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國的西南一角,“大足石刻”像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重慶市大足縣的境內(nèi),熠熠生輝。它是世界八大石窟之一,有唐宋時期造像5萬多軀,以其鮮明的民族化、生活化、世俗化特色,成為中國石窟藝術的典范:其精美的石刻藝術,代表了世界晚期石窟藝術的最高成就。
重慶市大足縣。是馳名中外的旅游勝地、全國AAAAA級旅游景區(qū)、全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境內(nèi)的大足石刻,每年有二百多萬中外游客踏上這片熱土,欣賞石刻藝術的美輪美奐,領略自然風光之旖旎多姿。
2009年是大足石刻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10周年,為了深入挖掘大足石刻文化內(nèi)涵,展示大足石刻在宗教史、思想史、雕刻史、社會史、文化史、民族史等多方面的珍貴價值和獨特魅力,展現(xiàn)大足社會發(fā)展和人文風采,特舉辦了“大足石刻杯”全國散文詩歌征文活動?;顒佑稍娍?、人民文學雜志社、中共大足縣委、大足縣人民政府主辦。詩刊社編輯部、大足縣文聯(lián)具體承辦。征文活動得到了大足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h長周波同志,對活動極為重視,多次過問、了解情況,解決具體問題,使活動得以順利開展。活動也得到重慶大足旅游發(fā)展有限公司的大力資助。
2009年《詩刊》五月號上,刊發(fā)了了征文肩事。隨后,《人民文學》、《中國作家》、《詩潮》、《星星》、《綠風》、《詩歌月刊》、《詩選刊》、《華夏詩報》、《香稻詩報》等數(shù)家刊物也刊載了征文消息。新華網(wǎng)、華龍網(wǎng)以及專業(yè)性的界限、星星、中國詩歌等二百余家詩歌散文論壇,上千位作家詩人的博客等轉(zhuǎn)發(fā)了征文廣告,在海內(nèi)外引起r較熱烈的反響。
征文活動歷時半年,共收到海內(nèi)外來稿二千三百余件。其中散文八百余件。詩歌一千五百余件、一萬余首。來稿作者中,既有德高望重的老作家、老詩人,也有魯迅文學獎、《詩刊》新世紀十佳青年詩人獲得者和歷屆青春詩會成員,還有一大批活躍在文壇的年輕驍將。《詩刊》在此選發(fā)了部分優(yōu)秀詩作,他們用理性的思考,詩意的筆觸,充沛的情感,靈動的語言,對大足石刻這一人類共同擁有的文化遺產(chǎn)進行了多角度的抒寫和詮釋。
征文截止后,由中國作家協(xié)會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詩刊》主編高洪波擔任評委會主任,李小雨、李敬澤、商震、楊志學、周所同、方文擔任了終審評委。本次活動采用評分制,評委獨立、公平、公正地評分,最后匯總,以總分嚴格排序,評選出各級獎項。
由于種種原因。這次活動的頒獎典禮未能舉行,這既是一種小小的遺憾,也給獲獎的詩人一份新的期待。相信會有機會,去領略大足石刻那份獨特的美。
“這次活動,不但吸引了目前全國文學界的中堅力量參與,征集到了一批較高質(zhì)量的作品,是地域文化與詩歌藝術的高度結合。展現(xiàn)了詩歌的魅力,也展現(xiàn)出地域文化的美?!保弧八麄円宰约旱囊暯呛酮毺氐母惺?,詮釋大足石刻。注入了嶄新的內(nèi)涵和時代氣息,這實際也是地域文化的一種傳承和提升”,評委們?nèi)绱嗽u價。
(本欄目圖片由龍良驊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