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煥彥
一次性輸液器的改進
趙煥彥
靜脈輸液是臨床常用的重要治療方法之一,因而輸液器成為臨床進行治療時必不可少的治療工具。目前使用的一次性輸液器雖給臨床治療工作帶來極大的便利,但在使用過程中仍有不盡如人意之處,筆者認為尚須改進。
一次性輸液器的靜脈穿刺針為頭皮針,當頭皮針刺入靜脈血管并固定后,針體緊貼穿刺部位體表與體表平行無角度,這樣易使針頭斜面上翹緊貼血管內(nèi)上壁,阻礙液體滴入,造成液體不滴,尤其是小兒頭皮針頭皮穿刺輸液經(jīng)常出現(xiàn)這類情況。
2.1 改進目的 靜脈穿刺后使頭皮針體與體表之間形成一定夾角,并能根據(jù)實際情況調(diào)節(jié)角度大小進而減少輸液故障。
2.2 改進部位 在頭皮穿刺針近針柄處的針體上加個支腳。
2.3 改進思路 在頭皮穿刺針近針柄處的針體上加一可圍繞針體轉(zhuǎn)動的、有彈性的支腳,材質(zhì)可用金屬(彈簧式的)、橡膠、硅膠或塑料。可在一次性輸液器的包裝內(nèi)另加備直徑約1 cm,厚約0.5 cm大小的無菌海綿墊,以作為簡易支腳使用。也可在一次性輸液器的包裝內(nèi)另加備一無菌棉球,根據(jù)實際情況用作簡易支墊。
目前使用的一次性輸液器雖然給臨床治療工作帶來極大的便利,但在使用過程中常常因靜脈穿刺后外露部分的針體與穿刺部位體表相貼,固定后使針尖斜面緊貼血管內(nèi)上壁而妨礙液體滴入,造成液體不滴或滴入受阻,滴速緩慢。輸液過程中為了防止或排除這一故障,經(jīng)常在針柄下墊一墊頭,有的隨手撕點棉球墊上,有的墊棉簽,有的將棉簽棒折去墊棉簽頭,還有的病人家屬擅自撕點衛(wèi)生紙團成小團自己墊上。這樣做雖然暫時解決了輸液中常見的問題,但其結(jié)果一是護理人員操作起來不方便,費時費力又不雅觀;二是操作不嚴格,不符合無菌技術(shù)和操作規(guī)范,給護患雙方造成不安全因素;三是所墊棉簽不小心時易絆掉,使針頭受牽扯易脫出,二次輸液給病人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四是病人不慎易被棉簽棒、棉簽頭斷端劃傷,特別是對昏迷、煩躁不安的病人及哭鬧中的小兒很不安全。
因此,提出對一次性輸液器進行改進,并提出了3種改進方法,無論采取哪一種方法都可以避免以上問題的出現(xiàn),使護理人員省時省力,護患雙方安全方便。
(本文編輯 孫玉梅)
趙煥彥(1959—),女,河北省寧晉縣人,主任,副主任護師,大專,從事基礎(chǔ)護理研究,工作單位:055550,河北省寧晉縣醫(yī)院。
2010-03-27;
2010-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