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莉莉
(浙江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浙江金華 321004)
樂觀學習:積極心理學對自主學習的啟示
周莉莉
(浙江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浙江金華 321004)
積極心理學是近年來較為熱點的一個研究領域,這一研究領域涉及許多方面,社會應用價值也較為廣泛。本文基于擴展—建構理論和神經(jīng)心理學理論,揭示了作為積極心理學主要研究內(nèi)容的積極情緒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幾種中介變量,闡釋了在教學環(huán)境中學生習得樂觀積極學習態(tài)度的途徑。
積極情緒;樂觀;自主學習;擴展—建構理論;神經(jīng)心理學理論
學習是一項需要知、情、意共同參與的活動,正確的認知能幫助學生加工和回憶材料,獲得較好的學習方法,堅強的意志能幫助學生堅持不懈、勤奮努力,而在這三項中起到根本的推動作用的則是情緒和情感,它滲透于認知和意志之中,例如:情緒可以調(diào)節(jié)和影響認知過程,人們在知覺和記憶過程中進行著信息的加工和選擇,情緒好比一種偵察機關,監(jiān)視著信息的流動,它能促進或阻止記憶、推理操作和問題解決的過程[1],從而協(xié)調(diào)三者同時作用于學習,且作用持久而深刻。
積極心理學 (positive psychology)是 20世紀末興起于美國的一股心理學思潮,基于二戰(zhàn)后人類對于研究普通人心理健康和人格發(fā)展的忽略,積極心理學在人本主義心理學和后現(xiàn)代建構主義心理學的的理論基礎中逐漸發(fā)展起來。首先提出積極心理學這一概念的是心理學家 Seligman和Csikzentmihlyi。1997年 Seligman就任 APA(A-merican Psychiatric Ass ociation)主席時提出“積極心理學 ”概念。隨后 ,愈來愈多的心理學家涉足這一研究領域 ,逐漸掀起了積極心理學運動。
目前,積極心理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積極的情緒和體驗、積極的個性特征、積極的心理過程對于生理健康的影響以及天才培養(yǎng)等方面[2]。其中,積極的情緒體驗是積極心理學極其關注的重點之一。過去心理學對情緒的研究,多半都是將焦點放在會對個體的功能或適應帶來消極影響的情緒,如焦慮憂慮等。但對于那些適應性良好的個體并沒有進行深入的研究,來解釋何以他們會適應以及發(fā)揮較好的功能[3]。積極心理學家哈塞(Russell)認為積極情緒就是當事情進展得順利時,你想微笑時產(chǎn)生的那種好的感受。國內(nèi)學者認為積極情緒是與某種需要的滿足相聯(lián)系,通常伴隨愉悅的主觀體驗,并能提高人的積極性和活動能力。Fredrickson認為積極情緒是對個人有意義的一些事件特有的短暫反應,它會瞬間產(chǎn)生愉悅感受,可有意獲得、感受長久、經(jīng)常自由或無目的地流動,它能夠激活一般的行動傾向和促使個體交互于他們所處的環(huán)境。就構成成分而言,積極情緒包含了幸福和其它的幸福感受,即快樂感 (happiness)主觀幸福感 (subjective wellbeing,S WB)心理幸福感 (psychological wellbeing,PWB)及福樂 (flow)體驗等。
在積極情緒的理論研究領域,影響最大的理論是擴展—建構理論,它是由 Fredrick son在綜合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提出的,并進行了大量的實證和應用研究。拓展 -建構理論解釋了積極情緒的進化適應價值,呈現(xiàn)了積極情緒促進個體向上發(fā)展的作用機制,它認為積極情緒主要包括擴展、建構和緩釋功能,其中拓展功能和構建兩大功能是模型的核心部分。
積極情緒的擴展功能主要是指個體在無威脅的情境中,某些離散的積極情緒,包括高興、興趣、滿足、自豪和愛會使個體產(chǎn)生一種非特定行動的趨向,從而使個體會變得更加專注并且開放,在此狀態(tài)下,產(chǎn)生嘗試新方法、發(fā)展新的解決問題策略、采取獨創(chuàng)性努力的沖動。積極情緒通過促使個體積極地思考諸多行動的可能性的過程,從而瞬間拓展個體的注意、認知、行動的范圍。例如興趣,通常產(chǎn)生于安全且具有新奇、挑戰(zhàn)和神秘的情境,會驅(qū)使個體對情境作出注意和努力,并激發(fā)個體探索的認知行動趨勢,不斷獲取有利于目標實現(xiàn)的知識和經(jīng)驗。在此保持開放的過程中,新的想法、經(jīng)驗和行動極大地拓展了個體的思維和行動[4]。
積極情緒的建構功能則體現(xiàn)在它能構建和增強個體持久的資源,如增強人的體力、智力、社會協(xié)調(diào)性等,它不同于消極情緒在威脅情境中窄化個體的認知行動范疇從而使個體受益,它的作用是直接的、瞬時的,而積極情緒卻能給個體帶來間接、長遠的收益。它能夠幫助個體建構持久的身體、智力、心理和社會資源,這種建構功能是在擴展的基礎上實現(xiàn)的。例如對兒童的研究表明,兒童的玩耍可以提高創(chuàng)造性水平而構建個體的智力資源,并且促使大腦發(fā)育,這是積極情緒的擴展功能;而已構建的個體資源可以長期儲存,以供日后提取,從而改善個體在將來的應對和提高個體存活的機會,這則是積極情緒的長期的建構功能。
當然,由積極情緒的擴展功能衍生而來的還有它的緩釋功能,主要是指積極情緒可以消除消極情緒的滯存影響,即是積極情緒對消極情緒的糾正、修復和緩釋效應[5]??傊?擴展—建構理論認為,從個體的積極情緒體驗到擴展即時的思維—行動資源,再到建構持久的個人資源,最后實現(xiàn)幸福感的增加和個人的成長,這個過程不是直線發(fā)展而來的,而是呈螺旋式上升發(fā)展的[4]。
此外,關于積極情緒的另一個理論是積極情緒對認知影響的神經(jīng)心理學理論,這一理論主要涉及到情緒和認知兩個機能系統(tǒng)的關系,即是皮層下和皮層結(jié)構的關系。情緒系統(tǒng)能快速、自動地加工有限數(shù)量的信息,認知系統(tǒng)則能有意識和有控制地分析信息[6]。這一理論是由艾施 (Ashy)在 1999年提出的,這個理論認為,適度的積極情緒狀態(tài)會使個體克服習慣化反應的能力增強。這就解釋了為什么積極情緒能有效地促進問題解決和決策制定。
情緒作為一種非智力因素的內(nèi)在動機力量,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尤其是學生的自主學習。自從情緒情感因素與自主學習得關系受到關注以來,已經(jīng)在語文、數(shù)學、外語等基礎課程的教學中受到重視,也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而且,在我國目前的素質(zhì)教育和要求人們終身學習的背景下,自主學習成為了完成這一需求必備的一項重要技能。自主學習 (autonomous study)也稱自主性學習,是學習者根據(jù)自己的需要和愿望控制學習內(nèi)容和過程的能力[7]。自主學習在教育界受到關注始于 20世紀 80年代,Holec(1981:3)把自主學習定義為“能負責自己學習的能力”[8],后來 Dickinson(1987:11)將“自主”定義成“學習者對所有學習上的決定和這些決定的完成負完全責任的情形”,[9]自主學習既是一種學習態(tài)度,又是一種獨立學習的能力。日本學者 Naoko Aoki(1999:144)卻把自主學習定義為“學習者根據(jù)自己的需要和愿望控制學習和過程的能力”,并認為心理機制 (即學習者的情感和情緒)是自主學習的核心[10]。
同時,建構主義教學論也認為,學習是心靈與經(jīng)驗相互作用中重組知識的過程,強調(diào)知識是在已有經(jīng)驗的基礎上通過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建構新的理解。此理論強調(diào)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fā)現(xiàn)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11],即是自主性的學習。這時學習者主動探索、發(fā)現(xiàn)和建構知識的動力大小就反映了學習者積極的學習情感和情緒的多少,積極的情緒和情感能是學習者發(fā)揮真正的自主性,增強學習效能和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
樂觀作為一種積極的情感體驗,在自主學習上能幫助學生更加的自信,從而更有效地應對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敢于拼搏,不斷進取。目前,對于樂觀的研究還比較少,研究領域主要是個體對一般生活領域的樂觀期望或表現(xiàn)出的一般性樂觀人格特征,而對學生的學習,尤其是自主學習的樂觀情況還研究的比較少,雖然樂觀的結(jié)果和效用可以泛化,但是針對具體領域的樂觀還是應當進行具體的研究,有研究將樂觀的學習進行定義:是個體對學習生活的一種積極、樂觀、豁達的態(tài)度體驗 ,指個體在學習過程中總是期望、相信好的結(jié)果能發(fā)生并能對不利后果作出良好適應和積極解釋[14]。
那積極情緒是怎樣影響自主學習的呢?基于前面所闡述的積極情緒的擴展—建構理論和神經(jīng)心理學理論可以知道,積極情緒主要是通過瞬間擴展和持續(xù)建構個體的認知資源,拓展個體的注意、認知的范圍,并且在神經(jīng)上影響認知皮層,從而影響個體的行為。自主學習作為一種行為方式,通過興趣、動機、開發(fā)智力、環(huán)境適應、自主導向、學習傾向以及自控能力等中介變量也受積極情緒的影響。
(一)興趣 在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中,興趣起到一個很重要的動力作用,而學習的興趣總是和一定的情感相聯(lián)系,良好的積極情緒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正如孔子所說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兩句話充分的說明了學習的興趣在自主學習中的重大作用。而且在新奇、挑戰(zhàn)和神秘的積極情境中更容易產(chǎn)生興趣,從而驅(qū)使個體對情境作出注意和努力,并激發(fā)個體探索的認知行動趨勢,學習興趣可以直接轉(zhuǎn)化為動機,成為激勵人們進行自主學習的推動力。
(二)動機 動機通常指學生為了滿足某學習愿望做出的努力,傳統(tǒng)心理學認為行為由動機產(chǎn)生,而動機又主要是由個體的內(nèi)部需要所引起,現(xiàn)代情感心理學研究表明,情感與這種動力系統(tǒng)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美國情感心理學家 S.S.Tomkins認為,情感起了“放大”內(nèi)驅(qū)力的作用。如良好的心境、飽滿的熱情能促使學生積極地學習,適度的情緒興奮會使人處于最佳的活動狀態(tài),能促使主體積極地活動,從而提高活動的效率。Ushioda、Cotterall和 Spratt等學者認為動機又決定了自主。也就是說,動機與學習自主之間存在正相關性,即學習動機越強烈,自主性就越能得到充分發(fā)揮;反過來也成立,即學習自主性越高的學習者,那么他的學習動機就越強烈[12]。這就是說,積極的情緒體驗通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從而能使學生在短時間內(nèi)將注意力、興趣愛好集中于當前的情境,并迅速調(diào)動各方面的能量,對知識的價值及內(nèi)在必要性做出權衡,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它是導致自主學習最直接的因素。
(三)開發(fā)智力 良好、積極的學習情緒能促進智力的開發(fā)。現(xiàn)代生理心理學的研究發(fā)現(xiàn),人的大腦中有愉快中樞和厭惡中樞,當愉快中樞受刺激引起快樂的積極情緒時,個體智能得到發(fā)展,這時人的頭腦清晰、思維敏捷,記憶力強、學習效率高[13]。而良好的學習效果又能使學生感受到良好的情緒體驗,從而強化這一學習行為,最終發(fā)展成為自主學習。
(四)環(huán)境的適應 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效率的高低不僅受學習者自身興趣和動機的影響,還受外界學習環(huán)境的影響。而積極的學習情緒有利于學習環(huán)境的適應,只有當學習者適應了學習環(huán)境以后,才能將注意力轉(zhuǎn)向于個體內(nèi)部,從而關注自己的學習興趣和動機,成為形成自主學習的形式。
(五)自控能力 自主學習是學習者根據(jù)自己的需要和愿望控制學習內(nèi)容和過程的能力,它強調(diào)了學習者的一種自控能力,而有研究表明,個體體驗到的即時積極情緒和自控行為呈顯著正相關,也就是說個體的即時積極情緒越高,他的自主學習的自控能力越好[14],這一結(jié)果與 Kuhl等[15]的觀點一致,即享樂主義情緒與個體的自控水平密切相關 ,因此改善個體自主學習的自控水平的有效方法是提高活動本身的享樂主義特征即積極的情緒體驗。
(六)學習傾向 情緒體驗對學習傾向的影響首先體現(xiàn)在衡量知識的必要性上。學生的學習活動主要是以認知活動為基礎而進行的,必然就會產(chǎn)生一種內(nèi)心體驗,從而來衡量知識本身的價值與個人是否吻合,以及在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是否有積極的情緒體驗,這樣學習者才會認為學習這一知識有用,從而產(chǎn)生自主自愿的學習傾向,對學習內(nèi)容就會表現(xiàn)出明顯的期待、特別的注意和努力的傾向,不僅積極汲取知識,而且主動探求其原理和規(guī)律。這與擴展—建構理論的觀點相一致,即是認為積極的情緒能瞬間拓展個體的注意、認知、行動的范圍,當然是在某種學習傾向的范圍內(nèi)的。
積極的情緒體驗能夠促進個體進行自主學習,而自主學習的良好結(jié)果又使個體重復得到積極的情緒體驗,從而又進行自主學習。這是一個良性的情緒與行為結(jié)果的循環(huán)。在教學過程中,怎樣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情緒體驗,從而促使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我們可以從積極情緒與自主學習的中介變量中得到啟示。
(一)讓學生體驗自信,提高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習動機 自信是一種積極、肯定又切合實際的自我評價。人們往往是通過別人對自己的態(tài)度和評價來感知自己,然后做出相應的自我評價。在教學中,老師對學生的鼓勵能讓學生充分的體驗到自信的積極體驗,從而使學生產(chǎn)生學習興趣,進而激發(fā)內(nèi)在的學習動機。
(二)增進師生交流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作用是相互的,要重視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由此產(chǎn)生的積極的情感氣氛是師生互動的一個必要條件,教師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都會對學生產(chǎn)生重大的影響。同時,教師作為教學活動中的一個榜樣,在學習情緒上同樣也起到了一個積極情緒的榜樣作用,教師的積極情緒能夠感染學生,進而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產(chǎn)生。
(三)明確學習目的,樹立樂觀向上的學習態(tài)度,產(chǎn)生學習傾向 學生學習過程中思想認識的轉(zhuǎn)變是其形成自主學習的一個重要條件,教師應當在學生深入學習知識之前,使其明確學習的目的,樹立正確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產(chǎn)生學習傾向,這樣在師生教和學的過程中,教師的作用就能起到引領作用,而且學習的效率也會事半功倍。
(四)構建良好的自主學習環(huán)境 良好的自主學習環(huán)境能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自主學習中,這里所指的學習環(huán)境是學習資料所具有的多樣性、豐富性、趣味性及實踐性。例如對于英語的學習,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和數(shù)據(jù)資源是學生進行英語自主學習的必要條件。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都在努力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目前的許多研究也都表明了,在使用的各種方法中,積極情緒的影響和情感的教學,讓學生體驗樂觀學習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習效率。但是,同時也要防止樂觀偏差,所謂樂觀偏差,就是指盲目的樂觀,過高的積極情緒,而降低了學習的效率。因此,在教學中,使用積極情緒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應視學生的情緒認知水平和學習的環(huán)境而定,讓學生體驗適度的積極情緒,激發(fā)學習興趣和動機,形成自主學習。
[1]吳曉靜.淺談學習情緒的重要性.小學時代[J].教師,2010,(1).
[2]辛勇,王艷雅.從情感研究視角看積極心理學思潮[J].西南科技大學學報,2008,12.
[3]吳沙,趙玉芳.積極心理學分類體系的整合觀[J].社會心理科學,2009,(3).
[4]高正亮,童輝杰.積極情緒的作用:拓展 -建構理論[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0,(2).
[5]Tugade M ichele M,Fredricks on Barbara L.Resilient Individuals U se Posit ive Emot i ons to Bounce Back From N egat ive Emot i onal Experiences[J].Journal of Pers onality&Social Psychol ogy,2004,86 (2):3202333.
[6]馬虎霞,郭德俊.情緒的神經(jīng)心理學理論概述 [J].心理科學,2004,(1).
[7]Holec H.Autonomy and ForeignLanguageLearning[M].Oxford:Pergamon Press,1981.
[8]Dickinson L.Autonomy,self-directed learning and individualization[A].London:The British Council,1987.
[9]楊大偉.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模式與學習情感的激發(fā)[J].網(wǎng)絡財富,2009.
[10]袁春元.影響機械專業(yè)大學生自主學習的情感因素及對策[J].中國電力教育,2010,(7).
[11]李竹青.外語自主學習中情感的促進作用[J].青年文學家,2009,(1).
[12]植鳳英,張進輔.苗族初中生學習樂觀現(xiàn)狀及其與社會支持的關系[J].中國特殊教育,2007,(11).
[13]金明均.調(diào)控好你的學習情緒 [J].學生之友,2009,(2).
[14]王桂平.初中生學習自我控制中的情緒及中介作用[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9,(6).
[15]KUHL J,K AZEN M.Self2 discrimination and memory:State Orientation and false self—ascription of assigned activities.J Pers Soc Psychol,1994,66:1 103-1 115.
G40
A
1003-8078(2010)05-146-04
2010-09-05
周莉莉 (1986-),女,湖北黃梅人,浙江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 09級研究生。
責任編輯 袁小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