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婷 夏美娜 韓玉婷
在 2型糖尿病早期,β細胞功能損壞是可逆的,部分新診斷的患者經(jīng)胰島素強化治療后,可獲得一段不使用任何藥物的“緩解期”。我們對 2003年 2月至 2006年 2月在我科住院的初診 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了隨訪,近期隨訪療效滿意。
1.1 一般資料 2003年 2月至 2006年 2月在我科住院的初診 2型糖尿病患者 83例,均符合 1999年 WHO診斷標準,除外非 2型糖尿病、嚴重肝、腎功能損害、妊娠或哺育期、嚴重全身性疾病。對其進行了隨訪,由于一部分患者住址變遷而失去聯(lián)系及部分患者資料不全等因素,共獲得資料較完整的病例共 76例.接受治療時年齡為 35~70歲,平均 53歲,其中男31例,女 45例,76例患者隨訪時間為 2~3年,平均 2年 4個月。
1.2 方法 所有患者治療前測 C肽(C-P),2HCP、FPG、2 h PG、HbA 1c、BMI,治療結(jié)束時復(fù)查上述指標。血糖控制目標為FPG 6.1mmol/L,2 hPG 7.8mmol/L。根據(jù)病情初步設(shè)定患者初始胰島素劑量,給與每日 3餐前諾和靈R,睡前諾和靈N,3 d后測糖譜(三餐前、三餐后及睡前),若血糖達標(末梢血糖 FBG 6.1mmol/L,2hPG 7.8mmol/L),改早、晚餐前用諾和靈 30 R皮下注射(餐后血糖高為主者用諾和靈 50R),若血糖不達標,繼續(xù)調(diào)整 4次胰島素,直至達標后改用兩次胰島素。皮下注射兩次胰島素達標后患者出院,回家后繼續(xù)皮下注射胰島素。所有患者均接受糖尿病教育、飲食和運動量相對固定。每周 1次空腹血糖及飯后 2 h血糖,每 2~3個月 1次糖化血紅蛋白,根據(jù)血糖調(diào)整胰島素劑量,直至不用胰島素血糖控制良好。
1.3 統(tǒng)計學(xué)分析 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 ±標準差(x±s)表示,同組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 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成組設(shè)計的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1.4 結(jié)果 胰島素強化治療后 FPG、2 hPG均明顯降低,FCP、HbA1C、2HC-P明顯升高(P<0.05或 P<0.01)體重指數(shù)無明顯變化。見表 1。隨訪 1年時,治療組有 44、7%(34/76)患者為長期緩解,2年時,又有 3.9%(3/76)長期緩解,未服用降糖藥。有 51.3%(39/76)未緩解,其中 34.2%(26/76)服用二甲雙胍,9.2%(7/76)服用磺脲類藥物,7.9%(6/76)需二甲雙胍與磺脲類藥物合用。2年的再評估資料中,緩解組的FPG與 HbA1C均明顯低于未緩解組(P<0.01)。而FCP的水平緩解組明顯高于未緩解組(P<0.01)強化治療前后 2組 FPG、FCP的差異均有明顯統(tǒng)計學(xué)意義。見表 2。強化治療期間,共有 15例發(fā)生輕度低血糖反映,2例發(fā)生嚴重低血糖反映,體重未見明顯改變。未見其他不良反映。
表 1 2組治療前后各項治療指標的變化(±s)
表 1 2組治療前后各項治療指標的變化(±s)
注:*P<0.01,#P<0.05
組別 例數(shù) FPG 2 hPG HbA 1C(%) FCP 2 hCP BMI治療前 76 12.60±1.20 17.80±3.20 10.00±1.60 0.56±0.30 1.69±0.66 29.90±3.10治療后 76 6.30±0.30* 7.60±0.70* 8.20±1.40# 0.81±0.45* 2.68±0.56 30.00±3.20*
表 2 緩解組和未緩解組各項指標對比(±s)
表 2 緩解組和未緩解組各項指標對比(±s)
注:*P<0.01,#P<0.05
組別 例數(shù) 強化前 強化后 隨訪2年時FPG FCP FPG FCP FPG FCP HbA 1c緩解組 37 11.40±1.30* 0.67±0.41# 5.3±0.50* 0.97±0.23* 5.80±0.80* 1.34±0.33* 6.30±0.80*未緩解組 39 11.50±150 0.39±0.35 6.90±0.90 0.71±0.23 7.80±1.60 1.01±0.34 7.80±1.70
2型糖尿病一經(jīng)確診,β細胞功能僅及正常人的 50%,而且以后每年 4.5%的速度下滑[1],因此要保護 β細胞功能,延緩β細胞的衰竭就必須盡早給予嚴格血糖控制,逆轉(zhuǎn)高血糖對 β細胞的毒性作用,使 β細胞功能得到最大程度恢復(fù)[2]。本研究結(jié)果證實,通過對初診 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短期胰島素強化治療,在較短時間內(nèi)使血糖得到滿意控制,從而解除高血糖毒性,同時,補充外源性胰島素可使患者胰島得到適當休息,從而使受到抑制 β細胞功能部分恢復(fù),并顯著改善胰島素抵抗,部分患者在較長一段時間內(nèi)單純依靠飲食控制及運動治療即可維持血糖基本正常,而且強化治療效果與治療前FCP、FPG水平有密切關(guān)系,強化治療前 FPG越低,和(或)FCP越高,強化治療后血糖控制越理想其遠期緩解幾率越高,這與文獻報道一致[3,4],進一步說明病程短、基礎(chǔ)血糖低、基礎(chǔ) β細胞功能缺陷者,胰島β細胞功能恢復(fù)程度好,發(fā)病時胰島功能受抑制越輕,其治療后功能越容易恢復(fù),越有力于血糖控制,所以對新診斷 2型糖尿病患者,應(yīng)盡早、盡快實現(xiàn)胰島素強化治療,緊抓早期的可逆性,解除高血糖毒性作用,恢復(fù)和改善胰島β細胞功能,使血糖安全平穩(wěn)達標,降低或減輕糖尿病并發(fā)癥。
[1] 李光偉.少些完美,多些自由.臨床及科研工作中胰島素β細胞功能評估的困難與對策.中華內(nèi)分泌代謝雜志,2003,1:5-7.
[2] Kahzse.The importance of the teta-cell in the pathogenesisoftype 2 diabetesmellitus.Am JMed,2000,108(Suppl6a):2-8.
[3] Abdul-Ghani MA,Tripathy D,Defronzo R A.Diabefes Care 2006,29:1130-1139.
[4] Galicka-Latala D,Solnica B,Bien AI.Personal insulin pumps for intensive insulin therapy of diabetes.Przegl Lek,1999,56:357-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