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娟 張桂云 金影 徐曉娟 史子敏
(遼河油田中心醫(yī)院功能科,*循環(huán)內科,**消化內科,遼寧 盤錦 124010)
美國RADIUS(產前常規(guī)超聲診斷)研究小組的一組報告發(fā)現(xiàn) ,在初級醫(yī)療機構中胎兒畸形的超聲檢出率僅為16%。也有報道[1]二維超聲對胎兒畸形的檢出率為40%~70%,這些結果表明超聲技術仍需不斷革新以提高胎兒畸形的診斷水平。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三維超聲技術應用于臨床[2]。近年來,我們對部分孕婦進行了產前的三維超聲檢查,評價其在產前診斷中的價值。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06年1月—2008年12月來我院就診的合并胎兒畸形的孕婦40例 ,孕周 16~42周 ,平均(29.7±5.6)周。39例為單胎妊娠,1例為雙胎妊娠。
1.2 儀器與方法 Philips公司生產的 iu22三維超聲成像儀 ,經腹三維容積探頭(頻率2.0~6.0 MHz)。三維圖像采集及重建方法見相關文獻 ,成像模式包括表面成像、透明成像和多平面成像。表面成像模式用于觀察胎兒的體表結構 (如面部結構、肢體、外生殖器等);透明成像模式用于觀察胎兒的脊柱、肋骨、顱骨等骨性結構;多平面模式通過三個相互垂直的平面上的平行移動和旋轉對感興趣區(qū)的結構進行多角度的觀察。所有受檢者先常規(guī)作二維超聲檢查,再由同一操作者行三維超聲檢查,比較兩者對胎兒畸形的診斷水平,并探討兩者提供的診斷信息有無差別。
畸形檢出率(%)=二維(或三維)超聲檢查確診的畸形數(shù)/引產及追蹤隨訪發(fā)現(xiàn)的畸形數(shù)×100%觀察的指標包括病變的顯示清晰度、直觀性、立體感、病變與周圍結構的解剖關系等。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配對計數(shù)資料的比較采用 Mc-Nemar。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胎兒畸形部位及診斷水平評價 在40例孕婦41個胎兒中,引產及追蹤隨訪共確診胎兒畸形65處??隙ㄔ\斷并與結果相符的二維超聲有48處,三維超聲則為59處。65處胎兒畸形中,二維及三維超聲均漏診唇裂畸形和右室雙出口畸形各1處,二維超聲另漏診腭裂1處。1例唇裂合并腭裂畸形二維超聲疑為唇裂,未發(fā)現(xiàn)其他異常;三維超聲清楚顯示唇裂的范圍、部位,確診為唇裂,并通過透明成像最大回聲模式疑診合并有腭裂,經引產證實(圖1)。二維超聲疑9例胎兒畸形有異常,但不能肯定診斷;三維超聲則為2例。三維超聲的畸形檢出率(90.7%)較二維超聲(73.8%)明顯提高(P<0.05)(表 1)。
圖1 二維及三維成像圖片的對比
表1 二維超聲、三維超聲的畸形檢出率對照
2.2 診斷信息評價 三維超聲檢出的 65處胎兒畸形中 ,31處(53.4%)三維超聲提供了更豐富的診斷信息(圖2~4)。在評價胎兒顱面部、脊柱四肢及體表的畸形時明顯優(yōu)于二維超聲,其百分率分別達到76.4%、100%、83.3%。但在評價 8例胎兒胸腔內畸形(包括心臟畸形)時 ,僅有 1例(12.5%)較二維超聲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本研究中未發(fā)現(xiàn)三維超聲檢查不如二維超聲的病例(表2)。
圖2 二維及三維成像圖片的對比
表2 三維及二維超聲評價胎兒畸形時提供的診斷信息
二維超聲需要反復掃查感興趣區(qū)方能形成其三維印象 ,這一過程受操作者的診斷水平及熟練程度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對一些復雜的胎兒畸形 ,即使是經驗豐富的操作者也難以準確判斷其解剖關系。三維超聲借助計算機的控制 ,獲得一系列角度和距離相等的二維圖像 ,并將其精確地定位于三維容積數(shù)據(jù)庫中 ,可最大程度避免人為因素的干擾[3]。隨著相關技術的進步 ,三維超聲已進入臨床實用階段。
本研究結果表明,三維超聲的診斷水平比二維超聲明顯提高(90.7%比73.8%),其中能夠顯著改善診斷水平的部位主要是胎兒的顱面部及脊柱、四肢。三維超聲在顱面部畸形的診斷中優(yōu)于二維超聲已有較多報道[2-3]。胎兒脊柱、四肢的畸形因曲率變化復雜,在一個平面上難以全面觀察,其立體形態(tài)及解剖關系很難被二維超聲顯示 ,容易漏診或不能確定診斷 ,如成骨發(fā)育不全合并骨折等畸形二維超聲較難準確判斷,脊柱裂脊膜膨出不明顯時脊柱的結構中斷,如無豐富經驗二維超聲也難以顯示。三維超聲則能在一幅圖像中直觀顯示上述結構的空間關系和整體形態(tài),較全面地反映病變的圖像特征 。本組1例縱隔腫物二維超聲難以判斷其具體位置關系,三維超聲多平面成像通過在三個相互垂直的平面上顯示其與心臟、脊柱的關系,準確地判斷其位于縱隔內。有研究發(fā)現(xiàn),二維超聲難以詳細觀察的胎兒面部、耳朵、手指等結構,三維超聲則可清晰顯示,三維超聲也比二維超聲能更準確地顯示嚴重的屈曲畸形,如足內翻、食指架疊中指等,但對胎兒胸腔及腹腔等體內的畸形,三維超聲大多無幫助。
三維超聲診斷胎兒顱面部、脊柱、四肢及體表的畸形時可提供更多診斷信息 ,而在評價胎兒胸腔內畸形時僅有1例(12.5%)較二維超聲優(yōu)越。在顯示胎兒顱面、四肢、體表等結構時 ,因這些結構直接與羊水相鄰 ,表面成像能直觀顯示其立體形態(tài);胎兒脊柱及四肢的骨性結構與周圍軟組織灰階水平也存在一定差異 ,透明成像能整體顯示其空間關系;胎兒體內結構的三維結構重建多效果不佳 ,但可選擇多平面成像方式行多平面、多角度的觀察。對容積成像效果不理想的病例 ,多平面成像模式能做到不損失容積數(shù)據(jù)庫中的圖像信息 ,同時也更容易認識到成像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偽像,避免造成誤診,這也可以解釋本研究中未發(fā)現(xiàn)三維超聲不如二維超聲的病例。
目前三維超聲仍存在一些局限性 ,如胎動、羊水量多少的影響 ,觀察方向的限制等。特別是在感興趣區(qū)與周圍組織灰階差異不明顯的情況下 ,三維超聲容積成像模式不能有效地將兩者的界限區(qū)分開來,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應用。如能采用特殊的數(shù)據(jù)提取算法或提取其他類型的超聲信號在這方面形成突破 ,則將在臨床上發(fā)揮更重要的作用。
三維超聲對胎兒畸形的診斷水平較二維超聲明顯提高 ,能提供更豐富的診斷信息 ,尤其是可更準確判斷胎兒顱面部、脊柱四肢及體表的畸形。三維超聲的臨床應用價值明顯,與二維超聲聯(lián)合應用在產前診斷中能發(fā)揮重要的作用。
1 徐輝雄,張青萍,肖先桃,等.三維超聲成像在產前診斷中的初步臨床應用研究[J].中國超聲醫(yī)學雜志,2001,17(1):64-65.
2 徐輝雄,呂明德,張青萍,等.二維及三維超聲評價胎兒畸形的對比研究[J].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2002,11(7):409-410.
3 吳青青,馬玉慶,陳焰.三維立體超聲成像在產科的應用進展[J].國外醫(yī)學婦幼保健分冊,2005,16(4):248-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