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明業(yè)
(淮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淮北 235000)
非英語專業(yè)泛讀教學探析
杜明業(yè)
(淮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淮北 235000)
針對目前非英語專業(yè)大學英語教學中泛讀教學的現(xiàn)狀和存在的問題,認為有必要開設(shè)泛讀課。闡述了泛讀課的課程安排、材料選擇與教學實踐,并分析了泛讀教學中必須要處理好閱讀策略、詞匯、聽說讀寫和文化背景知識等幾個問題。
英語教學;泛讀;教學策略
現(xiàn)代語言教學理論認為,學習語言的首要條件是必須有足夠的可理解的語言信息輸入,因此聽和讀是英語學習能否成功的關(guān)鍵因素。然而,依靠聽力輸入畢竟有諸多限制,而閱讀則是可行和可靠的。目前高校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英語課程基本上是每周4個課時,在完成規(guī)定的精讀和聽說訓練以外,很難有足夠的時間對學生進行專門的閱讀訓練,尤其是泛讀。閱讀教學多限于對精讀課文的“精耕細作”,試圖通過數(shù)量有限的課文培養(yǎng)閱讀技巧,擴充詞匯量;而學生也往往只注重教材上的那些文章,很少主動培養(yǎng)自己的閱讀能力,閱讀量普遍較小,基本技能掌握較少,閱讀速度慢,詞匯量不大。在具體的閱讀過程中,學生通常較多地關(guān)注語言形式,過分地注重細節(jié),過多地依賴視覺信息,以致于不能正確理解語言,缺少必要的語言敏感性,對于相關(guān)文化背景的了解較為膚淺,所有這些難以滿足現(xiàn)代社會對信息迅速甑別、判斷、獲取與利用的需要。
2007年9月教育部頒布了《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該文件從閱讀的題材、材料難度、閱讀速度、閱讀方法與技巧等方面分“一般要求、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三個不同層次提出了具體的閱讀指標。其中,“一般要求:能基本讀懂一般性題材的英文文章,閱讀速度達到每分鐘 70詞。在快速閱讀篇幅較長、難度略低的材料時,閱讀速度達到每分鐘100詞。能就閱讀材料進行略讀和尋讀。能借助詞典閱讀本專業(yè)的英語教材和題材熟悉的英文報刊文章,掌握中心大意,理解主要事實和有關(guān)細節(jié)。能讀懂工作、生活中常見的應(yīng)用文體的材料。能在閱讀中使用有效的閱讀方法?!薄拜^高要求:能基本讀懂英語國家大眾性報刊雜志上一般性題材的文章,閱讀速度為每分鐘 70—90詞。在快速閱讀篇幅較長、難度適中的材料時,閱讀速度達到每分鐘 120詞。能閱讀所學專業(yè)的綜述性文獻,并能正確理解中心大意,抓住主要事實和有關(guān)細節(jié)?!薄案咭?能讀懂有一定難度的文章,理解其主旨大意及細節(jié),能閱讀國外英語報刊雜志上的文章,能比較順利地閱讀所學專業(yè)的英語文獻和資料。”[1]從目前大量的教學實踐來看,學生在不同的階段離這一分級規(guī)定尚有相當?shù)木嚯x,急需必要的閱讀訓練。
從教學的觀點看,閱讀能力可以分為綜合閱讀能力和分析性閱讀能力。前者主要指通過對讀物內(nèi)容和相關(guān)知識的綜合感知與推理得以了解讀物內(nèi)容的能力;后者主要指通過對讀物語言結(jié)構(gòu)的分析與字面理解得以了解讀物內(nèi)容的能力。像各種考試中的完型填空即是主要考查學生的分析閱讀能力的。而閱讀理解、完型填空在各類考試中無一例外都是占有相當?shù)谋戎?。如果沒有很強的閱讀能力作為基礎(chǔ),想在考試中獲得優(yōu)異成績,顯然不易。以改革后的 CET-4/6為例,其中的閱讀理解 (占整個試卷比重的 35%,分值為 249分)分為“仔細閱讀理解”(Reading in depth/Reading between the lines)和“快速閱讀理解”(Reading fast-Skimming and Scanning)兩部分。試卷的第二部分 (Part II)Skimming and Scanning部分主要考查學生運用略讀和查讀的技能從篇章中獲取信息的能力,通常采用由 1—2篇篇幅較長的文章組成,文章總長度 CET-4的題目中約為 1200詞,在 CET-6中約為 1500詞,時間均是需要 15分鐘完成,所占試卷比例的 10%,分值為70分,試卷的考查形式為是非判斷、句子填空或者其它形式。把“快速閱讀”列入考試中是 CET-4/6考試改革的重要改革舉措之一,也是新四、六級考試中最主要的新題型,突出了閱讀量和閱讀速度的要求。從對學生的調(diào)查情況分析,學生在完成閱讀部分時,普遍感到力不從心,窮于應(yīng)付,閱讀速度慢,準確率低。這是閱讀能力較弱的一種突出表現(xiàn)。
綜上所述,為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開設(shè)泛讀課程顯得十分必要。
“泛讀教學應(yīng)正規(guī)化和課程化,其內(nèi)容包括:配置專門的閱讀材料;占有一定的課堂教學時間;規(guī)定教學指標,對閱讀量、讀速、難度、閱讀技巧等項目作出具體的規(guī)定?!盵2]泛讀作為一門重要的課程,可以根據(jù)不同的情況作出安排。就該課程的安排與選材,筆者建議如下:
1.課時安排。為了保證泛讀課程的正規(guī)化,每周至少要開設(shè) 1課時,開設(shè)時段可選擇在大學一年級或其它時間,在學生的起始年級效果更好,這樣能夠為學生以后的英語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chǔ)。
2.閱讀材料的選材。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閱讀材料的選材是泛讀課開設(shè)成功的關(guān)鍵,在選材上,應(yīng)充分考慮以下因素:
(1)語言的當代性。閱讀材料的語言應(yīng)以當代書面語為主,語言要真實地道,采用英文原版材料,尤其是當代質(zhì)量較高的英文報刊文章,增強語言的時代感,也可以選擇質(zhì)量較高的其它閱讀材料。
(2)題材與體裁的多樣化。閱讀題材要廣泛,應(yīng)注意材料所涵蓋的知識面和文化內(nèi)涵,但不宜超出學生的背景知識范圍,并兼顧趣味性和實用性;體裁要多樣化,不但要有新聞報道、科普小品、人物傳記、社會讀物、各類圖表,還要有故事、寓言、各種應(yīng)用文體材料,甚至教科書、論文、工具書、索引等等。題材可以涉及到科普、環(huán)保、教育、文化、社會、心理、醫(yī)藥、產(chǎn)品介紹等各種內(nèi)容。選材要保證文章有足夠大的信息量。
(3)難度適中。閱讀材料的難度必須要適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建議采用分級讀物,逐步加大難度。生詞率應(yīng)該控制在 3%之內(nèi)。材料難度太大,容易挫傷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和興趣,產(chǎn)生學習焦慮;材料太易,閱讀活動缺乏挑戰(zhàn)性,達不到訓練目的,難以做到有效閱讀。
3.材料來源。目前可供選擇的閱讀材料很多,就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而言,可選擇的余地也非常之大,如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的《大學英語·快速閱讀》(全新版)與《大學英語泛讀》 (第三版)、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的《新世紀大學英語泛讀》等等。這些教材無論是選材還是編排形式,都是適合進行快速閱讀訓練,另外,教師也可以根據(jù)教學的實際情況自編教材。
在非英語專業(yè)的大學英語課程中開設(shè)泛讀課可以根據(jù)不同情況進行安排,按照循序漸進逐步提高的原則,泛讀課可分為三個階段,各個階段的訓練方法各異,重點各有側(cè)重。
第一階段:時間可以安排大約 13個課時。厄爾(PennyUr)認為:“應(yīng)該培養(yǎng)學習者的閱讀技能,使得他們能夠有效地應(yīng)付越來越復雜的閱讀材料,完成越來越艱巨的閱讀任務(wù),做到迅速、準確、熟練?!盵3]因此閱讀技能的訓練在閱讀訓練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由于學生一般都缺乏必要的閱讀訓練,所以他們的閱讀技能較差,速度不快,還伴有不良的閱讀習慣。學生在閱讀時容易把文章割裂成獨立的單詞、句型和語法規(guī)則,使得文章信息支離破碎,導致閱讀速度慢,理解不透徹、文章內(nèi)容把握不準。因此,這一階段的重點是有針對性地系統(tǒng)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訓練閱讀技能。學生要克服的不良閱讀習慣有:指讀、唇讀、視幅小、常回視、逐詞閱讀和頻繁查閱字典等。需要訓練的閱讀技能包括略讀、查讀、猜測詞義、區(qū)分主次信息、歸納主旨大意、識別語篇結(jié)構(gòu)、預測文章內(nèi)容、辨認語段過渡、按照意群閱讀、辨別作者的態(tài)度和語氣、運用推理判斷得出結(jié)論、利用背景知識解釋文章內(nèi)容、評價與欣賞,學會邊緣視覺閱讀、成組視讀等,還要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時間觀念。
在閱讀技能訓練中,要著力訓練學生的略讀(Skimming)和查讀 (Scanning)的能力,略讀是“全景式”地瀏覽全文,主要目的是理解所讀材料的內(nèi)容大意,把握作者的思想脈絡(luò),在閱讀過程中不需要進行復雜的推理和判斷,對一些枝節(jié)性的內(nèi)容可予以忽略;查讀是指快速掃視閱讀材料以尋找所需信息。在閱讀過程中,閱讀者要帶著特定的問題,以文章中的信號詞或者核心詞為線索,盡快找到文章中的相關(guān)段落來對問題加以回答或作出判斷,或?qū)ふ业剿杼囟ㄐ畔???焖匍喿x不必逐字逐句地閱讀,不必完全理解每句話每個單詞的意思,不必閱讀完整篇文章,也不需要將全文讀完以后再去回答問題,重點應(yīng)該放在準確迅速抓住特定的基于事實的細節(jié)和文章的主旨大意的理解上。在具體的訓練中,要訓練學生利用略讀技巧瀏覽文章的大小標題,及時準確地找出文章中的信號詞 (比如人名、時間、數(shù)字等)或者核心詞,迅速抓住主題句,尤其是各個段落首尾句或文章的首末段,要特別注意培養(yǎng)學生邊閱讀邊理解的習慣。
這一階段不宜給學生提供綜合性訓練的檢測性題目,而應(yīng)提供一些針對性強的訓練性題目,重點訓練學生使用若干項閱讀技能。所選文章篇幅可長可短,但總體上控制難度,可以采用引導閱讀法(Guided reading),即三讀法 (Three readings)。閱讀前 (Pre-reading)讓學生明確訓練目的以及要求,做一些讀前活動,如給出相關(guān)的背景知識,或做一些其它相關(guān)熱身活動,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教師要提出閱讀任務(wù),介紹閱讀方法,以便讓學生帶著目的閱讀;閱讀過程中 (While-reading),教師注意觀察學生是否有不良閱讀行為;閱讀后 (Post-reading)的活動很多,可以讓學生做相關(guān)的閱讀練習、討論,檢驗是否達到了訓練目的。教師還要針對閱讀活動中出現(xiàn)的問題加以評點,尤其是針對不良閱讀習慣和行為要明確指出,要學生及時改正。
第二階段:時間可以安排 13個課時。這一階段的訓練重點是擴大輸入量、擴大詞匯量、提高閱讀速度和增強理解的準確度,在確保準確率 70%以上的基礎(chǔ)上,逐步“提速”,以便在單位時間內(nèi)加大閱讀量。
該階段訓練可采用限時閱讀 (Timed reading)的方式。限時閱讀可以按若下步驟操作:(1)教師隨堂分發(fā)事先準備好的活頁閱讀材料若干篇,也可以直接選用課本的閱讀材料 (需告知學生不得提前預習);(2)教師提出速度及時間限制;(3)教師用秒表計時,學生開始閱讀;(4)學生閱讀結(jié)束后,教師對閱讀情況小結(jié),對文章中的語言點、長句難句適當解釋,也可以補充相關(guān)的文化背景知識。
第三階段:時間大約 10課時。在前兩個階段訓練的基礎(chǔ)上,以綜合性訓練為主。可以參照 CET-4/6中的內(nèi)容編排形式,把訓練材料適當加以組合,以 3—4篇文章為一個單元 (總閱讀量2 100—3 000個單詞;題材與體裁多樣化),讓學生用 35分鐘左右的時間 (CET-4/6中,Reading in depth所需時間是 25分鐘,Skimming and Scanning所需時間是 15分鐘)進行閱讀,時間結(jié)束,即要學生停止閱讀,教師給出答案并適當分析材料中的難點、要使用的閱讀方法、涉及的背景知識和解題思路。要讓學生明白答案對在何處、錯在哪里。必須把訓練落到實處,講求實效。
閱讀實踐證明,適當?shù)拈喿x策略對于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十分重要。在泛讀教學中,教師應(yīng)該有整體的規(guī)劃,把閱讀策略的訓練細化到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明確各個階段的目的和任務(wù)。必須使學生了解、掌握和有意識地運用一定的閱讀策略。教師可先通過問卷調(diào)查、訪談以及實際的測試找到學生的弱點與問題,然后再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向?qū)W生系統(tǒng)而全面地介紹閱讀策略和微技能,再進行針對性訓練。
實際上,詞匯量以及詞匯意義的理解是閱讀理解的主要問題所在,這一問題嚴重阻礙了學生閱讀興趣的提高,產(chǎn)生了心理焦慮,限制了閱讀材料的選擇,阻礙了閱讀量的擴大和閱讀面的橫向擴展,阻礙了信息的獲取和意義的領(lǐng)會。它已經(jīng)構(gòu)成了目前大學生閱讀訓練的最大障礙。在閱讀訓練中,尤其是第一階段里,教師要抽出一定的時間講解基本的構(gòu)詞法知識,交給學生擴大詞匯量和猜測詞義的基本方法。教師不必要對所有的單詞都給與解釋,而應(yīng)把那些在可以通過具體的語境猜測出詞義的單詞讓學生自己解決,從而促使學生的注意焦點始終放在理解意義的層面上,這樣有助于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改革后的四、六級考試中,對于詞匯的考查,更加注重詞匯在特定語境中的具體運用,試題中涉及到很多考查熟詞新義、詞語搭配等方面。在閱讀后的活動中則要對那些通過上下文仍不能猜測出詞義的以及對文章的理解構(gòu)成重要障礙的詞匯予以適當提示。
作為言語行為,聽、說、讀、寫是相互聯(lián)系和制約的,應(yīng)當進行綜合訓練;但由于它們又各具的語言特點和心理特點,因此又可以進行單項或?qū)m椨柧殹>C合訓練要與單項訓練相結(jié)合。比如,如果學生的聽說訓練扎實,其語言結(jié)構(gòu)意識就強。由于閱讀的最小單位是句子,基本句型結(jié)構(gòu)熟練,閱讀過程中在句子層次所花費的時間就會大大減少。尤其是現(xiàn)在的閱讀材料中長句很多,句子結(jié)構(gòu)日趨復雜,如果熟悉句子的基本結(jié)構(gòu),就會迅速理順句子的結(jié)構(gòu),進而快速理解句子的含義。再如,口語流利的學生,由于許多基本句式能脫口而出,在閱讀過程中會因為語感強、視幅寬而出現(xiàn)“一掃而過”的情況。所以,應(yīng)當在閱讀中適當加強其它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的教材為此提供了極好的素材,可以充分使用。
語言是一個民族思想文化、風俗習慣的表現(xiàn)與載體。任何一種語言都與特定的文化息息相關(guān)。信息是材料的“內(nèi)核”,語言是材料的“外殼”。斯特恩(H.H.Stern)指出:“語言與文化是相互交織的,教授一門語言而去除其文化是不可能的,文化是語言使用的必不可少的語境?!盵4]豐富的文化背景知識有助于理解閱讀材料,減少閱讀障礙,減輕心理壓力。文化背景知識屬于語篇中的非語言知識,它填補了語篇中沒有明確表達的信息,能夠迅速激活學生的相關(guān)知識網(wǎng)絡(luò)。因此,教師應(yīng)該設(shè)法擴展學生的文化背景知識,幫助他們提高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如 2005年2月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改革項目組推出的《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改革方案 (試行)》中提供的 CET-6樣卷上的快速閱讀文章是關(guān)于熱帶雨林的說明文。如果學生對熱帶雨林的知識有所了解的話,閱讀這篇文章的心理壓力就會減輕不少。
當然,在非英語專業(yè)開設(shè)泛讀課程還涉及到很多其它問題。鑒于篇幅,無法詳述。教學實踐表明,如果學生在大學階段得到系統(tǒng)而充分的閱讀訓練,他們會具有很強的閱讀能力,能夠滿足各種應(yīng)試的要求,也能適應(yīng)社會對閱讀能力的需要。另外,開設(shè)泛讀課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必須認真研究學生的認知特點,學習閱讀理論,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jié)新經(jīng)驗,探索新路徑,努力提高教學效率。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OL].http://www.chinanews.com.cn/edu/kong/news/2007/09-26/1036802.sh tml,2007-09-26.
[2] 章兼中.外語教育學 [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315.
[3] Ur,Penny.A Course in Language Teaching:Practice and Theory[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147.
[4] H.H.Stern.Issues and Options in Language Teach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9:205.
An 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of extensive reading for non-English majors
DU Ming-ye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Huaibei nor mal University,Huaibei235000,China)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problems which exist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for Non - English majors,pointing out the necessity of offering the course in Extensive Reading. The paper deals with its arrangement,the selection of reading materials, and its teaching practice, and makes an analysis of some issues of the courses, such as reading strategies, vocabulary,comprehensive training on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know ledge.
English teaching;extensive reading;teaching strategies
G64
A
1009-8976(2010)04-0125-04
2010-09-21
杜明業(yè) (1969—),男 (漢),安徽蕭縣,博士,講師主要研究比較文學與英美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