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焦雨儂
那是怎樣的氣魄穿越了五千年的時光,在歷史的長河里不斷回響?那是多么大的勇氣抵抗住了人間的凜冽寒風,踽踽獨行?那又是怎樣的一群文人用靈魂發(fā)出歷史的最強音?(用一組排比句扣住“聲音”的話題,提出論點,切中要旨。)
常?;孟肭昵般榱_江畔那個老人吟誦《九歌》時的凄然與悲傷。國家將亡,國君不理朝政,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眼看山河破碎卻無法出力的那份焦急有幾人能體會?沒有刀沒有箭,但是他們有筆。飽含著愛國情懷的文字在筆尖傾瀉而出,那些竹簡上的圓斑都是他們的淚??!不知道在被江水吞沒的那一刻他有沒有哭,但是江水哭了,魚兒哭了,楚地的子民們也哭了。在淚光中傾瀉而出的詩句,是文人的良心。那聲音縈繞蒼穹,精神也得到永生。
常常迷惑“百無一用是書生”這句話,不然海瑞為何總是一貶再貶,而那些朝中大字不識幾個的小人物卻平步青云?然而,他不管頭上的烏紗帽已經越來越小,將越來越厚的“萬言書”一本又一本送去宮中?;实劾蟽涸诿芍斜犻_眼睛,輕聲說了句:“燒?!庇谑悄切┰诨鹧嬷酗w舞的紙片還沒來得及發(fā)光就被火焰吞噬成灰燼,海瑞的心也隨著火焰死了。又是短短的一個字“殺”,一代忠臣還沒來得及說上一句話就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雖然他沒有說話,可“萬言書”卻替他將所有的話都說完了。忠言逆耳,那些“犯上”的文句在廣闊的天地間回響。雖然皇帝老兒沒有聽見,可全天下的人民都將那些震耳欲聾的話語刻在了心里。
常常掂量譚嗣同的鮮血究竟可以喚醒多少人的覺醒,數據我們無法知道,但是他那句“愿用我的鮮血喚醒國人”的氣魄卻扎得很多麻木的國民很痛。文人無力,他們是力量的弱者;文人也很強大,因為他們是精神的領袖;文人的聲音很小,卻刺穿了深沉的陰霾,直逼人們的耳膜。(在論證過程中,選用了大量的事實論據,比如屈原跳江、海瑞罷官等說明了聲音的力量,論據豐富,切題準確。)
有這樣一種聲音,他來自文人。沒有刀槍相碰時的鏗鏘,沒有戰(zhàn)馬齊鳴時的雄壯,他只是一個子民對國家深深的愛。他們的發(fā)出者無力改變現狀,卻愿用自己的聲音喚醒沉睡的人民與他一起奮斗。有人笑他們傻,但他們抵擋住了巨大的世俗壓力,心甘情愿地傻了下去,以心為筆,用筆寫心。中國的文人,用文字與愛發(fā)出了歷史的最強音。(運用對比論證的手法,讓論述更加深入?。?/p>
文人不朽,文人的聲音穿越時空,永刻歷史。(卒章顯志,做出結論。)
推薦理由
本文為話題“有一種聲音”的訓練佳作。采用了“總-分-總”的結構模式,即開篇提出論點“文人的最強音”,然后通過三個事實論據詮釋“聲音的內涵”,最后卒章顯志,做出結論。文章層次清晰,結構分明。此外,文章在論證中運用了大量的事實論據,讓論證形象化,生動化。文章語言讀起來頗具韻味,比如文中一句“在淚光中傾瀉而出的詩句,是文人的良心”,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突出了“聲音的內涵”。重視細節(jié)描寫,具有畫面感,比如“皇帝老兒在蒙眬中睜開眼睛,輕聲說了句:‘燒?!边\用動作描寫,刻畫出皇帝的昏庸。不可否認,這是一篇優(yōu)秀的考場佳作。
不過,這篇文章還可以修改,比如選用事實的論據時,可以從不同角度展開,古代的、現代的、正面的、反面的,讓論證更加有力;還可添加一組概括性事例,以豐富文章內涵,增加文章的廣度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