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 祥
1983年,英國最著名的學校伊頓中學,發(fā)生了一件駭人聽聞的事件,一個年僅16歲的男孩子,由于吸食了大麻而被校方關了禁閉。校長皮爾先生感到無地自容,他無法向學生的家長和連帶同學的家長交代,他深深地自責后,決定處罰這個不可一世的學生。
男孩子的眼淚從那一刻起,就沒有停止過,他的眼淚瞬間流成了一條小河,河水中盡是自己的羞愧和難過。
他將整個事件的經過寫了下來,希望學校能夠諒解,但皮爾校長看過后認為寫得不夠深刻,輕描淡寫的檢查無法向全校交代。
一盞蒼白的燈泡,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張簡易的床,偶爾會有幾只老鼠調皮地游動過來,好像老熟人似的與男孩子打著招呼,甚至在他困頓的時候會跑到他的嘴邊與他來個深情一吻,這便是禁閉室的環(huán)境。
比這更惡劣的,是男孩子的心情,但他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才能將檢查寫深刻,從而痛改前非,皮爾校長的學風極其嚴格,如果寫不好檢查,他可能會被永遠地開除伊頓中學,而這對自己的父母會形成巨大的打擊。
男孩子的眼淚流在日記本上,將檢查打成一片濡濕。
他忽然想起了何不將自己過去流過的眼淚搜集起來,在下面寫上具體的文字描述,與本次的事件聯在一起,形成一份特殊的檢查。
這源于一種靈感,小男孩抓住了它,生怕它稍縱即逝。
他用了將近半個月的時間整理自己過去的眼淚,終于,他搜集了三十條自己的錯事,并且在錯事的上面畫上了一個小男孩落淚時的表情,這項工作幾乎占據了整個日記本。
當皮爾校長于一個月后看到這份獨特的檢查時,他突然間老淚縱橫,為小男孩的匠心獨具和誠意所感動,他破例原諒了他,處罰上寫著:不準離開校園,抄寫五百行拉丁文詩句。
這個叫卡梅倫的小男孩,從此吸取了教訓,發(fā)奮要做一個堅強懂事的孩子,他中學畢業(yè)后考取了牛津大學。從此平步青云,步入政壇。
眼淚不是傷感,不是阻撓,它也是動力,是滋潤人生之路的潤滑劑。許多人從眼淚中跌倒了,卻再沒有起來,而又有一些如卡梅倫一樣的人,他們在眼淚中學會了如何生活,如何奮斗,真正地做到了“化悲痛為力量”。
(圖/韓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