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試論法國國家主義的歷史演進

      2010-08-15 00:46:01
      黑龍江史志 2010年7期
      關鍵詞:國家主義法蘭西拿破侖

      柴 紅

      (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 天津 300071)

      所謂國家主義,即強調(diào)國家在國內(nèi)具有最高權力以及在國際上居于中心地位,[1]對內(nèi)體現(xiàn)為整體主義,追求統(tǒng)一和秩序,對外體現(xiàn)為主權主義,追求國家利益和威望。國家主義伴隨近代民族國家的出現(xiàn)得以發(fā)展,在不同國家呈現(xiàn)出不同形態(tài)。在法國,國家主義是一種超越于政府之上的國家意識,在制度上體現(xiàn)為高度中央集權和國家行政主義,是法國根深蒂固的政治文化傳統(tǒng)之一。本文試圖通過對法國國家主義歷史淵源的追溯去理解其國家主義的內(nèi)涵。

      一、大革命前法國的君主專制集權主義

      早在中世紀,與歐洲大陸其他國家一樣,法國一直被諸種離心勢力所包圍。強大的封建割據(jù)勢力削弱了王權的力量,邊境的可滲透性使法國的“建國”歷程極為艱難,這使法國國王不能繼續(xù)容忍離心勢力的存留和蔓延。

      路易十一在位期間(1461~1483),實現(xiàn)了國家統(tǒng)一,強化了國家機構,進而強化王權。16世紀末,長達36年的胡格諾戰(zhàn)爭(1562~1598)一度削弱了王權。然而波旁王朝建立后,國王亨利四世(1589~1610年在位)重新恢復了專制王權。路易十三(1610~1643年在位)統(tǒng)治時期,專制王權進一步加強。黎賽留任首相期間(1624~1642)稱其抱負為“在法國建立一個使歐洲肅然起敬的絕對君主制”。[2]403為此,他采取了多項措施:第一,將國家利益置于教會之上,強迫教會交納大量捐稅。第二,集中軍隊指揮權,將其置于國王的直接指揮之下。第三,嚴懲叛亂貴族,迫使一切貴族效忠于國王。第四,加強中央政府行政權力,使貴族權力機構“國務會議”形同虛設;向各省派遣監(jiān)察官,賦予其征稅、指導工作、官員錄用及公共工程等諸種權力,[3]13~14削弱由貴族把持的省長權力。第五,限制巴黎高等法院的權能,禁止其介入政治問題。第六,推行重商主義政策,從經(jīng)濟上鞏固專制王權。第七,打擊哈布斯堡王朝,使法國在意大利、尼德蘭、德國和瑞典建立起自己的勢力,為此后路易十四的歐洲霸權奠定基礎。

      路易十四在位期間(1643~1715),法國的專制君主制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1661至1715年路易十四親政期間,①他大權獨攬。為了保證他個人的絕對統(tǒng)治,他不設首相職務,一切事務均由自己裁斷。宣布國務會議必須聽命于國王,各大臣非經(jīng)國王同意不得發(fā)布任何政令。為了削弱巴黎高等法院的進諫權,他親臨法院,發(fā)表“朕即國家”的講話,親手從法院記事錄中撕掉有關“福隆德運動”②的記錄,剝奪了其扣留國王敕令和對敕令提出異議的權力。法國三級會議也在這一時期被迫停止召開。為了加強對外省的控制,他將省長的任期縮為3年,要求省長必須住進王宮,并將軍權交給由國王派出的總督,還親自任命駐各省監(jiān)察官。為了稱霸歐洲和奪取廣闊的殖民地,他還發(fā)動了一系列對外戰(zhàn)爭。

      路易十四的專制集權君主統(tǒng)治,顯現(xiàn)出王權至上且不可分割的政治理念,對法國政治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成為法國國家主義的搖籃。

      二、大革命時期法國的國家民族主義

      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fā),它摧毀了舊的封建王朝,也引起了歐洲各國封建君主的極大恐慌和仇視,他們聯(lián)合起來向法國發(fā)動進攻,妄圖鎮(zhèn)壓革命,重新恢復舊的封建王朝。外來干涉和戰(zhàn)爭的危險,使法蘭西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在此危難之秋,雅各賓派領袖羅伯斯比爾向人民發(fā)出呼吁:“祖國在嚴重的危難中,全體公民應當被召喚來保衛(wèi)她”,“大家應當關心她的生存和光榮”,并主張“取消積極公民和消極公民的區(qū)別,確立公民的普選權”。[4]87在羅伯斯比爾的號召下,法國人意識到,如果不能拯救民族危機,法國革命便將在內(nèi)外反動勢力的干涉下被葬送,自由法國將重新淪為專制暴君的國家。1792年9月,瓦爾密戰(zhàn)役中,法國軍隊高呼著“民族萬歲”的口號沖向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普魯士軍隊,取得了勝利,體現(xiàn)出一種民族主義的精神。

      法國大革命時期,曾經(jīng)執(zhí)政的雅各賓派認為,民族與國家的存亡只能靠這個民族和國家全體成員的愛國熱情和積極參與才能得以拯救。要激發(fā)起人民的愛國熱情,就必須將人民與自己的民族和國家緊緊連在一起。為此,雅各賓派當權者通過法令滿足農(nóng)民對土地的要求,通過土地將農(nóng)民與祖國連接在一起,使祖國對于農(nóng)民不再是一個抽象和模糊的概念,由此而激發(fā)廣大農(nóng)民的愛國主義情感。雅各賓派還采取了國家救濟措施去保證人民的生存權利,去換取人民對國家的熱愛與忠誠。

      雅各賓派所采取的這些措施,使法國人感覺到“祖國”是他們獲取自由、平等和幸福的源泉,一旦失去她,他們將會變得不幸和一無所有。此種自由、平等和幸福的紐帶將人民與祖國連成一體,使法國人以高昂的民族熱情和民族精神,擊退了外來入侵,保衛(wèi)了革命,拯救了法國。

      法國大革命前,法國人尊崇“神授”的“君權”,并不存在民族國家的觀念。大多數(shù)人認為自己首先是天主教教徒,其次是某一地區(qū)的居民,最后才是法蘭西人。[5]290法國大革命使法國人真正認識到,法國不再是國王和貴族的國家,而是公民享有權利的國家,是法國人真正的“祖國”。使法國人第一次感受到對國家的依賴,感受到法國作為民族國家的存在。同時,法國人深受啟蒙思想家盧梭“公意”思想的影響,將國家視為聚集個人并居于個人之上的有機體,它具有基本的和可知的社會準則,擁有一種不屈從于占任何比例的個人要求的“意志”,[6]164是一種超越于個人和政府之上的國家意志。

      三、拿破侖當政時期法國的國家行政主義

      法國大革命后所建立的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實行議會民主制,然而卻使法國陷入了嚴重的無政府狀態(tài)。1804年,拿破侖通過政變建立起法蘭西第一帝國,重新恢復高度中央集權的政治體制,并建立起高度集權的國家行政官僚體系,構建起一整套相對完善的國家行政制度。

      拿破侖當政期間(1799~1815年)確立了國家行政權力的至高地位。名義上國家行政權力分屬三位執(zhí)政,然而第二、第三執(zhí)政僅為提供咨詢所用,拿破侖本人作為第一執(zhí)政始終大權獨攬。同時,他還通過親自指定立法機關議員、分割議會權力等方式削弱立法權,使立法機關淪為帝國的附屬機構。[7]214

      這一時期,拿破侖建立起自上而下高度集權的行政體制,將所有行政事務的運行均納入到一個穩(wěn)定的職權模式下。中央政府行政機構劃分為五個部,進而劃分為若干司、局,一些部還在巴黎以外設立辦事處。拿破侖創(chuàng)立了行政法院,使之成為政府的控制機構。他還對地方行政區(qū)的層級進行了調(diào)整,建立省、郡、公社三級地方行政體系,各級地方政府完全隸屬于中央政權。其中,省作為中央的分支機構行使區(qū)域管轄權,向內(nèi)務部負責。省長作為中央和地方聯(lián)系的紐帶和中央權威的代表,由拿破侖直接任命。省以下各級地方行政長官(除地方市長與市議會議長之外)均由拿破侖直接任命。通過此種方式,中央將地方事務置于自身的嚴密監(jiān)控之下。

      拿破侖當政期間,對舊的官員制度進行改革,建立起功績主義的行政官僚體制。他制定了法國歷史上的第一部《公務員條例》,建立起以才能為標準的官員選拔制度以及官員等級、薪金和培訓等相關制度。[8]240他還創(chuàng)辦了綜合性技術學校,對官員進行專業(yè)技術培訓。拿破侖所建立的現(xiàn)代官僚體制,對于完善國家機器、強化中央集權制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拿破侖當政時期還建立起一套中央集權式的現(xiàn)代教育體制。他認為,教育的任務應當是用統(tǒng)一的思想培養(yǎng)為帝國服務的人,因此國家必須控制教育。1802年5月,法國以法律形式頒布全國教育計劃,規(guī)定:“未經(jīng)政府許可,不準開辦中等學?!保叩葘W校皆為專業(yè)學校,原則上由國家開辦。將開辦學校的權力掌握在國家手中。1806年和1808年,拿破侖政府又相繼頒布了兩個教育法,核心內(nèi)容為建立“帝國大學”,將之作為法國教育行政的最高領導機關,負責組織全國的教育工作。還規(guī)定:“設教育大臣一職,作為全國最高教育行政長官;設總督學若干人,負責監(jiān)督學校工作;全國分29個學區(qū),由學區(qū)長主持學區(qū)內(nèi)教育管理工作;省級教育行政機構只有監(jiān)督權,監(jiān)督轄區(qū)內(nèi)的中小學?!蹦闷苼鏊鶆?chuàng)立的大一統(tǒng)教育行政體制,提升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力,使地方教育行政機關成為“處理事務的機器零件”,[9]117~122構建并強化了維護國家意志的體制基礎,實現(xiàn)了國家對社會思想文化的控制。

      拿破侖當政時期所創(chuàng)建的一系列制度不僅延續(xù)了法國的集權主義傳統(tǒng),還發(fā)展了作為法國國家主義特征之一的國家行政主義傳統(tǒng)。這些制度在鞏固法國國家政治統(tǒng)治方面顯示出其有效性,因此歷經(jīng)法國的政治更迭,始終得以保留和沿用。

      四、二戰(zhàn)時期及當代法國的國家主義

      長期以往,在歐洲大陸持續(xù)不斷的戰(zhàn)亂中,法蘭西民族一直扮演著悲劇性的角色。大革命后,尤其是拿破侖當政時期法國國家主義制度與意識的形成,使法蘭西的民族精神日漸強大,一度被人們稱為“偉大的法蘭西”。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和德國的入侵,使這個偉大的民族悲劇再現(xiàn)。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法國軍隊節(jié)節(jié)敗退,最后不得不棄戰(zhàn)求和。1940年6月,貝當政府與德國簽訂了貢比涅停戰(zhàn)協(xié)定,將位于法國北部和西部的主要工業(yè)區(qū)分割給德軍掌控。協(xié)定簽訂后,貝當政府匆匆遷往南方小城維希,建立起“維希政權”。維希政權的軟弱無能和對納粹德國的俯首帖耳使法蘭西民族蒙受巨大的恥辱,使法國陷于“山河破碎,民族存亡”的緊要關頭。

      在此種情況下,戴高樂將軍向全國人民發(fā)出號召:“無論發(fā)生什么事情,法國抵抗的火焰不能熄滅,也絕不會熄滅?!盵7]629他在倫敦籌建法蘭西民族委員會,組織起武裝力量。此時,法蘭西民族的尊嚴遭到踐踏也激發(fā)了法國人的民族熱情,一批批愛國志士冒著生命危險,投奔戴高樂報效祖國。1944年8月,法國境內(nèi)爆發(fā)了巴黎人民起義。巴黎人民經(jīng)過數(shù)日的浴血奮戰(zhàn),贏得了勝利。巴黎人民起義的勝利,加速了法國全境的解放。1945年5月,法國人終于迎來了反法西斯的最后勝利,使法蘭西民族得以雪恥。

      經(jīng)過戰(zhàn)爭洗禮的法蘭西民族,更加渴望建立一個強有力的國家,更加堅定了集權主義的價值取向。[10]35~45戰(zhàn)后法國不僅延續(xù)高度集權的政治體制,還使其國家職能明顯擴大。不僅繼續(xù)實現(xiàn)縱向集權,還進而實現(xiàn)橫向集權,使國家行政權力進一步得以膨脹,強化了法國國家行政主義的價值取向。二戰(zhàn)時期乃至戰(zhàn)后,法國的國家主義繼續(xù)得以發(fā)展,無論在法國的國家制度中,還是在法國人心中,都刻下了深深的烙印。

      總之,法國漫長的歷史長河孕育了其獨特的文化傳統(tǒng),其中國家主義成為其最為顯著并具有深厚根基的政治文化傳統(tǒng)。它萌芽于法國封建君主專制時期,伴隨民族國家的形成和發(fā)展,初步形成于法國大革命時期。拿破侖當政期間,建立起高度集權的國家行政體系,使其國家主義思想滲透于國家制度中。二戰(zhàn)時期德國入侵給法國人的恥辱感強化了法國人的國家主義意識,使國家主義的傳統(tǒng)在戰(zhàn)后進一步扎根于法國。作為一種民族意識,法蘭西人信仰和推崇國家主義,在他們看來,國家能夠給法國人帶來秩序和繁榮。盡管此種國家觀在當代受到個人主義和新自由主義的挑戰(zhàn),但法國的政治發(fā)展不可能完全揚棄自身歷史文化傳統(tǒng)的根基,只能在改革和傳承其原有歷史文化傳統(tǒng)的基礎上前行。

      注釋:

      ①路易十四于1643年繼承王位,但因當時年幼,直至1661年才親政.

      ②又稱“投石黨之亂”,包括“高等法院福隆德運動”(1648-1649)和“親王福隆德運動”(1650-1653),是發(fā)生于法國17世紀中期的高等法院貴族與王室的沖突,最終以國王的勝利而告終.

      [1]蔡拓.全球主義與國家主義[J].中國社會科學,2000,(3).

      [2]周一良.世界通史—中古部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B.Chapm an.The Profession of Government:the pu blic service in Europe[M].Londo n:Allen&Unwin,1959.

      [4]王養(yǎng)沖,陳崇武.羅伯斯比爾選集[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9.

      [5]孫鐵.影響世界歷史100事件[M].北京:線裝書局,2003.

      [6][美]邁耶等.比較政治學:變化世界中的國家和理論[M].羅飛,等,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01.

      [7]張芝聯(lián).法國通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

      [8]洪波.法國政治制度變遷——從大革命到第五共和國[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

      [9]Bassie,Louise Pierce.The School and the Spirit of Nationalism[J].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 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1934,Vol.175.

      [10]John,L.Comaroff&Paul C.Stern.NewPerspe ctives on National is mandWar[J].Theory andSociety.1994,Vol.23,No.1.

      猜你喜歡
      國家主義法蘭西拿破侖
      下期預告 拿破侖:折騰的前半生
      漲幅達1400%的“法蘭西三劍客”朱德群
      藝術品鑒(2020年5期)2020-07-27 02:42:50
      法蘭西戰(zhàn)役
      拿破侖美言惑敵
      快樂語文(2018年25期)2018-10-24 05:38:40
      天空中的法蘭西騎士——幻影2000戰(zhàn)斗機
      當代中國行政執(zhí)法中的國家主義立場
      行政法論叢(2018年1期)2018-05-21 00:41:44
      邊疆治理現(xiàn)代轉(zhuǎn)型:從“國家主義”到“國家社會互構”
      學理論·下(2017年4期)2017-05-13 16:32:33
      通識少年·拿破侖
      探索科學(2016年11期)2017-01-17 13:08:58
      李斯特國家主義理念思辨
      論何新新國家主義的內(nèi)涵
      魅力中國(2016年23期)2016-01-16 09:42:05
      天祝| 九龙坡区| 武清区| 通河县| 汤阴县| 措勤县| 繁昌县| 峡江县| 长乐市| 蓬莱市| 新建县| 望都县| 法库县| 西丰县| 富锦市| 浮山县| 承德市| 临潭县| 镇康县| 海丰县| 泸州市| 美姑县| 霍州市| 满城县| 分宜县| 绵阳市| 招远市| 东兰县| 老河口市| 楚雄市| 江城| 上虞市| 天峻县| 安吉县| 时尚| 济宁市| 屏边| 特克斯县| 霍山县| 蓝山县| 松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