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華 (江蘇省射陽縣畜牧獸醫(yī)站 224300)
2010年3月2日,射陽縣合德鎮(zhèn)兩家養(yǎng)雞專業(yè)戶飼養(yǎng)的16000只蛋雛雞先后發(fā)生雞傳染性鼻炎。通過采取綜合性防治措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該兩戶飼養(yǎng)的雛雞,一戶7000只,一戶11000只。發(fā)病10d前,均用雞新城疫Ⅳ系弱毒疫苗(La-Sota)3頭份/只飲水。發(fā)病初期,僅有零星雞發(fā)病,在7d內波及雞群90%以上的雞發(fā)病,出現(xiàn)零星死亡,病死率為5%。病雞曾用環(huán)丙沙星、強力霉素、禽菌靈、阿莫西林等藥飲水,均無明顯療效。
病雞表現(xiàn)精神沉郁,閉眼呆立,不思飲食,普遍腹瀉,糞便綠色,觸摸顏面部有明顯熱感。雞群有打噴嚏聲,有的病雞不時甩頭,鼻孔分泌物很快由漿液性轉變?yōu)檎骋盒曰蚰撔裕纬傻S色的干痂,除掉痂皮,氣味腥臭。眼結膜炎癥,角膜混濁,覆蓋一層翳膜,眼瞼、鼻竇部及其周圍組織炎性腫脹,眼周圍出現(xiàn)圓形腫圈,多為一側性,嚴重的為兩側性和整個頭部腫脹,有的甚至擴展到頸部。
剖檢病、死雞15只,主要病變?yōu)楸乔缓涂粝赂]黏膜呈現(xiàn)急性卡他性炎癥,充血、出血和腫脹。表面有粘液性和粘膿性滲出物,嚴重的氣管黏膜充、出血。顏面皮下水腫,一側或兩側眼瞼腫脹,結膜炎,角膜翳,結膜囊內有干酪樣物。有的十二指腸黏膜和盲腸扁桃體有散在的出血小點,其他臟器無肉眼可見病變。
4.1 病料鏡檢 用消毒過的玻璃注射器(1ml)取病雞結膜囊內或眶下竇分泌物涂片,作革蘭氏、瑞氏染色,鏡檢,見到有散在、單個、成對的兩極濃染革蘭氏陰性細小桿菌,間有卵圓形、球狀菌體,但均無芽胞和莢膜。
4.2 分離培養(yǎng) 無菌取病雞上述分泌物,分別接種到雞血瓊脂、普通瓊脂、營養(yǎng)瓊脂平板上,以燭缸法置37℃條件下培養(yǎng)24~48h,觀察結果。在普通瓊脂、營養(yǎng)瓊脂平板上,無菌生長。在雞血瓊脂板上生長出圓形、整齊、光滑、青灰色的無溶血小菌落,挑取菌落涂片,染色、鏡檢,仍可見到與病雞病料相同的細菌。用上述方法,將該菌以劃直線法轉種到雞血瓊脂板上,同時用本站試驗室分離鑒定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劃橫線接種,結果在葡萄球菌菌落周圍生長出衛(wèi)星狀的菌落。即副雞嗜血桿菌在γ因子(煙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存在條件下生長時,出現(xiàn)的所謂“衛(wèi)星現(xiàn)象”。
4.3 生化試驗 取48h培養(yǎng)的菌株,分別接種到葡萄糖、蔗糖、乳糖、木膠糖、麥芽糖發(fā)酵管中,結果該菌不利用乳糖和木膠糖,其它的均產酸不產氣。
4.4 動物接種 取病雞眼結膜囊、眶下竇內分泌物0.5ml,給2只健康雞點眼、滴鼻和口服;用病雞分離培養(yǎng)物作1:5稀釋,仍以上述方法給另2只健康雞接種,經36~48h,4只雞均出現(xiàn)與發(fā)病雞群相同癥狀,其中1只雞36h后突然頭向后仰,兩翅不停在地上拍打死亡。
4.5 血清學檢驗 采取病雞血20份,分離血清。按常規(guī)操作方法,分別與傳染性鼻炎、禽霍亂、傳染性喉氣管炎、傳染性支氣管炎的抗原做瓊脂擴散試驗;同時做霉形體平板凝集試驗。結果,查出傳染性鼻炎血清陽性18份,其它病均為陰性。
4.6 藥敏試驗 將分離的菌株轉種到巧克力瓊脂板上,用氟哌酸、蒽諾沙星、強力霉素、磺胺嘧啶、白霉素、土霉素、氨芐西林、紅霉素、卡那霉素、頭孢菌素、泰樂菌素12種藥物試紙片,仍以燭缸法作藥敏試驗。結果:泰樂菌素高敏,抑菌圈為25mm,卡那霉素、蒽諾沙星、頭孢菌素低敏,其它藥物不敏感。
(1)加強雞舍內外環(huán)境控制,嚴格消毒藥物使用濃度。徹底清除雞舍內糞便,每天清洗、消毒食槽和水槽1次。用0.3%過氧乙酸溶液帶雞噴霧消毒,2次/d,及時將病雞提出,隔離飼養(yǎng),死雞深埋處理。
(2)用傳染性鼻炎油乳劑苗進行緊急接種,0.5ml/只,肌注。全群雞應用電解多維倍量拌料飼喂,口服補液鹽飲水。
(3)用泰樂菌素飲水,2次/d,連用5d。3d時,雞群停止發(fā)病,7d后雞群康復。
(1)仔細對臨診癥狀進行了觀察和病理剖檢及細菌分離鑒定,血清學鑒別診斷,首次證實本區(qū)確有本病存在,并為防治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2)本病藥物治療,雖然能緩解穩(wěn)定病情。因此,解決的根本措施,在于及早免疫,控制發(fā)病。將雞傳染性鼻炎納入雞內的免疫程序。應用電解多維或速補倍量拌料飼喂,有助于免疫保護抗體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