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偉聰 劉德桓 陳國英 陳文鑫
(福建中醫(yī)學院附屬泉州市中醫(yī)院,福建省泉州市溫陵南路 215號,362000)
目前我國高血壓病患者已超過 1.6億,該病不僅患病率高,而且可以引起嚴重的心、腦、腎并發(fā)癥,是腦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險因素。西藥治療高血壓副作用較大,依從性差,真正獲血壓理想控制的只有 5%左右[1]。本實驗研究觀察了以化瘀濁益肝腎法為治療原則組方的瘀濁清顆粒對腎型高血壓大鼠的降壓作用的影響及其機制。
實驗動物:健康雄性 SD大鼠 40只,體重 200~250g,購自福建醫(yī)科大學實驗動物中心。實驗儀器:大鼠尾動脈血壓測定儀,RM6240B型多道生理信號采集處理系統(tǒng),LG-20型血液黏度測試儀;LCJ-190型血液流變儀,電熱恒溫箱。實驗藥物:瘀濁清顆粒,由泉州中醫(yī)院委托深圳三九現(xiàn)代中藥公司制備、提供:卡托普利片(汕頭金石制藥總廠)。
2.1 造模 腎血管型高血壓大鼠模型采用經(jīng)典造模方法,大鼠經(jīng) 3%戊巴比妥鈉(30mg/kg)腹腔注射麻醉,腹部切口,于左右腎近腎門處小心分離腎動脈后,于其下橫穿一條線,并根據(jù)腎動脈的粗細程度,選用0.3mm的針灸針,依血管循環(huán)方向放于其上,然后將橫線打結,結扎后將針灸針抽出,縫合腹部切口,碘酒消毒。
2.2 血壓測定 血壓值測定采用無創(chuàng)測定大鼠尾動脈血壓法(收縮壓),大鼠放在 37℃的恒溫箱內(nèi)烘 15~20min,以保持溫度使尾動脈擴張,實驗方法和步驟按大鼠尾動脈血壓測定儀的操作說明進行,每次連續(xù)測3個數(shù)據(jù),取其平均值作為血壓測定值。造模前先測定正常大鼠的血壓。
表1 不同劑量組對造模大鼠血壓的影響(ˉx±sd,mm Hg)
2.3 血液黏稠度測定方法 取肝素抗凝靜脈全血800uL,根據(jù)錐板式測量方法測定。
2.4 紅細胞聚集率方法 肝素抗凝管頸靜脈插管采血 2mL,根據(jù)血液的透光率與紅細胞聚集程度相關原理,取肝素抗凝趨脈全血 400uL。按儀器操作說明書,光密度法測定。
2.5 紅細胞變形性測定方法 根據(jù)紅細胞受切幣力后形態(tài)變化的原理,采用變形指數(shù)(DI)測定。取肝素抗凝靜脈全血 40uL,與 15%的PVD懸浮液 1mL搖勻。取混合后的樣品 440uL,按儀器操作說明書,激光衍射法測定。
2.6 給藥分組 造模前正常大鼠的血壓均值為 98.0±5.8mm Hg。造模后所有大鼠均給予常規(guī)固體飼料及飲水,造模 4周后測血壓,凡血壓比術前增高 25mm Hg以上,且高于 125mm Hg者確定為高血壓造模成功。選擇造模成功的大鼠隨機分成 3組,即對照組,每天給予蒸餾水,20mL/kg;瘀濁清顆粒高劑量組(高劑量組),每天給予 0.5包/kg的瘀濁清顆粒;瘀濁清顆粒低劑量組(低劑量組),每天給予 0.25包 /kg的瘀濁清顆粒。連續(xù)給藥 28天,前后測血壓 4次。休息 4天后,3組大鼠繼續(xù)給藥。其中對照組(A組)和低劑量組(C組)均加用卡托普利 50mg/kg,高劑量組(B組)用藥不變;即 A組每天給予蒸餾水 20mL/kg+卡托普利 50mg/kg,B組瘀濁清顆粒組(0.5包 /kg),C組則用瘀濁清顆粒 0.25包/kg+卡托普利 50mg/kg,再連續(xù)給藥 100天,前后測血壓 4次。治療結束后麻醉所有大鼠,經(jīng)頸靜脈取血作血液黏稠度、紅細胞聚集率和紅細胞變形性檢側。
3.1 不同劑量對造模大鼠血壓的影響 見表 1。
3.2 聯(lián)合用藥對造模大鼠血壓的影響 見表 2。
3.3 不同劑量對造模大鼠血液黏度的影響 見表 3。
3.4 不同劑量對造模大鼠紅細胞聚集率和紅細胞變形性的影響 見表 4。
4.1 實驗結果表明 用藥前模型組與藥物組大鼠的血壓水平相似,2組比較無差異(P>0.05);給藥第 28天后,低劑量組和高劑量組大鼠血壓與同組造模后比較,差異均具有顯著性(P<0.05,P<0.01);低劑量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高劑量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非常顯著性(P<0.01)。說明瘀濁清顆粒對高血壓大鼠有顯著降壓作用,這與臨床觀察結果相符合。
表2 聯(lián)合用藥對造模大鼠血壓的影響(ˉx±sd mm Hg)
表3 不同劑量對造模大鼠血液黏度的影響
表4 不同劑量對造模大鼠紅細胞聚集率和紅細胞變形性的影響
4.2 聯(lián)合用藥對造模大鼠血壓的影響 從表 2可知,瘀濁清顆粒高劑量組(B組)與低劑量組聯(lián)合卡托普利(C組)及與單用卡托普利組(A組)3組用藥前后自身比較均有顯著性差異(P<0.05,P<0.01),說明瘀濁清顆粒和卡托普利均能有效地降壓;用藥第 12天,B組、C組與對照組比較,降壓幅度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用藥第 46天,C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顯著(P<0.05,P<0.01),B組與對照組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用藥第 100天,C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非常顯著(P<0.01),而 B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說明隨著治療時間的延長,瘀濁清顆粒加用卡托普利的臨床療效好于單用中藥或西藥。
4.3 高血壓病的發(fā)生是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其病理過程中的血液流變學異常是心、腦、腎等靶器官損害的直接或間接致病原因。本實驗也進一步證實,治療前高血壓大鼠紅細胞聚集指數(shù)和聚集面積指數(shù)顯著增加,紅細胞變形性顯著降低,血漿黏度明顯升高[1]。不同劑量的瘀濁清顆粒均能顯著降低造模大鼠血液黏度的作用,在降低全血高切黏度方面高劑量組顯著優(yōu)于低劑童組。瘀濁清顆粒也能明顯抑制紅細胞聚集,改善紅細胞變形性,同樣也是高劑量組優(yōu)于低劑量組。推測其作用機制主要是清除自由基,促進血液循環(huán),預防和逆轉(zhuǎn)靶器官的不良重塑,這是降低心腦血管并發(fā)癥發(fā)生和病死率的關鍵。
4.4 在研究中我們發(fā)現(xiàn)[2]高血壓病的發(fā)生主要是由于高血脂、高血糖、高鹽飲食引起的脂質(zhì)代謝紊亂,過氧化物質(zhì)過多,血流變學異常,以及自我調(diào)節(jié)功能失調(diào),導致氣血津液代謝紊亂,津停為痰,血留為瘀,痰瘀互結,損傷絡脈,逐漸影響血管系統(tǒng),使絡脈系統(tǒng)受到損害而發(fā)生病變。而其發(fā)病年齡大多數(shù)是在中年以后,正處在肝腎逐漸虧虛的階段,而此時性腺機能也開始衰退。因此,可以認為痰瘀阻絡、肝腎不足是高血壓病發(fā)生的核心病機。瘀濁清顆粒的組方就是以化瘀濁、益肝腎法為主,從根本上抓住了治療高血壓病的病機,因此有很好的降壓作用;同時對血液流變學指征有改善作用。方中水蛭咸、苦,平,破血逐瘀,除了抗凝血,抗血栓作用外,還有保腎作用,故為君藥;遠志苦、辛,溫,能祛痰化濁,又可通腎氣上達于心,藥理證實有降壓作用;巴戟天甘、辛,微溫,人肝腎經(jīng),能強陰益精,陰陽雙補,二者共為臣藥;決明子甘、苦、咸,微寒,入肝經(jīng)除風熱,益腎精,起降血壓及降血脂作用;澤瀉甘,寒,入腎經(jīng),能利小便,瀉腎經(jīng)火邪,又能養(yǎng)五臟,益氣力,起陰氣,補虛損而止頭旋,與決明子同為佐藥;葛根甘、辛,涼,可升陽止頭痛項強,有抗血小板聚集,擴張外周血管,降低血壓的作用為使藥。諸藥合用則攻補兼施,寒熱并用,升降有序。由于中藥降壓復方制劑的降壓機制在于多靶點的綜合效應,可同時作用于多個血壓調(diào)節(jié)機制,具有調(diào)節(jié)多個降壓機制的優(yōu)勢,從而為高血壓病的綜合防治提供了基礎[3]。
[1]孫寧玲,徐成斌.今日高血壓[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0:588-95.
[2]劉德桓.高血壓病中西醫(yī)結合診治研究[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3:12.
[3]劉德桓,林惠琴,王秀寶,等.化瘀濁益肝腎法對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隨機雙盲對照觀察,2006,10(23):9-12.