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學萍
昨晚收到一個12歲小女孩的來信,問我“自己是不是一個壞孩子”?
之所以這樣問,是她發(fā)現(xiàn)自己竟然“很沒良心”地希望父母離婚,反正“他們每天都要吵架,還不如分開各自好好過”。不僅如此,她還向我保證了自己會堅強,不需要大人們擔心,甚至特別指出“我們班上好幾個同學的爸爸媽媽都離婚了,也沒什么大不了的”。我不禁懷疑:她是否聽過媽媽說出“要不是為了你,我早就……”之類的話語,才會把自己逼得如此糾結(jié)。
可是,有多少人聽過孩子對此的回答呢?
我是說,不同于那種被道德規(guī)范事先謀劃好的“感恩之言”。
有一點必須承認,當我們單方面“決定”犧牲的那一時刻,作為孩子,可是絕對的被動啊!
有個女孩告訴我,記憶中,幾乎每天放學回家她都會看見媽媽哭。為此,她總是感到很慌亂,不知道自己該做些什么。直到有一天,媽媽笑著對她說:“等你考上大學就好了,我就徹底跟你爸爸離婚?!彼蝗婚g感到生活有了希望,好像自己找到了一棵拯救大家的魔杖。不過很可惜,她的高考成績很不理想,只考上了一個小地方的小學校。為此,她又覺得很對不起媽媽,整個大學階段都在拼命讀書,最后考上了北京一所名校的研究生。
可是直到今天,她的父母還是生活在一起,一個每天出去打牌,一個不停地亂發(fā)脾氣。而這個女孩本人,也習慣了經(jīng)常跟身邊的人說“對不起”,好像對不起全天下。
女孩坦白說:“小時候,其實我心里是希望他們分開的;可現(xiàn)在不想了,因為他們兩個都不容易,就算真的分開了,兩邊我都不會放心?,F(xiàn)在我最大的心愿,就是盡快掙更多的錢,讓他們不用再為錢打架就好?!?/p>
我相信,小時候的她,還有昨天給我寫信的小姑娘,沒有一個孩子會憑空希望自己的父母分開。他們只是希望找到一個辦法,解救吵得水深火熱的爸爸媽媽。小的時候沒有別的辦法,只好忽略掉自己的感受,無奈地“希望”他們分開。本質(zhì)上,是在心理意義上倒過來照顧本該照顧自己的父母。這種努力,就像那個長大的女孩希望多多掙錢一樣。
“天底下沒有不愛孩子的爹媽”,可是很多爹媽連自己都不能好好愛,又哪里有多出來的能量去愛自己的孩子?不過,這句話反過來講倒是很有道理,所有的孩子都是愛爸爸媽媽的,因為他們不敢不愛。沒有了爸爸媽媽,你讓幼小的他們怎樣活下去啊?
至于那些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無法讓自己開心的父母,不管你是選擇不離婚、不工作、不好好疼愛自己,但請不要相信真的純粹是“為了孩子”。這世間,但凡能說出來的理由,都是最合適作為理由的理由。如果你把自己的選擇視作“犧牲”,就等于告訴孩子“你是一個麻煩———因為你的存在,我才無法過上幸福的生活”。
誰都不想自己是個麻煩,不是嗎?
大學時的一個同學,也是女孩,在家中排行老二,上面還有一個姐姐,從一出生就惹得奶奶、姑姑大不樂意。所以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她都覺得自己對不起媽媽,似乎是她的存在,連累母親成了一個苦命的兒媳。因此,在16歲生日當天,她寫下一封長長的書信,向母親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愧疚??赊D(zhuǎn)天,她卻收到一片感激。
這個好媽媽說:“如果沒有你,我可能就像很多女人一樣,心安理得地被老公養(yǎng)著,每天打打麻將、逛逛街,那結(jié)果,只能是十多年后,在庸庸碌碌中恐懼衰老的到來。感謝有了你,讓我決心為我的女兒們做一個好榜樣,才會努力追求更好的生活,才有了今天的充實和幸福———我親愛的女兒,怎么是你需要抱歉呢?”
(李好摘自《中國青年報》圖/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