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愚
孫云曉初中畢業(yè)后開始在社會上流浪謀生,先后干過泥瓦匠、紙箱裝訂工、監(jiān)獄看守等雜活兒,但他最迷戀的依然是文學寫作。他瘋狂地寫過詩,也寫過故事和小說,雖然發(fā)表過,卻說不上成功。直到他在《中國少年報》當記者時,他重新思考了自己的選擇。無論是內心的渴望還是現(xiàn)實的出路,選擇文學為自己的發(fā)展之路都是明智的。但是,就個人閱歷與氣質而言,寫詩寫小說寫童言不會是一流的,而報告文學卻可能獨樹一幟,因為他覺得自己是思辨型的人,眼睛比較“毒”。后來的事實證明他的選擇是明智的,因為這一選擇果然給他帶來了巨大的成功。自此以來,他采訪了各類人物,并跟蹤報道了一批少年——最長的已跟蹤20多年!陸續(xù)出版了《少年巨人》《16歲的思索》《成功的秘訣》《青春階梯》等多部個人報告文學集,并以真實人物為基礎,創(chuàng)作了《賴寧的世界》《孩子,抬起頭》《握手在十六歲》《金猴小隊》等4部長篇小說。其中,報告文學《英雄少年賴寧》和《夏令營中的較量》,在全國引起強烈反響。目前,他一邊做青少年研究,一邊主編《少年兒童研究》雜志,干得有滋有味兒。
文學如陽光照亮了孫云曉的生活,創(chuàng)作的經歷給了他人生的真諦。當100多個城市邀請他去演講時,他談了這樣一個觀點:“什么是天才?天才就是選擇了最適合他的事情;什么是蠢才?蠢才就是選擇了最不適合他的事情。人間許多悲劇都是錯位的結果。對于肯奮斗的人來說,成功在于選擇。”而同樣的話恰巧鄭淵潔也說過:“寫小說、寫詩我不是一流的,但寫童話我是一流的,而且寫起來得心應手,干嘛不選擇童話?這叫選擇最佳才能區(qū)。”
原北京大學校長陳佳洱之所以走上科學生涯,和父親當初對他的啟發(fā)有很重要的關系?;貞浧鹜甑纳?陳佳洱感慨地說:“爸爸作為一個兒童作家,當然希望我能夠繼承他的事業(yè)。我上中學的時候,他曾經不斷地鼓勵我翻譯兒童故事、創(chuàng)作兒童小品,期望我長大能成為一名作家。但是,當他發(fā)現(xiàn)我對科學更感興趣的時候,凡是有好的科技文藝作品,他都建議我去閱讀或觀看。記得有一次,上海電影院放映《發(fā)明大王愛迪生》的片子,爸爸知道后,立即放下手里的工作,帶我去看。還有一次,他竟然冒著大雨把我從寄宿學校接出來,就是為了帶我去看電影《居里夫人傳》?!?/p>
成功就是你站在了自己的最佳才能區(q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