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仁 饒聲武
走出體育教師課余帶生訓練誤區(qū)履行職責實施“四適”科學教練
□黃偉仁 饒聲武
文章針對學校課余訓練中的一系列不規(guī)范的教學行為,就如何提高認識走出誤區(qū),如何來司責和規(guī)范學校課余訓練,使整個教練過程動機積極、行為科學進行了探討,使課余訓練切實做到“適當、適合、適時、適量”。
課余訓練;誤區(qū);四適教練
學校課余訓練是體育教師課余的教學工作,客觀上被打了“課余”的烙印,加上有的教師本身對此認識不足,誤為“課余=份外”工作的誤區(qū)。不少教師只上課,課余不帶生訓練,即使有的帶生訓練也十分被動,諸如:教練過程脫離實際,違反認知規(guī)律、身體和技能形成的一般規(guī)律,無訓練整體方案、階段訓練計劃,無嚴密的組織措施和要求,表現(xiàn)的不科學,造成十分不良的后果。歸根結底,這是認識的問題,我們用“普及”與“提高”來概括,體育課是面向全體抓普及的話,課余訓練就是抓提高的問題。只有充分認識,擺好關系,才能走出誤區(qū),懷抱體育教師的事業(yè)心,才能有正確的工作定位,認真履行體育教師應盡的責任,并滿腔熱情投入到課余教練工作中。
在“減負”和實施素質教育的當今學校,充足的課余時間給體育教師培養(yǎng)、造就專業(yè)人才提供十分有利的條件,近年來,我們緊緊抓住這一契機,精心耕耘課余這片土地,辛勤揮灑汗水于沃土。選才上,從一年級新生中選拔具有興趣、愛好和體育靈性的學生,采用100米、原地推鉛球、原地縱跳摸高等身體素質指標來選材,并對學生身材、體形等進行綜合評估,此外,我們還有意將學生的文化課成績作為選材的重要參數。入選后逐一建檔,主要包括以下內容:歷史及各階段素質記錄、主要的階段性目標和教學訓練方案、實施訓練過程綜合分析筆記、改進方案等。在課余體育生的教練中,無論刮風下雨,還是工作繁忙,我們始終堅守課余訓練崗位,把抓體育特長生的課余訓練,當作培訓骨干,整體提升學校體育運動水平和體育教師造就體育專業(yè)人才的重要工作來抓,教練工作從不懈怠,做到一絲不茍。學校也為此專設體育特長生教研組,定時開展觀摩教練課,定期進行學術研究,對一些典型技術的形成以及學員動作的教學訓練難點、難題進行集體“會診”,研究對策,收到顯著的教練效果。
在全體體育教師形成共識和合力的情況下,學校課余體育特長生訓練工作,一直成為每個體育教師自覺履行的職責,教練過程切實做到規(guī)范管理、科學教練。無論在地市各類體育競賽還是相關的招考測試中均取得較為優(yōu)異的成績,為高校輸送了一大批專業(yè)能力強、素質全面的體育苗子,受到家長、同行以及社會的普遍好評。
“四適”教練的內涵:在課余訓練問題形成共識的前提下,就要圍繞面對學生和教學實際,展開認真的訓練工作,課余訓練要達到科學有效,首先就必須努力使自己教練計劃方案、教練內容、運動量以及組織教學措施合乎實際。我們所謂“四適”狹義上是指課余訓練過程的各個教練環(huán)節(jié),以“適當、適合、適時、適量”為原則;廣義上是教學教練中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fā),遵循科學規(guī)律,面對教學實際,弄清弄懂學員學習要領,學習動作掌握技術的實際,講究科學的教練藝術,教練方案計劃、內容力求適當、適合,教法練法、運動負荷力求適時、適量。
1.制定計劃、方案要“適合”
計劃是教練員個人初步對年度、學段整體訓練的勾勒或事先的安排,目的是把握訓練的大方向,避免工作的盲目性和隨意性;方案則是一種較為成熟清晰的訓練思路,并即將付諸于訓練階段中實施,它是按大計劃具體實施的操作方案,具有補充、調節(jié)、改進以及正確實現(xiàn)計劃目標的作用。筆者認為:課余訓練的計劃制定必需理論聯(lián)系實際,方案實施必須面向教學實踐,力求“適合”于教學訓練實際。通常教練員運用所學的科學理論和專業(yè)知識,利用長期積累的教練經驗于計劃、方案制定之中這是合乎常理的,也是完全必要的。但由于所教學對象的素質狀況、接受能力以及掌握程度客觀存在著的差異,所要制定的計劃、方案就不應該是一成不變和千篇一律的,這也是客觀、科學的。我們在制定年度和階段性計劃方案上,其一,帶著已有的科學理論、知識,按速度、力量、耐力素質分項由各教練提出自己的訓練思路,主要根據來自選材素質測驗時學員實際,綜合提出計劃的大體內容,在年度計劃中我們專設“備修計劃、方案欄目”,用于計劃施行過程出現(xiàn)問題改進時備用,以確保計劃的合理性和完整性;其二,集思廣益集體討論計劃,通過各教練員對計劃、方案的充分說明以及教練間的研討,形成最后的中、長遠訓練計劃和階段性實施方案,它是集體智慧的結晶,有效避免過去那種個人主觀計劃、方案所造成的脫離實際的狀況,應該說此舉相對“合適”。
2.安排運動負荷要“適量”
訓練內容的合理搭配,運動負荷的科學安排,要做到“適量”,首先就得從項目以及內容和學員體力狀況來考慮,此外還要從學員一般和極限承受力來全面衡量。因此運動負荷的安排是一個科學的問題,做到科學,力求“適量”,是教練員不斷學習、實踐和總結的基礎上獲得的。教學訓練中的運動負荷安排的“適量”上,我們主要采取下列幾個有效措施。
(1)從訓練項目內容本身的運動需要量來考慮練習。如完成立定三級跳遠和100米短跑項目的練習,前者體力消耗小,運動量亦小,而后者體力消耗大,運動量也大,這就是所謂的項目本身的運動需要量,它是安排運動負荷達到“適量”的基本因素。
(2)從科學教與練的客觀規(guī)律上來安排練習。人的認識規(guī)律、運動規(guī)律以及技能形成的規(guī)律等是教練、運動訓練必須要遵循的科學規(guī)律,以上認識由淺及深,運動負荷自小到大以及技能形成都應循序漸進,它是安排運動負荷達到“適量”的重要依據。
(3)從臨場實際觀察、判斷中來調整練習。在諸多訓練內容項目的練習中,教練員要注意臨場觀察,對學員練習的身體運動量進行觀測,及時調整,它是合理調節(jié)運動負荷達到“適量”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4)從積極心理狀態(tài)調節(jié)、緩解來實施練習。不良的行為習慣、不正確的心理狀態(tài),都會增加學員的思想壓力,加重其身心上的負擔。實踐中運動量的安排有這種現(xiàn)象:“教練安排的運動量有時再輕學員也覺的重,有時安排的運動量再重學員也覺的輕”,說明教練過程中及時做好學生思想工作,調動學生訓練積極性,減輕心理負擔,以愉悅的心理狀態(tài)去接受運動量,它是安排運動負荷達到“適量”接受的積極舉措。
3.施行教材項目、內容要“適時”
運動項目本身固有的訓練效果,如:在耐力和速度教材項目以及訓練內容的安排上,就值得我們去認真思考。根據項目素質發(fā)展的有效訓練的基本要求,一日的訓練中就應當把發(fā)展耐力的項目放在下午,置于速度項目訓練之后,這樣既保證了速度性項目處在學生精力、體力相對旺盛的時間段進行有效訓練,也合乎耐力訓練的科學規(guī)律。此外,教材、內容的適時性的問題還體現(xiàn)在季節(jié)、氣候上,訓練學曾有“冬練三九,夏練三伏”一說,也有學生認知和掌握動作處在某一程度上,遞進或復習鞏固是訓練最佳時機的說法,但無論前者還是后者,均要從訓練以及教學實際需要出發(fā),訓練過程應不失良好的教學機會,緊緊抓住時機,因時施教就一定能事半功倍,收到良好的訓練效果。
4.采取組織、學練方法要“適當”
教練員的訓練課的組織教學以及教練方式方法“適當”與否,直關教練質量、效果和學員的訓練態(tài)度、動機,一套獨特有趣和富有新意的組織教學,能激發(fā)學生積極參與訓練的興趣,一種嚴密嚴謹并獨有科學性的教練方法,能使整個訓練充滿濃厚的學習氛圍和探究登攀精神。要切實做到教練的法度“適當”并與教學實際相吻合,與學生實際相一致,就必須努力研究教學訓練,研究教學對象,從科學教與練的客觀規(guī)律上來考慮采取組織、教練法,使自己的教練法與實際相匹配、融洽、和諧,達到適當恰好。
(福建省光澤職業(yè)技術教育中心福建省南平市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