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專訪教育部科技司司長、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推進辦公室主任王延覺

      2011-01-16 05:50:12
      中國教育網絡 2011年12期
      關鍵詞:寬帶教育部信息化

      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專訪教育部科技司司長、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推進辦公室主任王延覺

      教育信息化向統籌規(guī)劃、協調推進轉型

      《中國教育網絡》:您認為當前教育信息化處于什么樣的形勢?

      王延覺:教育信息化是促進教育公平、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推進終身學習的重要手段,是支撐引領教育現代化發(fā)展、構建學習型社會、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必由之路。黨和國家對教育信息化工作空前重視。胡錦濤總書記在去年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就教育信息化作了重要闡述,提出“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劉延東國務委員多次對教育信息化作出指示?!督逃?guī)劃綱要》指出“信息技術對教育發(fā)展具有革命性影響,必須予以高度重視”,把“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單獨列為一章,并列為十大項目之一重點推進。

      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經過一系列重大工程建設和政策推動,我國教育信息化取得了顯著進展。面向全國的教育信息基礎設施體系初步形成,城市和經濟發(fā)達地區(qū)學校不同程度地建有校園網并以多種方式接入互聯網,信息終端正逐步進入農村學校;數字教育資源不斷豐富,信息化教學的應用不斷拓展和深入;教育管理信息化初見成效,電子政務、電子校務逐步推廣;網絡遠程教育穩(wěn)步發(fā)展,為構建終身學習體系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教育信息化對于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創(chuàng)新教育模式的支撐和帶動作用初步顯現。

      雖然我國教育信息化建設成績顯著,但與教育現代化的發(fā)展要求和人民群眾的需求期盼相比,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教育信息化發(fā)展的政策環(huán)境和體制機制尚未形成;基礎設施有待普及和提高;優(yōu)質數字教育資源尚需進一步豐富,共建共享機制尚未形成;教育管理信息化體系有待整合和集成;教育信息化對于教育變革的促進作用有待進一步發(fā)揮。推進教育信息化仍然是一項長期和艱巨的任務。

      《教育規(guī)劃綱要》頒布以來,教育部對教育信息化進行了多次專題研究,重點推進。去年年底,“教育信息化”作為一項獨立工作列入了教育部部領導分工。今年8月,教育部組建了教育信息化領導小組,成立了專門的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推進辦公室,落實了教育信息化的領導機構和責任部門,推進了教育信息化管理體制改革,為教育

      信息化全面、深入、科學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目前,教育部正以頂層設計、示范引導和重大項目為抓手,系統推進教育信息化工作。同時,教育部高度重視推動地方教育信息化工作,召開了全國范圍和部分省市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座談會,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加快各地建設步伐。許多省區(qū)已制定了本地的教育信息化規(guī)劃并加緊實施。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還將召開全國教育信息化工作會議,進一步部署和推進全國教育信息化建設。

      綜上所述,我國教育信息化工作成績顯著、問題不少、需求巨大。目前,領導空前重視,全國教育戰(zhàn)線齊心協力,體制機制和政策環(huán)境逐步完善,正處于從各自為戰(zhàn)向統籌規(guī)劃、協調推進、全面深入發(fā)展轉型的關鍵時期。

      教育領域“數字鴻溝”趨向緩和

      《中國教育網絡》:數字化與信息化在教育領域普及多年以后,數字鴻溝的現象是否得到緩和?

      王延覺:教育領域的數字鴻溝,指的是存在于我國區(qū)域之間、城鄉(xiāng)之間、學校之間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優(yōu)質數字資源擁有水平以及信息技術應用水平的差距。我國區(qū)域之間、城鄉(xiāng)之間經濟、社會發(fā)展不平衡,學校之間建設和發(fā)展水平存在較大差異是教育領域存在數字鴻溝的客觀原因。

      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縮小教育領域的數字鴻溝,尤其重視西部和農村地區(qū)的教育信息化建設。2002~2006年,組織實施了“西部大學校園計算機網絡建設工程”,總投資9億元,在我國西部12個?。ㄗ灾螀^(qū)、直轄市)及湖南、湖北、吉林的民族地區(qū)的143所高校建成了技術先進、性能穩(wěn)定的校園網,全部接入CERNET,并在西安、成都等11個省會城市建成了高速教育城域網。2003~2007年,組織實施了“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總投資110億元,為中西部農村中小學配備了40多萬套教學光盤播放設備、27萬多套衛(wèi)星教學收視系統、4萬多間計算機教室和多媒體設備,覆蓋中西部地區(qū)的36萬所農村中小學,初步構建了一個惠及全國農村中小學的遠程教育網絡,同時,以數字光盤和衛(wèi)星系統免費輸送優(yōu)質教育資源,1億多農村中小學生得以共享和使用。上述工程的實施,大大縮小了東西部之間和城鄉(xiāng)之間的教育數字鴻溝,為西部和農村地區(qū)教育發(fā)展乃至經濟騰飛和社會進步奠定了堅實基礎。《教育規(guī)劃綱要》頒布以后,黨和政府對縮小教育領域數字鴻溝更加重視,財政部、教育部啟動了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計劃,其中一項任務是為農村薄弱學校每個班級配置多媒體遠程教學設備,覆蓋中西部省(區(qū)、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2010和2011年度的20余億中央專項資金已下達,各地正在建設實施。該計劃的實施,將大力提高農村地區(qū)學校的教育信息化裝備配備水平。

      近年來,通過若干重大工程建設,以及國家2005年以來持續(xù)開展的“全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等多種形式的教師教育技術培訓和信息素養(yǎng)培訓,還有在中小學廣泛開設的信息技術課,使得我國偏遠和農村地區(qū)的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水平、數字化教育資源擁有量以及師生在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的自覺性和能力都有所提升,應該說,教育領域“數字鴻溝”的現象有所緩和。但是“數字鴻溝”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國家在重點支持落后地區(qū)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同時,發(fā)達地區(qū)的教育信息化水平也在不斷提高,要想進一步縮小教育領域的“數字鴻溝”,還需要國家在未來的教育信息化建設中,從政策、項目、經費、人才等多個方面,繼續(xù)向偏遠、農村等落后地區(qū)傾斜,給予重點支持。

      謀劃實現校校通寬帶

      《中國教育網絡》:多個國家的寬帶計劃在2010年前后都有一個較大的投入,作為培育用戶習慣的教育領域,未來我們國家是否會有一些明顯的政策導向?

      王延覺:建設覆蓋全國、接入所有教育機構的、先進、安全的教育信息網絡是落實胡錦濤總書記“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重要指示的基礎性工程。我國的教育信息網絡建設始于上世紀90 年代。1994年建成開通了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2000年建成開通了中國教育衛(wèi)星寬帶傳輸網CEBSat。后經多次升級擴容,CERNET已接入近2000所高校,CEBSat支撐國家4大遠程教育工程,擁有60多萬個地面接收站點,已初步形成天地一體、覆蓋全國的國家教育信息網絡。2004年又建成開通了我國第一個純IPv6下一代互聯網主干網——CNGI-CERNET2主干網,接入了200多所高校,為教育信息化長遠發(fā)展打下基礎。

      十多年來,我國的教育信息網絡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但也存在不少突出問題,普及和提高的任務都很重。一方面,雖然CERNET主干網通達了全國所有省會城市、自治區(qū)首府和直轄市,但省市各級教育網絡建設參差不齊,覆蓋范圍有限,還不具備接入各級各類學校、尤其是高校以外學校的能力,需要進一步普及。

      另一方面,由于CERNET是由教育科研示范網絡發(fā)展而成的為學校師生提供網絡服務的日常運行網絡,存在主干網帶寬不足,和公網的互聯互通存在瓶頸等問題,影響服務質量與水平;CEBSat窄帶單向廣播式傳輸,不能滿足交互式應用需求;教育網絡運行安全保障體系尚未形成;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不完善等等,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和提高。

      《教育規(guī)劃綱要》指出:要“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網絡”,“基本建成覆蓋城鄉(xiāng)各級各類學校的數字化教育服務體系”,“構建先進、高效、實用的數字化教育基礎設施”,對國家教育信息網絡建設提出了很高要求。

      目前我們正在謀劃建設國家教育寬帶網絡,實現校校通寬帶,人人可接入。規(guī)劃中的國家教育寬帶網絡是統一規(guī)范、分級管理的公益性信息化網絡基礎設施,是充分利用公用通信傳輸資源、地面網絡與衛(wèi)星網絡有機結合、高速連接全國城鄉(xiāng)各級各類學校、教育管理和服務機構的IP網絡,具有先進、可靠和綠色安全特征,為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提供高性能網絡教學科研環(huán)境,為青少年學生提供健康的網絡學習環(huán)境。

      要實現上述目標,需要教育部、國家有關部門、各地政府、各地教育行政部門以及各級各類學校共同努力。國家有關部門要把國家教育寬帶網絡納入國家信息化整體戰(zhàn)略規(guī)劃予以重點支持;根據國家互聯網發(fā)展戰(zhàn)略支持其率先實現向下一代互聯網過渡;建立公益性互聯網建設與運維經費保障機制;出臺政策措施,切實解決網間互聯互通瓶頸問題;并在公用通信傳輸線路租用、網絡接入等方面給予各級各類學校、師生和相關教育機構一定的資費優(yōu)惠。教育部要在國家有關部門立項支持下,充分利用公用互聯網和CERNET的現有傳輸資源,促進互聯互通和升級換代,構建通達全國各地區(qū)的先進、安全的國家教育寬帶網絡主干網,并研制和發(fā)射雙向寬帶教育衛(wèi)星,為缺乏網絡接入環(huán)境或接入條件較差的地區(qū)和學校提供接入國家教育寬帶網絡的傳輸服務。各地政府和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在國家統籌規(guī)劃下,充分利用各類傳輸資源,建設和完善省級及以下各級區(qū)域教育寬帶網絡,為本區(qū)域的各級各類學校、特別是中小學接入國家教育寬帶網絡提供服務。各級各類學校要建設和完善數字校園,為全校師生開展教育信息化應用提供便捷高效的網絡服務。

      深化教育信息化管理體制改革

      《中國教育網絡》:教育部剛剛成立教育信息化推進辦公室,這一舉措對當前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具有什么樣的意義?

      王延覺:今年8月26日,為貫徹落實《教育規(guī)劃綱要》,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教育部發(fā)文(教人廳[2011]8號)組建了教育部教育信息化領導小組,袁貴仁部長親任組長,領導小組下設教育信息化推進辦公室(簡稱:信推辦),作為領導小組的辦事機構,具體負責教育信息化推進工作,落實《教育規(guī)劃綱要》關于教育信息化的各項任務和要求。

      教育信息化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包括基礎設施建設、資源開發(fā)、應用開展、標準化、技術研發(fā)、人才培養(yǎng)、國際合作等多方面工作,滲透各級各類教育和培訓的各個層面,需要組織協調各級政府相關部門、各級各類學校、企事業(yè)單位、社會團體等多方面力量。經過十多年的發(fā)展,我國教育信息化建設取得了顯著成就,但在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建設模式、發(fā)展道路等重大方面的研究和探索不夠深入,行之有效的體制機制和政策環(huán)境尚未形成,權責不清、各行其是、重復建設等現象普遍存在,這是造成標準不一、資源無法充分共享、應用水平難提高的根本原因,是阻礙教育信息化事業(yè)科學發(fā)展的最大障礙。要保障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必須在體制改革和機制創(chuàng)新方面下大功夫。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領導小組和信推辦的成立,結束了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工作長期以來沒有專人和專門機構負責的歷史,在教育信息化管理體制改革進程上邁出了重要一步,將有力促進全國教育戰(zhàn)線的教育信息化管理體制改革,帶動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有條件的學校成立本地區(qū)、本學校的信息化領導和管理機構,逐步形成權責明確、統籌有力、有效促進信息化與教育融合發(fā)展的全國教育信息化組織管理體系,保障教育信息化的全面、協調、深入、科學發(fā)展。教育信息化領域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永無止境,管理體制改革還將在具體工作推進中根據變化了的實際和需求進一步深化。

      教育信息化是促進教育公平、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推進終身學習的重要手段,是支撐引領教育現代化發(fā)展、構建學習型社會、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必由之路。

      重點解決全局性、基礎性、共性問題

      《中國教育網絡》 : 今后教育信息化的工作思路是什么?

      王延覺:今年以來,教育部多次召開黨組會和部長專題辦公會,對教育信息化工作進行了深入研究和專門部署,進一步明確了工作思路,對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點任務提出了具體要求。

      基本工作思路是:深入貫徹落實《教育規(guī)劃綱要》總體部署,圍繞教育改革發(fā)展大局,以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及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為目標,以深入推進科教結合為重點,按照“統籌規(guī)劃、分步實施,多方參與、協調發(fā)展、示范引領、注重實效”的工作原則,大力加強教育信息基礎設施、優(yōu)質教育資源開發(fā)與應用、國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全面提升我國教育信息化發(fā)展水平,為建設人力資源強國提供有力支撐。

      在具體工作層面:

      一是要盡快發(fā)布《教育信息化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2011-2020年)》,指導未來發(fā)展。

      二是組織召開全國教育信息化工作會議,全面部署全國教育信息化工作。

      三是理順各部門、各機構間關系,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組織管理、支撐服務等工作體系和管理決策、經費保障、專家咨詢、標準應用、評估測評、技術創(chuàng)新、戰(zhàn)略研究等體制機制。

      四是落實全國教育信息化工作會議精神和十年規(guī)劃要求,啟動部分重點建設項目,解決教育信息化的全局性、基礎性和各級各類教育信息化的共性問題,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內容:1. 建設國家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和各級各類優(yōu)質教育資源,為人人可共享優(yōu)質資源提供方便快捷服務;2. 制訂各級各類學校信息化標準,推動幼兒園、中小學校和職業(yè)學校信息化達標建設;3. 建設國家和地方教育管理基礎數據庫和信息系統,實現系統整合與數據共享,推動教育部門和學校管理現代化;4. 實施教育技術能力培訓,制定、推廣和應用教育信息化標準,建設技術支持體系、戰(zhàn)略研究體系和人才培養(yǎng)基地,促進教育信息化可持續(xù)發(fā)展;5. 建設國家教育寬帶網絡、國家教育衛(wèi)星寬帶傳輸網絡、國家教育云基礎平臺和開放大學信息化支撐平臺,為開展教育信息化應用提供基礎支撐環(huán)境。

      五是選擇一定數量的各級各類學校和區(qū)域開展教育信息化創(chuàng)新與改革試點,探索信息化對教育產生革命性影響的新思路、新方法與新機制,并以政策引導、試點示范為抓手,協調指導、全面推動地方教育信息化工作。

      猜你喜歡
      寬帶教育部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兒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甘肅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6:02
      裝寬帶的人
      文苑(2020年7期)2020-08-12 09:36:04
      教育部召開座談會推進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
      新課程研究(2016年1期)2016-12-01 05:52:14
      一種新穎的寬帶大功率分配器
      教育部:高考地方性加分項目2018年減至35個
      可否把寬帶作為社會福利
      我校兩教育部重大課題攻關項目開題
      信息化是醫(yī)改的重要支撐
      信息化
      江蘇年鑒(2014年0期)2014-03-11 17:09:40
      凌海市| 滨海县| 平顶山市| 腾冲县| 苗栗县| 阿合奇县| 伊金霍洛旗| 渝中区| 乌鲁木齐市| 桓台县| 宁南县| 天津市| 阿鲁科尔沁旗| 新建县| 衡阳市| 美姑县| 绥阳县| 津市市| 沂水县| 铁力市| 安图县| 乐清市| 镇赉县| 武川县| 嫩江县| 阳高县| 鲜城| 易门县| 开封县| 永和县| 南投市| 九江县| 云霄县| 长阳| 武穴市| 清徐县| 兰考县| 汽车| 肇庆市| 游戏| 长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