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宇勤
前不久,我到一所高校給大學三年級的同學們搞了個小型的講座。說是講座,其實是交流,談?wù)撊绾卧诖髮W里提高素質(zhì)和能力,為畢業(yè)后創(chuàng)造理想生活做準備。
一個同學說:今后一年中我要將主要精力放在彌補自己的短處和不足上來,做到各方面平衡發(fā)展,以便畢業(yè)后更好地找工作,適應(yīng)各種可能的需求。我問他:那么你畢業(yè)時是計劃靠經(jīng)過“緊急修復彌補”的短處和不足去找工作呢?還是打算靠自己的優(yōu)勢和長處去爭取成功?
其實,與其“補短”,不如“揚長”。我們的人生,并不需要我們面面俱到,即使算上兼職,你能同時從事的職業(yè),估計也不會超過三四個,如此算來,有“一專多能”足夠,完全不必要做到“百事通、事事行”。與其花大量的時間將一塊頑鐵打造成一把鈍刀,不如將手頭已有的快刀磨得更快!成功,是靠優(yōu)勢,不是靠彌補短處!
要知道,我們要靠擅長的技能去生存,而不是本來不擅長而后短時間強行惡補得來的“半罐子水”技能。必須承認,20多歲的人,最基本的特長已經(jīng)形成,個體素質(zhì)中的基本劣勢也已經(jīng)形成,要臨時去調(diào)整,不會那么簡單。既然如此,如果你擅長理工,不如就去找個理工方面的工作吧,不可能也沒必要匆匆忙忙惡補體育去當運動員。
決定一個人有多大成就的,永遠是他最精通的那一項能力。這個世界上,充分發(fā)揮特長而取得成就的例子比比皆是,真正靠“補短”來成就自己事業(yè)的,倒不多見。很明顯,補短之后,最多能做個某方面第二、第三的人,而揚長,卻能讓你在這個領(lǐng)域充分發(fā)揮,達到自己的極致高度——更何況,大部分的短處本身就是短時間甚至是終生無法彌補的——恕我直言,20歲以后的你,為了彌補身高的劣勢,即使是吃再多的鈣片或其他增高的藥物,估計也是無法達到姚明的高度了。
事實上,“千招會不如一招精” “鶴頸雖長,斷之則悲;鳧胚雖短,續(xù)之則憂”等等之類的古語我們都知道,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卻未必能夠正確對待。我們總是擔心,幸福之水都從“短板”處流走,卻不知道,將高臺削平填起低谷,登高望遠的可能性也就同時被扼殺。讓一個寡言簡出的人放棄做檔案和保密工作,然后去努力克服短處從事必須活躍靈活地與人打交道的推銷工作,這種補短,除了泯滅已有的長處,還有什么價值?
更主要的是,所謂的長短,也只是比較之后的感覺。跟播音員去比普通話,跟體育明星去比體能,跟推銷員去比溝通技巧,你幾乎百無一用,處處都是不足。在這樣的情況下,在短暫的時間內(nèi),你是不是都能全面提高呢?刻意去“補短”,往往是浪費了本來可以使自己的優(yōu)勢發(fā)揮得更加突出的機會,而劣勢卻未必得到了克服。
相反,努力去“揚長”的話,最少可以做個性的自己、本真的自己。一個數(shù)學家,就潛心去研究數(shù)學吧,至于會不會下廚做飯,并不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一個管理者,只管調(diào)度好手中的所有人力物力資源并使管理技巧日趨嫻熟帶來良好效益,即使在球場上投不進一個籃球,也未必是一件丟人的事情。
生活有無限的選擇與可能性。如果不會游泳,那就遠離海洋在陸地上生活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