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
小兒肺炎是兒科常見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臨床表現為發(fā)熱、咳嗽、氣促、呼吸困難和肺部固定性濕啰音等癥狀[1]。小兒肺炎無論是發(fā)病率還是死亡率都居小兒科患病首位,因此護士加強對肺炎患兒的觀察,并實施細致、有效的護理措施,對小兒肺炎疾病恢復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我科自 2008年 1月~2009年 1月對收治的 120例肺炎患兒進行了綜合護理,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患兒 120例中男 64例,女 56例,平均年齡2.1歲(10月 ~5歲);臨床癥狀包括不同程度的發(fā)熱,咳嗽、咳痰、喘憋、呼吸急促、鼻翼扇動、三凹征、四肢末梢發(fā)紺等。肺部聞及濕啰音、喘鳴音,X線檢查見肺紋理增粗,模糊或斑點狀影等征。
1.2 方法 所有患兒均給予常規(guī)抗病毒藥物、抗生素及對癥治療,采取隔離措施、改善治療環(huán)境、保持呼吸道通暢、病情觀察、合理飲食及健康教育等方面給予精心護理,積極控制炎癥,預防窒息以及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2.1 基礎護理
2.1.1 環(huán)境 室內環(huán)境要安靜、舒適、整潔,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室溫 18℃~22℃,相對濕度 50%~60%為宜。檢查或對每一位患兒進行操作后應用消毒液洗手,同時盡量將相同病原體肺炎患兒安置在同一病室,有條件的可以住單人間,減少探視,避免交叉感染。保持患兒皮膚的清潔,預防皮膚感染[2]。
2.1.2 休息 保持環(huán)境安靜、舒適,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舒適的睡眠環(huán)境,工作中做到說話輕、走路輕、操作輕,護理治療集中處理,不要反復搬動患兒。病情穩(wěn)定后可適當活動,以增加肺通氣,促進分泌物的排出。
2.1.3 飲食 蛋白質和熱量不足會影響疾病的恢復,攝入足夠的水分可保證呼吸道黏膜的濕潤與黏膜病變的修復,并增加纖毛運動能力,防止分泌物干結,以利痰液排出,因此應鼓勵患兒進高熱量、高蛋白飲食,并要多飲水[3]。但要適量,避免加重心肺負擔。小嬰兒應采取母乳喂養(yǎng),以流食為主,大嬰兒及幼兒飲食應清淡、易消化。病情危重的患兒搶救期間要暫時禁食 12~24 h,以鼻飼或滴管喂養(yǎng),鼻飼時要注意溫度適宜,速度緩慢,保持導管通暢,要少量多次供給,切勿過飽,以免影響呼吸。對有氣急、發(fā)紺患兒在喂食或服藥時應抱起,以免吸入氣管,發(fā)生窒息。
2.1.4 口腔護理指導 由于分泌物堵塞氣道,常用口呼吸。為了減少口腔內繼發(fā)感染,應注重保持患兒口腔清潔,在喂奶后或飯后應喂食少量白開水,較大患兒應漱口。
2.2 密切觀察生命體征 小兒肺炎病情變化急驟,嚴重時可危及生命。因此,護理工作中護士要加強巡視病房,巡視過程中應認真觀察患兒的精神狀態(tài)、氣色、神志,定時測量體溫、脈搏、呼吸。高熱患兒要注意是否有呼之不醒、驚厥等情況發(fā)生;口唇紫紺、鼻翼扇動明顯,說明患兒缺氧嚴重;反復出汗、皮膚濕冷、雙眼無神、哭聲無力等考慮是循環(huán)衰竭的先兆,應立即報告醫(yī)師;若患兒出現深睡、躁動、肌張力增高、昏迷、呼吸障礙則提示中毒性腦炎;患兒呼吸深長、面色潮紅、口唇發(fā)紺好轉,可呈櫻桃紅色、肢體由冷變暖,但呼吸困難加重,昏迷等,提示有呼吸性酸中毒。
2.3 保持呼吸道通暢
2.3.1 及時清除鼻痂和鼻腔分泌物以保持呼吸道通暢。另外,氣道濕化非常重要,濕化可使痰液稀釋,易于排出。
2.3.2 經常變換體位和拍背,能夠減輕肺部淤血,使呼吸道分泌物易于排出??筛鶕∏槊?2~4 h為患兒翻身一次。拍背應在患兒咳嗽時將其上身向下傾斜與地面呈 45°~90°角自下向上,兩側分別進行,以空心掌反復拍 10 min左右。
2.3.3 根據病變肺葉的位置采取相應的引流體位,如右(左)上肺炎時先取半臥位,然后左(右)側前傾和后仰位;左(右)舌葉或中葉肺炎時,采取右(左)側臥位;病變在兩下肺基底部時,年長兒可直接置于床,抬高床尾 15°~30°[4]。根據重力原理,通過改變體位的方法,促進肺部分泌物從小支氣管向大支氣管引流。
2.3.4 肺炎時患兒呼吸道分泌物常常較多,需要勤吸痰。年齡稍大患兒可指導并鼓勵咳嗽使痰液排出。在體位引流或拍背后可給予吸痰,嚴格無菌操作。吸痰應在喂奶、服藥前,動作要輕柔、敏捷,避免給患兒不必要的刺激,防止損傷其口鼻部黏膜。要先吸口腔內分泌物再吸鼻腔內分泌物,以免患兒再喘息和啼哭時將分泌物吸入肺部。每次吸痰不應超過15s,若吸痰后出現青紫,可加大氧流量 10%~15%。同時,還要注意觀察分泌物的量、黏稠度及顏色、患兒面色和吸痰前后呼吸音的變化。
2.3.5 痰液較多時遵醫(yī)囑指導患兒使用祛痰藥,而不用鎮(zhèn)咳劑,以使痰液易于咳出。喘憋嚴重者應配合使用消炎解痙藥,保持氣道通暢。
2.4 霧化吸入療法 霧化吸入是應用超聲波聲能,把藥物變成細微的氣霧,隨著患者吸氣而進入呼吸道,起到消炎、鎮(zhèn)咳、祛痰、解痙的目的,有稀釋、軟化痰液的作用,而且此法局部用藥、劑量小、引起全身不良反應輕。霧化吸入時,應教會年齡較大患兒緩慢深呼吸,若患兒不能學會,可令其張大口呼吸,以達到最佳治療效果,在霧化吸入過程中應注意患兒面色、呼吸情況,如出現呼吸困難加劇、面色青灰、口唇紫紺,應立即停止霧化吸入,報告醫(yī)師,并協(xié)助醫(yī)師分析原因,采取對癥處理??伸F化吸入普米克令舒等有消炎解痙作用的藥物。
2.5 氧療 氧療有助于改善低氧血癥,早期吸氧可提高肺泡含氧量,肺炎患兒如出現呼吸困難、煩躁、紫紺時應及時給予吸氧。一般采用鼻前導管或口罩持續(xù)吸氧,氧流量分別為0.5~1 min和 1~2 L/m,氧濃度不宜超過 40%[5]。
2.6 心理護理 由于患兒年齡小,思維意識不成熟,此時與家長的溝通尤為重要。要讓家長了解肺炎的臨床表現、病程及預后,為患兒做各項操作前要向患兒及家長講解此項操作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項,說明可能出現的不適,以減輕緊張、恐懼的心理,讓家長做到心中有數,積極配合醫(yī)護人員的治療、護理,共建和諧醫(yī)患關系。
2.7 健康教育 指導家長接觸患兒如喂奶、服藥、換尿布等各項操作時勤洗手?;純簯訌姞I養(yǎng),增強體質。易患呼吸道感染的患兒,少到人多的公共場合,不接觸感冒患者。在寒冷季節(jié)或氣候驟變外出時,應注意保暖,避免著涼。如有原發(fā)病,應積極治療原發(fā)病,如貧血、佝僂病、營養(yǎng)不良性疾病、先天性心臟病等,增強免疫功能。
經認真觀察病情,執(zhí)行有效護理措施及配合醫(yī)生治療,本組 120例患兒全部治愈出院,無 1例死亡。平均住院 6.53 d。有效率達 100%。
小兒肺炎是兒科常見病,冬春季多發(fā)。由于小兒呼吸系統(tǒng)發(fā)育不完善,肺部感染后分泌物不易排出,易發(fā)生氣道狹窄或阻塞,直接威脅患兒生命。另外,肺炎病情進展快,由于嚴重缺氧易引起呼吸和心力衰竭等并發(fā)癥,應積極進行防治,以免發(fā)生意外。在小兒肺炎的護理工作中,護士要具備扎實的基礎知識及專業(yè)技能,工作責任心要強,要細致、全面、及時、準確地觀察病情,執(zhí)行有效護理措施,認真做好護理工作對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治愈率有重要意義。
[1] 朱念瓊.兒科護理學.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141.
[2] 張曉敏.小兒肺炎的觀察與監(jiān)護.臨床合理用藥,2009,2(3):76.
[3] 孟憲斌.小兒肺炎的護理體會.山西中醫(yī),2005,21(6):61.
[4] 董佩芳,沈林美.霧化吸入提高支氣管擴張癥患者體位引流療效的護理觀察.中華護理雜志,2004,39(7):492.
[5] 張翠華.護理干預在小兒肺炎中的應用.中國實用醫(yī)藥,2009,4(1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