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蘇桂云 劉國通
▲皂角刺
皂角刺始載于《圖經本草》。《本草綱目》將本品列于“皂莢”項下。有消腫托毒,排膿,殺蟲的作用。用于癰疽初起或膿成不潰;外治疥癬麻風。蘇頌謂皂刺與米醋熬嫩刺作煎,涂瘡癬有奇效;李時珍云:“治癰腫妒乳,風厲惡瘡,胎衣不下?!庇衷疲骸爸物L殺蟲,功與莢同,但其銳利直達病所為異耳。”本品原植物為皂莢,別名皂角(通稱),皂節(jié)(江西),懸刀(山西、廣西),一般生于山坡、溪谷和平原等地,多產于江蘇、河南、湖南、廣西。皂角刺性味辛,溫,歸肝、胃經。
由于中藥材來源廣泛,偽劣中藥飲片時有出現,影響用藥的安全有效。當前,廣大基層醫(yī)療單位大都缺少對飲片的檢驗儀器,主要仍以經驗鑒別為主。為了把好中藥飲片的質量關,能以更方便、快捷、準確的方法來辨認皂角刺的真?zhèn)?,特將我廠多年的中藥飲片鑒別實踐經驗進行了整理,現將皂角刺的真?zhèn)舞b別方法介紹如下。
正品的皂角刺是豆科植物皂莢(別名皂角)的干燥棘刺,完整的棘刺呈圓錐形,有主刺和分支棘刺,
主刺較長,分支棘刺相對較短,由下向上逐漸細小,刺端尖銳,表面紫棕色或棕褐色,尖部顏色較深,表面光滑。體輕,質地堅硬,不易被折斷,其橫切片呈圓形,木質部為黃白色,中央是較大的淡紅棕色而疏松的髓。易混品有兩種,為豆科植物日本皂角刺和野皂角刺。
日本皂角刺和皂角刺從形狀上比較接近,但是日本皂角刺主刺要比正品稍長一些也比較細,分枝刺較少,大部分在主刺的下部,其全刺表面紅棕色或紫棕色,略具光澤;有的還比較粗糙,帶有黑色小斑點。體輕,質地堅硬,但是比正品容易被折斷。斷面也不一樣,其形狀呈圓形或扁圓形,木質部為淺黃棕色。
野皂角刺,主刺較長,分枝刺較少或少數沒有分枝,一般我廠所遇到的大多棘刺帶著枝條,顏色呈灰白色或灰綠色,有縱條紋及白色橫向皮孔。皮部極薄,木部寬廣,淺黃綠色,中央髓小,顏色淺棕。主刺較短,常有一對短分枝或單分枝,也有少數沒有分枝,棘刺的顏色和正品很像但是很容易被折斷,而斷面木部是黃白色的,髓部棕色,從上面這兩種可以看出只要認真鑒別可以從性狀上區(qū)分真?zhèn)巍?/p>
個別商家為了牟取暴利,往正品皂角刺中摻雜偽品,這類偽品單拿出來時很容易分辨出真?zhèn)?,但是混雜在正品中就不易被發(fā)現。這就要考驗質量檢驗人員的相關專業(yè)水平和細心程度。一般這類混淆品多為薔薇科植物薔薇屬的一種植物的莖,其表面灰棕色或灰黑色,具縱向紋理,可見黑色縱向扁長的皮刺,細枝黃褐色,皮刺呈倒鉤狀。斷面皮部可見深淺色紋理排成環(huán)狀。橫切面木部木質化,有類白色放射狀紋理。髓灰褐色,疏松,具有亮點。還有比較常見的就是鼠李科植物酸棗的干燥帶刺的枝條,這種帶刺枝條具有兩種刺;一種為針狀直形,另一種短小反曲。表面鉛灰色或黑色而光澤,皮孔圓形,棕色,中央具一縱線。體輕,質地堅硬易被折斷,切面皮部極窄呈黃白色,木部木質化,髓較小呈灰褐色。近年來發(fā)現將桑科植物柘樹的帶棘刺的枝條充當皂角刺,主要區(qū)別點為刺細長,先端細而尖,斷面中心髓小。
如今全民倡導科學生活,綠色消費,提高用藥安全意識,北京市雙橋燕京中藥飲片廠秉承“質量第一”“誠實守信”的職業(yè)道德,嚴把質量關,繼承和發(fā)揚傳統(tǒng)中藥飲片,為廣大人民群眾身體健康保駕護航。
▲皂角刺斷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