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珍
(遼寧省北票市中醫(yī)院 遼寧北票 122100)
本人于2002年4月至2009年2月用自制活血化瘀湯治療缺風性中風100例,療效滿意,現(xiàn)報道如下。
全部病例均按照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腦病急癥協(xié)作組修訂編寫的《中風病診斷與療效評定標準》[1],經顱腦CT檢查確認為腦梗死。采用隨機分組分為活血化瘀湯治療組及銀杏葉片對照組,治療組100例:其中男性64例,女性36例;年齡38~55歲43例,56~65歲34例,65歲以上者23例;病程30d以內者38例,31~180d47例,180d以上者15例;全部病例均有高血壓并有不同程度的偏癱、失語、尿便失禁、智力減退。銀杏葉片組100例:其中男性58例,女性42例;年齡41~55歲13例,56~65歲58例,65歲以上者29例;病程30d以內者35例,31~180d51例,180d以上者14例,2組患者一般情況基本一致,具有可比性。
治療組用活血化瘀湯,其主要成分為川芎、水蛭、土蟲三味中藥,以2∶1∶1比例組成,煎制成濃劑裝瓶,每瓶100mL(約含生藥10g),每次服50mL,1d2次口服,對照組銀杏葉片由揚子江藥業(yè)生產1次2片,1d3次口服。2組均1個月為1個療程,2組病例同時給予脈絡寧注射液10mL加入0.9%氯化鈉注射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靜點,每日1次,治療前全部病例進行血液流變學、血脂、肝功、腎功檢查,1個療程結束時進行上述各項復查。
采用計分法進行判定[2],著重于神志、語言、運動功能等恢復程度進行分析,按治療前評分與治療后評分,百分數(shù)折算法計算:即(治療前評分治療后評分)/治療前評分×100%。恢復≥81%,6分以下;顯著進步≥56%,<81%;進步≥36%,<56%;稍進步≥11%,<36%;無變化<11%;惡化(包括死亡)負值。結果如下。
從表1可以看出,治療后2組比較后有顯著差異(P<0.05),說明活血化瘀湯治療缺血性中風優(yōu)于銀杏葉片。
從表2可以看出治療組經活血化瘀湯治療后,紅細胞壓積、纖維蛋白原、血漿粘度、全血粘度比治療前下降有顯著差異(P<0.05);對照組中紅細胞壓積、纖維蛋白原下降有顯著性差異(P<0.05),血漿粘度,全血粘度下降經統(tǒng)計學處理無顯著性差異(P>0.05),說明活血通脈湯具有降纖維蛋白原、降低血粘度、抗栓、溶栓的作用。
中風病臨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語蹇澀或不語、偏身麻木為主癥,多見于老年人,以冬春兩季發(fā)病最多。本病相當于西醫(yī)的腦血管病,腦血管病主要分為缺血性和出血性兩大類型。本文主要討論缺血性中風的辨證論治。
表1 2組治療后療效比較
表2 2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結果比較(±s)
表2 2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結果比較(±s)
?
中風病是由于氣血逆亂,產生風、火、痰、瘀,導致腦脈痹阻而致,不論風、火、痰、瘀何因所致,其最終的病理變化是脈絡不通,血行障礙,即血瘀,故治療應活血、化瘀、通絡首當其沖。自擬活血化瘀湯中川芎活血祛瘀,兼有行氣作用,為血中之氣藥,性善走散,可增強行血散瘀作用,現(xiàn)代藥理學研究證實,川芎能改善外周血液循環(huán),抑制血小板凝聚和抗血栓的形成,對血脂的作用表現(xiàn)在明顯提高高密度脂蛋白的膽固醇含量和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能增強記憶力,并有抗氧化作用[3];水蛭入血分,破瘀血而不傷新血,現(xiàn)代藥理學證實水蛭的破血瘀作用主要與其抗血栓形成、抗凝、改善血液流變和微循環(huán)、降血脂等作用有關[3];土蟲破血逐瘀以通絡,現(xiàn)代藥理學研究證實,土蟲具有抗凝、改善血管內皮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度和降血脂等作用[5~6]。諸藥合用共奏行氣活血、祛瘀通絡之功效,增強體內纖溶、抗栓能力,以達改善腦微循環(huán)作用,從而有效地治療缺血性中風。臨床證實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
[1]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腦病急癥協(xié)作組.中風病診斷與療效評定標準(試行)[J].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1996,19(1):1.
[2]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1995).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通過[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1.
[3]沈映君.中藥藥理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0:632~693.
[4]張凌鵬.小小土鱉蟲·藥用顯奇功[J].家庭中醫(yī)藥,2005,(10):57.
[5]楊紅蓮,劉梅.土鱉蟲的化學成分及藥理研究[J].陜西中醫(yī)學院學報,2005,28(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