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窗子:展示、關注與追求
    ——李云迪散文創(chuàng)作淺見

    2010-08-15 00:50:03楊鐵鋼
    大慶社會科學 2010年2期
    關鍵詞:李云迪窗子詩意

    楊鐵鋼

    (大慶市教師進修學院,黑龍江 大慶 163311)

    窗子:展示、關注與追求
    ——李云迪散文創(chuàng)作淺見

    楊鐵鋼

    (大慶市教師進修學院,黑龍江 大慶 163311)

    李云迪的散文集《追尋蟬歌》中,最能代表作者散文創(chuàng)造特色,其中創(chuàng)造意象充滿情思、富有意境、詩意濃濃的38篇美文中,作者十多次寫到看窗子——這是作者散文中的一個重要意象:一是展示自我;二是關注他者。透過作者所敞開的一扇扇有形、無形的窗子,向讀者展示出了作者的人生,樂觀的人生。

    《追尋蟬歌》;意象;追求詩意

    李云迪最先是以詩人的姿態(tài)踏上文壇的,但至今,我還沒有系統(tǒng)研讀他的詩,因此,不可妄談。但有一點我是堅信的,那就是李云迪確實具有詩人的氣質,他以詩人的氣質來寫散文,那散文滿帶著濃濃的詩意,令人品味不已,心動情溢。這是我在閱讀了《追尋蟬歌》一集、外加七篇作品剪報共108篇散文后,對散文家李云迪所形成的總體印象。

    所讀到的李云迪的108篇作品,廣義上說是散文,狹義上看,可分三類:寫人記事的美文38篇;隨筆雜感28篇;游記42篇。我以為:成就最高,最能代表李云迪散文創(chuàng)造特色的當屬那38篇美文。

    在38篇美文中,李云迪十多次寫到了窗子。細心品讀他有關窗子的文字,我確認:窗子,是李云迪散文中的一個重要意象:體現(xiàn)和表達著作家主觀情思的特定物象——形象。按照意義和功用兩個角度來衡量,李云迪所創(chuàng)作的“窗子”意象可分兩類:一是展示自我;二是關注他者。

    一、窗子——展示自我

    閱讀《孤檠長夜雨來時》,我們可知:窗子,早在李云迪的青少年時代便已成為凝聚著他復雜情思的物象,植入他內心深處。在《星河流經遠方》里,李云迪自述:“白天全身心地為他人做事,只有在這寧靜的夜里,我們才有機會關照自己的心靈。這些年形成了一個習慣:總愿意在更深人靜的時候,隔著透明的窗紗看窗外的夜景,久久不肯入眠?!保?9)由此,我們又可知:通過窗子,“關照自己的心靈”,矚望窗外的世界,已成為李云迪的生活習慣和生存狀態(tài)。因此,外在的窗子物象與日俱增地內化為李云迪內在的心象——感知世界和承載情思的圖式,隨機浮現(xiàn)心頭,流出筆端外化,即成文學的意象。通過窗子這個意象,讀者自會透視到李云迪個體的人生經歷、生存狀態(tài)、品格情懷。

    《一束美麗的燈光》,用溫婉的筆調描畫出了兩幅窗里的家居圖:一幅是寒冬夜晚,“妻子兒女正在蛋黃的彌漫著詩意的燈光下看書、做作業(yè)”(37),充滿愛意的“人間絕美的畫兒”;一幅是母子在微黃的油燈光里,在散發(fā)著熱氣與蛐蛐歌聲的小屋中,共同等候在外工作的我的父親歸來的寧靜、甚至帶有幾分神秘的圖畫。前一幅畫,是現(xiàn)實生活的圖景,令作家感到了“明麗與溫馨”;后一幅畫,是記憶中的故事,使作家終生難以忘懷。兩幅窗里的圖畫,交織疊印,使人到中年的作家對人生產生了深一層的體認:“有一段時間里,因為理想和現(xiàn)實拉開的距離,導致我生過些許煩惱;因為身心的疲憊,也曾使我有過‘無為’的意識……眼前的和記憶里的燈光不能教我有任何悲觀和沮喪,卻使我深深地懂得:單純、寧靜、忘我也是一種人生;我們活著大概還有一個被忽略的目的——為珍存于記憶里的永不磨滅的美麗懷想和如詩如畫的憧憬而一步步丈量著生之旅途?!保?9)

    《做客農家》,李云迪又為自己和讀者洞開了一扇窗。借此,我們進一步透視到了個體陷入“眼前道路無經緯”、躊躇不前選擇難的人生窘境?!昂迷谔烨鍤馑?,令人心情愉快,我便隨意選了一條淺草平鋪細如羊腸的小道。”(42)“我”走入了美麗迷人的大自然中,獲得了一種“按捺不住的愉快感”;“我”又將錯就錯,順路造訪了一老同學。愛好文學、屢次高考不中、一度低迷頹廢、終于奮起、發(fā)家致富的“老同學”的人生經歷,為“我”洞開了一扇透視人生的窗子:“餐廳是臨著后窗的,舉目外望,后園子的一切盡收眼底。窗下種著胭粉豆花,香氣縷縷。果樹、豆角架一片蒼翠。越過后籬笆,還可以看到大片稻田,悠閑食草的黃?!鎸Υ饲榇司埃虾迫坏脑娋溟W現(xiàn)腦海:‘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

    我受了不小的感動:老同學平平凡凡卻帶著昭示人的道理的經歷;眼前這平平凡凡卻美得教人咂嘴的景象,凈化了我的心,安定了我的情緒,一股熱情洶涌而至。”(46-47)這是一股擺脫“眼前道路無經緯”、躊躇不前選擇難的人生窘境的勇氣和熱情。文學作品中的意象,必首先形成于作家的內心。兩者間存在著時間的跨度與轉換空間的距離等諸多復雜的要素和心理機制。而對它們的了解與把握顯然有助于讀者對文學作品中意象的品讀和認知?!豆麻验L夜雨來時》,寫作家青年時代,到縣城中學借讀備考的經歷:孤身一人,連遭冷落;棲身倉庫,長夜漫漫,雨打紙窗。是意象,更是意境——孤苦無助、清冷凄切。身處此境,對一個還未成年的孩子來說,顧影自憐,暗地飲泣,自然而可理解。但僅止于此,便沒有希望??上驳氖抢钤频蠌挠甏蚣埓暗纳成陈暲铮械搅藴厝?、愉快、幸福:

    “是雨聲么?分明是美麗的圣母用溫柔的細語講述人類遙遠的過去,以及宇宙間萬物生生不息、相伴相生的道理;抑或是年輕的媽媽拍著熟睡于搖籃里的嬰兒,口中哼出的歌謠?是家鄉(xiāng)黃昏的池塘里群蛙和唱?

    我被他鄉(xiāng)細雨擁抱著,有種朦朧的莫名的愉快感,甚至是幸福感。白天里的那些事情,當我重新審判它們的時候,我忽然產生了一種寬容的意識?!保?1)能于逆境中獲得順境里的快慰,由此產生超越一己一時一地的直覺觀感,而升華為一種廣大深邃的人生體驗和感悟,便非有詩心、詩情不可。

    《一束美麗的燈光》、《做客農家》、《孤檠長夜雨來時》,還有《自白》、《雪,清清地落》、《失去家園的鴿子》、《苦澀》、《對酒當歌》、《追尋蟬歌》等作品,都寫到了窗子,絕非偶然。窗子,是李云迪以詩人的情懷經歷和體悟自我人生后所形成的詩意表達。還有一些作品,如《少年時代》、《星河流經遠方》、《開花的果園》、《山里那片向日葵》、《蟈蟈聲拂動心弦》(注意:此篇與前一篇中的“他”,就是“我”,這是作家基于某種現(xiàn)實考慮的曲筆表達。類似的作品還有《今天》等篇,雖然沒有出現(xiàn)窗子的意象,但我們也同樣可以將它們視為李云迪為讀者所洞開的一扇扇展示作家個體人生的窗子。通過這有形無形的窗子,我們透視到了李云迪并非一路平順的經歷和遭際:出身于普通而溫馨的家庭;度過清貧而快樂的童年、少年時代;及長,參加工作,跟隨建筑大軍轉戰(zhàn)南北,還到過異國他鄉(xiāng)艱苦施工;有過取得成績、為人稱道的得意,也有過工作受挫的失意、遭人冷落的不平。雖然也因此而感到寂寞、孤獨、憂慮,但可貴的是無論經歷多么坎坷,不管遭際如何不利,李云迪都沒有放棄對生命與人生珍惜的態(tài)度和執(zhí)著的追求,而有效的法門就是借助親情感受人生的美好,投入自然凈化受創(chuàng)的心靈,激發(fā)詩情扭轉不利的處境。其具體的修為就是閱讀:最喜讀周作人的書和《生活的渴求——梵高傳》;寫作:有感而發(fā),情真意切,境新詞美;畫畫:最心儀荷蘭偉大畫家溫森特·梵高,并臨摹了他的《開花的果園》,懸于臥室的墻上;酷愛旅游:走了大半個中國,還多次走出了國門;也喜愛小酌:但“不愛進豪華的酒店、賓館……喜歡店面頗小且整潔干凈的地方,頂好沒有太多的人相伴,得一二知己足矣?!保?44)

    李云迪如上的經歷和修為,形成了他善良的底子,在那特殊的年代,少年孱弱的他,就曾挺身保護無端受辱的女同學(《苦澀》138);他善感:《追尋蟬歌》集中,就有十多次他動情流淚的記述;他包容:《今天》里的“他”,就是李云迪自我,“他”去醫(yī)院看望臨近死亡、但曾“不斷給他那顆年輕的心填加痛苦、使他對這個社會產生不恭認識的上司”(141),上司的病狀使他“眼淚簌簌地掉下來”,上司的悔過反使“他”真誠地道歉;“他”樂觀:每遇不平往寬處想,堅守魯迅先生所倡導的人生態(tài)度,“用笑臉迎接悲慘的厄運;用百倍的勇氣去應對一切困難;用堅強的意志戰(zhàn)勝所有的不幸”(85);他懷有一顆平常的心:“月光與星光柔和。我心平和”(《種花》60),“要有一顆平常的心,不要胸懷過高的欲望”,是他的人生道白,而真切懇摯地關注花草蟲魚的生死枯榮和普通小人物的喜怒哀樂,便是他“平常心”的具體表現(xiàn)。

    李云迪就是憑借他如上的經歷、修為、品行,成長自我,包容他人,熱愛生活,執(zhí)著人生。也由此創(chuàng)造出了強者的人生,詩意的人生,樂觀的人生。因此,透過李云迪所洞開的一扇扇窗子,我們所觀測和領悟到的也就不僅僅是李云迪個體人生的圖景。

    二、窗子——關注他者

    在散文創(chuàng)作中,李云迪洞開一扇扇有形、無形的窗子,坦然地展示自我人生的圖景。在現(xiàn)實生活里,李云迪更用真情通過窗子關注他者的人生,再用詩心詩筆將其觀感敘寫下來,便為讀者洞開了另一類透視整體人生的“窗子”。這一類作品同樣可分為兩類:一是有窗子意象的;二是無窗子意象的。

    《小窗上的夢》,講述的是一位平凡普通的農村婦女的故事。她自幼患上了小兒麻痹癥,雖然“長得很俊氣”,可在二十歲上嫁給了一個在相貌上遠不能與她相配的本村農民,但她還是“有種幸福感”。因為殘疾,雖然成了家,有了孩子,但卻不能很好地“做妻子該做的事、盡著妻子的義務”,為此,“她傷感、內疚”,甚至“動過死的念頭”。后來,孩子們大了,“給她帶來了無法言喻的快樂”,再后來,她學會了剪紙,將剪紙和祝福、希望一同送給鄉(xiāng)親們。鄉(xiāng)親們感謝她、贊美她,同時也建議她“把這些藝術品拿到外面去出售”,“她不同意,只是想白贈予鄉(xiāng)親們,讓鄉(xiāng)親們知道她——她踏踏實實地存在著?!保?4)李云迪通過小小的窗子和小小的窗花,透視到和展示出的是對人生的執(zhí)著態(tài)度與有價值的生存狀態(tài)。如果說《小窗上的夢》中的“她”,是正在以“她”對人生的執(zhí)著創(chuàng)造著自己有價值和尊嚴的人生,那么,《窗口》內的“他”和《清風似水》里的父親(即《窗口》中的“他”),呈現(xiàn)出的則是以自身的創(chuàng)造,度過了人生的輝煌,并失去了再造輝煌的能力,但仍不放棄對生活的熱戀,對生命與人生的守望的生存姿態(tài)。雖然不免幾分蒼涼,但其中所蘊涵著的頑強與堅毅的精神與品格,更讓讀者體會到了生命的可貴與對生命執(zhí)著的崇高。

    守望,是父親人生的一種姿態(tài),李云迪繼承下了父親的這一姿態(tài)。曾有一段時間,每天的晚上,他將“窗紗拉得嚴嚴的,不去開燈,讓月光和星光貼在墻上,變得蒙蒙朧朧”,他“把自己關在臥室里,像迎候朋友那樣”,守望和等待“二樓的一位年輕女士”彈奏出的鋼琴曲,他從中聽出了“動情豐富”,也聽出了“孤獨”,不久,便是終斷。這令“我”產生尋找“她”的沖動,并幻想有那么一天,“每扇窗子都打開……那女子帶著一臉燦爛的笑,向人們致意。大家都笑,笑得純真而又真誠。美好的音樂應該是親親熱熱的一家人?!保ā都舨粩嗟那僖簟?0)。李云迪繼續(xù)守望著、關注著,他發(fā)現(xiàn):七十二歲的老漢,經歷平凡、知足常樂、懼怕死亡(《苦艾》);一直關愛、夸獎“我”的香子姐,卻突然遠嫁他鄉(xiāng),他希望“那地方永遠沒有爭斗、角逐和吶喊,沒有痛苦之淚”(《遙遠的地方》54);清雪,住著簡陋的房舍,創(chuàng)作著“帶有探索痕跡、記述如詩如幻故事、寄托作家美好憧憬的作品”、卻時常感到寂寞、孤獨(《雪,輕輕地落》);還有沾了海外叔叔歸國的光,被接到省城,住賓館、吃大餐,又被誤解為是“力學專家”,因而不知所措,回到家里才感到輕松自在的“起重工”劉本成(《力學專家》);在工作崗位上創(chuàng)造過輝煌,晚年離職,處境黯然的崔大夫(《小院里的鮮花》)、“老者”(《生命的雕像》);發(fā)生過沖突誤解、結尾出人意料的女店主與鄉(xiāng)下姑娘(《美容洗像部》);“在命運面前不低頭,也從不抱怨生活對他不公”,“充實地、忙碌地打發(fā)每一天”的患有腿疾的工人李忠義(《天空沒有多余的星星》)……一個個生動的人物、故事,是李云迪用他的大愛之心,為讀者洞開的一扇扇無形的透視社會人生的窗子,從中,我們看到的是人生百態(tài),是榮辱起落,是喜怒哀樂。同時,我們所領悟到的應是對生命的珍重,對人生的執(zhí)著。李云迪通過如上憑依有形的物質之窗的關注,一方面為我們拓展了關注社會人生視野的廣度與深度,同時,也向我們進一步敞開了透視他思想、情感的無形心靈之窗,讓我們堅信如下的人生感悟發(fā)自他的真心本意,并足可成為我們閱世修為的秘籍箴言:

    “存在著就是美好的;活著、希望著、艱難著、愛和恨著,能說不是美好的嗎?苦其實是更美好的!”(《苦艾》8)

    “熱愛自己僅有幾萬天的生命,把這有限的生命投入到廣闊而美好的生活中去……應該珍惜時間,重視友誼和友情……就是面對窗前那溫柔移動的陽光和春風剪出一片新綠,以及秋風席卷一枚枚殘葉也要用心去愛,并且要把這愛升華為一種力量。只有不辜負匆匆即逝的日子,愿意做陽光下一切積極的事業(yè)的人,才能感知生活的快樂?!保ā渡钫銐虻孛篮谩?7)

    在《追尋蟬歌》集中,《歌謠》一篇有其獨特的價值和意義,因此,讀者的我們應給予特別的關注。它寫的是“一伙人在雷雨交加、洪水呼嘯的夜晚,向南面艱難地跋涉”(3)的過程。我們只所以要對它給予特別的關注,原因有如下四點:

    第一,作品所寫的“一伙人”,是群體,除了一個叫小雪的孩子外,均無姓名;所表現(xiàn)的事件——人們逃避洪水,其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均非確定。因此,無論人物還是事件、時空,都具有泛指性或象征性。

    第二,由以上兩點決定,作品中所敘寫的人與洪水沖突的故事便自然地成了一個最具概括力的比喻:以人與洪水的沖突喻寫人類與自然的沖突;他告訴人們,這種沖突具有永恒性、普遍性。

    第三,在人類與自然的矛盾沖突中,人類只有勇敢的面對:“用犀利的眼睛判斷和確認著路”,懷著“歷史感和責任感”,相互協(xié)助,共同向前沖,才能戰(zhàn)勝或擺脫自然災害,最終掌握自己的命運。

    第四,《歌謠》借人們逃避洪水的故事,表現(xiàn)出了一種激昂、樂觀的格調。這與《追尋蟬歌》中其他美文所共有的溫婉、平和、低回的格調形成鮮明的對照,而獨標一格。由此,也可使我們了解到李云迪為人、為文的又一個側面。

    三、窗子——追求詩意

    如果要用一句話概括李云迪散文“寫了什么”,那就是對人生的展示與關注;如果再用一句話來概括李云迪散文“怎么寫的”,那回答就是對詩意的追求。二十世紀中國的散文大家楊朔創(chuàng)作成就取得的關鍵一點,就在于他把散文當詩一樣來寫,寫出了象詩里表達的那樣給人以美感的意象和意境。李云迪雖沒有提出楊朔那樣明確的散文創(chuàng)作主張,但他以“詩人的情懷捕捉”(《遭遇紫丁香》36)社會生活和自然界中,既感動自己又能感動別人的新鮮優(yōu)美的元素,并把他們提煉、表現(xiàn)出來,由此,自然地使他的散文具有了濃濃的詩意,具體表現(xiàn)在如下三個方面:

    1.創(chuàng)造出了詩的意象和意境

    意象,即寓“意”之“象”,就是用來寄托作家主觀情思的藝術形象。其藝術功效和審美功能是“意”、“象”合一、形象生動、言近旨遠、言有盡而意無窮,這是中國傳統(tǒng)詩歌創(chuàng)作的重要方法和成果。正因為意象有著如上的藝術功效和審美功能,所以也就被其他的藝術創(chuàng)作所借鑒。因此,凡是創(chuàng)造和具有意象的任何藝術品類,我們都可以稱之為富有詩意。通過以上眾多作品的分析,我們已確認:李云迪的散文善于創(chuàng)作意象,最為突出的成就是“窗子”。因此,在內容的表達上,就決定了他的散文必然具有濃郁的詩意。

    意象是以“象”寓“意”的藝術形象;意境是彌漫于意象之外的一種空靈融徹的詩意空間。如果說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春天;意象=物象X情思,意境=意象+氛圍。因此,創(chuàng)作并具有意象的作品也就同時存在著創(chuàng)作出意境的可能。李云迪的散文創(chuàng)作正是如此。他的不論是含有“窗子”還是不含有“窗子”意象的美文,大都充溢著某種情緒、氛圍:或溫婉,或低徊,或明麗,或清幽,只要讀者接觸,很快就會被這種情緒、氛圍所感染、籠罩,不由自主地、漸行漸深地沉浸在意境之中。以上所評點到的作品,都有這種審美特質。這也是李云迪散文詩意的又一重要的表現(xiàn)與證明。

    2.創(chuàng)造出了詩的結構

    散文創(chuàng)作最忌板滯,追求的是虛實結合,跌宕起伏,如同詩歌般生機活躍。李云迪深諳此道,他巧用媒介,連接虛實,構成跌宕,使他的散文具有了詩一般的體式風采。

    《苦艾》里,在蓬草中揀到的一塊碗碴子,就使七十二歲的老人“禁不住潸然淚下”,一下子從“向晚的陽光里散發(fā)著淡淡的苦香味兒”的現(xiàn)實,回到了“幾十年前的歲月”?!恫荒芡浀摹芬晃闹校姷嚼显滥高z留下的那雙繡花鞋,“我”的眼前立刻浮現(xiàn)出岳母年輕時種種動人的畫面?!兑皇利惖臒艄狻?,通過兩次對燈光的描寫,將現(xiàn)實、過去三個生活畫面和片段天衣無縫地編織成一個既一波三折又有機和諧的藝術整體。更妙的還有《追尋蟬歌》,以蟬歌的鳴歇及對蟬兒的捕捉為媒介線索,將迷惘的現(xiàn)實、歡愉的往事、美好的夢境、憂慮的清醒、關切的聯(lián)想婉轉迂曲地勾連起來,似深情纏綿的夜曲,如朦朧清幽的圖畫。

    3.創(chuàng)造出了詩的語言

    中國二十世紀享有世界聲譽的大詩人艾青,對詩歌的語言有一個簡明而精辟的定義式表述:“詩的語言必須包含思想與情感;語言里面也必須富有暗示性和啟發(fā)性?!保ā栋嗾f詩意人生》179)。李云迪的散文語言,“包含思想與情感”,“富有暗示性和啟發(fā)性”,因此,我們說他的散文是用詩的語言創(chuàng)造出來的,僅從如下兩個方面的表現(xiàn)就可體會其一般:

    (1)比喻巧。

    水流湍急得如同平臥下來的瀑布。

    ——《追尋蟬歌》5

    星群像亮麗的小花開在天上。又像遠處星星點點的野火。

    ——《追尋蟬歌》148

    一個淪為戰(zhàn)爭孤兒的孩子,他坐在青青的草地上,默默的流著眼淚,他像從樹上吹落下來的果子被遺棄在草叢之中。

    ——《追尋蟬歌》215

    海風像輕柔的鞭子,驅趕著羔羊似的浪花。

    ——《劍麻花》

    氈房頂?shù)哪强|炊煙被風扯彎了,像鉤住大魚的魚竿。

    ——《秋風來臨》

    ……

    (2)用詞美。

    死亡被瞬間揩拭掉了。

    ——《追尋蟬歌》5

    窗外總有牛的長哞,伴著聲聲的燕叫,粘上她的耳鼓。

    ——《追尋蟬歌》13

    洞開的門戶,把山城夜色銜進,涂染著小屋的四壁。

    ——《追尋蟬歌》145

    一根根細粗相等纖柔的麥秸,擠在一起竟成了一座小小的黃燦燦的尖塔。

    ——《追尋蟬歌》164

    那濕地人家門前的紅幌,還癡癡地掛在那里。

    ——《冬日當奈》

    ……

    李云迪的散文、特別是他的寫人敘事的美文,創(chuàng)造意象,充滿情思,富有意境,因而詩意濃濃。李云迪所以能創(chuàng)作出如此高質量的散文,是和他詩人的氣質密不可分的。李云迪情思敏感,善于聯(lián)想,喜愛幻想,愿意回憶,習慣靜思,經常做夢。這些生理、心理因素集于一身,便凝結成可貴的詩人氣質和詩意的創(chuàng)作心理。以如此的氣質處世為人,便現(xiàn)詩人底色;以這樣的心理走筆為文,必然詩意盎然。于是,我們看到了李云迪詩性智者的生存狀態(tài):樂于直面現(xiàn)實,同時也勇于撥冗超脫,進而發(fā)現(xiàn)寂寞的美麗,體味孤獨的價值,收獲憂慮的果實,由此,才使他洞開了一扇又一扇有形的物質之窗、無形的心靈之窗,展示出自我人生的風采和關注他者的情懷。也由此使讀者的我們透視到了他、我、我們內在的心靈世界,外在的生存景觀,以充實的心靈去“感受這個世界的溫暖”,堅定守望人生的信念與姿態(tài)。

    〔責任編輯:王樂群〕

    I207.6

    A

    1002-2341(2010)02-0155-05

    2010-01-18

    楊鐵鋼(1958—),男,黑龍江賓縣人,黨委書記、教授,從事文藝理論研究。

    猜你喜歡
    李云迪窗子詩意
    詩意地棲居
    金橋(2022年7期)2022-07-22 08:33:14
    把窗子打開吧
    幼兒畫刊(2022年2期)2022-04-27 12:38:52
    冬日浪漫
    快把窗子打開
    故意輸球的李云迪
    故意輸球的李云迪
    快把窗子打開
    小布老虎(2017年3期)2017-08-10 08:22:35
    被耽擱的詩意
    中國三峽(2016年6期)2017-01-15 13:59:16
    屁股開花成就鋼琴王子
    李云迪愛的AB面:那鮮活的“哥大女神”
    柳江县| 萨迦县| 合水县| 桓台县| 延吉市| 深泽县| 承德县| 温泉县| 广西| 耒阳市| 铜梁县| 双桥区| 北辰区| 保定市| 巫山县| 凤冈县| 石河子市| 泰安市| 永修县| 岱山县| 澜沧| 宣武区| 阿拉尔市| 定日县| 青川县| 伊金霍洛旗| 吕梁市| 定州市| 潞城市| 枣阳市| 敖汉旗| 武功县| 武山县| 舒兰市| 任丘市| 青神县| 新泰市| 扬中市| 铁岭县| 高雄市| 新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