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初三的同學跟我說,不久前他們教室里那塊“距離中考還有XXX天”的倒計時牌旁新貼了一條標語:“相信夢想!相信奇跡!”是班主任親手貼上去的。
“哦,你們有什么感想?”我問。“大家都說,”他答道,“原來老班也在看《中國達人秀》呀!”
關(guān)于達人劉偉的奇跡
“相信夢想,相信奇跡”是今年某電視臺推出的選秀節(jié)目《中國達人秀》的主題和口號。人們對它印象深刻,恐怕有一大半來自最終奪冠的劉偉。
生于1987年的劉偉10歲時因為觸電失去雙臂,傷愈后加入北京市殘疾人游泳隊,幾度在全國比賽中摘金奪銀。后來,他懷著音樂夢想,學會了用雙腳彈鋼琴,他還作詞、作曲、唱歌……這的確算得上是一個“人生的奇跡”。
令人難以忘卻的,還有他的一句話:“我的人生只有兩條路,要么趕緊死,要么精彩地活著?!币粫r間,這句很勵志、很“給力”的話傳遍大街小巷,并且被許多青少年當作自己的座右銘。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劉媽媽在聽到這句話后,急得大哭一場——為什么不精彩就要去死呢?就算一事無成,但能健康平安地活著,不也很好嗎?
我相信,這句話對劉偉本人有著非常重要的積極意義,當年他產(chǎn)生輕生的念頭時,把他從死亡線上拉回來的正是這種決然的信念。但是被劉偉所感動的我們,卻更應該好好想一想劉媽媽的眼淚,因為它表達的不僅是母親對孩子的愛,同時也包含了人生的某種真諦。
像劉偉一樣遭遇不幸的人有很多,但像他這樣如此成功和出彩的則不多。不精彩,毋寧死嗎?成功需要奮斗,但奮斗的結(jié)果卻不一定就是成功。“奇跡”之所以叫“奇跡”,就因為它并不必然發(fā)生。那些總是堅信“我一定會成功”,不成功就不行,就不原諒自己的人,他們的內(nèi)心貌似強大,實則易碎得很呢。
我更欣賞劉偉的另一句話:“每個人都應該對自己的夢想負責?!必撠熞馕吨悴荒芄庾鰤簦€得去追夢,為夢想去行動。這樣去做了,就會讓你青春無悔、人生充實;至于那個“奇跡”能不能被創(chuàng)造出來,就順其自然吧。
關(guān)于智利礦工的奇跡
當?shù)V難發(fā)生,數(shù)十名工人被困在井下,他們最多能堅持幾天?最新紀錄是:69天!而且全部被困人員無一傷亡!這不是奇跡是什么?
今年8月5日,智利一座銅礦發(fā)生塌方事故,33名礦工被困在深達700米的地下,生死未卜。8月22日,探測儀從井下帶上來一張紙條:“我們都在避難所里,全部安好!”10月14日,所有被困礦工乘“救生艙”安全升井。第27個被救上來的礦工羅伯斯還興奮地在救援人員面前顛起足球,秀了一把腳法!
回味這場“驚世大救援”,誰都不會忘記智利政府的“不拋棄不放棄”,還有來自全世界的祝福與幫助。除此之外,令我特別有感觸的是三個“細節(jié)”。
首先是“避難所”。智利規(guī)定每個礦井都要建緊急避難所,里面要有通風設備,還有氧氣、食物、水。33名礦工在完全與地面斷絕聯(lián)系的情況下能夠熬過最初的17天,避難所發(fā)揮了極為關(guān)鍵的作用。
其次,被困工人不是被動等待,而是積極展開自救。他們堅持每天8小時工作、8小時睡眠,用頭燈的亮與滅模擬白天和黑夜,開辟“廁所”和“浴室”,盡力保持正常的生活習慣。他們鍛煉身體,講笑話、跳舞,通過攝像頭向親人展現(xiàn)他們的笑容。他們在智利國慶日當天在地下舉行升國旗、唱國歌儀式……
最后,當全世界都在為“奇跡”歡呼的時候,智利人自己卻并沒有忘記“這其實是一場災難”,總統(tǒng)表示要追究事故責任,行業(yè)協(xié)會提醒大家,這些礦工“不是英雄而是受害者”,連被救的工人也呼吁“這個國家必須做出改變”。
災難來臨前,不心存僥幸;災難發(fā)生時,不消極絕望;災難結(jié)束后,不忘記反思。有句話說,“天助自助者”——一點都沒錯。
關(guān)于微博維權(quán)的奇跡
好容易盼到放假,學校卻宣布假期補課,你會作何反應?我猜,多半會是“敢怒不敢言”,對吧?那能不能向校長表達一下意見,請他收回成命呢?你肯定要笑我“天真”了:除“找死”之外有別的效果嗎?除非奇跡發(fā)生!
你還別說,“奇跡”并非完全不可能發(fā)生。今年“中秋—國慶長假”本有10天,但廣東東莞石碣鎮(zhèn)一所中學卻宣布只放4天假,其余時間補課?!把a課令”發(fā)布后,一位男生鼓起勇氣去找校長“講道理”。一番溝通后,校長要求這位男生回教室上課,同時答應假期增加1天。哦,忘了講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一位女生用手機發(fā)“微博”,在網(wǎng)上對上述整個過程進行了“現(xiàn)場直播”。
此事引起了廣泛關(guān)注,學校最后取消了假期補課的安排。
我知道其實學校有學校的無奈。誰不想放假,學校又何嘗樂意補課?還不是“高考指揮棒”給鬧的……暫且不說這個,我想分析的是,這小小的“奇跡”何以能夠發(fā)生。
1.學生的請求“合理”而且“合法”,特別是“合法”——國家和各地教育部門都三令五申嚴禁學校假期補課,有明確的政策法規(guī)支持,相當于有了一把“尚方寶劍”;2.他們通過平和、理性的溝通來表達愿望,有話好好說,而不是采取鬧事、發(fā)帖謾罵等令人反感的對抗手段,這非常重要;3.他們很聰明,利用媒體爭取到了社會輿論對他們的同情。
當然,他們的“成功”,并不代表你如法炮制便也能“成功”。我想說的是,抱怨有啥用,我們在慢慢長大,也應該慢慢學會該怎樣去維護屬于自己的權(quán)益。
·有人說·
至少我還有一雙完美的腿。
——首屆《中國達人秀》冠軍、“無臂鋼琴師”劉偉如是說。
任何一個同學有批評學校及其領(lǐng)導的自由,卻不應該有謾罵的自由。
——華中科技大學一名學生因?qū)W校后勤部門感到不滿,在學校論壇上發(fā)帖爆了粗口。被稱為“根叔”的校長李培根看到后,在論壇上發(fā)了一篇題為“心中不是滋味”的帖子,希望這位學生拿出勇氣公開道歉?!案濉钡奶拥玫搅嗽S多學生的跟帖支持。
近來有些蝦米遲到早退的現(xiàn)象灰常嚴重,有些菜鳥也是如此,偶灰常震精,甚至吐血……
——最近,一位叫小薇的90后女職員在公司開會時所記的會議筆記在網(wǎng)上廣為流傳。這份筆記因為充斥著網(wǎng)絡用語而受到了公司主管的嚴厲批評。小薇說,她步入社會后發(fā)現(xiàn)自己和70后甚至80后交流起來都有“障礙”,“我也很想改過來。”
·小紙條·
在河南漯河市的一個街口,人們常常看到一對小姐妹在昏黃的路燈下,趴在凳子上寫作業(yè)。當?shù)赜浾叽蚵犚院蟛胖?,姐妹倆和收廢品為生的爸爸媽媽一起住在臨時搭起來的帳篷里。帳篷里沒電,為了省蠟燭,她們就把路燈當成了“臺燈”。記者了解到,姐妹倆的學習成績都很好,正在讀初二的姐姐小婷最喜歡寫作,想當作家,她讀過很多書,都是從爸爸收來的廢品中揀出來的。
記者帶著對底層百姓的悲憫去采訪,卻帶了一肚子幸福感回來。因為這個四口之家的每一個成員都樂呵呵的,都說自己很充實、很快樂。這是為什么呢?
從浙江寧波到西藏拉薩,路費要花多少錢?寧波大學的大四學生章哲人的回答是:0元。因為一部讓他熱血沸騰的紀錄片《搭車去柏林》,他也在今年暑假決定——搭車去拉薩!他獨自出發(fā),在16天、4500公里的旅程中,搭了26輛“順風車”,“0路費”抵達拉薩。
癟癟的錢包擋不住青春的腳步,于是風景在路上,自信在路上,真情在路上,浪漫在路上。最后還是要提醒:安全第一,切勿輕易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