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 琪/采訪
追蹤一 個瓶子的去向
□安 琪/采訪
就是從追蹤一個瓶子的去向開始,劉琮玢一直追到了哥本哈根。
北京市潞河中學的校園社團活動特別豐富,讓初來者眼花繚亂,高一新生劉琮玢早就有了明確的目標——最新成立的“氣候酷派綠色校園行動”小組。這個小組的門檻還不低,因為“氣候酷派綠色校園行動”由英國大使館和科技部中國科技交流中心共同舉辦,申請的高中生須到英國大使館進行兩輪全英文面試。劉琮玢自然是有備而來,他一直關注環(huán)保,英語也非常出色,對面試中的一些專業(yè)問題都能對答如流,“溫室氣體和新能源開發(fā)的問題我都關注過,沒覺得難?!?/p>
加入小組,劉琮玢的第一個任務就是追蹤一個瓶子的去向。
“我代表中國青少年環(huán)保志愿者!”
“瓶蹤計劃”的緣起很簡單:校園里幾乎每個同學每天都會帶來不同塑料瓶包裝的飲料,誰都知道隨意丟棄塑料瓶會污染環(huán)境。這些塑料瓶到底流向了哪里?又是如何污染環(huán)境的呢?大伙去詢問父母和老師,都沒有得到確切的答案。于是,隊員們決定自己去找答案。
“追瓶子追到了哥本哈根,我也沒想到?!?/p>
劉琮玢和隊員先是利用課余時間調查了全校三千多名學生。結果,得出了一個驚人的數(shù)據:學校每周能產生6000多個廢棄塑料瓶子,這么算下來,一年就會產生300000個廢棄塑料瓶。這還只是他們一所中學產生的。
這么多的瓶子到底去了哪里呢?校工說都被小商販收走了。可是小商販弄到哪里去了呢?他們又是如何處理的?
這么一個龐大的數(shù)據讓劉琮玢無法安心——一定要追蹤瓶子的下落,于是,就有了他們的“瓶蹤計劃”——第一期工作:調查、追蹤廢棄塑料瓶的去向;第二期工作:提出解決方案,用事實號召大伙盡量少使用塑料瓶。
劉琮玢和隊友起先直接找到一個收瓶子的小商販:“師傅,我們是潞河中學的學生,正在做一個調查,請問你要把這些瓶子拉到什么地方去?。孔詈笤趺刺幚淼??能帶我們去看一看嗎?”
小商販看了他們一眼,面無表情地說道:“拉到回收瓶子的地方,我不知道怎么處理,你們別跟著我!”
一開始就碰了個釘子,后來的事實證明,這是態(tài)度最好的一個。大多數(shù)人理都不理他們,還有的直接下驅逐令:“你們找別人去,別耽誤我做事。”“可能他們擔心我們是記者,在媒體上曝光他們,斷了他們的財路?!眲㈢悴聹y。
明的不行只有來暗的了,他們騎著自行車偷偷地跟蹤一個小商販?!案杏X像特工一樣,幾個人掩護進行。跟了一個多小時后,行人車輛越來越稀疏,顯然已經到城鄉(xiāng)結合地帶,四周一片荒涼,也不知道到了什么地方。好不容易看到一塊路牌,上面赫然寫著‘順義’。幾個人用目光示意:我們已經跨區(qū)‘作戰(zhàn)’了!”又跟了半個多小時,終于,小商販拐進了一家小作坊。老遠就聞到一股令人作嘔的味道,他們勘察地形后偷偷溜了進去,氣味越來越濃,他們不得不屏住呼吸往里走,來到加工車間,眼前的景象讓他們片刻都不想待下去:地上污水橫流,到處都是骯臟的塑料碎片,幾個人正操作機器把數(shù)量巨大的臟塑料瓶絞碎,機器的末端,也就是他們最后的產品,居然是書包。這樣的書包要是背在身上,肯定會對身體造成危害。(同學們,偽劣產品買不得?。。?/p>
他們迅速地拍了幾張照片,但很快一個人發(fā)現(xiàn)了他們,并迅速地沖了過來。那個人走過來惡狠狠地說:“你們是什么人?在這干嗎?走走走,再不走別怪我不客氣了!”他一邊說,一邊把他們往外面趕!大家趕緊把相機藏好,迅速撤退。這一下午總算沒有白費。
安全第一,暗的也不行了,調查怎么繼續(xù)下去呢?劉琮玢就借著買東西的機會和收廢品的、飯館老板、賣飲料的小商販聊天?!耙擅畹匕言掝}引到自己需要的內容上去。”劉琮玢慢慢地琢磨出一套與他們打交道的方法。
歷時數(shù)月的調查結果是:廢舊的塑料瓶有55%左右都流向了小商販的加工點,35%被當作垃圾掩埋和焚燒,只有10%左右流向專業(yè)的環(huán)?;厥展炯庸こ尚庐a品。
小作坊利用廢棄塑料瓶制造再生品時,隨便排放污水和廢氣,而簡單的掩埋和焚燒對環(huán)境的污染則更嚴重。
那專業(yè)公司怎么處理呢?他們咨詢了亞洲最大的環(huán)?;厥展尽坝瘎?chuàng)”后得知,只有經過清洗、加工和吹瓶等多項工藝,這些瓶子才能再加工利用。因為成本比那些作坊高得多,所以他們的收購價要遠遠低于小商販的價錢,而且這樣的專業(yè)公司不多,回收點也很少。既不方便又不合算,這樣一來,絕大部分人都不會把瓶子賣給專業(yè)公司了。行動小組立即與“盈創(chuàng)”達成合作協(xié)議,將回收來的塑料瓶全部交到這里,并動員其他的回收點與“盈創(chuàng)”聯(lián)系。
因為在調查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劉琮玢成為行動小組組長。
劉琮玢知道,把瓶子拿到專業(yè)公司的人畢竟還是少數(shù),提倡大家少用塑料瓶才更切實際。經過他們的宣傳,本校同學都自覺減少了塑料瓶的使用。“原來有一個同學每天至少要買4瓶礦泉水或其他飲料,現(xiàn)在,他一天最多買一瓶,很多同學和我們一樣自己帶水壺喝水?!?/p>
他們做了展板和資料,利用課余時間和雙休日到學校和小區(qū)進行宣傳,一所小學的校長在聽了他們的宣傳后,在校內設置了兩臺自動飲水機,不僅讓學生們放棄了使用塑料瓶,還喝上了熱水。
“很多小區(qū)挺配合我們的宣傳,可是實際行動就沒那么積極了?!眲㈢愫軣o奈地說。
后來,他們想了一個辦法:對癥下“藥”?!皩τ谀切┉h(huán)保意識不強的人,我們就強調塑料對人體的危害。我們的海報上有一個活生生的事例:一個阿拉伯女孩持續(xù)用塑料瓶喝水,結果得了癌癥?!边@個例子比較極端,但效果很不錯,畢竟大家很關心自己的健康。(在此,小編和劉琮玢一起呼吁親愛的讀者們少用塑料瓶,用可反復使用的杯子帶白開水到學校,既環(huán)保又健康。)
因為“瓶蹤計劃”做得非常出色,去年2月,劉琮玢作為青少年氣候大使到英國愛丁堡參加世界青少年氣候論壇,把“瓶蹤計劃”推向世界更多的中學校園。
在這次論壇上,主辦方還安排了專門的老師教他們怎么做項目,如何用30秒鐘的時間在電梯里向投資老板推薦自己的項目:表明自己的身份,聲明是非盈利性質的公益組織,用簡短的語言介紹項目的目的以及需要對方投資的大概數(shù)額,并告訴對方如果感興趣,可否預約到對方的辦公室細談等等?!斑@些指導很有用,可以讓我們接下來的活動做得更好?!?/p>
2009年12月,哥本哈根全球氣候大會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在主會場外,來自各個國家的青少年氣候大使也在召開自己的氣候論壇會議,當輪到亞洲青少年代表發(fā)表演講時,一名戴著黑框眼鏡、面帶微笑的中國少年走上臺,向大家娓娓道來:“亞洲的特點是人口總量大,每個人的一個小行為就能引起巨大的改變,就拿我們經常使用的塑料瓶來說……”沒錯,這就是劉琮玢,他“追”瓶子“追”到了哥本哈根。在會場上,劉琮玢發(fā)放了自己制作的傳單,讓更多的人一起來“追”瓶子。
“看到許多人贊許的目光,我很自豪,我們展現(xiàn)了中國青少年環(huán)保志愿者的行動。其實,我當初追蹤瓶子的時候,從來沒有想過會追到這里來。這個過程,回想起來,我很享受。”
責編/石子兒
劉琮玢看哥本哈根
▲太平洋小國圖瓦盧,這個目前全球變暖直接影響到的國家,其代表在現(xiàn)場演講時聲淚俱下:在未來10年內,氣候變暖會危及這個島國的所有居民。
▲王石帶領的民間環(huán)保志愿者團隊,他們展板上的綠色文字引起很多人的關注:“拯救地球?應對氣候變化?看中國!”大家在這里相遇感到格外親切。
▲一位來自英國的六十多歲的環(huán)保志愿者,她的理念是“一個孩子加七棵樹等于一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未來”。她說,地球上有2.2億青少年,如果給每一個孩子7顆種子,全球就可以多種15.4億棵樹,比亞馬遜叢林的樹都要多得多,可以再造一個地球之肺。老太太送給劉琮玢7顆樹種,劉琮玢今年春天和同學們一起將它們種在了北京潞河中學的校園里。
▲很多人對中國的了解還停留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他們認為中國非常落后,環(huán)保意識肯定也很差,“他們都是從國外的網站上了解中國的情況,而那些網站通常只報道負面的東西。我覺得世界對中國的了解還是太少了,不過奧運會起了挺重要的作用,好多朋友都說他們看奧運會開幕式了,覺得中國很了不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