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起義來得波瀾壯闊,但整個廣義的辛亥革命時期,最絢亮的莫過于定點清除者奮起抗暴。也只有從他們身上,我們才能看到未來的自由中國的一線曙光。
史稱革命圣人的朱執(zhí)信,他的弟弟勸他不可太冒險,他慢慢舉起手來放在頸上說道:“好頭顱,誰當砍去?”又把人頭打個比方:“譬猶沙煲,有用其煮飯,經歲月而后損壞者;又有用以盛炸藥,擲向奸賊,隨用隨毀者。吾則盛炸藥之煲也?!保ā吨靾?zhí)信行狀》)這是一系列定點清除的心理準備。定點清除是人類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它對忍辱偷生、好死不如賴活、寧為瓦全不為玉碎等茍且、奴性傳統(tǒng),是一種點對點的糾正。從史堅如、吳樾,到溫生才、彭家珍,他們的行為正是如此,理應流芳百世,萬眾景仰。
清廷上下,大多是一群竊取了政權卻不敢正當使用權力的超級土匪,他們在吳樾這樣的仁人君子面前,就是一群不穿衣服、沒有廉恥的畜生,他們害怕那些象征著文明、理性等人類普世價值的衣服!
至于有人說暗殺沒有用,殺了這個,自有他的替補繼續(xù)上位,這是不審之言。專制鷹犬多為保命大王,看到暗殺的效應,早巳觳觫戰(zhàn)栗,或則退居林下,或則逃逸躲藏,或則輸誠投降。他們不太可能為了逆天道的專制政權而慷慨赴死。
徐錫麟刺殺恩銘,事發(fā)后,清廷高官大僚有這樣的議論:“革命不足畏,惟暗殺足畏”,這是一系列精進突擊的自然效果。
在烈士受審時,大吏刑官有暗自稱許,不禁點頭的。有鋪紙研墨的,有提痰盂供豪杰使用的,徐錫麟受審,一派大氣磅礴之姿態(tài)。觀其鎮(zhèn)定之神采,審訊者面面相覷,一時為之語塞。
溫生才受審時索取紙筆,不假思索,揮筆疾書,痛述嚴重的民族危機,聲明“與孚琦并無仇怨,不過近來苛稅雜捐,抽剝已極,民不聊生,皆由滿人專制,害我同胞,故欲先殺滿官……為四萬萬國民伸氣”。李準、張鳴岐先后親審,溫先生與之大談為將之道,或予以警告,令其中心震恐,竟然思迷離而神恍惚。
定點清除是對生命的無限關注,卸下絞肉機上機動的螺絲,打掉其幾乎無意識無休止的絞肉功能,菩薩慈悲,善莫大焉。當下的苦難,必在當下解決。若俟諸異日,不知又斷幾許頭顱,又死無量生命,又流無盡頸血。出發(fā)點,是說生命不能預支。歷時十余年的定點清除,它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核心部分。武昌起義則是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在定點清除的基礎上的推導和推倒。定點清除的效果,較之武昌起義的拖泥帶水,民眾死傷,不可同日而語。
太平天國的根子還在晚清的專制政治的腐爛。洪天王本是社會的受害者,但其歷年的屈辱直至瘋狂已經不能喚起當政者的任何憐憫之心,加以事情無法得到疏浚,社會戾氣長期聚集,已經墮落為一個暴力蔓延、奉行叢林法則的社會。面對這種體制性的定向性暴力壓迫,單個社會成員根本沒有能力抗爭。于是太平天國出現(xiàn)了。
政治清明,人心向善,民風淳樸;政治腐敗,人心向惡,民風敗壞。晚清數(shù)十年,人的道德底線是被統(tǒng)治者一次又一次突破的,官權公然剝奪民權,強權肆意踐踏人權,造成了大批流離失所的人群,產生了大量的哀哀無告的弱勢群體。壓抑憋屈、生不如死的民眾,壓力沒有正常釋放的途徑,被迫對社會施以報復,太平天國就是如此。
然而像太平天國這樣的大型暴動,其所造成大社會震蕩,以致歷史產生難以愈合的巨創(chuàng)。
別說太平天國了,就是武昌首義,也有濫殺現(xiàn)象,當然,根子還在清廷的腐爛陰毒,但對于無辜者身處震蕩的前沿,那就太悲哀了。
張任民《我參加辛亥武昌起義憶述》(載《春秋雜志》總第329期,1971年出版)記述他所親歷的辛亥革命。當時他由廣西陸軍小學升入武昌陸軍中學,這一期共有一百六十余人,因逢時會,竟獲得了親身參加武昌首義的機會。
十號的晚上各處震動了,革命,近乎自然的多點爆發(fā)了。學生們歡聲雷動,立即各返宿舍,著起全副武裝,整隊集合,當時在場軍官并無一高級者,多為連排長級。全校同學約共十隊,不及千人,“當紛亂之時,荊州旗籍學生多已乘亂逃亡,只有一名叫崇厚者,系一期生,被同學拖出校門,用利刀連刺數(shù)刀,拋下校門外小河橋下。因本校在武昌城外的南湖,校外有一條小河,直通武泰閘與保安門也。
由南湖學校到武昌城,平日步行約需一小時許,故全校隊伍入城時,天已大明,此刻武昌城內,家家閉戶,路絕行人,街上只有軍人往來,且軍人任意搜殺旗籍滿人,不分老幼,尸橫街衢。本校兵學教官寶英先生(滿人),亦在此時全家遇難!據(jù)聞乃本校助教馬某某所殺??傊?,當時局勢劇變,人性橫決,且因屬民族革命,所用口號,乃‘興漢滅滿’四字,故在那三幾天內,武昌城內外無辜被殺戮者,不下千數(shù)百人?!?br/> 這些人和慈禧集團的專制魔王是完全不同的,但他們成了兵變的替死鬼。真?zhèn)€兒是冤哉枉也。
定點清除是申張社會正義的一個選項。
中國人不得不做許多無奈的選擇,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他們被禁止做許多別的選擇。清王朝實行的是一種反人性的暴政。人們很快就覺得無法忍受了,民眾和平說話伸訴冤屈的途徑完全堵死,就連清廷內部開明人士的訴求也都連續(xù)遭受扼殺,民眾講道理的幾率為零,反抗隨后就會發(fā)生。但大多數(shù)人沒有反抗的勇氣,只能選擇逃避。到了避無可避,直至發(fā)生洪天王式的太平天國革命,玉石俱焚,這是蠻橫的統(tǒng)治者嚴重分裂了社會,在分裂的社會理性起不了作用。
弱者與失敗者長期遭受來自權力部門的定向暴力壓迫,因無力反抗而將心中的不滿與憤怒轉化成對更弱者的無定向性暴力。究其原因,整個社會形成了贏者通吃的格局,這些社會底層的行為也毫無任何道德底線。
清廷的定向性暴力催生出個人泄憤的無定向暴力,這是清廷的習慣性動作。
黨人的定點清除恰恰相反,他們是制止定向暴力,同時避免無定向暴力。
中山先生摩頂放踵,等于是菩薩般的人物。其革命重點在改革,還不是武裝的部分。
他和他的追隨者,秉持為生命求尊嚴的價值理念,擔負起拯救天下的責任,為蒼生創(chuàng)造一個
更好的社會。
同盟會諸君子挺身誅暴君,可算是有史以來最干凈、最清潔的一種戰(zhàn)爭方式。
項羽曾對劉邦說,天下大亂不止,都是你我兩個人造孽,我們來決斗吧,不要再苦了蒼生??墒莿畈桓?,他要讓無數(shù)的炮灰來替他攫取天下。
錢鐘書先生引英國民間諺語說,把那德國的君王將領,以及英國相應的內閣大臣,放置在近處的戰(zhàn)壕里面,讓這班人互相拋擲炸彈,其結果,只消三分鐘,這兩個國家就必然和好如初(參閱《管錐編》277至278頁: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時,英國民間語曰:“捉德國之君王將帥及英國之串執(zhí),各置一戰(zhàn)壕中,使雙方對擲炸彈,則三分鐘內兩國必議和”,其遺意也)。
錢鐘書先生進而申說道:西方中世紀,兩國攻伐,亦每由君若帥挑戰(zhàn)、斗將(single combat),以判勝負,常曰“寧亡一人,毋覆全師”,“免兆民流血喪生”(Better forchrestienet 1adestructiondupeuple),即所謂“士卒何罪”,“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為也”。士卒則私言曰:“吾曹蚩蚩,舍生冒鋒鏑,真何苦來?在上者欲一尊獨霸,則亦當匹馬單槍自決輸贏”。
定點清除不是以暴易暴,相反,它是對暴戾、暴虐、暴行的制止。
這就是社會震蕩最小的定點清除。所以,定點清除是一種特殊的代價最微小的講道理的方式。其實際效果,從社會、生命耗損的代價來看,近乎天鵝絨革命,而且從追求的結果來看,民國的建立,和此前的歷史的造反、改朝換代性質迥異:辛亥革命是民權的訴求替換專制之朝代。
狹義的辛亥革命和廣義的辛亥革命的關系,歷年陸續(xù)出現(xiàn)的定點清除,就是武昌起義的不同時間段的陸續(xù)的引爆。
有了無數(shù)次的大大小小的武裝起義,哪怕結果都漸歸失敗;有了無數(shù)次的定點清除,等于給武昌起義打下雄厚的基礎,搭橋、銷路,穿針、引線,固基、構體,只等裝修,即可入住。
劉復基、彭楚藩、楊鴻盛等烈士在武昌起義前夜被執(zhí),鐵忠等人代替瑞敞審訊,結果審訊者冒虛汗、打擺子,觳觫惶恐,幾乎就要虛脫的樣子,也要拜定點清除之賜。這類清朝大吏,外界的變動還有待再加一把推力,而其心中的柏林墻,卻已轟然坍塌,也是源于對真相的恐懼。此時烈士被執(zhí),生死俱在其手,按說他們應該不可一世,生殺予奪,予取予求。但是恰恰相反,他們篩糠般惶惶不可終日,正是歷年的定點清除,把他們逼到了墻角。武昌起義,一呼百應,在于此前的基礎已經穩(wěn)妥打好,這是一個正確的地點——中部同盟會認定的戰(zhàn)略要地;這是一個正確的時間,歷年的起義、暗殺,爭取到一個水到渠成的時間。
輪番的開花,此時必定結果。
實施定點清除的志士,不少人獻出了熱血和頭顱,這是對民生、民權、民族的信仰的力量,肉體的隕滅,是為了尋求國粹精神的自由,他們是真正的歷史轉折點恰切到來的偉岸而崇高的推手。他們的死,讓獨裁者發(fā)抖,也讓我們生者赧顏。
美國人因反抗暴政開局而立國,贏得自由。至今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的杰佛遜紀念堂屋頂,還刻著這位美國第三屆總統(tǒng)的名言:“我在神的殿堂上發(fā)誓,向殘害人類心靈的一切形式的暴政永遠宣戰(zhàn)?!?br/> 定點清除,就是堅定結束暴政,建立一個自由中國的決心!
選自《四川文學》2011年5期
原刊責編 肖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