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秀竹
(黑龍江省教育學院,哈爾濱 150080)
開發(fā)整合課程資源為學生全面發(fā)展服務
石秀竹
(黑龍江省教育學院,哈爾濱 150080)
通過對怎樣合理有效開發(fā)整合課程資源問題的理論研究,澄清課程資源的概念,強化課程資源意識,提高對于課程資源的認識水平,因地制宜地整合開發(fā)和利用各種課程資源,使之能夠更好地為學生學習成長服務。
課程資源;開發(fā);整合
1.課程資源的概念
課程資源的概念分為廣義和狹義。廣義的課程資源指有利于實現課程目標的各種因素,狹義的課程資源則僅指形成教學內容的直接來源。課程資源是指形成課程的因素來源與實施課程必要的直接條件,它是為課程設計、實施和評價整個課程教學過程中能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及自然資源的總和,包括教材、教師、學生、家長以及學校、家庭和社區(qū)中所有利于實現的課程目標,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和學生有個性的全面發(fā)展的各種資源。
2.課程資源的分類
課程資源分為校內課程資源和校外課程資源。校內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應該占據主要地位,校內課程資源是學校課程資源建設的基礎和重點,是學校課程實施質量的保證。校外豐富多彩的課程資源對于充分實現課程目標具有重要價值,是學校課程資源的重要補充,更多地起到一種輔助作用。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fā)展,實現了課程資源及其他資源的廣泛交流與共享。建立校內與校外課程資源的轉化機制,強化各種公共資源之間的相互聯系與共享是關鍵。課程資源具有多樣性;教材是重要的課程資源。不同的地域,開發(fā)利用的課程資源不同,構成形式和表現形態(tài)各異;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的價值觀念、道德意識、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等具有獨特性,相應的課程資源也各有特色;學校性質、規(guī)模、位置、傳統以及教師素質和辦學條件、水平不同,學校和教師開發(fā)與利用的課程資源也有差異;學生個體的家庭背景、智力水平、生活經歷不同,可以開發(fā)與利用的課程資源也會有所區(qū)別。它們包括自然資源、實物資源、活動資源、信息資源。
3.課程資源的功能特點
課程資源可劃分為素材性課程資源和條件性課程資源兩大類。素材性課程資源的特點是作用于課程,并能夠成為課程的素材或來源,它是學生學習和收獲的對象。如:知識、技能、經驗、活動方式和方法、感情態(tài)度和價值觀以及培養(yǎng)目標等方面的因素。條件性課程資源的特點是作用于課程而不是形成課程本身的直接來源,它不是學生學習和收獲的對象,但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課程實施范圍和水平。如財力、人力和物力、時間、場地、媒介、環(huán)境和設備等因素。兩者之間并沒有絕對的界線?,F實中的許多課程資源往往既包含著課程的素材,也包含著課程條件,如圖書館、博物館、實驗室、互聯網絡和學習環(huán)境等資源。
4.課程資源的載體
課程計劃、課程指南、教學用書、參考資料、學習輔導材料和練習冊等紙制印刷品和電子音像制品。計算機房、語音聽力室、實驗室、圖書館、電教館、科技館、展覽館、博物館、體育館和實驗基地等等。
教師、教育管理者和學科專家、課程專家等教育研究人員、學生家長、學生和其他社會人士等均為課程資源的載體。
這樣,控制方程式(7)、初始條件式(8)、邊界條件式(9)和連接條件式(11)以及式(13)或(15)構成FRP布加固簡支裂紋黏彈性梁彎曲變形的初邊值問題.
在教育教學活動中開發(fā)與利用的資源廣泛,需要明確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資源都是課程資源,只有那些進入課程,與教學活動聯系起來的資源,才是課程資源。正確理解課程資源,對于實現基礎教育的課程目標,特別是對于提高學校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1.課程資源的篩選
課程資源要通過篩選過濾才能確定。(1)教育哲學,課程資源有利于實現教育的理想和辦學的宗旨,反映社會的發(fā)展需求和進步方向;(2)學習理論,課程資源要與學生學習的內部條件相一致,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發(fā)展需求;(3)教學理論,課程資源要與教師教育、教師修養(yǎng)的現實水平相適應。開發(fā)課程資源,特別是開發(fā)素材性課程資源,必須反映教育的理念和目的、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學生發(fā)展需求、學習內容的整合邏輯和師生的心理邏輯。
要使課程資源的篩選更好地發(fā)揮作用,必須注意共享性原則、經濟性原則和實效性原則、適應性原則、因地制宜原則。資源只有共享,其價值才能得到更加充分的發(fā)揮。盡量用最少的開支和財力達到最理想的效果,在可能的課程資源范圍內和充分考慮課程成本的前提下突出重點,精選那些對學生終身發(fā)展具有決定意義的課程資源,使之優(yōu)先得到運用。課程的設計和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不僅要考慮一般學生對象的共同情況,也要考慮特定學生對象的具體特殊情況。還需要考慮他們現有的知識、技能和素質以及能夠提供條件的課程資源背景。除了考慮學生群體的情況外,還要考慮教師群體的情況。從實際情況出發(fā),發(fā)揮地域優(yōu)勢,強化學校特色,區(qū)分學科特性,展示教師風格,揚長避短,取長補短,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人制宜地開發(fā)和利用的課程資源,使課程資源得到更加充分合理的開發(fā)和利用。
2.課程資源開發(fā)
開展社會調查,不斷跟蹤和預測社會需要的發(fā)展動向,以便確定和選擇有效參與社會活動和把握社會發(fā)展與個人發(fā)展機遇而應具備的知識、技能和素質。審查學生在日?;顒又兄R與技能、生活經驗與教學經驗、教與學的方式和方法、感情態(tài)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各種課程素材,以及開發(fā)和利用相應的實施條件。研究和確定學生的素質現狀,了解學生已經具備或還需要具備哪些知識、技能和素養(yǎng),以確定制定學校課程教學計劃的基礎。鑒別和利用校外課程資源,包括自然資源與人文環(huán)境,以及各種機構、各種生產和服務行業(yè)專門人才的資源,有選擇地加以利用,成為學生學習和發(fā)展的財富。資源調查,編制調查工作手冊或方案,制訂工作計劃,組織實地調查,整理分析資料,撰寫調查報告,制定相應的策略。建立課程資源管理庫,拓寬校內外課程資源及其研究成果的資源共享渠道,提高使用效率。規(guī)劃資源,促進資源的分流、整合與共享,建立保障管理機制,注重條件代替與資源整合。
就學習而言,研究學生的種種活動興趣,從中可以歸納出能喚起學生強烈求知欲的各種教學方式、手段、工具、方案、問題、設施,以及怎樣布置作業(yè)、安排課堂內外學習等眾多要素,輔助學生盡快掌握課程要點。如組織學生外出參觀學習,充分利用公共設施和社區(qū)資源,引導學生將自己學習到的知識、技能和素質恰如其分地運用于實踐。
1.確定學生的現有發(fā)展基礎和差異
2.為學生提供反饋資料
為學生提供反饋資料,給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不足和分析原因的信息反饋資料,在教學的過程中,強調教師與學生高質量的互動,通過師生的有效交流,共同解決問題,幫助學生走出學習的誤區(qū),為學生有效選擇課程提供保障。
3.安排學生從事課外實踐活動
學生在課外實踐活動中有機會將自己學到的知識、技能和素質合理地運用于實踐,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自身的生活環(huán)境。所以教師應該注意發(fā)掘學生生活經驗方面的資源,引導學生將書本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
4.制定參考性的技能清單
很多技能都具有通用價值,經過調查、整理,可以列出一張對各門學科和多種課外情境都有參考價值的清單。至于態(tài)度、興趣和接受能力等,必須結合學生具體的實際情況,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選定作為課程組織成分之一的素質標準。
5.總結和反思教學活動
教學工作本身就是很復雜的,需要不斷地學習、總結與思考。教學的新知識、新技能和新策略來源于研究新教材和新手段、先進教學法的報道,對教學的自我總結,對課堂學習情況的思考、同事、督導員等等。教師要不斷地考慮如何來充實自己的教與學的知識庫,善于通過自我表現總結和積極借助他人的反饋,來分析自己的學習需要和學習風格,不斷提高這種能力。通過工作日志、錄音帶或錄像帶以及個人教學心得記錄等自我總結的方式和策略記錄教學互動過程。這可以使教師給自己的教學實況留下記錄,又可以對教學發(fā)展作長期的跟蹤,還可以對自己的進步作長期分析,從中找出進一步學習提高的方向。通過組織研究小組,開展經驗交流,加入各種專業(yè)活動網絡等,更好地了解教學研究的動態(tài),逐步使自己成長為教學知識的生產源。
在課程資源的建設中,教材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學校領導的能力和素質是關鍵。教師是最重要的課程資源,教師素質的狀況決定了課程資源的識別范圍、開發(fā)與利用的程度以及發(fā)揮效益的水平。我們要始終把教師隊伍的建設和優(yōu)化放在首位,加強教師隊伍的培訓工作,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通過這一最重要的課程資源的突破來帶動其他課程資源的優(yōu)化發(fā)展。毫無疑問,學生的發(fā)展必須依靠訓練有素的專業(yè)教師,教師必須做好準備以便能給在能力、需要、經驗和學習法等方面各有不同的學生提供優(yōu)質的教學。但是也不能忽視其他工作人員發(fā)揮課程資源的作用。
因此,加強對課程資源問題的理論研究,澄清課程資源的概念,強化課程資源意識,提高對于課程資源的認識水平,因地制宜地整合開發(fā)和利用各種課程資源,使之能夠更好地為學生學習成長服務。
G40-012
A
1001-7836(2010)01-0070-02
2009-11-20
石秀竹 (1956-),女,黑龍江哈爾濱人,教師。
(責任編輯:朱 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