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迪欽
(桃江縣林業(yè)局, 湖南 桃江 413400)
受SO2短期污染毛竹林發(fā)筍成竹功能恢復調查
劉迪欽
(桃江縣林業(yè)局, 湖南 桃江 413400)
對受短期SO2污染的毛竹林單位面積的發(fā)筍量、成竹量、成竹率及新生竹的平均胸徑進行了調查,并與未受SO2污染的毛竹林進行對比。結果表明,毛竹林在受到短期SO2污染后,其發(fā)筍成竹功能在3年以后基本恢復到正常水平。
毛竹;SO2;污染;功能恢復
毛竹林受SO2污染后,其影響程度難以估計,尤其影響了林農生產自救的積極性。如湖南省桃江縣鸕鶿渡鎮(zhèn)陽廂、橫沖、梅山村的毛竹林,受到板溪銻礦SO2短期污染,林農向礦方提出索賠,但賠償的標準難以界定,為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很有必要對受短期SO2污染的毛竹林的發(fā)筍成竹功能恢復情況進行調查與分析,推算出被污染毛竹林單位面積的經濟損失[1-8]。
桃江縣板溪銻礦位于桃江縣國有板溪林場轄區(qū)內,其煙囪排出的廢氣主要有害成份是SO2。2006年8—10月,距板溪銻礦4~6km范圍內的陽廂、橫沖、梅山村的毛竹林受到板溪銻礦SO2的污染,污染區(qū)呈帶狀分布。受污染的毛竹林遠觀發(fā)紅,似受竹蝗嚴重危害狀,近觀發(fā)現單株毛竹的葉片全部變黃,整片竹葉長滿黃斑的達60%以上,翌年黃葉脫落以后,在春天長出了新葉,看不出受害癥狀。此后礦方加強了管理,在這一地段的毛竹林未再出現受SO2污染的危害癥狀,但從2007年起,因SO2的污染對這一地段毛竹林的發(fā)筍量、成竹量及新生竹胸徑都有明顯的影響。
SO2遇水或空氣濕度大時,會轉化為H2SO3,主要危害毛竹葉片。SO2隨空氣一起從葉片的氣孔進入葉肉,與H2O結合,轉化為H2SO3,并進一步轉化為H2SO4,對植株造成毒害。SO2對毛竹葉片產生危害的機理為:SO2氣體進入葉肉后,會溶解到細胞液中,使葉肉組織失去膨壓而萎蔫,產生水浸狀斑,并逐漸褪綠。SO2濃度較低時,毛竹的生長受到影響,造成產量下降,品質變壞;SO2的濃度較高時,毛竹產生嚴重危害,葉片表面產生壞死斑或直接使毛竹葉片枯萎脫落,影響毛竹葉片進行光合作用,對毛竹的發(fā)筍成竹功能造成嚴重影響。
3.1觀測樣地的設置
在2006年底設置觀測樣地20個,其中受污染樣地10個,對照樣地10個,每個樣地面積為667m2。
受污染樣地分布在陽廂、橫沖、梅山村的受污染區(qū)內。樣地的選取用網格法。在1/10000的地形圖上,勾繪出受到SO2短期污染的毛竹林區(qū)域,將該區(qū)域按一定比例分布若干間距相等的小網格,然后在網格交叉處每隔相同間距刺一個點,作為樣地中心,直到選定12個點為止。樣地必須在邊緣區(qū)有分布,在中心區(qū)必須布點4個以上;在距板溪銻礦4~5km范圍內分布的數量和5~6km范圍內分布的數量要大致相同。樣地的中心位置確定以后,在該中心位置就近選取一株闊葉樹或其它不易被人為破壞的固定物作為樣地的中心,用油漆編號,然后以該中心為圓心,水平以14.6m為半徑劃圓,確定667m2毛竹林作為樣地的范圍,計算出每一個受污染樣地的立竹數量、平均胸徑,觀測并記錄1年生新竹的數量和平均胸徑,并記下每個樣地的坡度、海拔、土層厚度、土壤肥力以及地表植被平均高度及覆蓋度,然后去掉兩個立竹株數最低的樣地。
對照樣地設置在橫沖村的毛竹林內,與受污染區(qū)域水平距離大約1.5km,每一個受污染樣地對應一個對照樣地,每個對照樣地的立竹數量、平均胸徑、海拔高度、坡度、土層厚度、地表植被覆蓋度、1年生新竹數量與平均胸徑等都要與相對應的受污染樣地大致相同。
3.2觀測因子的設定
每年的發(fā)筍季節(jié),調查受污染樣地和對照樣地的發(fā)筍量、新生竹數量及新生竹胸徑。分別以5cm、6cm、7cm、8cm、9cm、10cm、11cm、12cm等徑階調查和記錄。樣地選定以后,伐取5年以上老竹,不除雜草,也不墾復和施肥。
4.1SO2污染對毛竹林發(fā)筍量的影響
發(fā)筍量是毛竹林功能的主要指標,連續(xù)3年對20個樣地調查,結果見表1。
表1 樣地分年度平均發(fā)筍量(個)樣地污染后第1年(2007年)污染后第2年(2008年)污染后第3年(2009年)受污染樣地293864888對照樣地842917884
從表1可以看出,SO2污染對毛竹林發(fā)筍量的影響是逐年遞減的。受污染的第1年,受污染樣地平均發(fā)筍量是對照樣地的34.8%,第2年則達到了95.29%,這時污染對發(fā)筍量的影響已經較小了,到了第3年則達到了100.45%,兩者已基本沒有差別。
可見受污染后第1年,SO2污染對毛竹林發(fā)筍量的影響是相當大的,這主要是因為污染發(fā)生在竹筍萌芽的秋季,毛竹葉片大量枯萎脫落,影響了光合作用,筍芽的養(yǎng)分供給嚴重不足,導致發(fā)筍量銳減,以后隨著新葉萌發(fā),污染的消褪,這種差別就隨之減小并基本消失。
4.2SO2污染對毛竹林成竹的影響
成竹是竹林功能、竹林經濟效益的主要體現,其成竹量、成竹率調查結果見表2。
由表2可知,SO2污染對成竹率有一些影響,但影
表2 樣地分年度平均成竹株數與成竹率樣地污染后第1年(2007年)污染后第2年(2008年)污染后第3年(2009年)成竹數(株)成竹率(%)成竹數(株)成竹率(%)成竹數(株)成竹率(%)受污染樣地152518832873796586660對照樣地48958083543865836595
4.3SO2污染對新生竹胸徑生長的影響
調查結果見表3。
表3 樣地各年度平均成竹分徑階統(tǒng)計表徑階(cm)受污染后第1年(2007年)受污染后第2年(2008年)受污染后第3年(2009年)受污染樣地(株)對照樣地(株)受污染樣地(株)對照樣地(株)受污染樣地(株)對照樣地(株)5225161926881209117534534531415835194451297865923138678710713210573255253277112008139989120903052624
從上述數據來看,受污染后第1年,受污染樣地的平均胸徑遠低于對照樣地,到第2年,這種情況已有所改觀,但仍有較大差距,到第3年,這種差距已基本消失了。
4.4受SO2污染的竹林經濟損失估測
把上述調查數據及分析運用到SO2污染的減產損失評估中,計算每667m2的經濟損失,用平均每667m2正常產值的增加值,減去受污染后平均每667m2產值的增加值,得出平均每667m2毛竹林的經濟受損。
以板溪銻礦SO2污染陽廂等3個村的毛竹林所受的損失為例,可以初步評估一下,該地平均每667m2竹林的經濟損失。
每667m2毛竹林的產值增加值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退筍的產值,一部分是新生竹的產值。退筍產值的計算公式為:
C退=(平均每667m2發(fā)筍量-平均每667m2成
竹量)×單株筍重量×調整系數×單價
(注:因部分退筍為自然規(guī)律,根據經驗,調整系數定為0.6)
新生竹計算公式為:
C新=平均每667m2成竹量×單株竹重量×單價
按照2006年底桃江縣的市場價格,退筍按平均重1.5kg/個,1.0元/kg計算;胸徑為7.1cm的毛竹按10kg/根,胸徑為7.4cm的毛竹按12.5kg/根,胸徑為8.5cm的毛竹按15kg/根;價格為0.44元/kg計算。
受污染樣地第1年和第2年平均每667m2退筍產值分別為:
C退1=(29.3-15.2)×1.5×0.6×1.0=
12.69(元)
C退2=(86.4-32.8)×1.5×0.6×1.0=
48.24(元)
對照樣地第1年和第2年平均每667m2退筍產值為:
31.77(元)
50.67(元)
受污染樣地第1年和第2年平均每667m2新生竹產值為:
C新1=15.2×10×0.44=66.88(元)
C新2=32.8×12.5×0.44=180.4(元)
對照樣地第1年和第2年平均每667m2新生竹產值為:
第3年,受污染樣地與對照樣地的產值增加值大致相當,可忽略,不計算。
受污染樣地每667m2經濟損失的計算公式為:
(C退1+C退2+C新1+C新2)
根據前述計算結果,計算出:
S=330.61(元)
即受污染2年,平均每667m2毛竹林所受的經濟損失為330.61元。
(1) 毛竹林受SO2污染后的第1年,發(fā)筍量是正常值的34.8%,第2年為95.29%;污染后第1年成筍量是正常值的31.08%,第2年為92.66%。發(fā)筍量、成竹量及成竹率的恢復周期為3年。
(2) 毛竹受SO2污染后第1年,平均胸徑是正常值的83.61%,第2年為87.02%,平均胸徑的恢復周期為3年。
(3) 污染后第1年平均每667m2經濟損失275.70元,第2年54.91元。第1年損失率為76.57%,第2年損失率為18.01%。
(4) 由于調查的樣地個數僅為20個,如果實際用于賠償,可以考慮多設置一些樣地進行調查。
(5) 由于毛竹受SO2污染后,尚未及時測定SO2濃度,而受不同濃度SO2污染后,毛竹發(fā)筍成竹功能恢復周期是否相同,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6) 若對受SO2污染的毛竹林采取修山、墾復、澆水、施肥等措施來加快恢復發(fā)筍成竹功能,也待進 一步探索。
[1] 陳建華,何正安,湯放文.毛竹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J].湖南林業(yè)科技,1999,26(4):24-28.
[2] 羅學球.毛竹低產林分改造與經營問題探討[J].湖南林業(yè)科技,1998,25(3):68-71.
[3] 汪風華. 桃江縣毛竹低產林改造[J].湖南林業(yè)科技,2006,33(3):74-76.
[4] 唐建國,劉日輝,劉俊文,等.毛竹筍材兩用林定向培育技術 [J].湖南林業(yè)科技,2006,33(3) :79-80.
[5] 艾文勝,覃正亞,王中超,等.毛竹氣候性災害與防災減災對策研究[J].湖南林業(yè)科技,2005,32(4):16-20.
[6] 李建華.桃江發(fā)展雷竹筍用林的研究[J].經濟林研究,1998,16(1):35-36.
[7] 夏傳格.湖南楠竹業(yè)現狀與發(fā)展對策[J].經濟林研究,2003,21(4):146-147.
[8] 邵小根.金愛武,吳禮棟,等.毛竹筍竹兩用林成果推廣調查與分析[J].經濟林研究,2000,18(4):65-66.
(責任編輯:唐效蓉)
2010-03-02
2010-03-31
S 795.7
B
1003-5710(2010)02-005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