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平
鋼筋工程不僅對建筑結構的安全有著重要影響,而且在工程造價中也占有較大的比重,如何在施工中做到既能保證工程質量又能合理節(jié)約鋼材對施工單位來說意義重大。工程實際施工中由于設計圖紙不夠詳細,施工人員對圖紙的理解存在差異,個人的技術水平高低不一,操作工人素質差異等各方面原因,造成在鋼筋工程施工中存在較多的問題。這些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兩方面:1)鋼筋數(shù)量布置不當,或造成浪費,或存在安全隱患;2)節(jié)點處理不當,或造成混凝土澆筑施工困難,或造成浪費,或存在隱患。下面就施工中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談談自己的觀點。
主要發(fā)生部位為現(xiàn)澆板上下層主筋,筏形基礎網片鋼筋,剪力墻的水平及豎向鋼筋等,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1)上述部位鋼筋在設計圖紙中均以間距而非具體根數(shù)來標定,在實際布置時應通過計算來確定,由于計算方法有誤,導致鋼筋根數(shù)布置不當;2)對剪力墻及筏形基礎平板中肋與梁、柱等構件重疊部位是否重復布置理解不清,導致鋼筋數(shù)量布置不當;3)因為第一根鋼筋的位置沒有相應的標準規(guī)定,導致布置不當?,F(xiàn)就不同部位鋼筋布置情況分析如下。
按照04G101-3標準圖集,明確標注“板的第一根鋼筋,距基礎梁角筋垂直面為1/2板筋間距”,因此基礎梁下平板主筋均可省去不布置。由于有的設計圖紙中未明確所選圖集,在現(xiàn)場施工中往往監(jiān)理人員要求底板上下層網片鋼筋進行通配,實際上造成了沒有必要的浪費。如果出現(xiàn)這種情況,建議施工單位與設計單位聯(lián)系,要求明確選用圖集,以達到節(jié)約鋼筋的目的?,F(xiàn)場施工中還存在另一種情況,即由于圖紙中設計的基礎梁不貫通,操作人員為了施工方便,僅將貫通基礎梁部位處的底板筋取消,而其他非貫通基礎梁部位處的底板筋均連續(xù)布置,這就要求施工單位技術人員要加強管理,杜絕這種情況發(fā)生,因為省下的用工量遠低于節(jié)約的鋼筋造價。
03G101-1標準圖集沒有明確規(guī)定,一般施工中可參考梁板式筏形基礎中平板鋼筋布置方法,即剪力墻的豎向鋼筋從“距暗柱主筋1/2剪力墻豎向鋼筋間距”處開始布置,水平鋼筋從“距暗梁或梁最外層主筋1/2剪力墻水平鋼筋間距”處開始布置;暗柱與剪力墻部位重疊處不重復布置剪力墻豎向筋,而剪力墻的水平鋼筋如遇暗梁或連梁應連續(xù)布置,即在暗梁或連梁位置處剪力墻的水平鋼筋不能省掉。如果恰好水平鋼筋和暗梁或連梁上下層主筋位置重疊,可取消該位置處剪力墻的水平鋼筋,但其他水平筋仍要連續(xù)布置在暗梁或連梁側面。
現(xiàn)澆板主筋如何計算確定,在設計圖紙及驗收規(guī)范中并沒有明確規(guī)定,第一根鋼筋從何處開始布置圖紙中也沒有明確的規(guī)定?,F(xiàn)有資料可以找到作為施工依據(jù)的如下:1)建筑施工手冊第4版538頁,板中受力鋼筋一般距墻邊或梁邊50 mm處開始配置;2)國標圖集04G101-4中板配筋構造圖中示意板上層鋼筋“距梁角筋為1/2板間距”開始配置;下層筋沒有標示也沒有說明,但從圖中上下層鋼筋對應位置來看,下層第一根筋布置也應“距梁角筋為1/2板間距”開始配置;確定了第一根鋼筋的位置,就可對鋼筋數(shù)量進行計算確定:其基本原則應保證現(xiàn)澆板跨內鋼筋總截面面積不小于設計圖規(guī)定,如何判定是否滿足設計要求,可按板凈跨長度乘以設計間距得出板跨內設計鋼筋截面積,再以計算出的鋼筋根數(shù)乘以單根鋼筋截面積得出實際布置鋼筋的面積,比較二者之間是否滿足條件。具體計算步驟可按以下進行:先按板凈跨減去50×2得出布筋范圍L,再用L除以設計間距得出初步結果,再根據(jù)計算結果分兩種情況確定:1)四舍五入法;2)四舍五入取整后再加一。
四舍五入得出的結果不能滿足設計要求,但用四舍五入加一確定的結果又大于設計要求,就是說多用了鋼筋。如果從安全優(yōu)先的角度考慮,我們應采取后者確定的結果,但是否第一種結果就不能評定為合格。下面對凈跨為3.66 m的現(xiàn)澆板配筋計算結果進行分析:如果布20根φ 10鋼筋,其總截面面積小于按設計計算的跨內應配鋼筋的總截面面積,但是如果按照GB 50204-2002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中對鋼筋的驗收規(guī)定來判定,則按20根φ 10鋼筋可以滿足驗收規(guī)范的規(guī)定;驗收規(guī)范規(guī)定如下:“一般項目中綁扎鋼筋網的驗收對網眼尺寸要求是用鋼尺量連續(xù)三擋,取最大值,偏差±20 mm內即為合格,主控項目中對受力鋼筋的品種、級別、規(guī)格、數(shù)量必須符合設計要求。但設計圖中對各跨鋼筋數(shù)量沒有具體要求,一般由施工技術人員計算而定。”假定在板跨內鋼筋均按間距φ 10@185來布置,則布筋范圍為:186×19=3 534,第一根筋距梁邊尺寸為:(3 660-3 534)÷2=63 mm,符合國標圖集04G101-4中對板筋的布置要求,同時也符合驗收規(guī)范中的網格偏差規(guī)定:6×3=18 mm,在±20 mm偏差允許范圍內;由于鋼筋根數(shù)確定沒有明確的規(guī)定,那么按上述間距及根數(shù)配置鋼筋理論上來說是可以的,而現(xiàn)場在進行現(xiàn)澆板鋼筋驗收時往往不會去數(shù)跨內鋼筋根數(shù),就是說這樣的配筋是能通過驗收并判定合格的。盡管這樣,但從安全的重要性角度而言,不建議采用這種做法;雖然采用21根鋼筋不太經濟,但不能故意鉆驗收規(guī)范及設計不明確的空子而減少鋼筋數(shù)量。
這里主要指相交方向梁柱截面等高的情形,一般情況下應將梁縱筋從柱縱筋內穿過,因為柱一般作為梁的支座。對于圈梁及構造柱,由于是抗震構造,計算時沒有考慮雙方支座約束問題,在實際工程施工中出現(xiàn)以下幾種情況:1)構造柱縱筋從圈梁縱筋內穿過;2)圈梁縱筋從構造柱縱筋內穿過;3)圈梁和構造柱縱筋相互錯位穿過。而現(xiàn)有圖集中沒有明確的說明,僅在03G363構造柱構造圖集中,從節(jié)點標示出的鋼筋示意圖中,可看出構造柱縱筋從圈梁縱筋內穿過;從結構安全角度來講,上述1),2)種方法均可采用,第3)種方法不建議采用。
關于梁柱交接處鋼筋錨固處理:主要談框架結構中的邊梁柱節(jié)點,圖集中規(guī)定梁上、下部縱筋均應伸入支座柱外邊(柱縱筋內側)且不小于0.4LaE,并彎折15D;應注意不允許在僅滿足伸入長度不小于0.4LaE時即停止伸入而彎折;如果支座柱斷面足夠大,可以直錨,但應同時滿足伸入長度不小于0.5hc+5d及不小于LaE(hc為柱截面沿框架梁方向的高度)。
主要談井字梁,一般情況下井字梁縱橫向高度相同,這就導致梁縱筋在交接部位發(fā)生沖突,由于井字梁交接處并不互為支座,因而不區(qū)分主次梁,在梁縱筋布置時,如果設計有要求,按設計要求處理;如果設計沒有明確要求,一般錯位布置。即如某方向梁下部縱筋從另一方向梁下部縱筋上層穿過,則其上部縱筋也是從上層穿過,這樣就保證了梁的有效高度不降低,從而保證了結構的安全。井字梁縱筋一般在交接處不應斷開另做錨固,均應伸過交接處一定距離后再連接。
這里涉及兩個問題:1)剪力墻水平鋼筋是在暗柱縱筋內側還是外側穿過。因為暗柱不作為剪力墻的支座,因而剪力墻的水平鋼筋應在暗柱縱筋外側通過;2)剪力墻水平鋼筋是否必須伸入到暗柱外邊緣。由于剪力墻與暗柱本身是一個共同工作的整體,不是幾個構件的組合,不能套用梁與柱不同構件的連接概念,因此無論暗柱邊長是多少,剪力墻水平鋼筋均應伸至暗柱外邊緣。
按標準圖集規(guī)定,剪力墻豎向鋼筋應伸入到上層板中,如果墻上有暗梁,是否可以將墻的豎向鋼筋在暗梁中錨固而不必伸入板中。這個問題要弄清楚剪力墻與現(xiàn)澆板之間的關系,剪力墻的豎向鋼筋伸入板中,并不是說現(xiàn)澆板是剪力墻的支座,而是為了完成剪力墻與現(xiàn)澆板的相互連接,起到更好的抗震作用。因而即使剪力墻中有暗梁,也不允許將剪力墻豎向鋼筋在暗梁中錨固而不伸入板中,且其伸入板中的剪力墻鋼筋應位于現(xiàn)澆板面層筋的上部。
鋼筋工程關系到工程結構的安全,并且對工程造價有重大影響,施工單位在施工中必須認真按圖施工,提高技術人員和操作工人的個人水平,加深對標準圖集及驗收規(guī)范的理解,充分了解設計意圖,在對圖紙理解有重大偏差的情況下,應及時和設計人員進行溝通,以保證鋼筋工程施工的符合性,最終保證工程安全性與經濟性適當協(xié)調。
[1]章春娣.鋼筋工程施工中應注意的幾個構造問題[J].山西建筑,2008,34(26):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