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梅
乳腺癌是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嚴重危害女性身心健康,在臨床護理中我們將健康教育貫穿于基礎護理、治療和康復之中,引導患者消除不良的心理因素和生活習慣,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2008年1月至9月,我科收治 14例乳腺癌患者,全部為女性。年齡 25~49歲,平均 34.2歲。1例未婚,其余均已婚。其中文化程度,小學 1人,初中 9人,大專 3人,文盲 1人。患者家屬 14人,年齡 23~55歲,均為男性,文化程度小學 2人,初中 4人,大中專 8人。
2.1 心理指導 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很復雜,談癌色變,護理人員要第一時間告知患者乳腺癌的根治成功率,消除恐懼。另外患者對住院環(huán)境的陌生、手術及治療效果的擔心及術后形體改變都容易使患者產生焦慮、恐懼心理。首先,護士要溫和熱情的介紹住院環(huán)境、主治醫(yī)生及負責護士的技術及經驗以及必要的規(guī)章制度,使患者盡快適應住院環(huán)境。護士還要最大力度的取得患者家屬及親友的支持,使患者擁有和諧體貼的家庭環(huán)境,給患者力量,幫助患者渡過難關。其次,幫助患者正確認識乳腺癌,根據(jù)患者的文化程度不同,采取通俗易懂的語言,幫助患者了解術前各項準備的目的及意義,介紹麻醉及手術過程,如患者有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應積極治療,病情穩(wěn)定后才能手術。月經來潮時不要手術,以免增加出血和不適。告知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緒和充足的睡眠的重要性,關心和尊重患者。術后恢復期,教授患者形體修飾的方法,消除心理陰影,提高生活質量。
2.2 護理指導 乳腺癌患者通常行乳腺癌手術加同側腋窩淋巴結清掃術,為防止淋巴和靜脈回流障礙[1],術后 72 h患側上肢用軟枕墊高,與胸部同等高度,以促進淋巴和靜脈回流,以免上肢腫脹,患側肩部制動,以免腋窩皮瓣移動影響愈合。注意堅持用藥,保持心情舒暢,合理膳食;積極治療月經不調、內分泌紊亂等疾病;加強體育鍛煉及自我檢查乳房等,這樣才能做到防治結合,有效減少復發(fā)率[2]。
2.3 活動指導 患者術后長期臥床會引起肺部感染,加重靜脈淤滯,因此應鼓勵患者早期下床活動。影響患者活動的主要因素是疼痛、疲勞無力、皮下引流管的使用以及患者上肢制動等,術后患者會有不同程度的疼痛,鎮(zhèn)痛泵可有效緩解術后疼痛,未使用鎮(zhèn)痛泵者,可聽音樂、看報紙和同室病友聊天分散注意力。疼痛劇烈者可遵醫(yī)囑使用止疼藥物。鼓勵患者術后早期進食,提供活動能量。1次/2 h擠壓皮下引流管,保持引流通暢,盡早拔除引流管,利于術后功能鍛煉。術后第 4日開始活動手指、手腕、肘部,一周后開始活動肩部,傷口愈合良好后逐步增加肩部活動,鼓勵患者盡多的使用患側手指,自理生活,以恢復肢體功能。
2.4 衛(wèi)生宣教 康復期告知患者及家屬有關乳腺癌的一些常識,乳腺癌的高發(fā)人群,如有家族史或一側曾患此病者、長期使用高脂肪飲食者等,使患者提高防護意識。教會患者乳房自查方法,告知患者兩次月經之間乳房最松弛的時間每月自查一次,發(fā)現(xiàn)情況及早就診。
14例患者均情緒穩(wěn)定,家屬關心,和睦相處,無護理并發(fā)癥,痊愈出院。
4.1 健康教育幫助患者樹立正確人生觀 健康教育要個體化,因每個患者的年齡、文化程度、醫(yī)學常識、處世態(tài)度等都有個體差異。乳腺癌患者家屬的配合至關重要,不歧視虐待患者,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使患者積極向上。通過對 14例乳腺癌患者及家屬進行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的防護能力,使患者認識到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的重要性。
4.2 健康教育提高護士素質 給患者進行健康教育要求護士有良好的職業(yè)道德和敬業(yè)精神,迫使護士學習必要的人文科學知識,如心理學、營養(yǎng)學、預防醫(yī)學、管理學、社會學等方面的知識,擴大了知識面,提升了護士素質。
4.3 健康教育親密護患關系 在為患者實施健康教育的過程中,護患之間增加了接觸機會,關系隨之更加親密。
[1] 張青柳.乳腺癌患者化療同步藥物濕敷預防靜脈炎的效果觀察.中國癌癥防治雜志,2009,1(4):340.
[2] 丁華.不同中藥療法在治療乳腺囊性增生癥中的臨床療效比較.中國實用醫(yī)藥,2007,2(2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