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亮生
(韓山師范學院美術系,廣東潮州 521041)
潮州傳統民間美術進高校美術課堂的思考*
鄧亮生
(韓山師范學院美術系,廣東潮州 521041)
從對潮州這座歷史文化古城的地域環(huán)境的研究出發(fā),闡述了潮州傳統民間美術的獨特藝術性和審美性,指出在高等院校的美術教學中開展潮州傳統民間美術教育的必要性,這將是不但建立和完善高校的特色美術教學,而且潮州傳統民間美術的傳承和發(fā)展離不開現代美術教育為它提供的平臺,為此,在 21世紀的今天,潮州傳統民間美術走進高校課堂教學具有深遠的意義。
潮州;傳統民間美術;美術教學;意義
民間美術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人民淳風之美的結晶,蘊涵著各民族人民的心理素質和精神素質,反映其質樸的審美觀念[1]。由于地理環(huán)境、生產方式和生活需求不同,使創(chuàng)造出來的民間美術有著明顯的地域性特征。潮州傳統民間美術就呈現出自身的獨特性和地域性,是中華民間文化的一朵奇葩。潮州地處中國東南部,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的古城,素有“海濱鄒魯”、“嶺南名邦””、“嶺東首邑”的美譽之稱。據史料記載,早在 5000年前潮州就有人類居住活動,畬族就是潮州最早的居民。由于政治內爭和戰(zhàn)爭頻繁,自秦漢以后,中原漢族后裔大部分從閩南的莆田遷入潮州,然后逐漸形成潮州文化,如潮州方言、潮州音樂、潮劇、潮州飲食、潮州茶道和潮州工藝等獨特潮州文化。這里自古俊杰名士輩出,文化積淀深厚,使潮州傳統的民間美術極為豐富多彩,主要有潮州陶瓷、潮州木雕、潮繡、潮州剪紙、潮州鐵枝木偶和大吳泥塑等民間美術,是潮州的歷史見證和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蘊含著潮州人民的審美取向、精神情感和文化意識。然而潮州傳統民間美術的現狀發(fā)展不容樂觀,如何加強對潮州傳統民間美術的保護、傳承、研究和開發(fā)利用,是我們十分緊迫而重要的任務,因此,潮州傳統民間美術進入高校美術課堂將具有重要的意義。
學校教育是優(yōu)良文化繼承、弘揚、傳播的重要途徑,而傳統民間美術作為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應是學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然而目前的高校美術教學往往注重繪畫與實用設計技能的學習,極少甚至忽略教學上對潮州傳統民間美術知識的傳播,沒有認識到它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更值得反思的是大部分學生不了解我們優(yōu)秀的潮州傳統民間美術,甚至反感傳統藝術,只熱衷于新潮美術和西方當代藝術。因此,如果高校美術課堂中設置潮州傳統民間美術無非是一件極有深遠意義的事,不但使學生在知識的求索中學會吸收潮州傳統民間美術的精華,而且也使潮州傳統民間美術更好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潮州傳統民間美術的形成有上千年的歷史,并且潮州民間美術種類豐富。根據文獻記載潮州陶瓷是潮州最早的民間美術,早在新石器時代的貝丘遺址陳橋、梅林湖已發(fā)現陶罐、陶釜,可見至今 6000年以前,這里已普遍使用陶器。及至商代,陶器產品已經大量出現,普寧虎頭埔一地就集中發(fā)現十余口商代窯灶的遺址[2]。在唐宋時期潮州陶瓷得到了飛躍的發(fā)展,在燒制和工藝技巧上形成自己的藝術特色。潮州陶瓷藝術發(fā)展至今在全國已成為重要的陶瓷產區(qū),潮州陶瓷藝術制作精細,工藝技法多樣,雕、塑、刻、劃、捏、印、貼、彩等交互運用,強調藝術的形式美和線條美,表現題材多來自于日常生活、英雄人物、民間傳說、戲曲人物等等,作品具有雅麗秀美而不俗氣的獨特地方風格和藝術特色。潮州木雕與浙江東陽木雕、福建龍眼木雕和樂清黃楊木雕譽為中國四大木雕,潮州木雕具有木雕藝術中的大木雕之美稱,潮州木雕呈現出金碧輝煌、瑰麗精美的藝術特征。此外,潮州的刺繡、剪紙、鐵質木偶和大吳泥塑都與當地的民風、民情緊密結合在一起,凝聚著勞動者對生活的祈福和對美的追求,在工藝實用性和藝術性的交匯中,傳遞出深厚的潮州文化內涵。潮州傳統民間美術所蘊含著潮州文化深刻的思想內涵和藝術價值,正是體現出潮州人的審美情趣和族群標識。
潮州傳統民間美術的寶貴文化資源是值得我們重視的,我們必須肩負起傳承與創(chuàng)新的責任,它在其他美術領域中具有不可代替的唯一性,因此,高校應重視建立和設置相關的潮州傳統民間美術課程,作為潮州地方院校更是要充分利用本土資源優(yōu)勢,發(fā)揚潮州優(yōu)秀的傳統民間美術文化。要保持文化生態(tài)的多樣性,教育起著關鍵的作用,因為一種文化的保存與發(fā)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該文化的擁有者學習知識和將知識代代相傳的能力[3]。所以,高校課堂教學中要加強學生對潮州傳統民間美術文化的接觸,學習和研究潮州傳統民間美術的表現形式和工藝技能,吸取潮州傳統民間美術文化精華,逐步建立潮州傳統民間美術教學體系。
高校美術課程設置中可以把潮州傳統民間美術作為必修課程,以一周的教學課時中安排 2學時的潮州傳統民間美術課,或者把潮州傳統民間美術作為選修課,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去學習和研究,工藝設計的學生應該多接觸潮州傳統民間美術方面的知識,可以在工藝系中把潮州傳統民間美術作為一個小的專業(yè)方向開設課程??傊?以合理科學的方法設置好潮州傳統民間美術課程。
(一)收集整理潮州傳統民間美術的文獻資料,編寫具有地域特色教材
潮州傳統民間美術具有上千年的傳承發(fā)展歷史,可謂碩果累累,已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潮州傳統民間美術進高校首先要著手的是收集和整理它的文獻資料。進行田野作業(yè),個案研究,對潮州傳統民間美術起源、傳承、演變和發(fā)展的不同時期進行調研,以建立檔案的方式,深入全面的歸類整理好文獻資料。同時,編寫出潮州傳統民間美術教材,并且教材凸顯潮州文化地域特色,使潮州傳統民間美術教育與教學有所依據,把現代工藝美術知識融匯在潮州傳統民間美術教學中,辦出有特色的民間美術教學。
(二)在潮州傳統民間美術生產作坊中設立實訓基地
為了潮州傳統民間美術知識能很好的傳遞給學生,我們在教學模式上可以多樣靈活,除了校內課堂的理論講學之外,還可以在潮州傳統民間美術生產作坊中設立實訓基地,組織學生進入活的潮州民間文化美術之中,更深切的感受潮州民間文化的魅力,在實訓基地組織學生采風和實地調研,與民間藝人接觸交流學習,參與民間美術的生產制作,考察民間美術博物館和文化古跡。如潮州市浮洋鎮(zhèn)大吳村的大吳泥塑是民間美術的一朵奇葩,它的歷史可溯至南宋理宗嘉熙元年 (1237年),距今已有 700多年,經歷了多個好的發(fā)展時期,其中清朝中期到民國初是大吳泥塑發(fā)展的最為鼎盛時期,泥塑生產作坊遍及大吳整個村落,出現以吳潘強為代表的 100多名泥塑藝人,當時生產作坊遺址還能在今日的大吳村眼見其身。目前大吳泥塑的生產制作也主要在潮州大吳村,為此如果在大吳村有個教學實訓基地,定期組織學生參觀與實習,無疑這種教學方式是使學生由感性經驗進人系統的實踐學習,將為潮州民間美術教育帶來嶄新的實效。
(三)定期舉辦潮州傳統民間美術的學術講座
高校的講座一般分校級講座和系部的講座,專家學者通過講座的方式能夠就某一個知識領域,深入淺出的把知識傳遞給學生。潮州傳統民間美術講座可以采取三種方式進行,其一、邀請學校老師就自己在民間美術方面的學科研究作定期的講座。其二、邀請當地民間美術著名傳人或藝人來做講座,他們都具有深厚嫻熟的技藝和相關的傳統文化知識。其三、邀請這方面有研究的國內外學者和專家來做學術性的講座,講座能體現對潮州傳統民間美術研究的學術性。高校通過講座這樣一種的交流形式,能營造出傳統民間文化的學習環(huán)境氛圍,使學生正確認識傳統民間美術的價值,提高學生對潮州傳統民間美術的修養(yǎng)和審美能力。
綜上所述,潮州傳統民間美術的傳承、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需要現代高校美術教育為它提供的平臺,同時我國美術事業(yè)的發(fā)展也離不開潮州傳統民間工藝這片肥沃的土壤,如果把現代潮流美術當為美術發(fā)展主流,而把傳統民間美術作為附庸的話,必然會帶來傳統民間美術的衰退乃至消亡,這將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不幸,可喜的事在當前潮州市委和教育部門開始重視對潮州非物質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先后投入 2.3億元資金,對廣濟橋、開元寺、韓文公祠等 10多處重點文物進行了重建、維修和整治,作為高校文化教育示范基地,動工興建了民間文化藝術館和博物館等一批新的文化設施,建設潮州傳統民間美術藝術研究所。近些年來市委積極的讓潮州傳統民間美術走出去,2007年派潮繡藝術家人、木雕藝術家和大吳泥塑藝術家到香港大會堂演示,2008年 8月組織潮州木雕、潮繡、楓溪陶瓷和大吳泥塑等潮州民間美術項目參加北京奧運會“中國故事”展示,同年 11月又組織潮州傳統民間工藝參加了“首屆海峽兩岸 (廈門)文化博覽會”。此外,潮州傳統民間美術還參加了 2009年 7月北京舉辦的首屆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彩塑專業(yè)委員會年會和 2010年初文化部主辦的“中國非物質遺產傳統技藝大展”,以及 2010年深圳文博會和中國世博會展示。通過展示,使更多的人了解和認識潮州傳統民間美術,讓更多的人參與到潮州民間美術的傳承和保護中,因此,積極鼓勵潮州民間美術進高校課堂,以及在美術設計專業(yè)基礎教學中強化潮州民間美術教育等手段,將構建起了一整套具有鮮明自身特色,以潮州傳統民間美術教學為核心的民間藝術教學體系,為潮州傳統民間美術藝術在高校的推廣、繼承與發(fā)揚奠定了基礎,不久的將來潮州傳統民間美術將真正走進高校課堂教學。
[1]孫健君.中國民間美術教程[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
[2]楊堅平.潮州民間美術全集——潮州陶瓷[M].汕頭:汕頭大學出版社,2004.
[3]尹少淳.美術教育:理想與現實中的徜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010-09-26
鄧亮生 (1975-),男,廣東韶關人,講師,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