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新莽六書之鳥蟲書

      2010-10-30 05:48:34林振宇
      關(guān)鍵詞:鳥蟲書體篆書

      林振宇

      (泉州師范學院 文學與傳播學院,福建 泉州362000)

      論新莽六書之鳥蟲書

      林振宇

      (泉州師范學院 文學與傳播學院,福建 泉州362000)

      新莽六書中的鳥蟲書與先秦那些富有裝飾意味的鳥蟲書名同實異。它沒有用鳥、蟲、魚等具體的物象對字體進行裝飾,它的形成與科斗文的形成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在自然的書寫中由于毛筆的特性使其筆畫帶有某些物象,其字法結(jié)構(gòu)都符合當時的正體篆書。

      鳥蟲書;裝飾性鳥蟲書;書寫性鳥蟲書

      鳥蟲書的稱謂最早見之于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序》?!缎颉吩?“自爾秦書有八體: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蟲書,五曰摹印,六曰署書,七曰殳書,八曰隸書。漢興有草書,《尉律》:學童十七以上始試,諷籀書九千字乃得為史,又以八體試之,郡移太史并課,最者以為尚書史。書或不正,輒舉劾之……及亡新居攝,使大司空甄豐等校文書之部,自以為應制作,頗改定古文,時有六書,一曰古文,孔子壁中書也;二曰奇字,即古文而異體者也;三曰篆書,即小篆,秦始皇使下杜人程邈所作也;四曰左書,即秦隸書;五曰繆篆,所以摹印也;六曰鳥蟲書,所以書幡信也?!盵1](P315)由此可見,鳥蟲書最早稱作“蟲書”,西漢初年仍作為“八體”之一,由太史用來課試學童。至新莽復古改制,則稱“蟲書”為“鳥蟲書”,是用來書寫幡信的字體。

      一、對鳥蟲書的界定

      由于詞義的變化,鳥蟲書所指時而寬泛時而狹窄,導致后人在認識和研究“鳥蟲書”時皆有所出入。如鳥蟲書具體的講可以指有鳥形或蟲形的書體,也可以指包括所有動物的書體。在上古時代,蟲的含義較為模糊,有時擴展得很寬泛,它不但可以把“鳥”統(tǒng)稱在內(nèi),還可以把所有的動物都統(tǒng)稱在內(nèi)。段玉裁為《說文·序》的“鳥蟲書”作注時說:“上文四曰蟲書,此曰鳥蟲書,謂其像鳥或像蟲,鳥亦羽蟲也。”[1](P162)《大戴禮記·曾子·天圓》說:“毛蟲之精者曰麟,羽蟲之精者曰鳳,介蟲之精者曰龜,鱗蟲之精者曰龍,倮蟲之精者曰圣人”[3](P143),連人都可稱之為倮蟲,可見蟲的含義已擴大到所有的動物。許慎《說文》對蟲字的解釋:“蟲,一名蝮,博三寸,首大如擘指,象其臥形。物之微細,或行,或毛,或蠃,或介,或鱗,以蟲為象。凡蟲之屬皆從蟲?!盵1](P278)其后半部分的解釋與《大戴禮記》所說的基本相合。但漢代以后蟲字所指,已回復到原來作為昆蟲的總稱了,新莽時代鳥蟲書具體所指與其詞義也應具有很大的關(guān)系。

      后人對鳥蟲書的研究也是據(jù)其詞義所指而展開。如容庚的《鳥書考》中就以字形中有無鳥形作為判斷的標準,他對傳世的40件鳥蟲書器銘進行綜合考察得出結(jié)論,“假定王子于及王孫漁作器于公元前554年,至宋公得之卒于公元前404年,則鳥書之流行不過一百五十年。其有國名可考者,為越、吳、楚、蔡、宋五國,而以越國所作器為最多?!盵4](P88)當然他也指出鳥書之器不一定盡作鳥書,其鳥書亦有種種不同,原字之外,有加一鳥形于旁,以為紋飾,去其鳥形仍可成字者,如用戈。有加一鳥形于下者,如玄镠戈。亦有加兩鳥于左右的,有筆畫與鳥形混合不分的,等等。

      馬國權(quán)在《鳥蟲書論稿》一文中根據(jù)傳世銅器印章等實物認為應有鳥書、蟲書和魚書之別。但魚書只見于漢代,先秦的至今未見,魚書之名也不見漢代的典籍。由于魚與蟲的關(guān)系特別密切,魚部的字往往可與蟲部相通,因此可將這些魚蟲混雜或鳥魚混雜的書體泛稱為蟲書,這樣比較概括同時也符合當時的語言實際。并且對鳥書和蟲書分別做了論述。其對鳥書的界定與容庚先生頗為相近,所謂鳥書,指的是以篆書為基礎(chǔ),仿照鳥的形狀施以筆畫而寫成的美術(shù)化的字體。在形式多樣的鳥蟲書中,有鳥頭的為鳥書,無鳥頭的便是蟲書。而兩漢的蟲書主要出現(xiàn)在漢印上,它們形體上的特點是模仿爬蟲類身體屈曲盤繞的特征將印面屈曲填滿,這與繆篆的差別在于它盡量避免筆畫平直。漢代還有一類蟲書就是用來書寫幡信的書體,筆畫故作蜿蜒,有輕微的屈曲,其與鳥、蟲等物象相距較遠,而與漢印中作蟲書的體貌比較接近。在這里馬先生根據(jù)字體中物象顯隱情況隱約地透露出有兩種類型鳥蟲書的意思。

      叢文俊先生在前二者研究的基礎(chǔ)上指出,除了有鳥書、蟲書之外,還應有鳳書與龍書的存在。因為在文獻記載中屢見,如王愔《古今文字志目》卷上有“鳳書”,蕭子良《古今篆隸文體》中有“鳳鳥書”,韋續(xù)《墨藪·五十六種書》列釋“鸞鳳書”。鳳書最初只用在王侯貴族自作兵器題銘,代表作品有《玄镠戈》,其圖案化的美冠、修長的喙與柔曲的蛇頸及蹈躍的雙足、蜿轉(zhuǎn)似波紋的尾羽,都顯示出與一般鳥形的差異?!队酶辍冯m鳳形簡化,但突出冠、頸、足、尾部分也顯示出與一般鳥形的不同。鳳書特別是簡式鳳書與鳥書的差異十分細微,如不注意考察很難區(qū)分出各自代表的物象。韋續(xù)《五十六種書》中提及“龍書”在實物中乃是夔龍,和甲骨文及早期金文龍字差不多,還常與鳳形象同飾于同一銘文之中,如《玄镠戈》中“镠”字做鳳凰銜書形,“玄”字飾夔形。龍書鳳書合鉓一物具有禳福除禍、辟邪趨吉的作用。在論及鳥鳳龍蟲書時,鳥、鳳、龍三書為一類,蟲書自成一類。鳥、鳳、龍書共同的特征是不論繁式、簡式、變化式所飾的物象基本上游離于字形之外,不影響識讀,只有少數(shù)字形的筆畫線條與物象糅為一體。字形為了與物象相協(xié)和往往要做變形處理,這樣的處理多借助于蟲書的裝飾手法,作品也就更多地表現(xiàn)出工藝美而不是書寫美。換句話說,鳥、鳳、龍這三體書就是在蟲書的基礎(chǔ)上增飾物象并稍加變化而己,缺少獨立的書體特征。

      多數(shù)學者在鳥蟲書研究上都把目光投向春秋戰(zhàn)國時各國的鳥蟲書。分析那些屬于鳥書,哪些屬于蟲書,且分類還不斷的繁化。

      啟功《古代字體論稿》從“書幡信”的字來研究新莽的鳥蟲書,認為秦漢所謂的蟲書和鳥蟲書,只是篆書手寫體的一種諢稱,與帶有小曲線裝飾或鳥形裝飾以及接近鳥狀的花體字似非同類?!翱贫窌薄傍B蟲書”“蟲書”,實際是同體的異名,科斗之名始于漢末,是漢末和魏晉人因古代書冊寫本的字體筆劃象科斗之蟲,所以稱科斗,從商代文字看起,甲骨、玉片、陶片上凡用朱或墨寫的字,都有一種情狀,即是筆劃具有彈性,起處止處較尖,中間偏前的部分略粗,表現(xiàn)了毛筆書寫的特色,是古代的一種手寫體。書幡信的字體之所以得鳥書之名,也未必由于它帶有鳥形的裝飾。本文認為這一看法很有見地,但卻受到部分研究者的反對。原因大概有二,一是學者們對鳥蟲書所指不明確,二是鳥蟲書歷時久遠,其間也難免發(fā)生變化,導致名實之間的分裂。

      為了表述的方便,本文將鳥蟲書的名稱細化為裝飾性鳥蟲書與書寫性鳥蟲書。

      二、書寫性鳥蟲書與裝飾性鳥蟲書

      像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各諸侯國中用較為具象的鳥形魚形蟲形來裝飾當時的字體都可歸納在裝飾性鳥蟲書里面。到晚周以后,青銅器時代漸漸走向終結(jié),鑄器的制作越來越顯得簡陋,勒銘也隨之簡陋,銘辭的書史性質(zhì)與文飾性質(zhì)也漸消失,淪為工匠之手而成為“物勒工名”。特別是秦王朝統(tǒng)一后,用政治手段廢除六國文字,使得這種裝飾性的鳥蟲書幾乎滅絕。漢代人之所以有秦書八體及新莽六書中鳥蟲書的名稱,有可能是從先秦遺民的字體中通過聯(lián)想來為之命名的。而從實際的材料上看也是如此,漢代的鳥書已經(jīng)相當?shù)暮喡酝嘶?其裝飾性的手法已消失殆盡,有的作品只剩下象征性的筆畫,其書寫性已掩過裝飾性,蟲書的特點只存留于筆畫線條之內(nèi)。因此本文將新莽六書中的鳥蟲書名稱具體為書寫性鳥蟲書。

      王莽時代的鳥蟲書特指是用來書寫幡信的字體,幡信包括銘旌與符節(jié)。從古代文獻上看銘旌是用來書寫死者姓名的一種旗,以防死者無法辯別特用旗幟來做為標志。葬儀之際,將死者的籍貫和姓名書之于一種旗上,并將之吊在橫桿上,作為葬儀行列的先導走向墓地,在將棺納入墓坑時,置其于棺蓋之上。像這樣的旗幟稱之為銘旌。目前能看到的漢代銘旌有三件,都是從甘肅武威市磨嘴子出土的,其年代大約在西漢晚期到東漢中期。

      第一件(圖一)是1959年從磨嘴子第四號墓出土的,年代約在東漢初期至中期?,F(xiàn)收藏于北京的中國歷史博物館。銘旌長206厘米 ,寬45厘米,是一紅色的麻線織成的布,上有墨書“姑藏西鄉(xiāng)閹導里壺子梁之”11字?!爸弊值南露擞捎诟g而使得文字欠缺,據(jù)推測“之”字下方應該有一“柩”字。字形較大,字徑在15厘米—18厘米左右。字體為篆書,但含有隸書與鳥蟲書的特點,如“姑”字“古”的部分線條方正平直,與篆書圓轉(zhuǎn)的寫法不同?!班l(xiāng)”字兩腳下垂的筆畫顯得特別的修長,有蟲書的影子,僅“子”字橫畫兩端稍有具象裝飾外其余都無明顯的裝飾具象鳥蟲形。

      第二件(圖二)是1959年在磨嘴子二二號漢墓出土的絹織銘旌。年代約在西漢晚期?,F(xiàn)收藏于甘肅博物館。長220厘米,寬37厘米,上書“姑藏渠門里張□□之柩”八字,缺失二字,每字約15厘米。柩字欠木旁。其字雖為篆書的結(jié)構(gòu)卻因隸書結(jié)體的影響而顯得方正平直,個別筆畫如“姑”字“柩”字有屈曲回繞的特點。

      第三件(圖三)也是1959年同樣從磨嘴子二三號墓出土的銘旌,年代約在東漢初期。現(xiàn)收藏于甘肅省博物館。薄絹的織物,長115厘米,寬38厘米,篆書兩行,右側(cè)為“平陵敬事里張”,左側(cè)為“伯升之柩,過所勿哭”。大意為“平陵敬事里出身的張伯升的靈柩,通過之處毋哭”。銘旌的上部有兩個圓,圓中畫有烏鴉及龍的圖案。該銘旌字體為篆書,但和小篆的風格有一定的距離,字形呈方形,筆畫亦有回繞的特點,線條的粗細并不均勻有輕度的扭動,有若腹蟲的身體,如“毋”字尤為明顯。

      再有就是符節(jié)《張掖都尉棨信》(圖四),1959年在甘肅武威出土,是一件紅色織物,長21厘米,寬16厘米,字徑在10厘米左右。它的功用是作為啟閉關(guān)門的一種憑證。其字體是篆書,體勢縱長,但筆畫多做扭動之狀。

      由于幡信所用的場合都極其鄭重,所用字體皆為當時的古體或雅體即小篆,但又有所區(qū)別,確切地說應是以小篆做為基礎(chǔ)再對其做一定的調(diào)整,如筆畫的適當屈曲,線條都做輕微的扭動,在結(jié)體上或受當時隸書的影響略顯方正,或夸大小篆修長的體態(tài)。這樣的鳥蟲書已基本上沒有具體物象的裝飾,如有的話就是那輕微扭動的筆畫線條和輕度的屈曲回繞,其在形成的過程中也完全符合漢字的書寫性,因此本文將之命名為書寫性鳥蟲書。至于幡信上書寫線條的輕微扭動的原因可能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主觀地追求古雅神秘莊重(鳥蟲書本身就有示祥瑞的宗教色彩)。另一方面可能是客觀上的原因,我們看到的這幾件作品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字徑大(15厘米左右),相反的是當時的毛筆一般都較為小巧,筆頭長通常不超過2厘米,這種以小筆寫大字往往要有相應的用筆方法,或不斷地翻轉(zhuǎn)筆毫使墨色均勻,或通過用筆的起倒、停駐使筆毫有足夠的彈力完成大字的書寫。

      類似以上的書寫性鳥蟲書還體現(xiàn)在科斗文里面。

      科斗文一詞最早是作為“古文”的別名在漢朝提出來的。東漢盧植上書靈帝建議古文字學家整理古文經(jīng)傳時說:“古文科斗,近于為實,而壓抑流俗,降在小學,中興以來,通儒達士班固、賈逵、鄭興父子并敦悅之”[5](P2116)至于為何要把古文稱作為科斗,前人多有闡述。如王隱《晉書·束皙傳》亦云:“太康元年,汲郡民盜發(fā)魏安厘王冢,得竹書,漆字科斗之文。科斗文者,周時古文也,其頭粗尾細,似科斗之蟲,故俗名之焉?!盵6](P1703)元吾邱衍《學古編·辨字》:“一曰科斗書,科斗書者,蒼頡觀三才之文,及意度為之,乃字之祖,即今之偏旁是也。畫文象蝦蟆子,形如水蟲,故曰科斗。[7](P2)由此可知科斗名稱的由來是因為文字的筆畫形態(tài)頭粗尾細如蝌蚪蟲形。而筆畫的形態(tài)與用筆的方法緊密相聯(lián)。而用筆方法在書寫的歷史長河中是相對穩(wěn)定的,這樣的用筆方法主要流行時間大概在商周至魏晉之間。其間字體的結(jié)構(gòu)在悄悄變異,而筆法卻可以保持不變。因此王國維在《科斗文字說》中言道:“汲冢書皆科斗書,是科斗書之名起於后漢,而大行於魏晉以后,且不獨古文謂之科斗書,且篆書亦蒙此名?!驖h代策文,皆用篆不用古文,而謂之科斗書,則魏晉間凡異于通行隸書者,皆謂之科斗書,其意義又一變矣?!盵8](P167)所以說科斗文不具備獨立的書體特征和字體特征,它只是一種用筆方法。

      至于科斗筆法產(chǎn)生的原因,也有學者們考證,如元代的吾丘衍認為是上古無筆墨,以竹梃蘸漆書于竹上,竹硬而漆膩導致筆畫行走困難,因此頭粗尾細。這樣的說法很顯然是不科學的,早在四五千年之前,筆墨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最晚在殷商時代,毛筆就已成為主要的書寫工具。其實這種筆法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人在握筆時,一般都將筆鋒朝向左前方的方向,落筆自然呈右下方向,但筆毫本身有一定的彈性,在行筆過程中逐漸彈出,就形成了這種筆畫形態(tài)。

      科斗筆法之所以逐漸消亡的原因大致是優(yōu)勝劣汰的結(jié)果,有毛筆書寫經(jīng)驗的人就很容易理解,古人的毛筆一般都比較小,字體也小,多在很窄的竹簡上書寫,這種順入順出的用筆方法和毛筆自身的彈性是相協(xié)調(diào)的,而后人書寫的字徑逐漸擴大,特別是在紙張發(fā)明之后,這樣毛筆的鋒毫也得逐漸加長,這時毛筆的彈性已遠遠無法滿足這樣的用筆方法,在寫字的過程中就必須不斷的用硯臺去舔筆,使毛毫恢復筆直狀以利于下一個筆畫的書寫。而那種起筆逆入收筆回走的用筆方法卻很好地解決了這一點,這一筆法在后期的發(fā)展中逐漸壯大起來,而科斗筆法卻逐漸地被取代了。

      從以上的敘述看,可以確定科斗筆法長期廣泛地應用于日常的書寫中。因此啟功在《古代字體論稿》中認為科斗書是古代篆書類手寫體的總諢稱是很有道理的,進而得出結(jié)論:“‘科斗書’‘鳥蟲書’‘蟲書’,實際是同體的異名”[9](P20)。更準確地說,這三種書體在一定的時期內(nèi)都屬于書寫性的鳥蟲書,它們的得名都是因為其在書寫中由于毛筆的特性使之帶有一定的物象,并且這一物象的形成完全服從于漢字的書寫特性,在字法上也同于當時的篆體,這與那些用具體的物象來裝飾漢字的做法在性質(zhì)上是不同的。但由于稱謂的不準確引起了一些學者的誤解,如叢文俊在《鳥鳳龍蟲書合考》一文中說:“啟功先生解釋‘鳥蟲書’時引用文獻斷句錯誤,以‘蟲篆’連讀,使兩種書體合而為一;又稱‘科斗即是蟲篆的別名’,認為漢代把‘手寫體的篆書都稱為鳥篆’,‘可知秦漢所謂的蟲書和鳥蟲書,只是篆書手寫體的一種諢稱’,殊失憑據(jù)”。[10](P23)

      科斗筆法所形成的文字特點與幡信上書體的特點有一個共通之處,在字法上是同于當時的正體,但由于特定的用筆方式使得其筆畫產(chǎn)生一定的具象性。科斗文似蝌蚪蟲之形,幡信書體似蝮蟲之形。

      對比我們現(xiàn)在所能見到的春秋戰(zhàn)國時的鳥蟲書與新莽時期的鳥蟲書,其書體的形成同它的功用、載體都有關(guān)系。春秋戰(zhàn)國時的鳥蟲書多與青銅器為載體,與工藝裝飾雕刻更緊密。而新莽時期的鳥蟲書及科斗文都與筆墨書寫相聯(lián)系。這樣的分類與我們今天學科的分類相符合。在以字形為基礎(chǔ)的藝術(shù)門類中,把刻字、漢字設(shè)計等歸在美術(shù)學,而把以自然地書寫表現(xiàn)情感、意象的視覺形象藝術(shù)放在書法學。

      新莽時期所厘定的用來書寫幡信的鳥蟲書即指書寫性鳥蟲書而不是裝飾性的鳥蟲書。西漢至新莽,現(xiàn)在所能見到的裝飾性鳥蟲書作品已非常之少了,僅見于私印中,且份量也不大。一個王朝界定一種書體不可能只局限于民間私人所用的印章書體,這也是事實。就包括當時發(fā)展得蔚為壯觀的草書,新莽六書也不將其包括在內(nèi)。1979年10月在敦煌馬圈灣出土的西漢后期至新莽末年的大量簡牘中一王莽時期的草書,用筆圓融婉轉(zhuǎn)自如,回環(huán)自然,波磔收筆處作蠆尾,雖字字獨立但筆勢連綿,一氣呵成。從這一大批漢簡中看,草書形成了較為固定的草法,說明草書已經(jīng)比較規(guī)范了,是漢代通行的書體之一。而這一實用的、發(fā)展得頗為壯觀的書體在新莽六書中也沒有位置,更不用說去為那些在私印中占極少份量的具有鳥蟲魚形裝飾的印文書體專門命名以區(qū)別對待了。

      三、結(jié)論

      新莽時期的鳥蟲書主要用來書寫幡信的書體,這種書體與先秦的富有裝飾意味的鳥蟲書已是大相徑庭,它的形成與科斗文的形成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屬于書寫性的鳥蟲書,是當時篆類的手寫體,如果我們根據(jù)現(xiàn)在能看到的秦秋戰(zhàn)國時期有具體物象裝飾的鳥蟲書來看待新莽六書中的鳥蟲書就會產(chǎn)生矛盾,寬泛的稱謂只能給研究帶來混亂。這也是本文將鳥蟲書分為書寫性鳥蟲書與裝飾性鳥蟲書的初衷。

      [1]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1963.

      [2]段玉裁.說文解字注[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

      [3]賈慶超.曾子校釋[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1993.

      [4]容庚.鳥書考[J].中山大學學報,1964,(1).

      [5]范曄.后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2.

      [6]阮元???十三經(jīng)注疏[M].北京:中華書局,1980.

      [7]陶宗儀.書史會要[M].上海:上海書店,1984.

      [8]王國維.觀堂集林(外2種)[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9]啟功.古代字體論稿[M].北京:文物出版社,1979.

      [10]劉正成.中國書法全集春秋戰(zhàn)國金文卷[M].北京:榮寶齋出版社,1997.

      林振宇(1979-),男,碩士,泉州師范學院文學與傳播學院助教,主要從事文字學、書法學研究。

      猜你喜歡
      鳥蟲書體篆書
      書法家李憲文 雕蟲小集弁言
      鳥蟲篆書法作品
      鳥蟲篆印紋飾探源*
      張曉東《篆書國有歲以團扇》
      魯大東篆書蘇軾“人生十六樂事”
      敦煌漢簡書體“重出江湖”
      清代碑學的最高成就:兩個人,四種書體
      鄧石如篆書《唐詩集句》
      老年教育(2019年9期)2019-10-12 00:44:50
      清代篆書第一人
      ——錢坫
      丹青少年(2018年2期)2018-05-10 07:04:47
      漢代草葉紋鏡的銘文研究
      辉县市| 澄城县| 津南区| 华阴市| 彭山县| 梅河口市| 建昌县| 巴南区| 进贤县| 台中市| 绿春县| 呼和浩特市| 八宿县| 手游| 依安县| 安乡县| 浪卡子县| 南澳县| 楚雄市| 屯门区| 太保市| 阿拉善盟| 内江市| 开阳县| 晴隆县| 鄯善县| 若羌县| 麦盖提县| 曲沃县| 怀安县| 临漳县| 固阳县| 彩票| 乌兰察布市| 临猗县| 台湾省| 常山县| 基隆市| 西藏| 广元市| 宜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