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菊 馮文全
(西華師范大學 教育學院,四川 南充 637002)
教師職業(yè)是一個高壓力職業(yè),職業(yè)上的持久壓力會嚴重影響教師的心理健康,還會對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產(chǎn)生不利影響。統(tǒng)計資料表明,我國教師隊伍青年教師的比例已經(jīng)超過半數(shù),因此新時期的高校教師隊伍建設應把青年教師的培養(yǎng)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關心其健康成長,這決定著學校的興衰,關系到我國高等教育的未來和發(fā)展。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快,生活壓力也越來越重,由此而產(chǎn)生的心理問題也越來越突出。許多人都在超負荷工作,身體和心理始終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有調查顯示,僅在2003年—2004年一年的時間里,有關高校教師師德淪喪、師表不存的報道就有20多起,究其深層次的原因,仍是壓力過大導致的教師心理健康問題。近幾年,高校青年教師已經(jīng)成為心理障礙的高發(fā)人群,有51.23%的高校青年教師存在心理問題,其中32.1%的教師屬于輕度心理障礙,16.56%的教師存在重度心理障礙,2.4%的教師己經(jīng)形成心理疾病。常見的表現(xiàn)是焦慮、煩躁、睡眠不佳等多種形式,有時會出現(xiàn)心悸、不安、胃絞痛,各種與現(xiàn)實發(fā)生矛盾和沖突的因素都可能引起教師的亞健康狀態(tài)。
首先,個人人格缺陷。高校的青年教師90%是大學畢業(yè)后直接進入大學工作的,有的是學士,有的則是碩士、博士,他們從小到大,一帆風順,沒有受到一點挫折。在大學階段,他們都是優(yōu)秀分子,在一片褒揚聲中成長,參加工作后,雖然人還在高校,但身份不同了,要求也不一樣了,在工作學習生活中遇到挫折是難以避免的。在職務職稱評定、待遇分配等問題上,可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造成心理失衡及不平等的感覺,心理承受力顯得比較差。在自我認識方面,他們大多自視甚高,自我感覺良好,自尊心過強,領導批評不得,同事說不得重話,一旦受挫,容易產(chǎn)生偏激、沖動、抑郁,對現(xiàn)實要求過高,理想與現(xiàn)實存在較大偏差,在歸因方面,往往歸因于外,少從自身找原因。
其次,人際交往不暢。大學教師具有多重角色,他們既是學生的教師、子女的家長、父母的子女,又是家庭的主要勞動力和社會的模范公民,繁忙的工作使他們的人際交往面過窄,無更多時間去與人溝通、交流和進行心理調節(jié),而易產(chǎn)生種種亞健康心理問題。
最后,軀體性反應。很多大學教師因教學任務繁重及課題、科研的壓力經(jīng)常熬夜,總感到身體不舒服,疲乏無力、肌肉酸痛、失眠焦慮、身體機能下降。健康的人在疲勞后稍加休息便可得到恢復,而亞健康的人則長期、持續(xù)處于“累得很”的狀態(tài)。
社會的變化及教育體制的改革和變化致使教師感受到壓力。面臨外部社會的急劇變化,為了使教師心理有所準備和具有相應的適應能力,教育要適應社會的變化和要求進行改革,改革的內容和形式適合教師的現(xiàn)實。其次,社會對教師的期望、要求和態(tài)度也是教師壓力的重要來源。政府應從戰(zhàn)略高度對教育和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開展再認識,制定相應的法規(guī)和政策,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形成尊師重教的良好社會風氣。政府切實增加教育投入,改善高校青年教師的工作條件、生活條件和福利待遇,鼓勵、支持高校青年教師認真育人、大膽創(chuàng)新。
學校制度的改革也是影響因素,高等學校應高度重視青年教師的心理壓力問題,將解決這一難題作為師資隊伍建設和管理的重要內容,加強高校青年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解決教師的角色沖突,提高大學青年教師的心理應激能力,建立和完善工作上的長效機制。要通過增加投入,積極改善大學青年教師工作和生活的硬件設施;對大學青年教師進修、學習和科研工作進行專項支持;要通過實施導師制和傳、幫、帶,加強引導和扶持,幫助青年教師開闊視野,豐富經(jīng)驗提高教學水平,提升科研能力,在團體創(chuàng)造中實現(xiàn)個人突破。通過強化校園文化建設,在校園中創(chuàng)造良好的群體心理氛圍,增強相互了解,形成和諧的人際關系。
家庭與高校青年教師是個互動的系統(tǒng),青年教師剛剛建立起屬于自己的家庭,承擔著對家庭和親人的重要責任,而家庭同時也是他們人生溫馨的港灣和加油站,家人的理解、支持與關心是他們心靈的雞湯和事業(yè)成功的動力。高校青年教師閱歷淺、缺乏經(jīng)驗,可能遇到難以承受的問題,難免將問題帶回家里,這時家人的鼓勵與支持就成為他們理想和信念上的重要的支撐。因此,高校青年教師的愛人及其他親人要真誠地關懷他們,使之體會到家庭的溫暖,有效地減少高校青年教師的孤獨,提高青年教師的自信。
對高校青年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的解決,社會、學校和家庭的幫助只是外因,而個體的自我調適才是內因。高校青年教師了要積極參加各種體育鍛煉、戶外活動等,可使人舒緩長期緊張的神經(jīng),又可使精力得到恢復;學會避免不良認知,學會經(jīng)常進行自我表揚和反思,調整自己的情緒和教學行為,從而找到焦慮、緊張的壓力來源,制定合理解決方案,逐步進行落實;生活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同時要勞逸結合,學會自我放松,形成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
[1]王金輝.高校管理中重視青年教師的心理健康[J].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2007,(1).
[2]邱蓮.大學青年教師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結果[J].四川精神衛(wèi)生,2003,(3).
[3]田玉榮.高校教師心理健康現(xiàn)狀與對策[J].中國健康教育,199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