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淑珍 楊倩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種常見的功能性胃腸疾病,發(fā)病機制仍未完全闡明,目前認為可能與胃動力障礙、胃感覺異常等胃源性因素及心理障礙、幽門螺桿菌感染有關[1]。本研究組建了“健脾降濁方”,治療效果比較滿意,并試圖通過觀測胃電節(jié)律的變化來揭示其作用機制。
1.1 一般資料 180例均為門診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每組 90例。治療組男 57例,女 33例;年齡 18~59歲,平均年齡 35.7歲;病程 5個月~5年,平均 1.9年;對照組男 58例,女 32例;年齡 20~59歲,平均年齡 36.1歲;病程 8個月~5年,平均2.1年。2組性別比、年齡、病程等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1.2.1 西醫(yī)診斷標準:羅馬Ⅲ診斷標準(診斷前癥狀出現(xiàn)至少6個月,近 3個月滿足以下標準)。必須包括:以下 1條或多條:餐后飽脹不適;早飽感;上腹痛;上腹燒灼感;并且沒有可以解釋上述癥狀的器質(zhì)性疾病的證據(jù)。
1.2.2 中醫(yī)辨證依據(jù)主證:①脘腹痞滿;②悶塞不舒;③舌體胖大,邊有齒痕,苔白膩;④脈沉滑次證:胸膈滿悶,頭暈目眩;頭重如裹,身重肢倦;惡心嘔吐,不思飲食;口淡不渴證候確定:主證 2項 +次證 2項。
1.3 納入標準 (1)符合羅馬Ⅲ診斷標準及中醫(yī)辨證依據(jù)者;(2)年齡 18~65歲,性別不限;(3)患者知情,同意參加本療效觀察。
1.4 排除標準(符合以下任一條件的患者不能入選) (1)有嚴重心、肝、腎、腦和造血系統(tǒng)等嚴重原發(fā)病、精神病患者;(2)經(jīng)內(nèi)鏡診斷患有其他明顯的胃腸道疾病,如胃食管反流病(GERD)、消化性潰瘍、食道靜脈曲張、充血性胃病或惡性腫瘤;(3)有胃部手術史或任何惡性疾病史;(4)入選前 30 d內(nèi)用過其他藥物治療;(5)妊娠或準備妊娠女性、哺乳期女性;(6)過敏體質(zhì)和對多種藥物過敏者。
1.5 治療方法 (1)治療組:給予健脾降濁方(黨參、山藥、茯苓、陳皮、柴胡、石菖蒲、枳實各 12 g,白術、黃芩、郁金、法半夏、廣木香各 9 g,焦三仙 30g)每日 1劑,水煎 2次,取汁 400ml,早晚分服。(2)對照組:給予嗎叮啉(西安楊森藥業(yè))口服,每次10mg,每日 3次。2組患者在治療期間停服一切影響本實驗的藥物,并忌生冷、辛辣、煙酒、甜食等。 1個月為 1個療程,共治療 4個療程。
1.6 胃電圖檢測 采用 EGEG2D 3型雙導智能胃腸功能測定儀(中國科學院合肥分院醫(yī)療儀器廠生產(chǎn));檢查前 48 h停用影響胃肌電活動的藥物,禁食 12 h。患者取仰臥位,沿胃竇軸線方向放置檢測電極,一電極置于腹部正中線上,劍突與臍連線中點線的中點處;另一電極置于其左上方 45.5cm處;參考電極置于右腹部與正中電極同一水平 10~15cm。先空腹查30min,再給予患者進標準餐[2],餐后再檢查 30m in。
1.7 統(tǒng)計學分析 應用 SPSS 11.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 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組患者體表胃電圖變化,記錄治療前后餐前、餐后20min胃電圖;然后分別由微機系統(tǒng)計算各導聯(lián) 3.5min胃電圖的頻率和幅值,取其平均值,分別計算餐前、餐后的頻率和幅值。治療組胃電圖幅值治療后較治療前增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組治療后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治療前后胃電圖幅值比較 n=90,V/mV,
表1 治療前后胃電圖幅值比較 n=90,V/mV,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治療前餐前 餐后治療后餐前 餐后治療組 105±43 199±97 150±51 285±67*#對照組 105±62 201±60 144±52 251±68*
胃電參數(shù)作為胃電圖的記錄內(nèi)容,反映的是機體胃的運動狀態(tài),空腹胃電與消化期胃電的周期性興奮相關;餐后胃電幅值高低則反映了胃的排空功能。餐后胃電波幅明顯升高,并有較長的持續(xù)時間,表明餐后迷走神經(jīng)有相當高的興奮程度,并有耐久的興奮能力。本研究結果顯示,健脾降濁方能顯著加大胃電幅值,與治療前及對照組比較,餐后均有顯著性差異,說明健脾降濁方能增加胃的電幅值,故能夠促進胃排空。
方中茯苓、石菖蒲、白術、法半夏健脾化濕,陳皮、枳實、廣木香行氣導滯,柴胡條達肝氣,焦三仙消積化滯。濕濁中阻,日久生熱,不僅影響氣的升降,且影響血液運行,故加入黃芩清熱,郁金活血。因本病纏綿難愈,服藥時間長達數(shù)月,為防止上述藥物損傷人體正氣,加入黨參以補中氣,山藥益氣養(yǎng)陰,從而使邪去而不正傷?,F(xiàn)代藥理研究證實:柴胡、白術具有促進胃腸蠕動之功。陳皮理氣健脾,其揮發(fā)油對消化道有緩和的刺激作用,利于胃腸積氣的排出[3]。廣木香可刺激胃黏膜 EL2細胞,產(chǎn)生內(nèi)源性胃動素,加速胃排空。
1 李耀金.醒脾消疙湯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 52例療效觀察.中國基層醫(yī)藥,2008,15:158.
2 陳延,王學勤,戴菲,等.不透 X線記物檢測胃腸道動力的臨時床應用.實用放射學雜志,2001,9:647-650.
3 張筠,陸宇,李巖.香砂平胃散對功能性消化不良體表胃電圖的影響.實用藥物與臨床,2005,8: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