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蓉
(九江學院 外國語學院,江西 九江 332005)
大學英語分層教學對策研究
——以九江學院為例
李曉蓉
(九江學院 外國語學院,江西 九江 332005)
分層教學的前期充分準備和分層后的科學管理是該教學模式成功及教學質量保證的關鍵。從分層教學的理論依據入手,通過對九江學院 2006級非英語專業(yè)大學英語分層教學的實踐分析,淺析該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大學英語;公共教學;分層教學
近年來分層教學在高校英語中作為一個教學改革突破口而被重視起來。其實分層教學的提出在中西方教育界由來已久。兩千年前我國孔子的“因材施教”就是分層教學原則最早理論依據;原蘇聯教育家維果茨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正是分層教學的體現;美國語言學教授S. D. Krashen的“i+1”輸入理論,為分層教學進一步提供了理論框架1。在2003年,教育部啟動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中強調貫徹分類指導,因材施教原則2。之后2007年9月教育部頒發(fā)修訂和完善后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明確指出:大學英語教學應貫徹分類指導、因材施教的原則,以適應個性化教學的實際需要3。據此,九江學院從2006級非英語專業(yè)本科生入學開始便進行了大學英語公共分層教學的嘗試。
所謂分層教學是指根據因材施教的原則,依照學生學習的個體差異性,把他們分為若干層次,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確定不同的學習目標,提出不同學習要求的教學方法,組織不同的考核和評價,以便使每個學生得到最好的發(fā)展4。九江學院主要依據高考英語卷面成績由高到低將2006級非英語專業(yè)本科生分為三個層次:高級班 S(senior),中級班J(junior)和基礎班 E(elementary)。S層次的學生語言基礎知識扎實,高考分都在120分以上;J層次學生具有一定語言基礎知識,高考分在120分與90分之間;E層次學生的語言基礎差,高考成績在90分以下。上英語課時,學生不以原來的自然班為單位,而以新組建的分層教學班來進行集中學習,課后學生回到原自然班。
總體來說,分層教學在九江學院的實施還是有明顯的成效。首先學生的英語學習熱情大大提高,校園內英語學習的氛圍好轉,英語晨讀和晚讀現象越發(fā)普遍,關于英語學習的各種社團活動和比賽開展順利。其次,學生的英語整體水平普遍提高,近幾年來我校CET4過級率年年提升,學生在各種省級、國家級英語比賽中也頻頻獲獎。同時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加強了,師生關系也得到進一步的改善。
分層教學是一項復雜而龐大的工程,首先,覆蓋面廣。涉及到全校12個院系近4000名學生;其次,師資少、任務重。分層教學由本校外國語學院大外教研室的25位教師承擔所有外語授課任務;另外,沒有經驗可循。雖然周邊有兄弟院校也較早開展試點,但交流不是十分便利,并且他們也尚無成功的模式。在此情況下能否保質保量的順利完成教學任務,達到預期分層效果,不僅與其前期的分層準備工作分不開的,更重要的是與后期的科學管理關系密切。針對九江學院分層教學過程中所暴露出來的問題,在分析研究的基礎上,筆者進一步提出相應的對策,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點:
(一)分層教學的前期準備不充分
前期的準備不單單是學校方面的師資、授課時間、授課計劃等的準備,重要的是學生的思想意識準備。
1. 分層的合理性
在整個分層過程中,其主要依據是高考英語卷面成績。眾所周知,我國幅員遼闊,九江學院每年的生源覆蓋全國30多個省市自治區(qū),來自不同地方的學生,英語基礎是不一樣的,即使是同一地方生源,城鄉(xiāng)差別也會影響英語水平。一般來講,農村的學生,基礎知識牢固,寫作能力不錯,但口語聽力相對差一些;而城市來的學生卻正好相反。大中城市的英語教育比小城市和邊遠地區(qū)水平要高得多5。另外有的學生屬于高考失利型,如果“一刀切”把這些水平參差不齊的學生放到同一個班,按照同樣的要求,顯然是違背因材施教原則的,教學效果也肯定不會好。對此,筆者覺得學校能否采取一定措施,在發(fā)送錄取通知時就一并告知學生分層教學的意義和分層標準,讓學生在假期就著手準備,隨后在剛入學就組織包括聽、說、讀、寫的能力考試,統一閱卷。這樣再結合高考成績進行分層,勢必會比以前合理的多。
2. 分層授課的時間性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授課安排基本上是老師包干,既一個老師帶同一個二級院系同一個層次的課程。試舉某學院為例,其J層有98人,根據班級人數規(guī)定又將其分為2個平行班即J1 和J2,那就意味著一位老師要帶該學院的J1和J2兩個班。在該老師為其J1班1、2節(jié)上課的時候,J2班同學則要等到3、4節(jié)上課,反之亦然。那么同學們會如何安排沒有課的這段時間呢?自覺點的就會去早讀或自習,而自律性差的就會睡覺,在宿舍玩。有的同學覺得上課內容和老師都是一樣的,自己起得早或有事與其等不如就在J1班先上,所以就會造成往往某節(jié)課人數擁擠,下一節(jié)又寥寥無幾。作為任課老師對此很是反感,一則考勤不好掌控,二來教學質量無法保證。對此,筆者認為教務系統應該給予大力的支持和配合,排課時完全可以按院系來排,同一院系不同層次同一時段上課,這樣就可以避免教學秩序混亂。
3. 分層的流動性
通過一學期的學習和觀察,我們不難發(fā)現學生成績的變化。與高考成績相比,學生英語水平普遍有所提高,其中75%的學生基本維持原有的水平,當然這里指的不是卷面分數,而是學生在分層班級中的名次。15%的學生提高較為明顯,詞匯量大,表達能力強;10%左右的學生退步嚴重,與高考時反映的水平相差甚遠。據此我們認為:分層應該是一個動態(tài)的流動的變化過程。如果只簡單的從入學時就把學生定位在某一層次一勞永逸,那么勢必會打擊一部分學生的積極性。我們可以通過在每學期末舉行一兩次全校性的英語水平考試,把那些進步的學生提升到中級班或高級班,而對于成績下降的學生則流動到基礎班,實行“優(yōu)勝劣汰”。這樣做,一則可以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自主學習意識,提高教學質量,二則讓學生有“不進則退”的危機感,變壓力為動力。
4. 教師的流動性
分層教學無疑需要老師不斷學習探索,要針對不同層次學生選擇適當的授課方法,改革教學模式。在教師安排上,授課教師往往是按職稱和授課經驗來分層的,職稱高的老師其教學經驗豐富,知識積累多往往安排高級班,其余的依次為中級職稱的帶中級班,初級的帶初級班,即使是同等職稱下教齡多的帶較高的班級。我們對高職稱老師的能力毋庸置疑,但現在的學生基本都是90后,思想活躍,時代性強。高職稱的老師常常和學生之間的代溝較為明顯,要用他們那個年代的標準來要求現在的學生顯然是不太合適,而年輕教師接受新鮮事物、現代設施較快,方法靈活和學生更易接近,課堂上互動性較強,效果明顯。如果長期這樣的排課其實也會使部分青年教師的熱情受挫,教學質量難以提高??梢越ⅰ凹睢睓C制,根據考試的結果實施“教師流動制”,讓好的能上去,差的能下來,達到師資力量的優(yōu)化。同時鼓勵教師之間相互聽課,相互學習,把好的東西進行推廣。
(二)分層教學的后期管理欠科學
分層教學的前期工作重點是如何分,入學后重點則是如何應對分。分層教學需要強大的教務管理來支持其正常的運轉,一旦配套的管理跟不上,那么勢必會給教學工作帶來一定的麻煩。
1. 分層后的心理平衡性
在整個分層教學過程中我們過多強調了分數,沒有考慮學生自己的意愿,只是通過卷面的數據對學生進行分層。在分層教學過程中,我們常常發(fā)現學生之間的一些心理問題。首先,高級班的學生積極性高,較為自信,對于課堂的活動和校內的各種比賽都非常熱情。而基礎班的學生較為平靜甚至自卑,對于任何活動都不關心的人大有人在,課堂互動難以展開,缺課率較高。另外各層次班中自然班級人數不均,多則會有十幾個,少的只有一人。那么在課堂上往往就會出現扎堆和排異現象。課堂發(fā)言時人多的就覺得聲勢大,較積極,而人少的則反之。在自然班級或同一宿舍中,處于高級班的學生也凡事略處優(yōu)勢,膽大積極,勇于擔當。鑒于此,筆者認為應該適時的給學生做做思想疏通工作,告之學生分層只是暫時的,人人都可以通過努力提升到新的高度,重要的不是結果,而是你為之奮斗把壓力變成動力的過程。同時,無論是在自然班級還是在分層班級,老師都要公平對待自己的學生,發(fā)掘每個人的長處和優(yōu)點,對學生的能力及表現要給與積極及時的肯定,對于進步的學生要適時恰當的鼓勵,讓人人都覺得自己有閃光點。
2. 評估的合理性
雖然稱之為分層教學,但不同層次的學生用的都是同一套教材,按照同樣的授課計劃,參加同樣的試題考試,采用同樣的評分標準,這顯然違背了分層教學的初衷;另外,學生在評定獎學金、推薦等時,又都是以自然班或院系為單位進行的,分數會直接影響他們的利益;而老師在做試卷分析時更不知是按照分層班級還是自然班級較為合理;按照學校規(guī)定,對于老師教學質量評價的重要依據之一的過級率又該按哪種班級統計等等,這勢必導致許多矛盾產生。對此,筆者提議可以組織同一層次教師集體備課,在研討的基礎上針對同一層次的學生制定學習目標、內容,同時提供一些相關的指導,適時調整教材內容和進度,讓每一層次的學生都能覺得有滿足感和不足感。在學期末采用不同層次的試題,可以適當的調整試題難度比例?;蛘邔τ谕惶自囶}進行不同分值安排,對于中級班的可加試另外一門英語科目,而對于高級班可加試兩門英語科目,共同組成期末總評。對于試卷分析和過級率的評估還是以分層班級作為依據較為客觀。
(三)其他問題
教師方面:高校教師除行政人員外,很少要求坐班,這樣大家交流的機會就相對較少,老師可以借助網絡設備,開設QQ群,把教學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及相關的資料通過此平臺達到共享,這樣可以大大的提高備課效率,豐富教學內容。學生方面:按學校安排,全校的學生都要輪流勞動周,許多專業(yè)的學生到了第二學期就開始教學實習課,一般每批為一個專業(yè),時長為一周到兩周。這些都會打亂正常的教學秩序,無法保證教學效果。此外,目前各高校都在不斷壓縮大學英語課程,如何在較少課時內提高分層教學的質量更是值得我們深思。
分層教學是一項龐大而復雜的工程,要想做到真正的分層教學首先必須搞清分層教學的含義:它不僅僅是教學對象的分層,更重要的是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教學評價等等配套設施的分層。注重分層教學的前期準備,建立科學的分層教學管理模式,做好分層教學與自然班的管理和各院系教學及學生工作的銜接,關注引導學生心理健康,這些都會影響分層教學的質量。然而分層教學如何能做到因校而異的特色,也必將促使我校在今后的分層教學中積極探索,不斷研究。
[1] KRASHEN SD.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M].Oxford: Pergamon,1985.
[2]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M].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3] 教育部.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Z]. 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4] 李炯英,戴袖珍. 從i+1理論談大學英語分級教學的語言輸入[J].山東外語教學,2001,1.
[5] 郭建輝. 大學英語的分層教學[J]. 懷化學院學報,2004,6.
Research on college English lamination teaching countermeasures——Taking JiuJiang college for example
LI Xiao-rong
Lamination teaching’sprotophase adequate preparation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 after delamination are the keys of the modes can success and having good teaching quality. Started from lamination teaching’s theory foundation, through practical analysis on JiuJiang college’s non-English major of 2006’s lamination teaching, we elaborated the existed problems and propose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College English; common teaching; lamination teaching
G42
A
1008-7427(2010)10-0137-02
2010-06-26
2009 江西省省教改立項項目,項目編號:JXJG-09-17-24。
作者系九江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