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磊 傅佳
預習,正越來越被更多的小學數(shù)學老師所青睞,它作為一種學習方法,預習習慣的養(yǎng)成,預習方法的掌握,對于培養(yǎng)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促進學生終身發(fā)展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這不容置疑。
可有些老師提出:教材中一些需要推導算理、計算公式以及需要探究后才得出結論的內(nèi)容不必安排預習。理由是抹殺了學生探究的欲望,就不具備探究學習的條件了。而我恰恰認為,這類課,預習過后,合理組織教學,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或者說反而具有更高的思維含量。
例六年級上冊《解決問題策略――替換》一課,我是這樣組織預習的:
(1)布置閱讀書上P89-90頁的內(nèi)容;
(2)720毫升全部倒入小杯需要幾個小杯,全部倒入大杯需要幾個大杯?你是怎樣想的?
(3)在解決例題時,你是怎樣替換的?
(4)在探究過程中,你還遇到什么問題?
第二天,我這樣檢查預習并組織新課,分為這幾個層次:
1、開門見山,檢查預習情況,指名學生解答預習要求;
2、720毫升全部倒入小杯需要9個小杯,9個小杯是怎么來的?
3、同樣720毫升,全部倒入大杯需要3個大杯,3個大杯是怎么來的?
4、小結兩種替換方法(大杯換小杯,或小杯換大杯);
5、組織驗證;
6、質(zhì)疑:預習中你還遇到了什么問題?
7、改變條件拓展提升:把小杯容量是大杯的1/3,改成大杯容量比小杯容量多160毫升,讓學生思考如何替換,組內(nèi)交流。
8、對比總結:這兩題有什么不同?
9、鞏固訓練:如何用替換這一策略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反思:這樣的課堂把原來要通過探究,最終得到的“替換”這一解決問題的策略,讓學生預習感知,并通過預習反饋,延續(xù)下面的探究活動,解決這節(jié)課的重難點,可謂單刀直入,不拐彎抹角,學生的思路清晰,思考方向明確。問題是數(shù)學的心臟,我讓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這樣,學生有充足的思考時間,有自由的活動空間,有自我表現(xiàn)的機會,促進了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誰又能說抹殺了學生探究欲望,就不具備探究學習的條件了呢?反而,我認為:
1、這樣的課堂,高度激發(fā)了學生的參與熱情,充分地展現(xiàn)了多樣化的見解,能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話說,都能或多或少有自己的思考,不至于會跟不上教學的節(jié)奏,能讓他們充分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2、這樣的課堂,學生不滿足于課本知識的獲得,敢于向課本挑戰(zhàn),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見解。長此以往,還能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從而達到對課本知識的深層次理解。
3、課堂中教師可以重點點撥預習中產(chǎn)生的疑惑,圍繞重點難點組織合作交流、拓展、創(chuàng)新。而不至于課堂中平均用力,突不出重點難點,造成會的學生不愿聽,不會的學生聽不懂。這樣的課堂,充分節(jié)約了教學時間,加快了課堂教學的節(jié)奏,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正是我們所追求的有效課堂。
作者單位:寶應縣安宜鎮(zhèn)葉挺橋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