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翠艷,王紹萍
(德州市水利局,山東 德州 253014)
近年來,德州市以農村供水城市化、城鄉(xiāng)供水一體化為方向,按照“規(guī)?;l(fā)展,標準化建設,市場化運作,企業(yè)化經營,專業(yè)化管理”的思路,積極探索以平原水庫為水源建設農村飲水集中供水工程的路子,有效地解決了農村飲水安全問題。到目前,全市共建成平原水庫9座,其中庫容1000萬m3以上的水庫有6座,100萬m3以上的水庫有3座,總蓄水能力1.71億m3,年供水量2.68億m3。建設集中供水水廠9處,設計日供水能力18萬m3,使苦咸水區(qū)、高氟水區(qū)、水污染區(qū)的84.6萬農村人口飲上安全的黃河水。
德州市水資源緊缺,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為211m3,每年缺水量達15億m3。全市4條主要河流水質綜合評價結果均超Ⅴ類水。水資源供需缺口主要靠引黃解決,但由于蓄水工程缺乏,黃河水主要用于城鎮(zhèn)居民、重點工業(yè)和農業(yè)灌溉,絕大多數農村飲水仍以地下水為主。
據調查監(jiān)測,德州市淺層地下水符合農村飲水安全標準的區(qū)域為2646.1km2,僅占全市總面積的25.6%;深層水氟化物符合飲用水功能的區(qū)域為2079.6km2,僅占全市面積的20.1%,且均主要分布在齊河縣、禹城市境內;其他9縣(市、區(qū))淺層和深層地下水符合飲用標準的極少。淺層地下苦咸水、高錳區(qū)面積6529.8km2,占全市總面積的63%;深層地下水高氟區(qū)8276.4km2,占全市總面積的79.9%。
德州市83%的區(qū)域面積地下水水質不符合飲用標準,農村群眾飲水十分困難,飲用苦咸水、高氟水、污染水和遠距離運水、買水的現象比較普遍,嚴重影響農民的身體健康。原有農村飲水解困工程大部分采用深井、深淺井結合,實行單村或集中連片供水,供水效率低,供水成本高,水質達不到國家標準要求。因此,依托原有引黃工程,建設平原水庫,蓄存黃河水,建設集中供水水廠,實行規(guī)?;┧?,是目前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唯一途徑,也是很有必要并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近年來,德州市針對農村嚴峻的飲水形勢,始終把平原水庫和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作為市、縣(市、區(qū))政府的重要工作來抓,明確目標任務,科學規(guī)劃布局,深入宣傳發(fā)動,不斷強化措施,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
德州市委、市政府連續(xù)五年把飲水安全工程列入政府為民辦的十件事之一,作為農村工作的重點考核目標,市人大對平原水庫和飲水安全工作專門進行視察。各縣(市、區(qū))都把平原水庫和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作為一件大事來抓,迅速行動,強化措施,狠抓落實。有關縣(市、區(qū))均組建了水庫建設指揮部,縣(市、區(qū))長任總指揮,處理土地遷占、建設資金等問題,工程進展快,效果好。
德州市水利部門在深入調研、反復比較、全面論證、慎重選擇的基礎上,編制了《德州市平原水庫建設規(guī)劃》。在庫址選擇上,統(tǒng)籌引水條件、占地條件和便于供水輻射等因素,盡量選擇村莊稀疏的低洼荒堿地作為庫址。在水庫庫容選擇上,充分考慮經濟社會發(fā)展及生活用水量的大幅度增加,在保證目前農村飲水安全需求的基礎上,留有充分余地,兼顧城市、工業(yè)用水。在此基礎上,編制了農村飲水安全實施方案和平原水庫建設方案,為工程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資金是制約平原水庫和集中供水工程建設的關鍵。德州市積極探索多渠道籌資的路子,有效解決了工程建設資金問題。
1)利用好飲水安全投資。2005年以來,中央、省共安排到德州市飲水安全投資1.5億元。慶云縣利用飲水安全資金1140萬元,擴建了慶云水廠,日增加供水能力1.5萬m3,鋪設供水管道15km。
2)地方財政投入。自2005年開始,德州市政府確定每建設一座庫容1000萬m3以上的水庫,市財政補助1000萬元,分期撥付,工程開工撥付50%,工程竣工撥付50%。寧津縣財政拿出800萬元用于水庫建設和水廠改造。
3)社會融資。平原縣利用農發(fā)行貸款9400萬元,建成相家河水庫,并利用調控資金1300萬元建成恩城水廠。陵縣采取向大中型企業(yè)預售水票的形式,籌集資金1500萬元用于新隔津河水庫的建設,將城建資金和農村飲水安全資金捆綁使用,建成陵縣水廠。夏津縣引進新加坡資金正在建設夏津水廠。樂陵市自籌資金1.2億元建成楊安鎮(zhèn)水庫后,又利用政府融資平臺籌資9000萬元,建成日供水2萬m3的樂陵水廠。
4)股份合作。齊河縣與山東萊鋼永鋒鋼鐵有限公司合作,永鋒鋼鐵出資50%用于建設天心水庫。夏津縣創(chuàng)新思路,采用土地入股分紅的形式,有效地解決水庫占地問題。今年計劃開工建設的7座水庫均與山東水務發(fā)展有限公司簽訂了平原水庫建設經營合作框架協議,共同投資建設。武城水庫采用出售股權的方式籌集建設資金。
嚴把資金管理和施工管理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確保高標準規(guī)劃設計,規(guī)范化組織實施。為管好用好項目資金,市領導小組監(jiān)督,審計部門定期審計,確保??顚S?、用足用好。在工程建設中,嚴格實行招標投標制度,招標選擇施工單位,統(tǒng)一招標采購主要設備、材料,保證質量,降低造價。項目實行委托監(jiān)理制度,聘請有資質的中介組織進行監(jiān)督、監(jiān)理。工程建成后及時組織驗收,確保把村村通自來水建成放心工程。
德州市針對水庫集中供水工程的特點,把組建供水公司作為農村飲水工程的管理運營模式。近年來建成的慶云、平原馬西、陵縣、樂陵碧霞湖、寧津等集中供水工程均成立了供水公司,負責工程的管理和運行。建立供水成本核算制度,按成本加微利原則,由水利部門會同物價部門共同核定水價,計量用水,按表收費。慶云縣依托慶云水庫集中供水,成立城鄉(xiāng)供水中心,向縣城和農村集中供水,以縣城居民生活和工業(yè)用水補償農村用水量少、水價偏低的問題,維持了工程的正常運行,確保了工程長久發(fā)揮效益。
“十二五”期間,全市計劃投資20.1億元新建平原水庫11座,總庫容2億m3;投資1.63億元新建和改建供水水廠7處,日供水規(guī)模為26萬t。
搞好平原水庫工程建設,是一項戰(zhàn)略任務,各級黨委、政府應高度重視,做到責任與措施雙到位。平原水庫和集中供水工程建設要按規(guī)劃統(tǒng)籌安排,分解年度計劃,層層簽訂責任狀,定任務、定目標、定考核辦法和獎懲制度,加強監(jiān)督檢查力度,確保責任落實。
2010年開工建設陵縣新隔津河水庫、慶云南侯水庫、武城水庫、齊河天心水庫、臨邑紅壇水庫、禹城李三尖水庫?!笆濉逼陂g還將建設的平原水庫有德城區(qū)趙虎水庫和店東水庫,平原齊寨水庫、寧津大柳水庫、武城大屯水庫。全市的蓄水能力將達到3.3億m3,年調蓄能力達到4.3億m3,供水能力千噸的水廠將達到12座,實現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全覆蓋,全市420萬農村群眾全部用上安全衛(wèi)生的黃河水。
積極爭取項目立項,爭取上級補助資金。市財政補助資金不應低于省補助標準,形成激勵機制,調動各縣(市、區(qū))建設平原水庫工程的積極性。積極動員各縣(市、區(qū))籌集資金,集中財力優(yōu)先扶持平原水庫工程建設。與山東水務發(fā)展有限公司共同投資建設、經營平原水庫。走多渠道、多元化建設平原水庫工程的新路子。
嚴格落實《〈山東農村公共供水管理辦法〉實施細則》,成立農村飲水安全專管機構——德州農村供水管理局。劃定集中供水工程的水源地保護范圍,加強水質監(jiān)測。編制應急供水預案,在水源、供水設施、供水水質出現問題時,采取相應的措施,以保證群眾的飲水安全。按照補償成本、合理收益、公平負擔的原則合理核定水價,確保農村飲水工程良性運行,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