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文震 姚玉樺
(福建省電力有限公司福州電業(yè)局,福建 福州 350000)
配電系統(tǒng)與主網系統(tǒng)相比而言,大多網架為放射性布置,結構相當薄弱,配網雖進行了大規(guī)模電網改造,但由于110kV、35kV變電站布點等原因,10kV配網不少線路存在著線路長、供電面廣、“T”接多的特點,特別是農網線路,線路接線也基本上是單電源樹狀結構,沒有聯絡開關,某一電源點發(fā)生事故時,均會造成大面積停電,而且線路開關數量少,線路保護設備簡陋,一般只設RW型跌落式熔斷器,往往線路一處故障會引起整條線路停電。同時低壓配電系統(tǒng)建設技術標準也較低,線路布局不合理,也會影響到供電可靠性。另外,由于縣級供電企業(yè)在事故處理方面,檢修機動能力不強,這些都給提高配電系統(tǒng)供電可靠性造成了不少的困難。
2.1 提高可靠性專責的業(yè)績素質
一些基層可靠性專責人員只做數據的收集和上報工作,數據不校核、不分析、不反饋,對工作提不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為此要加強培訓,提高可靠性專責和業(yè)務素質,從而確??煽啃詳祿杉⑿:撕蛨笏颓赖臅惩?。
2.2 完善停電管理制度和運作流程
對歷年可靠性數據分析的基礎上可知,計劃停電所占的停電所占的停電比例最大。因此,需從嚴格控制計劃停電入手,科學、優(yōu)化安排各類停電計劃,做到精細化管理。在編制各類停電計劃時,以大修和改造工程停電需要為主,用戶工程停電需要為輔的原則制定每月停電計劃。同時,嚴格控制非計劃停電,對停電時間嚴格控制,在確保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線路柱上開關及電纜分支箱開關的作用盡量縮小停電范圍。做到“一線停電多處干活、一家申請多家工作”,有效地提高供電可靠性。
2.3 推廣應用新技術、新設備,提高農網現代化管理水平
結合農網改造工程,大力推廣應用新技術、新設備和現代化管理手段,為提高供電可靠性提供了技術支持。一是加快農網無人值班變電所的建設和改造步伐,目前有90%以上的35kV變電所實現了綜合自動化和無人值班;二是加快縣調自動化建設步伐;三是加快農網綜合信息管理系統(tǒng)建設,實現農網運行技術數據共享和在線檢測;四是加快配網自動化建設步伐;五是開展農網運行設備綜合治理,徹底消滅了三類設備和“卡脖子”設備;六是制訂并實施農網科技計劃,大力推廣應用集束導線、卷鐵芯變壓器、非晶合金配電變壓器等新設備和新技術,設備抵御自然災害能力明顯增強。穩(wěn)定的安全生產局面,成為提高供電可靠性的重要基礎和保證。
2.4 強化運行管理,大力提高農網在裝設備的可用水平
加強農網運行管理,是提高供電可靠性的有效途徑。在加強農網運行管理方面,一是狠抓對運行設備的巡視和預防性試驗,提前發(fā)現缺陷并及時處理,避免和減少事故的發(fā)生;二是積極實行和推廣設備狀態(tài)檢修技術和帶電作業(yè)技術,在供電緊張的區(qū)域盡可能開展“零點工程”;三是積累運行經驗,做好主變和配變的負荷監(jiān)測工作,確保主干線路安全運行;四是強化日常生產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地組織設備運行情況的摸底調查和調研工作,督促基層單位堵塞安全生產管理上的漏洞,及時消除事故隱患;五是統(tǒng)籌安排設備計劃停運,最大限度減少停運時間,要求各基層單位對停電做到月安排、周調整,對每個供電所、每條線路、每臺配變都做到按計劃停運,充分考慮檢修、施工、用戶報裝、增容改建、季節(jié)性負荷等停電因素,科學安排設備停運計劃,盡量減少停電次數和時間,避免重復停電,嚴禁隨意拉閘限電,向計劃管理要效益。
2.5 充分發(fā)揮聯絡斷路器的作用,有效實施故障隔離,盡快恢復非故障區(qū)城供電針對目前10kV樹狀結構線路,應考慮事故情況下相鄰10kV線路互為備用的運行方式。如果在相鄰的兩條線路某一處或兩處裝設聯絡斷路器,當線路出現故障時,在確保電網安全及轉供能力允許的情況下,通過分段開關對已發(fā)生故障的線路段實施故障隔離,并在隔離后恢復非故障段的線路供電,縮小停電范圍,最大限度地滿足客戶用電需求。
2.6 精心組織,優(yōu)質高效完成計劃檢修任務
近年來,對農網的檢修工作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經過農網改造和農電體制改革后,農網設備大幅度增加,運行管理人員相對不足,僅僅依靠計劃管理和開展狀態(tài)檢修已不能滿足供電質量要求,必須在檢修質量上下工夫,通過提高檢修質量保證農網供電可靠性的實現。為加強設備檢修管理,實行檢修質量責任制,對檢修質量進行終身追溯,層層考核,責任到人,不留死角,使農網設備檢修質量明顯提高。
2.7 加快配網自動化系統(tǒng)的建設步伐
要提高配網供電可靠性,除了堅強的網架結構,穩(wěn)定可靠的配電設備,還需要先進實用的自動化系統(tǒng)的支持。配電自動化是電網發(fā)展、管理和運行維護現代代的必然選擇,是為廣大用戶提供優(yōu)質服務的重要手段。實施配網自動化,重點加強饋線自動化,能正確判斷故障位置,自動隔離故障,自動恢復非故障區(qū)段的供電,把故障停電時間縮短到最小程度,提高供電可靠性。通過建設配電自動化系統(tǒng),可使配電設備的運行管理從根本上去除目前人工管理方式帶來的盲目、無序、混亂現象,達到規(guī)范和統(tǒng)一,使設備運行狀況一目了然,用戶利益得以保證。
2.8 推進可靠性全員化
推進可靠性管理與安全管理一樣真正做到全員化,使得所有有關人員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另外,班組直接對進行設備運行維護,需要進行有針對性的崗位培訓,讓一線班組有效貫徹管理意圖。一方面整理了配電部門的有關文件,另一方面讓配網各環(huán)節(jié)人員周知,不斷提高人員素質。首先,確立了逆推法來進行控制,即導出各運行部門的生產控制指標,分解到每條線路。按照分解的指標,實施停電工作計劃。讓所有成員,對供電可靠率指標看得見,摸得清。將可靠性管理工作,從以前的單純數據統(tǒng)計,實現向實質性管理控制的轉化。繼續(xù)高度重視計劃停電工作的控制與管理,發(fā)布了《配網計劃停電管理辦法》,精心安排計劃停電,要求各運行部門在停電申請里注明停電工作會影響的時戶數。單次停電影響超過300時戶的,要由主管生產領導審批停電計劃。將一切可以配合停電的任務同時安排,計劃停電的控制達到了“吝嗇”的程度。同時大力加強基礎管理,摸清了全局可以互供的用戶和自備發(fā)電機用戶,及時通知他們在線路停電時不受影響,減少線路停電影響的時戶數。
雖然在農網供電可靠性管理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這僅是剛剛起步,還處于很粗放的管理階段,與農村電力市場發(fā)展的需求和國家電網公司的要求相比,還存在很大的差距。面對電力體制改革和農電事業(yè)飛速發(fā)展的新形勢,應該分析研究農網生產管理工作面臨的新問題和新課題,針對性地采取措施,加大管理力度,使農網供電可靠性管理和安全生產管理水平再上一個新的臺階。
[1]國家電網公司農電工作部.農網供電可靠性教材.中國電力出版社.2006
[2]國家電網公司.用戶供電可靠性管理工作手冊.中國電力出版社.2007
[3]國家電力調度通信中心.《電力系統(tǒng)安全穩(wěn)定導則》學習與輔導.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1
[4]國家電力監(jiān)管委員會電力可靠性管理中心.電力可靠性技術與管理培訓教材.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