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尹家民
1911年,劉伯承從戎,開始了軍旅生涯。隨著年齡的增長,母親做主在家鄉(xiāng)為他定了親,女方叫程宜芝。劉伯承雖不太情愿,但在母親的堅持下只得同意完婚。由于軍務繁忙,夫妻很少在一起。1921年,劉伯承駐防奉節(jié)時,為了孝敬母親,便把母親和妻子從開縣老家接到奉節(jié)同住。由于母親過不慣遠離故土、養(yǎng)尊處優(yōu)的日子,沒多久便又帶著兒媳回到了開縣的鄉(xiāng)下。1924年,劉伯承在重慶養(yǎng)傷期間,結(jié)識了吳玉章、楊闇公等,并在他們的影響下走上了革命道路。從此,劉伯承南北征戰(zhàn),與家中失去了聯(lián)系。
1930年底,上海愚園路的一幢二層小樓里,遷來了“林直木教授”一家,這位“林教授”就是劉伯承。同他一起生活的有他的新婚妻子吳景春、岳母和妻弟。吳景春一家三口從萬縣來上海,沒有三親六故來往,很符合秘密工作規(guī)定。吳老太太是個虔誠的佛教徒,經(jīng)常燒香念佛,弄得家里香煙繚繞。在外界看來,這樣一戶人家,斷不會有共產(chǎn)黨。別說外人,就連吳景春,當時也不知道自己的丈夫是共產(chǎn)黨員。劉伯承就這樣開始了在上海的地下工作。
1936年,當紅二、四方面軍會師后,任弼時和夫人陳琮英,對劉伯承非常關(guān)心。他們知道劉伯承早與妻子失去聯(lián)系,傷殘的身體又無人照顧,就介紹汪榮華與劉伯承結(jié)婚。
1950年,劉鄧大軍席卷大西南。劉伯承回到重慶,出任西南軍政委員會主席。此間,他沒有回故鄉(xiāng)開縣探親,也沒有急于尋訪舊友,而是給當年救助他的涪陵縣人民寫去一封熱情洋溢的信,感謝鄉(xiāng)親們在34年前的救命之恩和深情厚意,并向當?shù)厝罕娭乱猿绺呔匆夂陀H切問候。
劉伯承在重慶市工人座談會上,發(fā)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他說:作為一個解放軍軍人,一個政府工作者,尤其是作為一個共產(chǎn)黨員,與人民大眾,尤其是與工人同志在解放了的重慶如此見面談心,是何等高興啊!我又想到在大革命時代,我們就在重慶遭到“三三一”慘案。我們順瀘起義失敗的老工友、老戰(zhàn)友、老同學被蔣介石打散了。我們分別了22年,而今天竟在重慶見面了,真是無窮的高興呀!
劉鄧大軍的兩位主要領(lǐng)導人像是約定好了似的,都沒有再回過自己的家鄉(xiāng),也都不寫回憶錄。
中國人講究葉落歸根。在外游歷了幾十個春秋的元帥,以另一種方式實現(xiàn)了葉落歸根。當然,在劉伯承本人及其親屬看來,根的概念的外延已經(jīng)大大地擴展了。劉伯承逝世后,他的夫人汪榮華在給黨中央的信中寫道:
根據(jù)伯承同志一貫徹底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精神和對我們的教導:為人民的事業(yè)要敢于斗爭,勇于犧牲。永遠同戰(zhàn)士們和勞動人民站在一起。因此我要求把伯承同志的骨灰撒在祖國大地,撒在淮海、南京、大別山區(qū)、太行山區(qū)、大西南及故鄉(xiāng),撒在養(yǎng)育他的山河大地上,撒在他曾經(jīng)與戰(zhàn)士們的血和汗流在一起的地方,讓他安息在與他血肉相聯(lián)的人民群眾之中。
1986年深秋的一天,一架空軍專機穿過飄浮的云霧,向祖國的西南飛行。飛機上坐著三位空軍軍官——他們是劉伯承的兒子劉太行、劉太遲和女兒劉雁翎。這天,兒女們護送著父親的骨灰盒,最后返回故里。
徐向前小時候,父親常在外謀生,他整天跟著母親屋里屋外轉(zhuǎn)。他的母親姓趙,名金鑾,生于1862年,長在離徐向前家不遠的槐陰村,家境與徐門相當。她不是徐向前父親的原配。在她之前,徐父曾娶一妻,后病故,沒有留下子女。趙氏并沒有因為是填房而降低她在徐家的地位。相反,由于她的善良,博得了長輩的喜愛。婆婆信任她,放手讓她操持家務,她成了家庭生活的實際組織者。
母親憐貧惜老,施舍僧侶。冬天,街上來了乞討者,她常把他們讓到屋里,給吃,給喝,再施舍。如遇僧尼化緣到門前,她都以同道師長相待,凈手素齋,不吝布施。母親這種行為,影響了徐向前。母親的節(jié)儉勤勞,對徐向前也有很大影響。母親閑不下來,他也閑不下來;母親打掃屋里屋外,他也拿著小笤帚東一下西一下地劃拉;母親做飯,他也往灶門里添柴添炭……
徐向前伴隨母親勞動,勞動伴隨他成長。北方冬天的五更時分是最冷的,人們管它叫 “鬼齜牙的時辰”。有時,徐向前拾糞回來,腳凍麻木了,手凍僵了。母親很心疼,幫他脫鞋,讓他上熱炕暖暖,還用手暖他那凍得發(fā)紫的小手,可是從來不說不讓孩子去拾糞的話。徐向前成年后才體會到,母親這樣做,也是一種對孩子的愛。這對他的堅強性格的形成,是一個直接的因素。
盡管父親與母親感情很好,但放不下男人對女人的威嚴。徐向前總是站在母親一邊,維護母親在家庭中的地位。徐家的日常生活,雖然由母親安排,但家庭經(jīng)濟的支配權(quán)卻在父親手里,母親手中很少存過錢。徐向前對此頗感不平。他當了小學教師后,每月有20塊銀元的薪水,都要如數(shù)交給父親,不能給母親。父親要求他這樣做。可徐向前看到母親手里年年不進一文,很不是滋味。有一回,他領(lǐng)到薪水,偷偷地交給了母親3塊,只交給父親17塊。父親問他怎么剩17塊,他只好說,一個同事成親,那3塊送禮了。3塊銀元,打動了母親。母親接過錢,淚水欲滴。
1920年,徐向前考入太原國民師范的第二年,父母考慮,他已經(jīng)19歲了,再不定親,別人要笑話的。于是,就從媒人介紹的幾人當中,選中了東冶鎮(zhèn)朱門長女香蟬。徐向前雖然受到五四運動的影響,但思想解放的程度,還不能使他有擺脫父母包辦而去自由戀愛的勇氣。一字不識的香蟬,根本不知道五四運動是怎么回事,更不會有什么新思想了,她只相信命運會給她安排一切。
1921年,徐向前在太原國民師范學習滿兩年,正式畢業(yè)了。在川至中學小學部當教師時,由父母做主,操辦了他的婚姻大事。
次年,香蟬生下一女,取名松枝。松枝是個苦命的孩子。生下來,母親奶水很少,不夠吃。1歲多時,父親又離家到很遠的地方去了。沒多久,母親又得了不治之癥,當時誰也說不清楚是什么病。每天除吃一點粥外,別的什么也吃不下,身體急驟消瘦,臉色蠟黃。她很想念丈夫,哀求公婆寫信叫徐向前回來。其實,公婆早就寫了信。此時,徐向前已經(jīng)考入黃埔軍校,軍校紀律嚴格,使他無法脫身,只好寫信安慰妻子不要著急,安心養(yǎng)病,等有機會一定回去看她??墒牵阆s沒有等到丈夫回來,即命赴黃泉。松枝在爺爺、奶奶、姑姑的照料下長大。
1926年,徐向前曾回過家鄉(xiāng)一次。1937年,已擔任八路軍一二九師副師長的徐向前隨周恩來來到太原。這里距家鄉(xiāng)不過半日行程了,彭雪楓等都曾向他提出:應當回去看看。徐向前何嘗不想回家呀,11年了!這11年,世界在變,中國在變,家鄉(xiāng)情況怎樣了呢?這么多年,他被國民黨說成了“匪首”,家中的親人怎樣他都無暇顧及。
從大同、嶺口回到太原,周恩來、朱德、彭德懷都勸徐向前回家看一看。
周恩來看徐向前是怕耽誤工作,就說:“回家也是工作嘛。五臺山區(qū)戰(zhàn)略地位重要,是我們下一步開展游擊戰(zhàn)爭的基地之一,你去走一趟,能擴大黨的影響,為將來開展工作作點準備?!迸淼聭颜f:“你和家人離別多年,回去看看,合情合理,不能讓人家說共產(chǎn)黨不講人情嘛!”還讓供給部拿出60元錢給老人買點東西。
1937年9月16日,中秋節(jié)前三天。徐向前早上6點出發(fā),中午過后到了東冶鎮(zhèn),從這里到永安村還有幾里小路,不能行駛汽車,只好棄車步行。要到家了,徐向前很興奮,走在彎彎曲曲的山路上,和警衛(wèi)員說著童年的生活、風土人情,什么東冶白菜、建安大米、臺山蘑菇等都在話題之內(nèi)。
忽然,徐向前看到前邊有一位老人,正背著口袋吃力地行走。他一眼就認出是父親的背影,但又不相信這么巧,走近一看,果然是。徐向前輕輕叫了一聲,老人愣住了,用驚疑的眼光看著這兩個軍人。徐向前站在他面前,恭恭敬敬地說:“大大(爸爸),我是象謙?!崩先寺牭健跋笾t”兩個字,眼淚立刻流了下來。警衛(wèi)員接過老人肩上的口袋,徐向前攙扶著父親,問:“娘好嗎?”老人用衣袖擦了擦眼淚,說:“她頭年就過世了?!币宦犨@話,徐向前一路的喜悅像是被一陣狂風吹過,無影無蹤。
回到家里,姐姐、嫂嫂、妹妹、女兒,都很意外,恍如夢中相見,悲喜交加。消息很快傳開了,村里熱鬧起來,親戚、朋友、同學、鄰里,都趕往徐向前家。住在外村的兩個姑姑也很快趕來了。院子里,人來人往,上房和東西廂房都擠滿了人。徐向前熱情招呼著眾人,一一回答他們的問話。
一位老太太擠到徐向前跟前說:“銀存(徐向前乳名)呀,讓我好好看看,人家說你長了紅頭發(fā)、藍眼睛、豬嘴巴,當了什么‘匪’,這是真的嗎?”一句話逗得全屋人都笑了。徐向前也逗趣說:“那你還來看我,不怕把你吃了哇?!?/p>
還沒見過父親的女兒松枝,雖然眼生,卻又不愿離開,當父親問話時,羞怯地躲在一邊。
姑姑的一雙眼睛一直沒有離開徐向前,她覺得,侄兒母親不在了,姑姑應該盡母親的責任。她看到徐向前穿得單薄,就說:“銀存,天快冷了,給你做一條棉褲吧?”徐向前理解老人的心,對姑姑說:“姑姑,怕你做不起呀。”姑姑說:“再怎么窮,一條棉褲還是拿得出來的?!毙煜蚯耙馕渡铋L地講道:“姑姑,我的同志有一萬人,要做就得一起做呀,光我一個人穿暖了怎么行呢!”姑姑這才理解了徐向前的心。這件事很快傳開了,后來彭雪楓不止一次把它講給眾人聽,要大家想一想這短短幾句話。
父親自從兒子走后,對國事、政治時時留意,尤其對共產(chǎn)黨和紅軍的動向更為關(guān)注,想方設法打聽消息。有一年,曾有兩名國民黨軍官來看過他,兩人口稱是蔣校長派來的,問他家里有什么困難沒有,知不知道徐向前的下落。徐向前的父親回答得很巧妙:“自從象謙考上黃埔軍校,就不知哪里去了,連點音信也沒有,我正要找你們蔣校長要人呢!”兩名國民黨軍官啼笑皆非,無可奈何地回去了。
徐向前和家人、鄉(xiāng)親們的中心話題是抗日。徐向前大姐、二姐的孩子都要求把他們帶到部隊去,上前線打日寇。徐向前尊敬兩個姐姐,從小聽她們的話。在姐姐沒說話之前,一直沒答應。當兩個姐姐說“行”時,他才答應下來??上У氖沁@兩個孩子后來都在抗戰(zhàn)中犧牲了。
夜深了,人們陸續(xù)散去。一家人靜下來又談起了家里的事。姐姐、嫂嫂、妹妹都說:娘晚年很想他,病倒在炕上的時候,還不斷呼喚他的名字。徐向前很悲痛,讓女兒掌著燈,來到上房西屋,在母親靈柩(當?shù)仫L俗,老年夫婦先死者可不下葬,而停靈于家中)前站了很久。姐姐送來了黃表紙,替徐向前把它點燃……
1937年10月,中共中央決定一二九師向正(定)太(原)路以南太行山區(qū)展開,發(fā)動群眾。擔任一二九師副師長的徐向前率七六九團一路南下,27日走到五臺縣永安村附近。大家都想到徐向前家看看,徐向前就把陳錫聯(lián)、汪乃貴、范朝利、丁先國幾個團干部請到家中進午餐。
軍情緊急,吃過飯就上路了。徐向前的父親把他們送到村頭,眼里含著淚珠。大家都熱情地向老人告別。徐向前說:“回去吧,有機會還會回來的。”
誰知,這竟是他們父子的最后分別。后來形勢緊張時,鄉(xiāng)親們幫忙,把徐向前母親的棺木下了葬,把他父親轉(zhuǎn)移到山上一個寺廟里。徐向前的嫂子和侄兒不時給老人送點米面。經(jīng)常照顧他父親的是一位本家,名叫徐獻榮。徐向前的父親最后在寺廟里去世。
徐向前晚年一直受疾病折磨,臨終前,他對來看望他的李先念說:“我的遺言有三條:一是不搞遺體告別;二是不開追悼會;三是把我的骨灰撒到大別山、大巴山、河西走廊和太行山?!?/p>
1990年9月21日凌晨4時21分,徐向前與世長辭。11月1日至10日,中央有關(guān)部門陪同徐向前的親屬,乘專機飛往大別山、大巴山、河西走廊、太行山,執(zhí)行徐向前的遺囑,撒放骨灰。飛機追尋著徐向前的戰(zhàn)斗足跡,將骨灰伴著朵朵鮮花,撒向徐向前征戰(zhàn)過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
徐向前安息在大別山、大巴山、河西走廊、太行山浴血征戰(zhàn)地。骨灰盒和遺像最后安放到五臺縣烈士陵園。
到了暮年,聶榮臻常說還有兩個未了的心愿。
聶榮臻眷戀家鄉(xiāng),多次提出想到哺育自己成長的四川省和江津老家看看。但醫(yī)生總是勸阻,擔心他長途顛簸,難以適應旅途勞頓,發(fā)生意外。于是,他就在北京關(guān)心著家鄉(xiāng)的建設。家鄉(xiāng)來人,就請他們介紹情況,家鄉(xiāng)建設的好壞,牽動著聶榮臻的心。出于這種感情,他對家鄉(xiāng)要求的題詞總是有求必應。他題寫的革命烈士紀念碑,矗立在原江津中學的大院內(nèi);游人到國家級旅游勝地江津四面山,首先看到的是他題寫的“四面山風光”五個大字。
聶榮臻也眷戀革命老區(qū),把河北老區(qū)看成是自己的第二故鄉(xiāng)。1987年,他在寫給支前模范戎冠秀的信中說:“我常講,從八一南昌起義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一打就打了22年的革命仗,而其中11年都是在華北,主要是在河北度過的。所以,河北的一草一木,我都不會忘記?!边M城以后,因為工作忙,抽不出時間到老區(qū)看看?!拔幕蟾锩焙?,“幾次想去,又因為身體不好,未能如愿?,F(xiàn)在腿腳更不便了,真是遺憾,不過我對老區(qū)人民始終懷念著”。
1991年,聶榮臻讓辦公室寫信給中共河北省委、省政府以及阜平、完縣、平山、唐縣的黨政機關(guān),轉(zhuǎn)達他的話:“近來常有老區(qū)的同志來看望我。由衷地感謝老區(qū)人民對我的關(guān)心。老區(qū)人民是我們戰(zhàn)爭年代的主要依靠,我對他們懷有深厚的感情。1970年我曾計劃去看望老區(qū)人民,后因病未能成行?,F(xiàn)在多種疾病纏身,已經(jīng)沒有這種可能,我視為終身憾事。當我聽到大部分老區(qū)人民生活還比較困難,深感不安,心里不是滋味。所以你們以后來,無論如何不要再帶什么東西了(包括土特產(chǎn)),否則只會增加我的不安?!毙爬镞€建議省里的領(lǐng)導,注意在搞好平原建設的同時,盡量對革命老區(qū)多投些資,幫助那里的人民盡快脫貧致富。
20世紀50年代初,聶榮臻在代總參謀長崗位上累垮了身體以后,經(jīng)過一段時間休息,健康有所恢復。1960年,他的心臟病再次發(fā)作,以后高血壓、失眠、胃腸功能紊亂、前列腺炎、糖尿病和皮膚病等接踵而至。從此,他與病魔進行了頑強搏斗。
1992年5月14日,是聶榮臻一生中的最后一天。和往常一樣,上午他照常聽工作人員讀《人民日報》、《參考消息》,關(guān)心國內(nèi)外大事。聽到報上有條消息說,前幾天一場喜雨,使北方旱情緩解,小麥長勢喜人,聶榮臻高興地說:“這就好了?!?/p>
這天,適逢江津來人,召集在京江津籍的同志開會,聽取大家對建設好江津的意見和建議。聶榮臻的女兒聶力出席了會議。中午回來,聶榮臻問她會議情況。聽完情況后,他說:“就是要改革要開放,要不江津不能發(fā)展?!甭櫫φf:江津的同志看到了自己的差距,正在設法縮小。聶榮臻說:“是嘛,我們江津有一種特產(chǎn)叫米花糖。糖是不錯,可是我們的包裝上不去,三四十年一貫制。日本人就比較注意包裝。要打出去,就要有所改進?!闭勗挄r,聶榮臻很高興,再次表示了對家鄉(xiāng)的眷戀之情。
晚上10點,聶榮臻仍按老時間熄燈睡覺。平時,他入睡后便有鼾聲,可今天入睡不久,心電監(jiān)護儀器上顯示,出現(xiàn)了嚴重的室性心律紊亂,不久就心力衰竭。雖經(jīng)醫(yī)生搶救,但終未能搶救過來。沒有說一句話,共和國的最后一位元帥就這樣安詳?shù)仉x去了,享年93歲。
按照聶榮臻的遺囑,他的部分骨灰被撒在八寶山革命公墓的一棵檜柏樹下,另一部分骨灰被安葬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的烈士陵園。這是我國第一枚導彈、第一枚導彈核武器、第一顆人造衛(wèi)星升起的地方,也是元帥后半生最牽掛的地方。距離聶榮臻墓不遠處,聳立著他的手跡:“東風革命烈士紀念碑”。在元帥墓的周圍,整齊地排列著604座墳塋,他們中有將軍,有士兵,有科學家,也有普通的工作人員,有的墓碑上連姓名都沒有。元帥和他的部下永遠在一起。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