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暉
1993年,上海青年男籃的教練李秋平受邀到暑期籃球培訓班指導孩子們練球,一個小男孩引起他的注意。這個小男孩只有13歲,近兩米高,因為瘦弱,一場比賽要被撞得摔七八個跟頭。但是,男孩良好的手感和出眾的意識卻讓李秋平眼前一亮,他當即決定,把這個孩子選進上海青年隊。
此后,李秋平被提拔為上海隊主教練,更加全力栽培這個男孩。男孩也不負所望,在CBA所向披靡,之后,男孩離開上海,遠赴大洋彼岸的美國NBA發(fā)展,取得巨大成功,成為國際籃球巨星。這個男孩就是姚明。8年過后,姚明成了中國體育界的標志性人物,而上海隊卻跌入低谷。
2009年11月,聲名顯赫的姚明收購上海隊,成為母隊的老板,然而,讓人大跌眼鏡的是,姚明入主母隊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恩師李秋平給炒了。
李秋平在上海隊整整14年,把一個乙級隊帶到了CBA總冠軍,可謂一代功勛教練。近兩年,由于資金匱乏,上海隊成績下滑很快,李秋平心急如焚,到處拉廣告、拉贊助。好不容易盼到姚明接手了,不曾想,教練卻不再是自己。李秋平病了,外界猜測說是讓姚明給氣的。姚明頓時成了眾矢之的,很多老一代籃球教練和隊員,都覺得姚明忘恩負義,心太狠。姚明背負著巨大壓力,在接受著名主持人楊瀾訪談時,用了“酸甜苦辣,五味雜陳”八個字來形容自己的心情,并坦言對師傅李秋平有點負罪感。
李秋平住院期間,外界將他和姚明的恩怨傳得沸沸揚揚,他一直三緘其口,不愿發(fā)表任何評論。病愈后,當?shù)弥獦I(yè)內(nèi)人士仍在不斷指責姚明時,他覺得是該開口的時候了。于是,他第一次面對媒體回應了和姚明之間的傳聞。
記者問:“您是被自己一手培養(yǎng)出來的弟子給炒了,難道心情不很復雜嗎?”
李秋平笑了:“是很復雜,但同時我也理解姚明,他要請外教,把NBA的一整套先進科技、管理團隊和管理方法帶到上海隊,如果我還在,總會有點格格不入。他是希望讓上海隊再次崛起,而這也正是我的愿望,我們大的目標是一致的。我個人的得失絕不該凌駕于上海籃球的整體事業(yè)之上,所以我支持姚明?!?/p>
從上海隊“下課”后,他全心致力于青少年運動員的培養(yǎng)。在他的苦心經(jīng)營下,上海的青少年籃球訓練營逐漸被打造成為全國規(guī)模最大、最正規(guī)的培訓基地。李秋平欣慰地說:“我和姚明最終還是走到了一起,都在為上海的籃球事業(yè)出份力?!?/p>
李秋平的“下課”,讓我想起了幾十年前大洋彼岸另一個人的“下課”。二戰(zhàn)期間,英國海軍大臣丘吉爾臨危受命,成為首相,領導英國民眾同仇敵愾,抵抗德國法西斯,展開了艱苦卓絕的斗爭。勝利的曙光來臨之際,英國舉行大選,丘吉爾竟敗給了工黨,在舉國歡慶勝利的時刻,他卻“下課”了。斯大林聽聞,替他喊冤,他卻說:“這正是我想要的結(jié)果,我打仗就是為了保衛(wèi)人民有罷免我的權利?!?/p>
或許,李秋平的“下課”與丘吉爾的“下課”內(nèi)容相去甚遠,但是他們精神層面的追求卻是一致的。那就是,在集體或國家的利益面前,個人的得失成敗、禍福榮辱,可以輕描淡寫、不值一提。有了這樣的境界,方能有一顆寬容和包容之心,方能做到“去留無意,任天邊云卷云舒”,也方能寫就一個大寫的“人”字。
(圖/遲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