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勇
美國的麥克尼爾河沿途有許多世界知名的旅游景點,每到夏天,這里就會游人如織。人們喜歡這里的原因有兩個:一是河流流經(jīng)的區(qū)域落差很大,沿途形成了眾多蔚為壯觀的瀑布;而另一個原因則是在麥克尼爾河瀑布附近生活著大量的棕熊,炎熱的夏天它們總喜歡去瀑布那里捕捉河里美味的鮭魚,這一獨特景觀讓游人大飽眼福。而在世界各地電視中播出的大多數(shù)關(guān)于棕熊生活的紀錄片也是在這里拍攝完成的。
棕熊的體型不一,捕食技術(shù)也千差萬別,但是各有各的方法。體型龐大的棕熊自恃武力強大,總是占據(jù)較好的位置。因為水流的湍急,水中氧氣較少,所以較大的鮭魚喜歡向瀑布上游跳躍,以便獲得更多的氧氣。大棕熊掌握了鮭魚的這一特點,便站在瀑布的上游,等待鮭魚躍起,便立即張開大嘴,鮭魚便“自動”跌落到了棕熊的嘴里。而那些體型較小的棕熊便只能站在較差的位置上,有的干脆連較差的位置也輪不上。游人們眼看著體型龐大的棕熊吃得津津有味,而弱小的棕熊一無所獲,都暗自著急。殊不知,在千百年的進化中那些弱者早已想出了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
較小的棕熊往往兩只結(jié)合在一起,一只站在上游,一只站在下游。每次一看到較大的棕熊叼到了鮭魚,站在上游的小棕熊便立即攻擊它,而強者一看到弱者來襲便本能地張口還擊。結(jié)果,就在強者張開口的剎那,鮭魚便掉到了河里,而鮭魚由于被強大的棕熊咬傷,無力掙扎,只能順水漂流而下,于是站在下游的弱小棕熊這時便可一口叼住漂下來的受傷鮭魚,安享美味。等它吃飽了,便去替換另一只棕熊。
其實,弱小的棕熊是沒有能力攻擊站在上游的“強者”的,它們僅僅是騷擾它就可以達到目的,因為小棕熊聰明地看到了這些“強者”的弱點———既不想失去自己上游的位置又想用還擊來維護住自己“強者”的尊嚴,結(jié)果在費力勞神之余,丟掉了自己已經(jīng)吃到嘴里的美味。
于是在這種情形下,人們往往看到戲劇性的一幕:那些強大的占據(jù)著高處有利位置的棕熊們?nèi)匀火嚹c轆轆,憤怒的吼聲還在震動著山谷時,而那些站在下游的老弱病殘們卻已經(jīng)滿意地舔著嘴巴,悠閑地回家了。
站在高處不一定就是贏家。一個人即使再優(yōu)秀,力量往往也是有限的,而團隊的力量則是無窮的,哪怕它們只是麥克尼爾瀑布的兩只棕熊。
(圖/李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