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明代學子科舉入仕之艱辛

      2010-08-15 00:46:01朱阿寶
      黑龍江史志 2010年19期
      關鍵詞:吉士生員會試

      朱阿寶

      (西北師范大學文史學院 甘肅 蘭州 730070)

      科舉制度并非自明朝起,卻在明朝發(fā)揚光大,唐宋時雖有科舉,但錄取名額十分之少,一科往往只取幾十人。明朝自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起開科舉,中舉人數(shù)大大提高,吸引著無數(shù)人紛紛以讀書為業(yè),一心盼望做官。但中舉之路卻異常艱辛。

      一、學生入學

      根據(jù)洪武二年頒布的《立學設科格式》的規(guī)定,生員要“于民間俊秀及官員子弟選充,(守令)必躬親相視,人才俊秀,容貌整齊,年及十五之上,已讀《論》、《孟》四書者方許入學。其年至二十之上,愿入學者聽?!盵1]在明代,士農(nóng)工商子弟均可入學,至于生員的入學年齡后來也不局限于十五歲以上,如大學士高谷“甫十歲,乃遣入邑庫,即能奮力于學?!背苫辏?467)朝廷頒發(fā)的《修明學政十事》中規(guī)定:“自今各處提調(diào)官,選擇子弟年十五、十六以下,資質(zhì)聰明俊秀者方許入學?!庇纱丝梢?,在生員的選拔上就有種種限制,更重要的是,在古代女性是沒有這些權利的。

      明代生員的入學考試制度分為三級,即縣試、府試、院試。考試者統(tǒng)稱為童生,始于何時,史無明載。據(jù)《云間志略》記載,宋瑛“長而嗜學,涉經(jīng)史,攻文章,而屢困于童子試”。縣試的主考是知縣,府試的主考是知府,院試的主考是提學??荚囈膊皇悄昴昱e行。而是隨歲、科二考進行。參加考試的童生,須是本地籍貫。并要事先取得在學廩生的保結(jié),才能赴考??h試取中后送府,府試取中后送院,院試取中后才獲得生員的資格,其間一次落卷,即前功盡棄??h試、府試、院試的場面雖然不同,但考試內(nèi)容卻大致相同??h試、府試比較容易通過,而決定去留的院試則困難一些。據(jù)計算,童子試的錄取率只有百分之二、三。所以七八十歲的童生也是有的,甚至有人一生入不了生員。在這個考試中合格的人就是我們大家熟悉的“秀才”。秀才有某些特權,比如可以免除一人的徭役,見到縣長大人可以不下跪。

      二、鄉(xiāng)試

      鄉(xiāng)試不是每年都舉行,洪武三年(1370)規(guī)定,三年一次開科。[2]一般在八月,考試的次數(shù)與日期有時也有增?;蚋摹S墒〕鲱},而且有名額限制。如洪武三年河南40名,福建30名,廣東25名,應天100名……各地的秀才必須考取全省前幾十名才可以中舉,可見中舉之艱難。鄉(xiāng)試在兩京及各省舉行,考試地點叫做“貢院”,設有號舍,為考稽查之處。進場之前有嚴格的檢查,以防作弊。而且考生作文中有嚴格的格式要求,凡文中遇御名、廟諱要予以回避。當然也有例外,例如弘治七年(1494)《科舉條件》中規(guī)定:“御名、廟諱及親王名諱,仍依舊制二名不偏諱,不必缺其點畫,違者黜落?!盵3]洪武三年初開科舉,定鄉(xiāng)試為三場。初場之題,旨在闡發(fā)經(jīng)義,代圣立言,因此議論要有所本。二、三場試以論、表、詔、法、判、策等,主要為考察士子對古今政事的識見及闡述觀點和撰寫各種公文的能力。明代的鄉(xiāng)試,在命題、作文、搜檢、謄錄、校文、復核等方面設立了嚴格的制度,基本保證了考試的公正。當然在各個環(huán)節(jié)上出現(xiàn)錯誤的現(xiàn)象還是不可避免。在這一級別考試中過關的人就叫舉人。舉人是有資格做官的,而舉人要當官,難度很大,他們要參加三次會試,如果還是不能考過,就可以去吏部注冊,一般要過幾年,有的甚至要等十幾年,等到現(xiàn)任官員退休或死亡后,有了空缺,這些舉人就有官做了。而挑選的舉人除了看背景就是看長相了,這叫做“大挑”。這個時候,長得丑的就很可能落選了。而且,舉人能做的官的官階是很低的,只能夠保證衣食無憂。

      明代鄉(xiāng)試的錄取,有南多於北的趨勢。太祖洪武三年南方的鄉(xiāng)試取士額為310人,但北方限取200人;英宗正統(tǒng)五年南方鄉(xiāng)試取485人,北方僅限255人。[4]

      在這個考試中獲得第一名的人叫解元。這就是三元里的第一元。

      三、會試

      中了舉人之后,想更進一步,就得參加更高一級的考試——會試。將要面臨的對手都是各省精英。朝廷一般將挑選三百人進入國子監(jiān)讀書,他們是“貢生”,要想當進士,必須會試考中。明代會試始于洪武四年(1371),洪武十七年(1384),重開科舉,禮部頒布科舉程式,定于試的第二年,即逢辰、戌、丑、未年舉行會試。[5]因考試的時間為二月,故有“春閨”之稱。

      明代會試的考場叫做貢院,其實從其結(jié)構環(huán)境來看,形同牢房。貢院里有上萬間房間,都是單間,這種單間叫做號房,長五尺,寬四尺,高八尺。考生在進去前要先搜身,只能帶書具和燈具進去,每人發(fā)給三支蠟燭,進去后,號門馬上關閉上鎖,考生就在里面答題,晚上也在里面休息,但由于房間太小,考生只能蜷縮著睡覺,難受程度可想而知。

      會試的考試日期定在二月初九,十二日,十五日。所考內(nèi)容同于鄉(xiāng)試。會試的錄取率就更低了,萬歷十七年(1589)會試舉人“四千四百有奇”,“錄士者三百五十人”,[6]錄取率大約1%。會試的錄取也如鄉(xiāng)試重視前場,前場不佳,二三場文考官多不觀??忌髟囄氖欠衲軌蜾浫。ヒ蛔窨婆e成式外,有時也與考官的學術觀點,政治觀點及個人好惡有關。如嚴訥,為學不主章句,嘉靖二十年(1541)會試對策中盛推王學,“主司大不悅為標數(shù)十語抨擊。幸卷既入錄,得不擯及?!?/p>

      會試考試的第一名叫會元,這是三元里的第二元。

      四、殿試

      通過會試的精英們面對的最后一道考驗就是殿試。明代的殿試始于洪武四年(1371)。該年的二月十九日,太祖在奉天殿策試貢生,次日在午門外唱名張掛黃榜,并除授職名,二十二日賜宴中書省,二十三日至國子監(jiān)謁先圣,行釋菜禮。后來殿試的日期定于三月十五日。[7]殿試的主考為皇帝,協(xié)助閱卷的稱讀卷官,負責監(jiān)察管理的稱執(zhí)事官。殿試的考試內(nèi)容,洪武三年(1370)規(guī)定:“殿試時務策一道,惟務直述,限一千字以上?!盵8]試題內(nèi)容一般均系有關國計民生的大事,需要考生做出切實的回答,以考見其治國安民的簡介和方法,使朝廷能拔取有才有識之士。如崇禎十三年(1640)殿試,順天府通州魏藻德策文為思宗所賞,拔至第一,十五年(1642)“復以面對稱旨,拜詹事入閣,旋正首揆?!盵9]

      在殿試中,舉人們面對皇帝是不敢也不能抬頭的,他們只能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答完問題,這就要求各位考生不僅要有淵博的才學,還要具有好的心理素質(zhì)。然后退出等待自己的命運。

      殿試后第三日,在長安左門外張榜,公布三甲名單。一甲只有三個人,叫進士及第,分別是狀元、榜眼、探花,這是為我們大家熟知的,二甲若干人,叫賜進士出身,三甲若干人,叫賜同進士出身。中了狀元,八面威風,牌子上要寫上“狀元及第”、“欽點翰林”這樣的大字,招搖過市,引得無數(shù)百姓感嘆不已,二甲和三甲牌子上會列明“同進士出身”、“兩榜出身”這樣的字,也是很多人傾慕的。那么狀元就是三元中的第三元。

      然而在讀書人心中的最高榮譽并不是狀元,而是另一種稱號,這一稱號就是連中三元。具體說來就是身兼解元、會元、狀元三個稱號于一身。這就要求考生不光學問要相當好,而且必須要反應快,長得比較帥,才有可能獲得這一稱號。有明一代,連中三元者只有兩人,商輅為明朝唯一在鄉(xiāng)試,會試,殿試中連中三元者,還有一人名叫黃觀,也曾在鄉(xiāng)試、會試、殿試中連中三元,但因得罪明成祖,被削去狀元名譽。

      可想而知,掛有這樣頭銜的人在讀書人眼中的地位有多么的神圣。

      進士不同于舉人,一錄取就可以候補官員,就可以到吏部去。在所有的進士中,只有一甲三人可直接進入翰林院,二甲和三甲中挑選精英考試才可成為庶吉士,他們的職責是給皇帝講解經(jīng)史書籍,并幫皇帝起草詔書,權力很大,到了明朝中期,更形成了不是庶吉士不能當大學士的慣例。例如嘉靖朝的嚴嵩、徐階、高拱,還有隆慶朝的張居正,除徐階直接出自翰林院外,都是由庶吉士進而拜為大學士。

      庶吉士是明代在進士之上設立的進修制度,是作為進士的一種補充形式出現(xiàn)的。庶吉士制度前代沒有,明初設置庶吉士本為提高進士的辦事能力。以后庶吉士專屬翰林院,不及其他衙門,庶吉士成了翰林官的預備員,故“庶吉士始進之時,已群目為儲相?!盵10]

      五、結(jié)語

      十年寒窗苦,就為了功成名就。士人進入仕途幾乎都要通過科舉這一條道路,它猶如一塊巨大的磁石,吸引者無數(shù)人為之懸梁刺股,耗盡一生心血?!叭厦鹘?jīng),五十少進士”。這句古語形容明代科舉的難度再恰當不過了。多少少年熬成白頭,卻最終一無所獲,即使是天生奇才,例如楊廷和之類,也需要有人賞識提拔才能順利進入仕途。對于一個沒有背景的普通學子來說,除了拼命加拼命通過科舉考試入仕之外,別無他法。所以,那些明代學子的學習精神是絕對我們學習的。

      [1][明]尉氏縣志[M].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

      [2][明]朱元璋.明朝開國文獻·開科舉詔[M].北京:臺灣學生書店.

      [3][明]明武宗實錄卷一三二[M].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校印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4][民國]錢穆.國史大綱[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

      [5][明]《明會典》卷七七[M].北京:中華書局,1989.

      [6][明]許國,(撰).葉向高,等(輯).許文穆公集[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9.

      [7]趙子富.明代學校與科舉制度研究[M].北京:北京燕山,2008.

      [8][明]《明會典》卷七七[M].北京:中華書局,1989.

      [9][清]李遜之.崇禎朝記事[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9.

      [10][清]張廷玉,等(撰).明史[M].北京:中華書局,2003.

      猜你喜歡
      吉士生員會試
      數(shù)困棘闈:徐渭科考探賾
      榮寶齋(2024年3期)2024-06-15 00:00:00
      畫“皮”成作
      古代科舉考試,哪些情況會延期
      人民論壇(2020年18期)2020-07-23 06:56:52
      道光六年廣東文生員數(shù)量
      江海學刊(2020年5期)2020-03-02 08:02:23
      明代《會試錄序》的史料價值探析
      從明朝會試看科舉制
      古代“學霸”頭銜
      書院與官學教育
      ——以明代為例
      天府新論(2016年4期)2016-02-13 02:34:21
      語句環(huán)讀之趣
      中國現(xiàn)代女作家筆下“南洋”浪蕩子形象之比較:以“凌吉士”和“范柳原”為例
      罗源县| 亚东县| 武邑县| 三明市| 洛隆县| 鞍山市| 五河县| 双桥区| 库车县| 泾阳县| 花莲县| 清苑县| 城市| 蕉岭县| 长顺县| 青冈县| 咸丰县| 札达县| 南溪县| 建始县| 黄浦区| 蒲江县| 茌平县| 肇源县| 南通市| 兴宁市| 阿城市| 井冈山市| 河东区| 武强县| 葵青区| 尖扎县| 临湘市| 稻城县| 安西县| 康平县| 阿图什市| 桂东县| 建湖县| 鸡泽县| 紫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