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貝娜
“紫蝴蝶”死蝴蝶
■盛貝娜
《紫蝴蝶》這個片子算是前幾年較受熱評的一部電影,如今重新拾起觀看,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我很想說說對這部電影的小小看法。當時,《紫蝴蝶》為什么會在前期如此吸引人,原因無非兩個:紅星章子怡、劉燁的加盟;曾經參賽戛納。這兩項使得“蝴蝶”還未起飛雙翼就已經重壓在肩,怪不得看過片子的人都不無失望。
憑心而論,《紫蝴蝶》并不是一部悶得讓人發(fā)瘋的電影,歷史上比這更靜的影片多的是,費里尼、小凈安二郎,隨便拿幾個大師的東西看看都能達到催眠的效果。但婁燁空有大師的夢,卻少了大師的韻。支離破碎的剪輯讓人看著別扭,大規(guī)模的長鏡頭讓人疲勞,更夸張的是他還學《黑暗中的舞者》導演拉爾斯?馮?特萊爾,不停搖晃鏡頭。要知道拉爾斯導演是為了表示真實影像,全方位記錄演員的音容相貌,而婁燁卻是不?;蝿?,企圖讓幕下觀眾天旋地轉。結果火車站那場戲徹底顛覆了我對此片的興趣。隨著光影不停流動,女主角那污漆抹黑的臉時常掛著呆滯的表情。為感情神傷?還是為革命事業(yè)擔憂?寫滿了風塵的臉蛋裝著革命志士的模樣,讓人只想發(fā)笑。
總是說結構是整個電影的骨架,剪輯則是穿針引線縫縫補補。或許婁燁用心制作了每個鏡頭,讓它們盡退暖色,露出下水道泛綠的光芒。然后當他這個裁縫拼接時卻出現了問題。本想學昆汀·塔倫提諾時空交錯的剪輯,卻弄巧成拙。整個電影節(jié)奏開始變了,女主角拖長了步伐,卻怎么也不像張曼玉風情萬種;整個電影邏輯亂了,最后唐突的一段,讓人想到了《低俗小說》的昆汀?塔倫提諾,卻怎么也不明白婁燁這么安排居心何在;當然電影人物的性格形象也弱了,空有女主角的憤怒,男主角的無助和中村亨的癡情,卻把各自的性格格式化,沒有絲毫立體感。
演員已經不重要,隨便誰演都是道具,狼子野心的導演想要掌握整個電影,想把它烙上自己的特色,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于是我們見到了女主角死而復生這樣的“戲劇性”場面;于是我們聽到了馮遠征和章子怡“人為什么而活著”這樣高深的哲學問題;于是我們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知道電影講了什么,因為最后一段的激情戲,也因為男主角莫名其妙地出現又消失。到最后,導演驕傲地說:“你們不愿看,可以走開。”而女主角卻委屈地說:“我也覺得導演最后處理我被弄死的結局讓我很傷心。”
《紫蝴蝶》還沒展翅高飛就已夭折,現在想想,它失利戛納,就如同王菲《蝴蝶》里所唱那樣:“就像蝴蝶飛不過滄海,沒有人忍心責怪?!痹缰廊绱?,又何必到戛納這種地方和其他影片爭個并駕齊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