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雙巧
看過申先生的作品都說他的字和畫有特點,書法家海生不止一次的向我推介,并拿來申先生的作品讓我看,我看后眼前頓時一亮。在中國書畫人群中缺少的就是個性。從申先生的作品中我看到了這種個性。他的畫,既有八大山人的浪漫,又有齊白石、吳昌碩等近代大家的風(fēng)骨。筆墨用得非常鮮活,構(gòu)圖上也有自己的想法。他的構(gòu)圖,不僅考慮到以景物和筆墨取勢,還把色塊使用充分運用到構(gòu)圖理念當(dāng)中,往往在破中取立,在復(fù)雜中取諧調(diào),認(rèn)真去體會,其中的學(xué)問真的不小呢。
藝術(shù)是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這一點申先生做到了。從先生的作品中,你可以看到他對大自然的鐘愛。你能從他的作品中感受到強烈的生活氣息。他為了畫荷花,竟然早晚都跑到公園的荷塘邊,如醉如癡地靜坐在池塘邊,觀看荷花的姿態(tài),體味荷花的精神。由此,他知道,原來晚上的荷花和白日的荷花的姿態(tài)是不同的。于是,他根據(jù)自己的感覺,回到畫室揮毫畫了一幅《夜荷》,畫面上兩朵蓮花含羞而立,像是一對情侶在相互訴說,又如一對仙女面對塵世而思索。申先生去清西陵,頓時被西陵的古松柏所震懾。他在博客中這樣寫道:“對我來說,印象最深的,不是帝王陵墓的壯偉,而是那些古松的蒼勁。雖然我無法看到他們的年輪,但是,它們的風(fēng)姿和表情,分明記載了它們面對歲月的堅定信念和做出的每一份承諾。不管是帝王還是百姓,在這些松的面前,都是渺小的。它們才是當(dāng)之無愧的君子和偉丈夫。從西陵回來,一直在感念它們。在我眼里,它們就像一位位長者,我敬之、仰之。”正因為他對那些松有了精神上的通會,所以他畫的《西陵古松》,既飽經(jīng)滄桑又婀娜多姿,如龍如仙,神采奕奕。
隨著個人修養(yǎng)的提升和藝術(shù)取向的調(diào)整,他把梅、蘭、竹、菊、松、石等作為自己繪畫的主要題材。正如他所說:畫君子,可以養(yǎng)性情。他為自己取齋號“三清堂”,即心清、茶清、筆墨清,實為其人品和情操的寫照。
在中國書畫界有很多人認(rèn)為:書畫家一是刻苦的鉆研藝術(shù),二是悟性。我看悟性很重要。從申先生的作品中我看到了他對書法和繪畫的悟性是超凡的,所以他的書畫能走到今天,從而形成了自己的風(fēng)格。
書畫同源。申先生的繪畫得益于他的書法。他從十一歲開始便在父親的指導(dǎo)下臨習(xí)書法。他的書法從顏魯公《多寶塔》入手,后又對《勤禮碑》、《麻姑仙壇記》等進(jìn)行了深入的研習(xí)。他廣泛涉獵古今書帖,對二王、鐘繇、李邕、張旭、懷素、黃庭堅、祝枝山、黃道周、傅山、鄭板橋、何紹基、康有為,以及現(xiàn)代的沈尹默、舒同等大家書法均有深入的研習(xí)。他既可以揮寫斗大的榜書,又寫得一手漂亮的蠅頭小楷。正是基于深厚的書法功底,使得他的繪畫下筆大氣,見筆墨、有氣韻。
“汝果欲學(xué)詩,功夫在詩外?!鄙晗壬臅嬤€得益于他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修養(yǎng)。他以讀書、寫作為樂,其勤奮足令我輩仰止。打開他的博客,頓時給人以古樸的氣息。他的隨筆《學(xué)禪筆記》、《論語心得》系列,表達(dá)了作者對社會、對人生、對修身養(yǎng)性持有的獨到見解。比如他在《學(xué)禪筆記》里說:“盲者雖然沒視力,卻可以在黑暗里行走自如。因為他是在用心行走。而沒有失去視力的人,卻忽視了心的存在,眼與心分離(離心離德),他的眼睛反而成為騙子,誤導(dǎo)他走向歧途??梢姡嬲暮诎翟醋圆挥眯??!笨吹降氖抢硇裕弧百\偷其菜,他反以德相報,非有佛心者,不可為也。大愛無敵。”看到了大愛;再比如《歪評論語之顏淵》:“非用中正之路,否則不可施行禮,不可通至仁。我心正,誰人敢不正視我呢?我行端,誰人可以說我不是君子呢?做我,拿出我的樣子,必能立于世?!笨吹降氖亲晕艺牡溺H鏘誓言。這樣的句子比比皆是,語言很質(zhì)樸,又很深邃。就像對你鋪開一幅幅畫卷,而人生理念,生命激情和人生感悟盡在其中。先生立品立心,注重修養(yǎng),不媚俗,不迎合,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身為國家公務(wù)人員,在事務(wù)繁雜之余,拔冗抽身潛心藝術(shù)之外,讀書、思索,實屬難得。
祝申先生在書畫事業(yè)上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明媚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