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忠琴
我們經常聽到聲樂界的人們在評論某某人時,說他的演唱有喉音,因為有喉音這個毛病,也許這位歌手很難有大的發(fā)展和進步,甚至可能漸漸失去美麗的歌喉。這對于想終生從事這一行業(yè)的人來說是十分可怕的后果。何謂喉音?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嚴重后果?又有什么辦法可以改變它或回避它呢?
喉音的產生,是由于頸部肌肉與咽部的肌肉連帶出的肌肉拉緊及舌骨向后所致,要使這些肌肉松弛放松不是容易的事情,因喉部與頸部肌肉的構造十分復雜。有了喉音,自己唱時感覺很累,唱多了還會嗓子疼,因為喉音一旦形成,改起來很麻煩,往往還沒有開口唱呢,勁已經使上了,下巴的肌肉已經硬得像塊石頭,脖子上的青筋暴起,那感覺不是在唱歌,像是上戰(zhàn)場的樣子。我曾了解到一些老師對待喉音的方法,有的用外部力量去克服,有的干脆消極地采用禁聲的辦法,一年半年的不唱歌,忘掉以前的壞毛病,以求重新學習新的方法。
那么喉音是如何產生的呢?最關鍵的原因是氣息的走向錯誤。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錯誤呢?我們在學習樂器的時候是能夠看到我面前的樂器呈何種形態(tài),我們通過眼睛能直接看到我們的手在樂器上的運用和操作,當我們彈錯一個音時,我們不用聽也能看得到,而唱歌的人的樂器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只能憑感覺去體會,最關鍵的是,唱歌者聽到的聲音,是沒有送出去的聲音,也就是說,他聽到的是最先的基音,如果他想制造出和平時聽到別人唱歌的音響一樣的感覺和聲音效果,他就得使很大的勁兒才能發(fā)出來,這些音量的產生是身體別的部位的肌肉幫不上忙的,只有頸部肌肉才能幫上忙。因此,這種錯誤的聽覺判斷,導致了許多的行動錯誤。
喉音的表現(xiàn)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一,唱歌時喉嚨沒有松開,喉嚨過緊。喉部肌肉過于緊張。二,氣息量過大,過猛的沖擊聲帶盲目追求音量。三,喉嚨開得過大,感覺撐得太大,太使勁,聲音會出現(xiàn)搖晃狀態(tài)。四,喉頭過高。以上這些情況有可能在一個人身上出現(xiàn)一到兩種,那么這些毛病有哪些具體的因素影響它呢?又如何解決這些毛病呢?這是所有學習的人都很關心的問題。
首先我說第一種喉嚨過緊的情況,這種情況經常出現(xiàn)在嗓音條件很好的女聲中,她們從小就有一幅天生的好嗓子。天生就有高音和假聲,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她們的各項機能都發(fā)生了變化,她們的共鳴腔體變大了,聲帶變寬變長變厚了,但由于沒有好的聲樂老師的幫助,
他們沒有過好變聲期的關,她們經常會尋找小時候的漂亮聲音音響。我經常會碰到別的老師教的學生,她們會跑來問我,說為什么一課上下來,聲音就變得沙啞,我說你的嗓子太緊了,喉頭太高了。我曾聽到過郭淑珍老師提到一位女聲時說,只要她一上課,人人知道她上過課了。為什么會出像這樣的情況?最有可能的原因是他還在尋找以前的聲響,把聲帶人為的縮短,變窄,擠緊了聲帶唱出來的,時間一長,披列肌肉群就很累,久而久之,咽喉就會發(fā)炎疼痛,經受不了高音的沖擊,變得易折易脆,這種情況,其實用物理上音波的震動原理也能想明白。那么如何來改掉這個壞毛病呢?
先要讓她們放松喉部肌肉,先從說話做起,讓他們學會用最低的喉頭位置講話,讓她們發(fā)最低的聲音用最低的聲音講話,是喉頭處于放松狀態(tài),讓學生做嘆氣的動作,嘆到哪,就從哪兒起,然后讓她們輕聲做哼鳴練習,邊吸邊唱,練過一段時間后,再讓她們練習開口音mo,因為發(fā)mo時喉頭自然會打開。也容易找到共鳴,音階從上往下走,吸住氣,這樣不至于使她們因為中途因為要唱高音而抬高喉頭,也不會產生破音。如果遇到唱破音的情況,我會讓學生唱一聲很短促的O音,然后讓他們想一下剛才發(fā)這個音時喉嚨肌肉的活動狀態(tài),并要求他們用同樣的感覺去唱,用這種方法可以讓學生更加細心地體會喉嚨的活動狀態(tài),也會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第二種原因,喉嚨在歌唱時過度用力,氣息量過大過猛,音越高用的氣息量越大,導致唱破音,高音唱不上去,唱歌時脖子上的青筋暴起,頸部肌肉過分用力,這些現(xiàn)象大都是因為氣息量的安排不得當所至。須知,在唱高音時,不是增加氣息的量,而是氣息的力度,唱的音越高所用的壓力越大,那么就需要更多的腹部肌肉的力量作用,而氣息量是不能因此而增加的,聲音線狀的感覺要始終保持著才是,而不能因為音高而變成了無數(shù)條線,就像手抓著一把匕首投擲一樣,目標就不可能是準的,這樣的聲音往往顯得很魯莽和沒有修養(yǎng)。我遇到過一位學生,她有很好的嗓音條件,但她唱歌時,就像戰(zhàn)士上前線一樣,一股勁的往上沖,氣息量拼命的增強增大,全然不知道如何保護自己的聲帶,我讓她停下來,對她說:“我不要你那么賣力,我要你減去三分之二的氣息量?!彼肓艘粫海囍プ鑫宜蟮臇|西,幾遍的嘗試以后,唱出來的高音令她興奮不已,她說:“老師,我從來都沒有唱過這么漂亮的高音,也從來都沒有這么不費勁過”。其實唱高音并不需要費很大的勁,只要用得對用得巧就很省事,在這里,氣息量的使用多少是個很關鍵的問題,上高音時,氣息的力度和密度增加,但氣息量不一定增加,氣息量用得越精越好,特別是在唱極高或極弱音的時候。我打一個比方,這個氣息量就如同電影院的觀眾一樣,電影散場時,所有的觀眾都往門外涌,不但出不了門去,有可能還會擠破了門擠死了人,只有慢慢地按照順序走才有可能以最快的速度出去。唱高音時,當唱出聲之前的一剎那,是有一個時間空白的,要有耐心等待聲音的出來,歌唱時所有的力量都不應該用在喉部,而應該在腹部肌肉群上,胸腔也應該盡可能開得大一點,以讓肺吸進更多的氣息。盡量不要把力用在喉部,不要讓歌唱變成一場臉紅脖子粗的爭吵,這樣的力量對嗓子有害無益。我認為,在唱高音時,把上腭往上提,軟腭吸住上貼,氣息盡量穩(wěn)住不上移,感覺聲音靠在上面唱,力量是賴在下面走。
第三種原因,咽喉過于松弛,聲帶松垮,該積極的地方沒有積極,處于一種完全放松的狀態(tài),處于一種不作為狀態(tài),聲帶不震動唱出來的聲音全是氣聲,漏氣嚴重,聲帶也不閉合,所有的聲音都是從聲帶邊緣擠出來的,上腭處于下榻狀態(tài),這樣唱歌的時間長了,聲帶會有鋸齒樣的息肉,聲帶閉合不攏,聲音嘶啞,唱高音時,失去音高的控制能力。對于這種情況,我先要訓練他們如何使用正確的呼吸方法,我采用胸腹式呼吸方法,當吸進一口氣后,因吸進氣息而張開兩肺,肋骨的最下方的兩塊浮骨盡可能的張開,已融進更多的氣息。后背后腚也往外往下擴張,氣息如同樹根一樣往下滲透,雙肩不抬起不屏胸,氣息進出要能自如,呼出氣息的同時也是歌唱的開始,接下來的事就要交給腹部肌肉控制群去工作了,她要一點點地往外送氣,要均勻,有力,應該是一個樂句唱完,還有可用的氣息尚存,而不應完全用盡,歌唱進行的同時,也是氣息不斷往外輸送的同時,因此這種輸送不能停止,一旦停止,喉部肌肉就會用力,聲音就開始僵硬。應該注意的是氣息是用橫膈膜控制,而呼氣則是用腹部肌肉控制,這點許多聲樂老師常常誤解為呼出產生的空氣壓力,使聲帶震動,即所謂橫膈膜控制,這是錯誤的理解。接下來是要糾正他們的氣息走向問題,這種情況,他們往往是把聲音往外推擠的情況下產生的漏氣唱法,因此,我讓他們氣息往里走,往里唱,唱進去,唱下去,把勁賴在腚部唱,發(fā)音時盡量用閉口音先唱,一段時間下來,基本上能改掉這樣的壞習慣。
第四種原因,喉頭過高,這種情況的產生多發(fā)生在嗓音條件較好的男生或女生,因為先天的條件較好,唱高音不費力,所以導致聲樂老師和學生本人急于求成,沒有進行基本功的扎實訓練,氣息維持不穩(wěn)定,沒有足夠的力量對抗高音,只有提高喉頭的辦法去唱高音,但是,如果長期靠提高喉頭的辦法唱高音,必然導致發(fā)音器官的病變,使披裂肌肉發(fā)炎,多唱一會嗓子就疼。在這里,我要特別提醒有這樣毛病的學生,一定要先穩(wěn)住了氣息才能歌唱,喉位要保持盡可能的低些,要賴在那兒不要動一絲一毫。當吸進去氣之后,用腹部肌肉的力量將氣息緩緩壓迫送出,讓喉部僅僅作為一個通道,讓氣息直接碰擊聲帶,不要使用脖子的勁兒,不要讓氣息碰撞喉部肌肉,這樣便不至于有力產生,喉音也就不存在了。
正確的呼吸方法是避免喉音的重要手段,我常把人的兩只腳比作樹根,吸進去得氣應該像樹根一樣往下滲透,,而唱出時,則感覺像樹枝,讓氣息從每一個共鳴腔體發(fā)出,而喉嚨只是一個通道而已。學唱者應該找到一個好的聲樂老師,來教授正確的呼吸方法,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切不可急功近利,為爭一個獎項和名次而唱一些不適合自己的作品,以致產生許多的毛病,變得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