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 田淑華
淺談中職信息技術與電工電子課程的整合
江蘇 田淑華
近年來,職業(yè)中專電子專業(yè)招生面臨著日益萎縮的困境,學生對電子專業(yè)課的傳統教學方法越來越難以接受,教學效果很不理想。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下,電子專業(yè)的基礎理論知識確實顯得深奧、枯燥乏味。學生學不懂,不愛學,老師也是硬著頭皮教。而計算機等信息技術相關事物對學生的吸引力卻很大。信息技術手段以其多媒體化、交互性和網絡化等顯著優(yōu)點受到各方面的青睞。職業(yè)教育領域,關于信息技術和電工電子專業(yè)課整合的研究也已經有了較成熟的發(fā)展。信息技術與專業(yè)課程的整合應用無疑會給教學效果的提高帶來很大的幫助。
進行信息技術與電工電子專業(yè)課的“整合”,還要對相關的諸要素進行科學、透徹地分析,才能有針對性地“整合”,這是搞好課程“整合”的前提。
走進中職校,當你問一個電工電子專業(yè)學生有關專業(yè)課學習感受的時候,往往會得到這樣的答案:專業(yè)課好無聊,根本聽不懂,理論性太強。翻開一本電子專業(yè)課的課本,幾乎滿滿的都是文字、公式,圖片都很少,實驗和實訓也是理論指導性的內容居多。其實,教師在長期的專業(yè)課教學中,也深感專業(yè)課教材的不少內容設置不盡合理,脫離了教學實際。以往的中職教材習慣性的沿襲了老中專的模式,雖然考慮到教學對象而有所刪減或修改,但總體上仍脫離不了理論知識唱重頭戲,實踐操作一邊站的弊病。中職生的理論基礎和學習能力普遍薄弱,加之企業(yè)用工需求的是技能型人才,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和操作技能的提高應該比理論知識的系統掌握更為重要。
很多從事專業(yè)課教學的老師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炎炎夏日里,老師在講臺前揮汗如雨、滔滔不絕地講課,講臺下面的學生卻有的睡覺,有的竊竊私語,有的在玩手機。面對這樣的情況,有的老師會說:這些學生基礎太差,“朽木不可雕也”。也有的老師會把這種情況歸罪于教材的理論性太強。誠然,這些老師所說的因素固然有之,然而有多少老師會主動發(fā)現自己的問題呢?面對今天不理想的專業(yè)課教學效果,我們更應該對不夠科學的教學模式進行深刻地反思。
另外,專業(yè)課教學內容中,有很多知識點單靠粉筆和黑板是無法解釋清楚的,比如在講二極管的整流作用時,如果僅憑在黑板上畫出原理圖、波形圖,即使再掛上一兩副的掛圖,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也僅限于死記硬背,缺乏深層次理解。如果借助信息技術模擬整流電路的工作過程,給學生適當的感官刺激,或者直接分組實驗,采用探究式教學方法,給學生布置任務,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讓學生從實踐中直接感受整流的結果,就可以達到更理想的教學效果。因此,在電子技術教學中如何利用信息技術使學生動起來,拓展教學的空間就顯得十分重要。與傳統的教學方法、手段相比較,用信息技術教學有許多優(yōu)點:形象直觀,生動有趣,課堂信息量大……在電工電子專業(yè)課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可以起到將客觀事物宏觀表現,抽象概念形象表現的目的。
傳統的師生關系和師生地位已經發(fā)生了改變。教師己經不再是課堂的主宰,而轉變?yōu)閹椭鷮W生主動構建知識的主導;教師的教學手段也不再是簡單的一塊黑板一只粉筆一張嘴,而可以積極恰當的利用多種信息技術手段來促進教學;教師的任務也不再是面對學生的單向知識灌輸,而是需要借助信息技術手段來營造適合學生構建知識的學習環(huán)境,并給以指導和幫助;教學設計也更加關注教學過程的設計;師生地位也由傳統的教師主體轉變?yōu)閷W生主體、教師主導,更加強調學生自己對知識的主動構建。
每年的高一新生在學習專業(yè)技能課時,第一節(jié)課都要進行安全教育。講解觸電的幾種方式時,為了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習印象,在制作的課件加入了動態(tài)效果,將卡通人觸電的過程分解,方便教師提問和引導教學。并在卡通人觸電時配上尖叫的聲音,強化學生感官體驗。又如《電冰箱原理與維修》是電工電子專業(yè)課“家電維修”模塊的重要課程?!袄鋮s管焊接”是本課的一個重要內容,而且有一定危險性。一個專業(yè)課教師要面對20幾個學生。傳統的教學方法是先把學生分為幾組,老師先在全班面前做演示,之后在各個組分別做演示。受教學時間限制,老師每次演示的時間都不會很長,而且由于現場視線等問題,無法保證每個學生對老師的演示都能看清楚。結果常常是一堂課下來,老師把同一套動作演示了5、6遍,而學生還是一頭霧水,完全掌握的學生寥寥無幾。在課堂中引入多媒體技術之后,我們在上課之前先把老師演示的動作錄制影像,上課時在計算機上播放給全班學生觀看。學生邊看,老師邊講解,學生看的明白,老師教的也輕松。之后的實際操作階段,還可以使用數碼相機、攝像機把學生錯誤的動作拍攝下來,在集中總結階段再次播放給學生看,可以讓學生深刻認識操作上的問題,讓學習更有針對性。
在以往的電子實習教學中,教師的講解示范,前排和后排的學生接受效果區(qū)別很大。因為從元器件的識別、元件的排列、導線的連接、焊接時的操作手法、焊點的好壞等,內容都很細小,前排學生尚能清楚地觀察,而后排的學生對細節(jié)方面幾乎看不到,實習效果大打折扣。利用多媒體設備中的實物投影儀,可以把以前微型化、難以識別的元器件和難以看清楚的操作過程,通過實物投影儀展示給全體學生。這樣,畫面被放大了許多,能最大限度引起學生的視覺反應。例如,在實訓教材中要求焊接時無虛焊,焊點光滑而且飽滿,采用以往的傳統教學手段時,學生對實訓教師這一講解的領會情況并不理想。為防止焊點虛焊,學生們往往把焊點焊得很飽滿,焊點很大,不但難看,而且浪費焊錫。我在投影儀下直接操作并講解,學生學習焊接的難度大大降低。焊接手法也是學生難以掌握的技術,他們在焊接時為防止虛焊,往往將烙鐵在焊點上停留時間過長而毀壞元器件。在實習過程中拍攝一些錄像接入大屏幕播放并加以評析可以將一些操作方法很清晰地展示在學生面前,學生可以通過對比分析很好地掌握這一技術。
又在學習萬用表、安培表、伏特表等的原理、使用方法及讀數時,雖然學校能保證每位學生手中都有這些儀器,但由于這些儀器刻度比較小,指針的偏轉動作在遠處幾乎觀察不到,教師講解示范起來顯得有些吃力。面對這一情況,我們可以利用實物投影來進行教學,教師可以將萬用表、安培表、伏特表等甚至一切方便展示的實驗儀器都拿到實物投影儀上進行演示、測量、讀數、分析,甚至可以在實物上直接進行電路搭接,利用實物投影儀的放大作用,投影到大屏幕上,能讓全班同學都能比較詳細、全面觀察到教師的具體操作過程和讀數方法,彌補了實驗的不足,增強了實驗演示效果。
(作者單位:江蘇省高港中等專業(yè)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