猶父之與母也?!保ā抖Y記·昏義》)因此,雖然皇后的地位低于皇帝,但卻在政治等級的安排上高于任何臣屬,借助于皇帝所擁有的至高無上的權威,她由此獲得了與天下人之間的“君臣”關系。這一政治秩序對于皇后地位的設計和安排,在客觀上使得她以“小君”的身份而對政治事務進行參與,具有了某種意義上的可能性與合法性權威。

    對于皇太后而言,她作為皇帝之母的特殊身份,則使得她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脫離了皇帝制度所規(guī)定的只有皇帝才是“最高權力所有者”的基本理念,反而位居皇帝之上。如日本學者安勇就通過對于“稱臣”體制的考察證明,雖然皇帝在理論上居于整個帝國最高統(tǒng)治權力的頂點,但由于他還不得不向皇太后稱臣,所以太后在實際上處于更高的權位?;侍蠼⒃谶@一基礎之上而對于政治的參與,也將由此獲得極大的合法性與正當性。安勇對于這一問題所列出的兩個圖表正好可以作為證明[9](P135):

    三、皇位繼承制度的內在缺陷:女主政治合法性的外在基礎與制度保障

    皇位繼承制度所具有的內在缺陷,為女主的政治合法性提供了客觀基礎與制度上的保障。

    家天下政治體制的建立,使皇權只能在一家一姓的手中傳承成為了普遍接受的政治文化傳統(tǒng)。從這一立場出發(fā),王朝建立之初必須憑借武力和個人能力才能獲得帝位的方式,在王朝穩(wěn)定之后讓位于憑借血緣關系來獲得最高權位的世襲制。然而,這種帝位傳承原則的缺陷是,在客觀上無法保證繼體之君的年齡、智力以及能力是否能夠勝任治理天下的內在要求,若由毫無能力的幼子即位,權力的真空自然由此而生。在這種情況之下,則難保最高權力不會落入外人之手,如內藤湖南所言:“由于皇帝總攬大權……當明君相繼時,當然一切都好,若遇皇帝幼小而愚蠢時,自然政權落入君側之人手中,從外部無由加以抑制”[10](P219)。

    當出現(xiàn)了權力真空,并產(chǎn)生皇權與政權的銜接危機時,在有可能獲得權力的君側之人當中,皇太后作為皇帝的母親和皇帝家天下之產(chǎn)業(yè)的守護者,顯然對于保證、維護帝國政治的正常運轉負有倫理和道義上的責任,而其對于皇權的代理相比較于其他人而言最具有合法性,也最容易獲得整個帝國的認同和接受。在這種情況之下,皇太后跨越后宮界限而參與政治事務的做法,不但不被認為是一種“僭越”,反而還會受到整個帝國的推崇與尊重。正如Dora Shu-Fang Dien所指出的一樣,“既然儒學將國家看作一個家庭,皇帝和皇后視為人民的父母,那么,皇后可以作為一個聯(lián)合統(tǒng)治者(co-rulers)而獲得大量權力。對于其丈夫已經(jīng)死亡,而繼承人還太幼小而不適于進行統(tǒng)治的皇太后而言,則更是如此。因此,盡管儒家官員并不贊成皇太后的攝政,但是這仍然是兩千多年的王朝歷史中一個普遍的現(xiàn)象”[6](P77)。

    四、“孝道”:女主政治合法性的文化資源

    帝制時代對以“孝道”為核心的道德倫理的推崇和重視,也為皇太后的政治合法性提供了潛在的文化資源。對于君主而言,雖然皇帝權位的最初獲得大多建立在武力的基礎之上,然而單單憑借武力卻不足以完成對一個龐大帝國的治理,還需依賴一種特定倫理道德秩序的建立與發(fā)生效力。特別是深受法家思想影響而建立起來的秦帝國由于只奉行“權力中心主義”而忽視倫理道德建設所導致的二世而亡[4](P172),使得繼之而來的漢帝國的統(tǒng)治者很快地意識到了這一點:“統(tǒng)治者應當是以道德領導藝術來行政的典范,應當是教化而非武力的典范。政府的職責不但是提供食物和保障,而且要教化人民。法律與懲戒是秩序的起碼要求,但社會的和諧只有憑籍禮儀的踐行方可達致”[11](P171)。因此,漢之后以儒家學說為主導的倫理原則成為了貫穿帝制中國幾千年歷史的基本文化秩序和文化模式。在這其中,“以文化性的取向或‘模式維持’取向為主導的歷史官僚體系……特別強調特定文化傳統(tǒng)、文化秩序和文化模式的維持。它們構成了在其中政權得以完成其主要功能的基本框架,并且政治性目標必須從屬于它們,至少在理論上是如此?!保?2](P230)

    在帝國所奉行的儒家倫理價值之中,立足于家庭內部的“孝”的原則,由于易于推導出對君主的“忠”而成為了最受推崇的倫理原則,并由此“變?yōu)閭鹘y(tǒng)國家的一項政治原理”[13](P5)和“對履行官僚體制最重要的等級義務——無條件的紀律——的考驗和保證”[14](P130)。而對于那些承擔著教化典范職責的統(tǒng)治者而言,“孝”之倫理價值的順利推行,必須首先通過自身的身體踐行才能具有真正的統(tǒng)攝和表率力量。因此,對于這一倫理原則的持守與踐行也構成了君主自身的道德訴求與價值取向[15],并在客觀上要求他們自身對于自己的“母親”——皇太后的地位、作用予以推崇與尊重,這一點,即便對于一個成年的皇帝來說,也是如此。

    因此,雖然主流文化和意識形態(tài)領域對于女性參與政治持有強烈的反對態(tài)度,但皇太后對于政治發(fā)表意見以及直接的參與,也由此獲得了文化和道義上的合法性資源。如張星久所言:“在傳統(tǒng)的孝道思想支配下,身為人子的君主在父親死后尊重和秉承母后的意志,身為臣子的官員尊重母后對國事(同時也是‘家事’)的發(fā)言權,于情于理也可以說得過去,從而為母權提供了道義上的合法性,為母后干政打開了一個缺口?!保?6]尤其在幼子即位、缺乏治理國家的實際能力這種情況之下,以母后的身份來代替兒子實現(xiàn)對整個帝國的統(tǒng)治,更是具有了不容置疑的合法性與正當性。

    五、“官僚君主制”:女主政治合法性的制度支持與文化制約

    大一統(tǒng)的政治體制從理論上確立了君主一人統(tǒng)治的正當性和必要性,但從現(xiàn)實政治的角度出發(fā),其統(tǒng)治的最終實現(xiàn)仍然不得不借助官僚集團這一外在力量的協(xié)助方有可能真正完成。因此,作為皇帝實現(xiàn)統(tǒng)治帝國必不可少的行政工具,官僚集團自產(chǎn)生以來就成為皇權的“公開”與“正式”的代理機構,并與皇權相互依存,共同構成了完整的政治體制——“官僚君主制”[17](P244)。

    作為皇權公開、正式的代理機構,官僚集團憑借著自己在帝國政治體系中的特殊政治地位和文化身份,在為女主的統(tǒng)治提供現(xiàn)實的政治支持的同時,也成為了足以對其政治合法性造成挑戰(zhàn)的最為重要的力量。

    在官僚君主制的體制之下,一方面,由于大一統(tǒng)帝國的規(guī)模龐大和組織復雜,使得君主無法徹底操控官僚集團的一切行動,而不得不在客觀上允許其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另一方面,相對于君主權位之產(chǎn)生的“世襲制”而言,科舉制作為官僚集團加入帝國政府的“制度化渠道”[18](P3),使得“選賢任能”成為了他們得以產(chǎn)生的最主要的方式,這種對德行和能力的要求在客觀上塑造著官僚集團高度的“理性成分(ra tionality)”[19](P87)。上述兩個客觀原因的存在,則使得官僚制度自產(chǎn)生之后就出現(xiàn)了一種“自主性”[12](P279)和“客觀化”[19](P85)傾向,而不會完全依附于皇權而存在。

    官僚集團一定程度的自主性和客觀化傾向,使其與君權之間的關系成為了“一部不斷摩擦、不斷調整的歷史”[19](P81),但就理論而言,君主專制的政治體制決定了惟有皇帝才是帝國最高的權力來源和唯一的權力主體,“所有的政治權力機構一無例外的都是皇帝的辦事機構、派出機構和私人服務機構”[20](P309)。從這一意義上說,官僚集團對政治的參與,從根本上而言只是對皇權的“代理”,而非徹底的“代替”,是對帝制時代“治權”的有限分享,而非“政權”的徹底擁有。關于這一點,也在很大程度上也被官僚集團作為基本的常識和前提而予以接受。因此,作為君主實現(xiàn)政治統(tǒng)治的必不可少的工具,這一集團在接受君主權威的同時,也不得不接受女主在皇權出現(xiàn)真空之時參與政治、作為皇帝權限的補充而存在,從而為女主獲得統(tǒng)治的合法性提供最為重要的政治力量的支持。

    對于擁有了政治權力的女主而言,獲得官僚集團對她們的政治合法性的支持,卻也并非一帆風順。事實上官僚集團在支持她的同時,對她所獲得的權力和保有的地位,仍然持有著一種謹慎的反對態(tài)度。而這一點,則可以從官僚集團自身所具備的特質中得到解釋。

    從文化和政治身份而言,官僚集團并不僅僅是協(xié)助皇帝處理政務的純粹職業(yè)官僚,同時還是身兼儒家正統(tǒng)意識形態(tài)的傳播、維護于一身的“士大夫”,并“使其‘文人’的一面與‘官僚’的一面,充分地一體化了”[17](P9)。正是這種集文人與官僚的雙重身份于一身,使得這些士大夫相信,他們由于對古圣先王之道的理解和繼承而成為了“道”的代表和維護者,他們存在的價值與意義,除了在于向皇帝提供具體的行政支持之外,還在很大程度上體現(xiàn)為以“個體之自我挺立”姿態(tài)對統(tǒng)治者的政治權力進行“評估”[21](P132),并對其違反天道秩序的作為提出批評和反對。因此,在奉行正統(tǒng)儒家意識形態(tài)、集“文人—官僚”于一身的文官集團看來,女主跨越后宮界限對政治事務的參與,在很大程度上只不過是當皇權與政權之間無法有效銜接、從而出現(xiàn)權力的真空狀態(tài)時,這一系統(tǒng)進行自我彌補和自我挽救的一種暫時現(xiàn)象,女主決不應當享有與男性君主完全一致的合法性。如果由女主長期占有權力,將在實際上造成對于天道秩序的破壞,因此,對她們的這種行為進行批判和反對,也成為了這一集道德秩序、政治權力于一體的特殊群體必須要完成的職責。因此,基于官僚集團在整個帝國的政治體系與文化系統(tǒng)中所占據(jù)的獨特地位,他們毫無疑問成為了對女主統(tǒng)治之合法性帶來極大挑戰(zhàn)與質疑的最為重要的政治力量。

    六、結語:女主政治合法性的基本性質與本質特征

    盡管主流文化傳統(tǒng)一直對女性參與政治事務持有堅決的反對態(tài)度,但是,帝制中國大一統(tǒng)體制下政治安排的若干基本特征,卻在客觀上賦予了女主獲得政治合法性的制度化基礎,并在幾千年的政治史中最終留下了她們永恒的印記。然而,皇帝一元統(tǒng)治的政治理念與制度設計,在客觀上一再堅持與強調的則是,惟有皇帝才具有最高的政治權威與合法的統(tǒng)治權力,除此之外的一切政治主體與統(tǒng)治形式都不具備終極意義上的正當性與合法性。從這個意義上說,即便女主獲得了在特殊情況之下代替皇帝統(tǒng)治帝國的權力與機會,她也只不過是對皇帝職責的“代理”,而并非對他的最高政治權威的“代替”;她所享有的政治合法性性質,也更多地體現(xiàn)為帝國的“管理者”與“行政首長”,卻難以獲得帝國的“所有者”身份與“國家元首”的最高權威。就這個意義而言,她的政治合法性,從本質上而言,具備了“過渡性”、“不穩(wěn)定性”和“個人性”的多重特征。

    注 釋:

    ① 關于“女主”的定義學界存在多種說法。在本文中,“女主”特指以公開、正式、直接的方式參與帝國政治事務的皇后和皇太后、太皇太后。至于那些以隱秘、非正式、間接的方式影響政治的后妃、公主等人,則不在本文的論述范圍之內。

    [1]鮑家麟.中國婦女史論集·四輯[M].臺北:稻鄉(xiāng)出版社,1995.

    [2]趙鳳喈.中國婦女在法律上之地位(附補篇)[M].臺北:稻鄉(xiāng)出版社,1993.

    [3]Yuri Pines.The One That Pervades The All In AncientChinese PoliticalThoughts:The Origins Of‘The Great Union’Paradigm[J].T’oung Pao(通報),Vol.LXXXVI,Leiden 2000,280-323.

    [4]秦 暉.傳統(tǒng)十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

    [5]Hsieh Bao Hua.Empress’Grove:Ritual and Life in the Ming Palace[J].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2003,(13):99-188.

    [6]Dora Shu-Fang Dien.Empress Wu Zetian in Fiction and in History:Female Defiance in Confucian China[M].New York:Nova Science Publishers,Inc.2003.

    [7]杜芳琴,王 政.中國歷史中的婦女與性別[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

    [8][宋]范曄,[晉]司馬彪.后漢書:第10卷[A].“皇后紀”[C].長沙:岳麓書社,1997.

    [9]鮑家麟.中國婦女史論集續(xù)集[C].臺北:稻鄉(xiāng)出版社,1991.

    [10][日]內藤湖南.中國史通論(夏應元譯)[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

    [11]杜維明.東亞價值與多元現(xiàn)代性[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

    [12][美]S·N.艾森斯塔得.帝國的政治體系(閻步克譯)[M].貴陽:貴州出版社,1992.

    [13]劉厚琴.儒學與漢代社會[M].濟南:齊魯書社,2002.

    [14][德]馬克斯·韋伯.儒教與道教(洪天富譯)[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

    [15]Harold L.Kahn.The Politics of Filiality:Justification for Imperial Action in Eighteenth Century China[J].The JournalofAsia Studies,Vol.26,No.2.(Feb.,1967),197-203.

    [16]張星久.母權與帝制中國的后妃制度[J].武漢大學學報,2003,(1):41-51.

    [17][美]孔飛力.叫魂:1768年中國妖術大恐慌(陳 兼,劉昶譯)[M].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1999.

    [18]閻步克.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19]余英時.中國思想傳統(tǒng)的現(xiàn)代詮釋[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4.

    [20]劉澤華.洗耳齋文稿[M].北京:中華書局,2003.

    [21]林存光.儒教中國的形成——早期儒學與中國政治文化的演進[M].濟南:齊魯書社,2003.

    The Legitimacy of the Female Rulers’Governance in Imperialistic China

    MI Li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083,China)

    Even though the main culture tradition denied that female had any legitimacy to take part in political business,female rulers’governance still existed through the whole imperialistic China.The fuzzy boundary between the family and the state business,female rulers’status as‘small monarch’,the inherent limitation of the sovereign inheritance institution,the main culture’s worship to the filial piety,the special political system of the‘bureaucracy-emperor’,all gave some resources to their governance legitimacy.However,they didn’t have the ultimate legitimacy essentially;their governance were ‘transitional’,‘instable’and‘personal’.

    imperialistic China;female rulers’governance;legitimacy

    D442.9

    A

    1000-2529(2011)06-0056-04

    2011-06-22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項目“傳統(tǒng)中國女主政治的合法性研究”(10YJC810034)

    米 莉(1980-),女,陜西榆林人,中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博士,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OAS)訪問學者。

    (責任編校:文 一)

    猜你喜歡
    官僚帝國合法性
    組織合法性的個體判斷機制
    恐龍帝國(6)
    恐龍帝國(5)
    恐龍帝國(4)
    鄉(xiāng)村不應有“官僚”——關于“豐縣事件”的三點思考
    當代陜西(2022年5期)2022-04-19 12:10:38
    Westward Movement
    中國基層政府中的非正式官僚:歷史與現(xiàn)實
    狠剎“向下甩鍋”——治治各類“疲軟癥”“話癆癥”“官僚癥”
    當代陜西(2019年10期)2019-06-03 10:12:18
    淺談汽車養(yǎng)護品生產(chǎn)的合法性
    建筑工程墊資承包合法性研究
    榆树市| 囊谦县| 山阳县| 资阳市| 高密市| 台中县| 鄂州市| 大同县| 紫阳县| 黄骅市| 咸宁市| 法库县| 萨嘎县| 图片| 滁州市| 宣化县| 荆门市| 天气| 湛江市| 古浪县| 阳原县| 石柱| 佛山市| 普安县| 外汇| 谷城县| 汉川市| 海林市| 洛隆县| 晴隆县| 中牟县| 通化市| 兖州市| 美姑县| 雷山县| 辽宁省| 鞍山市| 太仆寺旗| 阳曲县| 中阳县| 葫芦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