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天,余婉芳,毛壽評
((1.安溪縣林業(yè)局,福建 安溪 362400;2.南安市林業(yè)局,福建 南安 362300;3.安溪豐田國有林場,福建 安溪 362415)
杉木(Cunninghamin Lanceolata(lamb)Hook)是福建省安溪縣主要的用材林樹種,也是福建省安溪豐田國有林場主要的商品林樹種。福建省安溪豐田國有林場現(xiàn)有杉木人工林2000hm2。由于整個林場各林地的立地條件、海拔不同,各林地的氣候條件、溫濕度具有一定的差別。林場經(jīng)營管理的杉木林分有部分生長良好,但也有部分林分生長不良,甚至有的林木生長枝葉發(fā)黃,造成林地地力衰退,生產(chǎn)力下降。為了改變林地的土壤狀況,提高土壤肥力,促進林木地生長,提高林分蓄積量,采用杉木針葉樹種與紅錐闊葉樹種混交造林。
紅錐(Castanopsis Hystrix)是南亞熱帶優(yōu)良速生樹種,具有速生早、成材快、適應性強、材質(zhì)優(yōu)、價值高等一系列優(yōu)良特征,極具開發(fā)利用價值。紅錐屬闊葉樹深根性樹種,主根發(fā)達,林木生長迅速。杉木與紅錐混交搭配形成混交林,可改變林地的土壤理化性質(zhì),提高土壤肥力,促進幼林生長,能提前郁閉,早日成林。杉木紅錐混交造林可改變林分生長,能改變林地的生態(tài)環(huán)境。2004年2月,福建省安溪豐田國有林場在白桃工區(qū)舊厝格,采用人工造林試驗,營造杉木、紅錐純林、混交林,試驗面積6.7hm2。
幾年來,筆者對杉木、紅錐人工造林純林、混交林不同的試驗,栽培的苗木成活率和林木生長效果進行觀察,為了解杉木紅錐純林、混交林的林木生長特性和生物特征,林木生長效果,及時對杉木、紅錐人工造林純林、混交林的栽培技術進行總結(jié)。
試驗地位于福建省安溪豐田國有林場白桃工區(qū)舊厝格山,此地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型氣候,一年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氣候暖和,年平均氣溫19℃,降雨量1800mm,空氣相對濕度81℃左右,1月份平均氣溫14℃,極低溫-2℃,7月份平均氣溫30℃,極高溫36℃,全年≥10℃,活動積溫 7000℃,無霜期342d。造林地屬杉木采伐跡地,海拔390~452m,坡位下坡,坡向西南,坡度 25°。土壤屬暗紅壤,土層中厚,土壤一般、濕潤,pH值為4.6~5.6,立地條件屬Ⅲ地。此地適宜杉木紅錐純林、混交林的栽培,林木的生長,人工造林純林、混交林面積6.7hm2。
苗木由安溪豐田國有林場自育,圃地設于白桃工區(qū)舊厝格路邊,大田育苗一年生,裸根苗木生長健壯,根系發(fā)達,苗稈壯,枝葉茂盛,頂芽飽滿。杉木苗木規(guī)格平均苗高50cm,地徑粗0.4cm,苗木規(guī)格平均苗高38cm,地徑粗0.5cm。
3.2.1 整地
2003年10月份上旬規(guī)劃,中旬清雜,下旬整地,整地面積 9hm2(其中杉木純林造林2.2hm2、紅錐純林造林2.2hm2、杉木、紅錐混交造林2.3hm2)。整地時先將林地的地面雜物清除,再把杉木伐根挖掉,然后整地挖穴。
(1)試驗1:造林杉木純林2.2hm2,株行距2.3m×2.3m,穴規(guī)格60cm×40m×40m。采用挖明穴,回表土。每個穴施0.5kg的鈣鎂磷和 0.25kg的生石灰,與穴中土壤攪拌均勻,使穴中的土壤在一定的時間內(nèi)發(fā)酵,可減少病蟲害的發(fā)生和危害,能改變穴中的土壤的理化性質(zhì),提高穴中的土壤肥力,促進幼樹生長,提高苗木成活率。
(2)試驗2:造林紅錐純林 2.2hm2,株行距,穴規(guī)格,整地挖穴方式與試驗1相同。
(3)試驗3:造林杉木紅錐混交林2.3hm2。1行造林杉木,1行造林紅錐,采用株行距混交造林,株行距,穴規(guī)格,整地挖穴方式與試驗1相同。
3.2.2 造林
2004年2月份上旬,在下雨天后,土壤濕潤時開始造林。造林前,將紅錐苗木主根切斷,并將部分的分枝、葉片剪掉。然后蘸黃泥漿(黃泥漿是用94%的黃紅壤和5%的黃牛鮮大便、1%的鈣鎂磷攪拌均勻,然后加水而制成的泥漿)造林,使紅錐造林后的根系能及時增生新根,促進根系發(fā)達,可及時吸收土壤中大量的營養(yǎng)和水分,供給枝葉水分蒸騰,光合作用,提高苗木造林成活率。造林時,把苗木放在穴中扶正,然后分層填土,用雙腳踩實,再將穴面松土壅成面包型,可提高苗木造林成活率。杉木苗木造林前蘸黃泥漿后栽培,造林方法均與紅錐相同。
3.3.1 除草
造林之后,幼林需要及時管理。杉木、紅錐幼樹經(jīng)過一段時間萌芽生長,林地雜草叢生會與幼林競爭生長,故必需除草。除草之后能促進幼樹生長,提高林分,提前郁閉。當年第1次除草在5月份進行。第2次在9月份,并闊穴到80~100cm,淺鋤深度5~10cm。每年除草2次,連續(xù)除草3年。
3.3.2 施肥
施肥能提高林木生長量,每年除草之后都要施肥,在距樹木30cm處,挖半月圓小穴。第1次每穴施肥尿素0.2kg,第2次每穴施肥復合肥0.3kg。每次施肥后,都要用細土將肥料覆蓋,這樣可減少肥料蒸發(fā),避免影響林木生長。隨著幼樹的生長,每年每次的施肥量可逐漸增加,每年施肥2次,連續(xù)施肥3年。
3.3.3 修剪
紅錐幼樹生長有些表現(xiàn)主干不明顯,側(cè)枝增多增粗,在3~4年撫育除草時,要修剪部分的分枝,才能培育良好的主干形。但修剪側(cè)枝時,要適當修剪,不要將側(cè)枝修剪過多,影響幼樹生長,這樣才有利于樹木的光合作用,有助于幼林的生長和根系的發(fā)達,突出主桿,培養(yǎng)端莊樹形。修剪的枝葉要放在穴邊,可涵養(yǎng)水源保持水土,改良土壤提高肥力,促進林木生長。
于2003年10月份,在試驗地不同的造林地內(nèi),選取造林苗木成活率基本相同、幼樹生長基本一致的林地,隨機抽查造林苗木成活率,按品字型各設3個標準地,其面積為25.82m×25.82m。在各個標準地內(nèi)各設6個樣點,在每個樣點各抽查造林苗木100株,取6個樣點的造林苗木成活率的平均數(shù)據(jù),并計算造林苗木的成活率和死亡率株數(shù),到次年春天,對死亡的苗木要進行補植(表1)。
表1 杉木紅錐純林、混交造林苗木成活率比較
2010年6月份,在不同的林木生長試驗地內(nèi),選取林木生長均勻,樹高、胸徑、樹冠、郁閉度基本相同的試驗地設標準地,其面積25.82m×25.82m。在每個標準地內(nèi)按三角型,隨機各設3個樣點,在每個樣點內(nèi)各設6個樣園,檢測各樣園內(nèi)的林木生長效果,其樹高、胸徑、樹冠、郁閉度,并記載具體數(shù)據(jù)。然后各取標準林木的樹高、胸徑、樹冠平均值。再計算每個樣園內(nèi)的樹高、胸徑、樹冠平均數(shù)值(表2)。
表2 杉木紅錐純林、混交林林木生長狀況比較
根據(jù)福建省安溪豐田國有林場白桃工區(qū)舊厝格山2004年春季人工造林的杉木、紅錐純林、混交林的苗木成活率生長效果。于當年10月份對各試驗地進行調(diào)查。試驗結(jié)果表明,同樣的林地清雜、整地,同樣的苗木造林、同樣的株行距密度。在造林前,對杉木、紅錐純林、混交林的苗木同樣的蘸黃泥漿處理,其苗木生長的成活率不同。杉木純林造林的苗木平均成活率99.5%,紅錐純林造林的苗木平均成活率99.1%,杉木紅錐混交造林的苗木平均成活率99.9%。杉木紅錐混交造林的苗木平均成活率,比杉木、紅錐純林造林的苗木平均成活率分別高0.4%,0.8%。
杉木紅錐純林、混交林造林試驗,試驗面積6.7hm2。7年來,對營造的杉木紅錐純林、混交林生長的林木進行經(jīng)營管理,撫育除草、施肥。于2010年6月份,對杉木紅錐純林、混交林的林木生長量進行調(diào)查可知,杉木、紅錐純林的林木生長量分別為平均樹高5.1m、5.8m,胸徑 6.0cm、6.5cm,樹冠 1.5m、2.1m,郁閉度0.7、0.8。杉木紅錐混交林的林木生長量分別為平均樹高5.6cm、6.4cm,胸徑6.7cm 、7.4cm,樹冠1.7m、2.5m,郁閉度0.9。混交林的林木生長量平均樹高、胸徑、樹冠、郁閉度,比杉木、紅錐純林的林木生長量平均樹高大9.8%、10.3%,胸徑粗11.7%、13.8%,樹冠大13.3%、19%,郁閉度大28.5%、12.5%。
杉木、紅錐純林、混交造林試驗,針葉樹種與闊葉樹種混交,杉木淺根性樹種與紅錐深根性樹種混交。造林時,將紅錐苗木截去根系,剪去部分枝葉,然后蘸黃泥漿造林,這樣處理的苗木造林,增生新生根系快,吸收水分強,枝、葉光合作用水分蒸騰大,能提高苗木造林成活率,促進幼樹生長。特別是杉木紅錐混交造林苗木成活率高達99.9%,比杉木純林苗木造林成活率99.5%,紅錐純林苗木造林成活率99.1%,分別提高 0.4%、0.8%。
杉木紅錐人工造林試驗,幼林經(jīng)過7年的生長,對林木進行觀察,杉木、紅錐喜溫暖濕潤的土壤生長,能耐陰,杉木紅錐混交造林,能改變林地的立地條件生長環(huán)境,可改變溫濕度。在同樣的立地條件里,杉木紅錐混交林林地內(nèi)的溫濕度,比杉木、紅錐純林林地內(nèi)的溫度分別低11.1%、5.3%,濕度分別大3.1%、1.2%。
杉木和紅錐是福建安溪的鄉(xiāng)土樹種,杉木與紅錐混交造林,林木生長在4~5年之后,紅錐樹木萌芽力強,生長迅速,可促進杉木幼林生長,紅錐林木生長比杉木迅速。紅錐混交林的林木生長樹高、胸徑,分別比杉木大7.4%、粗8.3%。紅錐純林樹高、地徑分別比杉木純林樹高、地徑大8.5%大、粗10.5%。杉木、紅錐混交造林可改變林分生長,樹冠形成不同的綠色美麗的景觀。杉木、紅錐混交造林,比杉木紅錐純林造林的林木生長良好。能改變林地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杉木紅錐混交造林值得推廣。
[1]俞新妥.福建主要造林樹種培育技術[M].福州:福建省農(nóng)林大學出版社,1992.
[2]陳存及,陳伙法.闊葉樹種栽培[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7.
[3]張福壽.福建省主要珍貴用材林樹種造林技術實用手冊[R].福州:福建省林業(yè)廳,2008.
[4]王青天.花崗巖礦區(qū)造林技術試驗[J].河北林業(yè)科技,2009,165(3):11~12.
[5]黃全能,陳東華,代全林,等.紅錐天然林土壤理化性質(zhì)及水源涵養(yǎng)功能的研究[J].福建林業(yè)科技,2001,28(2):17~19.
[5]林俊平.紅錐不同模式造林效果分析[J].福建林業(yè)科技,2002,29(3):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