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淑華 張鍵
下肢靜脈血栓的臨床護理
管淑華 張鍵
靜脈曲張是靜脈系統最常見的疾病,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因長時間維持相同姿勢很少改變,血液蓄積下肢,在日積月累的情況下破壞靜脈瓣膜而產生靜脈壓過高,造成靜脈曲張。靜脈曲張多發(fā)生在下肢,腿部皮膚冒出紅色或藍色、像是蜘蛛網、蚯蚓的扭曲血管,或者像樹瘤般的硬塊結節(jié),靜脈發(fā)生異常的擴大腫脹和曲張。現就我院下肢靜脈血栓的護理體會如下:
下肢靜脈血栓的原因很多,一般認為手術持續(xù)時間長,而手術麻醉導致周圍靜脈擴張,麻醉下靜脈壁平滑肌松弛,也是手術易發(fā)生深靜脈栓塞的重要原因之一。創(chuàng)傷、骨折引起髂骨或股靜脈內膜損傷,損傷、手術后長時間臥床,血液淤滯,也是血栓形成的易患因素,促進了下肢靜脈血栓的形成。
(1)盡量減少病人臥床時間 選擇盡量減少病人臥床時間的手術方式,以利于病人早期下床活動,鼓勵病人術后早期功能鍛煉。
(2)縮短病人手術距入院時間 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完善術前檢查后,盡量手術治療,因損傷組織釋放某些物質損傷血管內皮和創(chuàng)傷本身直接造成血管損傷,易引起血栓形成。
(3) 避免術中止血帶使用時間過長,壓力過高,同時應避免濫用止血藥物。
(1)術后傷口周圍輕度腫脹是正?,F象,如發(fā)現肢體遠端發(fā)展的凹陷性水腫并伴淺靜脈充盈,皮膚青紫等,多為靜脈淤滯所致。
(2)每日測量腿圍,并在患肢做好標記,對比觀察雙下肢膚色、溫度、腫脹程度和感覺。
(3)髖關節(jié)置換術后,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的高發(fā)期是術后1~4天,膝關節(jié)置換術后則易在術后24小時發(fā)生。
(1)髖關節(jié)手術患者,側肢體墊入適當厚度軟墊,使髖、膝關節(jié)稍屈曲,并保證每天2次將肢體平放。
(2)膝關節(jié)手術患者,要求術后下肢遠端高于近端,下肢高于心臟水平20~30cm,避免膝下墊枕、過度屈髖而影響靜脈回流。
重度:患肢周圍>健側7cm以上。中度:患肢周徑>4~6.9cm。輕度:患肢周徑>健側3.9cm以下。
(1)血栓形成后1~2周臥床,抬高患肢20~30cm,以促進血液回流,加速消腫。
(2)每日測量腿圍,做好記錄。
(3)選擇性血管內溶栓治療過程中所取體位,可使股靜脈成角,有一定的預防栓子上行作用。
(4)在抗凝劑使用治療過程中,應嚴密觀察全身皮膚、粘膜有無出血點、紫癜等。
(5)絕對臥床休息,禁止搬動病人,防止栓子再次脫落,栓塞其他部位。
(6)保持呼吸道通暢,觀察呼吸的節(jié)律、強弱的變化,需要持續(xù)中流量吸氧。
(7)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密切觀察血壓、心率、動脈血氧飽和度的變化。
大多數的患者靜脈曲張并不嚴重且不需治療,保健與預防是最重要的。但若靜脈曲張?zhí)珖乐貢r則容易產生反復潰瘍、感染和出血的現象,誤信偏方與用錯治療方法反而會加重靜脈曲張的癥狀。所以最好的方式還是請教??漆t(yī)師給予適當的建議。在日常生活方面,則應控制體重,避免服用避孕藥、避免穿著過緊的衣物及高跟鞋、蹺二郎腿及避免久坐或久站。每天
睡前將腿抬高一段時間,睡覺時可側睡左邊以降低骨盆腔靜脈的壓力。抽煙會使得血壓升高及動、靜脈受損,靜脈曲張的病人應立即戒煙。下肢靜脈血栓的形成是多種因素所致,并易危及生命。在預防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的護理中,應盡量縮短病人入院后手術時間。術后應盡量減少臥床時間,注意加強患肢早期功能鍛煉。下肢靜脈血栓形成后注意絕對臥床休息,嚴密觀察生命體征變化。我科這19例病人經上述護理措施,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10.3969/j.issn.1009-4393.2010.12.095
154212 黑龍江省鶴北林業(yè)局職工醫(yī)院 (管淑華) 150046黑龍江省森工總醫(yī)院 (張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